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的學生出賣殺害,臨死前提要求:棺材豎著下葬,死後也要站著

2021-01-08 騰訊網

"身為白骨心不屈,無畏生死論英雄"

如果英雄有名字,一定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也一定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李清照;更一定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當然,還有"寧願站著死,絕不跪著生"的李蔚如。

為救國而生,他是革命的天選之子。1883年,李蔚如出生在重慶的一個普通家庭。他從小就和別人稍有不同,在其他孩子選擇與泥土和風沙作伴,衣襟上帶著不知何時沾染的泥漬回家時,他永遠穿著潔淨的衣服,坐在庭院裡安靜地讀書。

他手中捧著的既不是《四書》《五經》,也不是《周禮》《爾雅》,而是《革命軍》和市面上能看到的任何關於宣傳民主革命的書刊。如果說有的人生下來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那麼李蔚如一定是其中之一。

少年時期大量書刊的薰陶,已經讓這顆革命的種子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底。解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摒棄腐朽於國家危難之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為國家的革命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1898年開始實施變法維新運動之後,以清政府為首的"守舊派"利益接連受到損害,在慈禧太后對"維新派"的不斷打壓下,"維新派"決定自行尋求救國救民之道。1904年,李蔚如被派往日本學習。他先後考入成城學校和東斌學校,在求學路上,李蔚如積極汲取日本的救國救民政策,為歸國後的革命之路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1906年,李蔚如在孫中山的領導和組織下,加入了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為同盟會的首批革命者之一。從少年到青年,從革命的旁觀者到加入其中成為最重要的一員,李蔚如走的每一步好像都比別人更輕鬆。

也許,有些人在出生時就被寫好了命運,而李蔚如,註定要為中國的革命事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研製炸彈歷經九死一生,棄明投暗堅持弘揚革命。

1911年,孫中山、趙聲等人在廣州發動了武裝起義。李蔚如也不負眾望,在起義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但非常不幸的是這場起義最終並沒有取得勝利。甚至還有七十二位革命烈士英勇就義。

起義失敗後,被敵方看作始作俑者的李蔚如只能偷偷溜回老家。在重慶安頓好以後,他表面上是一名體育教習,實際卻在地下秘密地組織學生軍隊,還帶領一部分人組建炸彈小組。

在一次和同學們的交流中,李蔚如不小心將炸彈引爆,這一次的事故直接導致他的右眼失明,同時也失去了右手。所幸同學們把他及時送去醫院,才得以保全性命。

雖然這次的事故讓李蔚如在鬼門關面前走一遭,但他的革命熱情沒有一絲一毫的退卻。即便彼時身負重傷,他仍然選擇繼續和學生們研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李蔚如和他的學生們製造了成千上萬的子彈,為革命事業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一個人要有多麼強大的意志力,才可以在失明斷臂後選擇繼續為革命主義事業奮鬥?只怕身殘志堅這個詞在李蔚如面前都有些差強人意。他所堅持的是救國救民的決心、是對革命事業的嚮往、更是對崇高理想的敬重。命運雖未曾放過他,可他亦未曾放過命運。

桃李遍布大地,偏被無情算計;亂臣賊子獻媚,至死絕不姑息。

隨著李蔚如帶領的農民武裝力量的日益強大,逐漸保障了農民軍和其家人的利益,地主軍閥們的眼裡便越發地容不下李蔚如。李蔚如也就成為了反動勢力眼中要拔掉的第一根刺。

7月2日,李蔚如的學生郭汝棟派人給李蔚如送信,撒謊聲稱劉湘的軍隊即將打入自己的部隊,請老師幫忙出謀劃策,只有老師才能解他的燃眉之急。

唯有二人共同合作才能守住這片土地。農民軍看到這封信後對李蔚如說,郭汝棟和劉湘這幾個月的接觸非常頻繁,只怕是已經暗中勾結,要小心這封信的目的。倘若真的要赴會,千萬不要親自前往。

