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劉氏窮困潦倒,被趙恆看中後,從此一步登天。由於趙恆後來居上,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宋真宗。在《續資治通鑑》中的記載中,劉氏「善通智謀」,機敏機智,善於八面玲瓏,非常討宋真宗的喜歡,「巡遊皆得其所,榮寵莫比」。按宋朝的慣例,皇后必須由後宮后妃們充任,但是出身貧寒的劉娥,卻硬要用她自己的手腕和頭腦,將宋真宗手中的寶劍牢牢握住,最終擊敗後宮眾多佳麗,成功登上皇后之位,並由此引發宋朝皇宮「水銀灌棺」奇案。
做了王后的劉氏卻有一樁心病。由於她一直不能生育,這在古時候的後宮妃嬪中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當宋真宗年邁時,他就日以繼夜地盼望皇子的出現。其他妃嬪一旦在短時間內生下皇子,並被封為太子,那麼按照母以子貴的老規矩,太子之母的地位就會直線上升,直接威脅到劉皇后的地位。
費盡心思,劉皇后終於想出了好主意。據《宋史》記載,她在身邊的侍女中,挑選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年富力強的李氏女子,有意將她推薦給宋真宗。很快李氏珠胎暗結,懷上了龍種,劉皇后立即將她鎖進了深宮,以免風吹雨打。李氏在十個月後生了一個兒子,是為後生的宋仁宗趙禎。剛剛出生沒幾天,劉娥就將趙禎抱走養育成人,並對外宣稱,這就是自己所生的親骨肉,從此解決了自己無法生育的問題。
從此以後,宋仁宗趙禎被劉皇后養大,一直到登基,都把劉皇后當作自己的親生母親。其生母李氏,雖被封為貴妃,卻只得一位李宸妃封,眼看兒子日復一日地長大,當上太子,繼位為帝,成為宋仁宗,身為生母卻不敢相認,雖然難掩思念之苦,但她不敢冒犯劉皇后,只好將痛苦深藏心底。明萬曆年間,四十六歲的李宸妃孤獨、孤獨、思念兒子,憂鬱病死。此時劉皇后成了劉太后,下令按照一般規範將李宸妃下葬。
相國呂夷簡是一個很好的人,他對其中的內情頗有耳聞,知道搞不好會出大問題。聽到劉太后薄葬李宸妃,他心中覺得不妥,找劉太后據理力爭,要求按太后的禮制舉行厚葬李宸妃。劉皇后不耐煩地說:「一宮之人,相公之雲,何歟?」不過是一般妃嬪之死,宰相之言如此,何謂?
呂夷簡思慮再三,鄭重對劉太后說:「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則喪禮宜從厚。若太后不顧及你的劉氏家系,則悉聽尊便。如仍在顧慮之中,請厚葬李宸妃。恍然大悟的劉太后下令厚葬李宸妃,並用太后的衣冠為她陪葬。呂夷簡又找了負責入葬的官吏羅崇勳,非堅持讓他在李宸妃棺材裡灌上水銀:「用水銀作棺材,異時不可謂夷簡未嘗及!」
次年,劉太后也病了。宋仁宗親政後,果然有人告訴他實情,且謠傳李宸妃為劉太后所害。宋仁宗「號哭頓毀,不視朝累日,下哀詔自責」,然後下令發兵圍攻劉太后家的宅邸,同時親自到洪福院祭奠生母,並下令開棺,他要親自察看母親是否被殺。
開棺後,「妃玉如生,冠如太后,以水銀養之,故不壞」,無虐待或毒害的跡象。宋仁宗見後,才相信母親李宸妃並未被殺,且以過節禮下葬,亦算過節,這才繼續追問。劉皇后一家得以保全,許多人得以倖免。大家都很欽佩宰相呂夷簡的遠見卓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