《相聲遇上歪果仁》「圈粉」外國留學生 相聲文化圈層滲透力強大

2020-12-03 北青網

2019年,「出圈」成為了評判娛樂現象是否取得成功的標準之一,圈層滲透也成為人事物能否「多面開花」的重要指標,對於傳統相聲藝術而言亦是如此。就在上個月,由中國青年相聲演員與一群熱愛相聲的外國人完成的中國首場中外相聲專場表演,即《相聲遇上歪果仁》首場表演順利舉行。

該系列演出不僅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追捧,更受到人民網等主流媒體的關注報導,成功讓相聲文化「出圈」,打開了雙語相聲表演的大門。4月28日,第二場《相聲遇上歪果仁》再次於北京798機遇空間拉開帷幕。除了熟悉的中國青年相聲演員閆佳寶和烏克蘭相聲演員耶果,知名相聲演員金霏&陳曦、葉蓬、張驥也前來助陣,為雙語相聲演出再添強勁力量。

《相聲遇上歪果仁》是對中國傳統相聲進行創新,將外語元素融入其中,經過不斷打磨,創作出中西結合的相聲作品,開啟了相聲表演的新格局。閆佳寶作為首創外語相聲的相聲演員,一直致力於推廣和創新傳統相聲表演,他現就職於北京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試圖打開相聲國際市場。

為使外國留學生真切感受到相聲的魅力,在第二場演出中,閆佳寶特別邀請了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十多位外國留學生到場觀看,他們分別來自義大利、日本、捷克、馬來西亞等,在《相聲遇上歪果仁》的表演現場,留學生們第一次零距離觀看相聲表演,更是第一次感受雙語相聲的奇妙。當被問及「如果從中國帶走一樣東西,想帶走什麼?」時,來自捷克的留學生說「想帶走相聲」,話音未落便獲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可見雙語相聲的感染力之強大。

《相聲遇上歪果仁》的「出圈」除了指相聲文化在國內外觀眾圈層的滲透,更蘊含著中外文化圈層的滲透。更加特別的是,參與雙語相聲的外國相聲愛好者也能和中國老一輩的相聲演員同臺競技,互相碰撞出雙語相聲的火花。一個接一個的舞臺表演,一對又一對的中外相聲搭檔,跨越了語言和文化差異,心系相聲的表演狀態令在場的每一位觀眾動容。

《相聲遇上歪果仁》的第二場演出華麗結束,但雙語相聲的「出圈」花路仍在繼續,歡迎更多中外朋友來到劇場支持《相聲遇上歪果仁》系列演出,感受相聲魅力,感悟中國傳統文化,體會雙語相聲不同一般的圈層滲透力。

責任編輯:劉文思(EN070)