而彼時的李蔚如認為,劉湘的軍隊已經打入家門,自己的農民軍在人數上本就不佔優勢,如果真的打進來必定難逃此劫。這次即便無法共同對抗劉湘的軍隊,至少日後也要讓郭汝棟保持中立,這樣就可以消除農民軍被雙面夾擊的危險。

況且,郭汝棟還是自己的學生,一定不會做出傷天害理之事。於公於私,他也要前去赴會。7月3日,李蔚如不顧個人安危,帶著40多人向約定地點前行。可李蔚如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郭汝棟早已提前設下埋伏,直接殲滅了李蔚如的部隊。最終,李蔚如也難逃被俘。

被俘後,郭汝棟不再偽裝,無數次對昔日的老師威逼利誘,一心想要讓李蔚如歸降,並試圖挖出他的地下組織。面對眼前獻媚的郭汝棟,李蔚如早已橫眉冷對,仿佛在看一個跳梁小丑在上躥下跳。

他替郭汝棟感到惋惜,可憐他走向錯誤的道路;他更替自己感到可悲,竟教出這樣一位猶如亂臣賊子般不知悔過的學生……眼見無法從李蔚如身上套出信息,郭汝棟一不做二不休,決定迅速處死李蔚如。

臨死前,李蔚如提出一個要求,他說,我今天以身殉國,未曾感到遺憾,反而覺得心安。等我的屍體運回老家後,請用剛好能裝得下我的棺材,放兩件舊衣服進去即可,不要做任何封建迷信的事情。一定要把我的棺材豎著下葬,國家還不夠強大,民族還需要解救,即便死的時候也要站著!

李蔚如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革命,他用生命捍衛事業,不顧前方道路艱難;他以死明志,不向任何反動勢力低頭。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英雄之所以能夠稱之為英雄,必然能夠承受普通人之所不能,即便被裝進棺木也仍要站立,化身白骨也絕不屈服!

文/文史旺旺

相關焦點

  • 舉辦葬禮過程中棺材動了 有人質疑活人下葬 專家:人死後能移動
    家人都準備下葬了,發現棺材裡有響動,打開棺材發現人活了。這類情況被稱為假死狀態,所以很多地方,老人去世後,都要在堂屋停屍3天再下葬。近日,印尼馬納多發生了一件類似的怪事情,一群人為逝者舉辦葬禮,棺材已經放到了坑裡,當牧師在禱告的過程中,棺材裡的死者疑似揮了揮手,詭異的一幕恰好被拍下來。該視頻上傳到網上後立即引起了轟動。
  • 朱元璋的下葬過程,讓人不寒而慄!
    傳說,朱元璋下葬時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這個說法已傳講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間最經典的段子之一。 南京過去有個民謠:「南京有三怪,龍潭的姑娘像老太,蘿蔔當作小菜賣,十三個城門抬棺材。」朱元葬當年這個怪異下葬傳說,竟然被當成了南京的城市符號之一。
  • 人死後,下葬前是人最後在世間的日子,喪葬流程這些不能少
    人死後,下葬前是人最後在世間的日子,喪葬流程這些不能少。先是裡外共四層壽衣,顏色從內到外由淺至深,之後放置門板上抬到堂屋內,點上長明燈,此燈必須專人看守不得熄滅,之後開始由女性哭喪,男子不允許。在當地,很多人家裡都養貓,不得讓貓靠近亡靈。(難道是怕貓臉老太的事情發生?)
  • 人死後下葬時,為何要給嘴裡含一東西?是一種科學手段
    人死後,他的身體、名字、甚至思想和精神都要跟世界一一告別,唯有音容笑貌殘存在一些親朋好友的記憶裡。隨著時間的推移,甚至連這些記憶也將煙消雲散,到那時,他就真真正正跟世界毫無瓜葛。每個人不論從事哪種職業,生前都會多多少少為社會做出貢獻,因此,凡是死去的人,親人們都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為他舉辦隆重的葬禮,讓他體體面面的跟世界告別,算是對他人生價值的一種認可。
  • 聊齋故事:母親下葬蛇擋道,孝子打開棺材,道士:她還能活
    要說這對老母親,也算是苦命人。阿木三歲那年,就失去了父親,父親死後,是母親一手將他拉扯大。當時的村民們,也經常幫助這對母子。因此在阿木年幼的腦海中,記得最深刻的便是母親的那句,「兒啊!你父親死了,咱們家雖然窮,但是你看,有這麼多人願意幫助我們,我們要懂得感恩,所以等將來你長大了,也要學他們一樣,做個懂得伸出援手的人。」
  • 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下葬後,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
    導讀: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下葬後,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皇帝下葬的過程是怎樣的?下葬後,最後一名工匠是如何出來的呢?
  • 古代皇帝死後,為何遺體要擺放幾個月才下葬,屍體不會腐爛嗎?
    我們知道,在中國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習俗,就是在人死後要「停屍3天」,這個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叫扁鵲的名醫,他曾遊歷到虢國時救治過虢國的太子。
  • 古代皇帝去世後,遺體要放幾個月才下葬,不怕腐爛嗎?
    皇帝葬禮也是封建社會的一件大事,古代皇帝死去後遺體要放幾個月才下葬,不怕腐爛了嗎? 古代家裡死人了要設立靈堂,而且要把逝者的遺體在靈堂裡停放三天才會按照地點下葬,而皇帝死後遺體存放的時間會更長,有足足三個月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有講究嗎?不怕遺體腐爛了嗎?
  • 人臨死前會看到什麼?124名親歷者給出的答案,讓科學家們興奮
    科學家們歸納了人類臨死前的經歷特點。                                                              科學家統計中在這些人中有70%以上的人在臨死前感到非常平靜,身心放空。有35%的人能感受到自身有靈魂出竅,身體變冷動不了,無法回應親人的話語。因此科學家們也將這些特點根據時間排序:人在臨死前,先是呼吸微弱——靈魂出竅——看見強光——感受和平與寧靜。
  • 民間習俗:人死後為什麼要用火紙把臉蓋住?安葬時還要三天圓墳
    那麼,為什麼要做這一個步驟呢,這最早的時候起源於周朝,但有詳細記載的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國王夫差領兵攻打越國,越國戰敗後越王勾踐被捕入獄。勾踐在吳國受盡凌辱,他裝瘋賣傻吃食糞便為的就是留下一條性命將來能夠復國報仇。勾踐表演的雖然很逼真巧妙,欺騙了吳國的文臣武將包括吳王夫差,但並沒有欺騙著軍事天才伍子胥。