相關焦點

  • 相聲演員竟然拿音樂獎,是「破圈」還是破底線?
    不過,近日某相聲演員拿了某音樂盛典的「最具突破男歌手獎」,在音樂圈內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相聲演員拿了音樂獎,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破圈」頒獎也引發「毒舌」樂評人丁太昇直言「荒謬」,並批評說把音樂類獎項頒發給說相聲的才是「突破」,突破了華語樂壇的底線。演而優則唱,成功「破圈」的演藝明星,在此前並非沒有,劉德華就是此中傑出代表。
  • 青年相聲演員董建春李丁:我們不做"包袱"的搬運工
    一個穩重,一個「瘋癲」;一個戴眼鏡,一個露板兒牙……「大逗相聲」的董建春、李丁,一逗一捧,一莊一諧,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期間,從央視元宵晚會到各個地方臺的春晚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二人獨特的相聲表演風格給不少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圈了許多「粉」。
  • 中國相聲門譜系:門派師承 相聲自有家譜(附圖)
    」、《中國相聲史》「相聲師承關係表」及相關資料綜合整理而成。   「譜系」相當於相聲行業的「家族成員檔案」,也就是所謂的「家譜」,它記錄下每一個相聲演員師承關係、隸屬門派、輩分高低。  一份「譜系」既投射出相聲百年的滄桑,也反映出相聲藝術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 外國網紅:成名在中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不過90年代的大笑洋人,已經變成了說相聲的大山。這位多次登上春晚舞臺的加拿大人,想必有點年紀的同學都不陌生。 那麼9012年了,外國友人在中國內容市場是不是還有如此魔力呢? 應該還是有點優勢的。最起碼在短視頻圈,外國友人正掘金得如火如荼。不過,最近典型外國網紅「信誓蛋蛋」卻翻了車。
  • 《首屆中國相聲小品大賽》博士夫妻「公式相聲」
    相聲組評委趙炎認為,相聲創作要向小品學習,多創作一些聚焦觀眾生活的題材。並勉勵選手們:「作品不要怕反覆,不要怕推翻,刻苦勤奮才能推出好作品。」藏族小品展現精準扶貧 「公式相聲」戲說二十四節氣在昨晚的比賽中,三組相聲和三組小品作品兩兩穿插登臺表演。
  • 楊振華和金炳昶的相聲輩分問題,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相聲名家,東北馮家門相聲的傳人,瀋陽相聲代表,諷刺相聲的扛把子,楊振華和金炳昶先生一直是相聲界公認的相聲藝術前輩。 但不知道為什麼,近些年來,關於這兩位的師承問題屢屢見諸網絡,有人認為他們應該屬於文字輩相聲藝人,更有甚至居然還有人認為他們應該是明字輩藝人。
  • 郭德綱改口稱揮螢光棒聽相聲屬於復古,陷「雙標」質疑,你怎麼看
    更多的是年輕的觀眾,也就是所謂的德雲女孩,她們更多的是被相聲演員的顏值及舉手投足間的帥氣所吸引,進而開始關注和喜歡相聲。現如今越來越多年輕的觀眾走進小劇場,面對市場環境的改變,佔據相聲界半壁江山的德雲社,從不避諱加速流量化,也從未隱藏自己的野心。年初封箱之後,嶽雲鵬、郭麒麟、秦霄賢等相聲藝人就開始活躍於各大綜藝之中,德雲社儼然成了輸出綜藝「流量」的新工廠。
  • 誰說相聲演員創業就是笑話
    最近相聲演員王自健的手機公司玄乎科技被公開,又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一陣吐槽。其實除了羅永浩、王自健外,你還可以把李牧加進相聲演員創業的列表中去。但李牧又有所有不同,除了相聲他還學過武術,做過旅遊節目,寫過書,開過文化交流公司,而且,他還是個瑞士人。
  • 相聲演員劉穎:1982年到1992年,我和于謙說了十年相聲
    採訪過程中劉老師提到師父李金鬥老師眼睛特別大,其實他的眼睛也不小,尤其當他非常認真地闡發自己對相聲的理解的時候。能看出他平時勤於思考,對相聲圈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堅持,尤其對於相聲規矩,他甚至懷有特別的執念。由於親歷過曲藝團老先生們的教誨,他對於規矩二字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甚至希望講規矩的相聲能像京劇一樣成為知音藝術,而對只追求包袱兒不講規矩的表演不屑一顧。
  • 相聲演員孫越,出身於相聲世家,卻為何養了10多年的大象?
    大家都知道現在相聲的受眾人群越來越年輕化,這也歸功於我們郭老師創立的新口相聲大家都知道相聲是分逗和捧兩種角色,一般來說負責逗大家的總是讓人容易記住,相反作為捧的角色就會被大家遺忘。我幾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孫越。