  • 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只因「黃道吉日」
    中國史上有諸多的歷史人物妄想「長生不老」,但是長生不老對於一個身體會隨著時間慢慢衰老的肉體來說簡直就是遙不可及,除了秦始皇有過這種念想之外,臭名昭著的慈禧也有過此種妄念,可是為何慈禧死後一年才下葬,出殯當天臭氣燻天,就只是因為「好日子」嗎?
  • 一代霸主齊桓公,為何死後屍體上長滿蟲子還不得下葬?
    可是齊桓公晚年卻遭遇悲慘,被活活餓死不說,甚是身上長滿了蟲子都不得下葬。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齊桓公晚年如此的遭遇呢?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任用易牙,開方,豎刁三位奸臣,導致自己被玩弄於股掌之間。齊桓公的能力那是沒得說的,就憑他能夠坐上春秋時期第一霸主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但是在管仲死後,齊桓公就有點昏庸了。
  • 有人說農村有人去世後火化再買棺材是浪費,你怎麼看待這種觀點?
    但是在我們這裡甚至大部分農村和山區有很多人去世之後火化,同樣會將骨灰放在棺材裡面下葬,一樣會起墳包。我個人感覺這沒有多大的意義,從節約土地的角度來看,也沒有實際的效果。另外我要說的是對於傳統的中國人來說,怎麼都要在去世之後準備一副棺材,這就相當於死後的萬年屋,這是一個傳統,另外尤其是在農村上了年紀的人,對百年以後自己的棺材是非常看重的,而且兒女也很重視,我們這裡的人就是這麼想的,不管是家裡什麼人走了,都要準備一副棺材,畢竟去世的人來說事到人世做了一回人,棺材都不準備一副,顯得非常絕情。
  • 全球放射性最強男人,如人形自走輻射源,死後只能被裝進特製棺材
    雖說很難以置信,但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樣的例子,他的名字叫埃裡克.沃裡斯,是一個來自英國埃斯科科學協會的博士,而他之所以會身體內含有輻射量則皆因他犯下的那些「瘋狂」舉動:給自己身體裡注射放射性元素。即便是在埃裡克.沃裡斯死後,他的屍體也只能被裝進特製的鉛棺材裡,否則強烈的放射性會汙染周圍的土地乃至附近生活的人們。
  • 棺材裡滿是抓痕,千年乾屍到底要給我們怎樣的真相!
    一般死後,屍體都會在三個月之後化為白骨,但是有的屍體卻會變成乾屍,這些是在特定的自然條件下才形成的,那麼您見過乾屍復活嗎?,在中國就有一例乾屍」復活「事件。下面小編帶您去看看:齊齊哈爾乾屍」復活「的真相揭秘?齊齊哈爾乾屍棺材裡竟滿是抓痕!死於三百年前,留有胎盤7年前,齊齊哈爾扎龍溼地保護區發現一具神秘木乃伊。木乃伊保存完整,來歷卻很可疑。
  • 人死後為何要口含一物下葬?並非迷信,有相關科學依據
    在農村長大的人,或者參加過葬禮、見過不少世面的人,應該對民間的一種喪葬習俗有所了解:人死後,家人收拾遺體、擇時下葬時,大多會讓死者含上一件物品,用這種方式送到入土為安。其實,這種習俗並不都是迷信,也有相關的科學依據。
  • 世界十大下葬方式 世界各地安葬形式盤點
    中國有句老話叫入土為安,就是說人死後埋入土中,死者有了歸屬,家屬也心安;其實除了這種傳統的土葬,世界上的下葬方式多種多樣,各國喪葬方式各有特點,本文盤點了十大世界喪葬方式,下面深入了解下!
  • 網友:難道要「豎葬」?
    網友:難道要「豎葬」? [調侃]   站著死,豎著埋 廣州網友:棺材要豎著埋了…… 河南網友:用棺材幹嘛?浪費!直接把人豎著埋,上半截露在外面,一看直接知道是誰,連墓碑都省了。 李H章:豎著埋,不就是「站著死」?
  • 他是令人憎恨的叛徒,出賣江姐後被特務槍斃,臨死前大喊了5個字
    我們對於江姐的人物生平都有著大致了解,而對於她的英雄事跡也有著非常崇高的敬意,不過要說起出賣江姐的叛徒,想必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了。他是令人憤恨的叛徒,但在背叛江姐後他被特務槍斃,臨死前高喊五個字!那麼,此人是誰?在江姐遇害之後,人們就對告密者進行了查證,而在經過多方調查後最終得知,叛變江姐的叛徒叫做塗孝文。
  • 人在臨死前和死後的重量是一樣的嗎?為什麼?
    人生前和死後的體重一樣重嗎?答案是不一定。說到生前和死後的重量問題,許多人就不免的會想到靈魂,有人說:人在死後,身體的重量會減少不到一盎司的體重,這就是靈魂逃逸造成的,而這也是靈魂的重量。那麼,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