  • 「公式相聲」李宏燁:投靠姜昆叫板郭德綱,為證能力開相聲專場
    「公式相聲」李宏燁:投靠姜昆叫板郭德綱,為證能力開相聲專場他創立了獨樹一幟的公式相聲,憑藉這一成果,公然暗諷郭德綱「沒文化」,他想憑一己之力打破傳統相聲,但為了生存,還是選擇和姜昆抱團取暖,他就是新語相聲俱樂部的創始人李宏燁。
  • 「陳老斯」的南京話相聲火爆朋友圈
    原標題:「陳老斯」的南京話相聲火爆朋友圈 陳峰寧  「陳峰寧南京話最新相聲《擠公交》,下巴殼子都笑掉了!」「最新小品《清明》不怕笑死就來看!」「陳老斯最新《打車記》南京的哥絕對擺得不得了。」
  • 相聲演員張雲雷已打入歌手圈,中國第一搖滾女歌手羅琦邀請其合唱
    現在相聲圈被提起最多,也是最被熱議的相聲演員已從郭德綱轉變成他的徒弟張雲雷,因俊俏出色的顏值和優秀的的嗓音而聲名大噪,成為相聲界裡最當紅的「愛豆」,這點也是郭德綱和德雲社意料之外的。張雲雷的相聲表演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在相聲專場演出結束之後返場時,會根據觀眾的請求來表演自己拿手的小曲小調,甚至流行歌曲,因為對小曲小調,太平歌詞,蓮花落流行歌曲等比較都擅長,所以他的粉絲群體不僅僅限制於普通人群,甚至奧運冠軍和明星都有他的粉絲。
  • 中國碩果僅存的寶字輩相聲大師
    1923 年攜妻兒來到了天津,在三不管搭變戲法的萬傻子(萬子信之父)班演出相聲。小蘑菇拜相聲名家張壽臣為師,取名常寶堃。小蘑菇出師後,與常連安合說相聲,父捧子逗。後來小蘑菇改由趙佩茹捧哏後,常連安便改為給二兒子二蘑菇常寶霖捧哏。父子的相聲在北京、天津演出並由電臺播放,名聲漸大。之後,常連安在北京西單商場創辦了啟明茶社(其班社名為長春社),後日夜以相聲大會形式演出。
  • 相聲派系實力最強的還是天津,商業化最成功的是北京!
    相聲圈勢力簡單劃分,可以分為國營跟私營兩大塊,但這兩大塊之中,又有很多需要細分的小團體。比如國營相聲團體,很多人被某班主洗腦後,將其一概而論的說成是「主流相聲藝人」,並且全都是國家養著的窩囊廢。另外劉昊然也剛剛考入了煤礦文工團,你總不能把他也算成相聲派系吧。而私營社團中派系就更複雜了,德雲社佔有的市場份額很大,但跟相聲行業的受眾並不重合。德雲社觀眾現在基本都是追星粉,更接近於娛樂行業而不是曲藝行業。別看德雲社粉絲成天到處招搖,說他們激活了相聲,用自己的錢包養活了整個相聲行業。
  • 德雲社相聲專場完整版免費聽
    德雲社相聲專場完整版免費聽資料:德雲社是中國的大型專業相聲社團,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曾經名為北京相聲大會,2003年更名為德雲社。以「讓相聲回歸劇場」,做「真正的相聲」為要旨。
  • 侯家孫子輩後人少相聲演員 侯震經常現身德雲社
    隨著侯耀文的突然離世,使侯寶林名下的大家族裡又少了一名相聲演員。從此以後,相聲的舞臺上常有侯家弟子,卻難見侯家子孫。  侯寶林之子侯耀華已成為「影視劇演員」  比侯耀文年長兩歲的侯耀華雖然偶爾也說相聲,但與弟弟相比,侯耀華更像是一個影視劇演員。
  • 苗阜到周至採風 將出百集單口相聲短片(圖)
    前日和昨日,西安青曲社班主苗阜就帶著一眾京津、四川的相聲曲藝界大咖,來到周至採風。問起這次採風的緣由,苗阜直言,「現在相聲、曲藝為什麼好作品少?就是因為沒文化、純搞笑!」他表示此行主要就是看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飲食文化,「今年我們將製作百集短片,用單口相聲介紹陝西,把我們家鄉的文化推廣出去。」
  • 牛群:放棄相聲去從政談何容易,58歲被離婚,回歸舞臺無人問津
    劉學智十分賞識牛群的相聲天分,便在1979年,牛群表演完相聲節目《原形畢露》之後,將其介紹到了相聲大師常保華門下。雖然說不上大紅大紫,牛群總算是將自己的愛好變成了維持生活的飯碗,十分安逸。也許是上天的安排,因為自己「愛折騰」。
  • 第八代相聲演員中最著名的五位,馮鞏第五,郭德綱第二,第一是他
    相聲是給人帶來歡笑的語言藝術形式,相聲經過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已經越來越火爆了,相聲的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相聲演員們的不懈努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相聲演員到現在已經有十多代了,發展到每一個代都會有能人出現,相聲五傑、相聲八德、還有像侯寶林等寶字輩一大批的優秀相聲演員,第八代相聲演員處於新老相聲交替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