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DNA計算機證實化學編程指日可待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雷鋒網註:圖片來自Erik Winfree/Caltech

單細胞利用自己的DNA進行分裂、繁殖和分化,從而產生一個發育完全的生物體,這可謂是化學計算中最巧妙神秘的行為。本周,《自然》(Nature)雜誌發表研究報告稱,計算機科學家建造了第一臺可廣泛編程的DNA計算機,朝著利用化學計算的路途上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該系統利用DNA編寫的指令來執行不同的6位程序。以前的DNA計算機本質上都是定製的系統,只能夠解決特定的問題。但現在,研究人員用新系統來執行21個測試程序。在可編程物質中,化學軟體會自動指導具有複雜、可編程納米材料的構建。雖然僅由DNA和鹽水組成的新系統本身不足以成為科技應用,但是,它讓自組裝可編程物質的發展更進了一步。這項研究主要在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進行。研究負責人、計算機科學和生物工程學教授埃裡克·溫弗裡(Erik Winfree)解釋說,新系統的創造者「試圖找出將計算行為嵌入化學的方式,從而控制化學的行為」。

DNA會形成一個由兩條長鏈組成的梯狀結構,每條鏈都有四種化學物質。這臺計算機的原理就在於:單鏈DNA會因化學序列的互補性和其他DNA鏈配對。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將他們的DNA序列設計成類似於2-輸入/2-輸出布爾邏輯門。這些門中的五個被連接成一個層,用6個輸入和6個輸出執行所需的計算。但是僅僅一層不能完成計算。相反,一系列功能相同的層,其中一個層的輸出連接到另一個層的輸入,迭代地執行計算,直到得到一個答案。我們可以這麼理解:隨著一層又一層的連接,算法最後編織了一個包含計算過程的納米級圍巾。

溫弗裡(Winfree)和他的團隊把這些電路抽象地想像成四方形的瓦片,瓦片兩邊都有固定裝置,只允許它們連接到帶有互補裝置的瓦片上,就像拼圖。計算機的全套指令由355種不同類型的瓦片組成。實際上,每塊瓦片上並非1條DNA單鏈而是4條,這樣就增加了足夠的餘地來克服意想不到的錯誤。

為了使計算有序進行(本質上是合成一種可以計算的晶體),研究人員需要某種既可以作為起點,又能承載DNA進行組裝的結構。達米安•伍茲(Damien Woods)曾從事DNA計算機研究,現在就職於愛爾蘭的梅努斯大學。他說,「我們想讓DNA有序地連接在一起形成迴路,而不是像在溶液裡一樣隨機粘在一起。這種DNA使用了一種叫做DNA摺紙的技術,設計成一個長150納米,寬20納米的納米管。計算晶體在納米管上進行組裝,方式類似於冰糖在裹著糖衣的繩子上結晶。

雷鋒網註:圖片來自Damien Woods/Maynooth University

想要在這臺6位DNA計算機上運行一個程序,首先需要一個自定義編譯器。「大量的想法和科學會投入到編譯器中,」伍茲如是說道。它允許研究人員編寫任何他們想要的軟體算法,並通過各種抽象層次將算法轉換為:邏輯到塊、塊到糾錯子塊、子塊到DNA序列等等。最後,它產生了一個指南,即指導DNA序列添加的內容、時間、以及溫度。DNA摺紙納米管需要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合成,而完成計算則需要一天左右的時間。(溫弗裡指出,速度從來都不是重點。)

對於Winfree來說,這一結果是其職業生涯的一大進步。「對我來說,這是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他說。大約25年前,當他還是一名研究生時,他對數學瓦片理論和理論計算機科學之間的奇妙聯繫產生了興趣,他想知道這種聯繫是否可以擴展到描述晶體生長的模型上。「這讓我非常好奇,偽晶體是否會在生長過程中進行計算。「現在我們知道他們可以。

雷鋒網註:本文編譯自IEEE Spectrum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第一臺可重新編程的DNA計算機就在這裡
    生物計算機也稱仿生計算機,主要原材料是生物工程技術產生的蛋白質分子,並以此作為生物晶片來替代半導體矽片,利用有機化合物存儲數據。信息以波的形式傳播,當波沿著蛋白質分子鏈傳播時,會引起蛋白質分子鏈中單鍵、雙鍵結構順序的變化。運算速度要比當今最新一代計算機快10萬倍,它具有很強的抗電磁幹擾能力,並能徹底消除電路間的幹擾。
  • 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科學家以及開始進行計算機設計,化學方法生產人造DNA
    如今,超過20萬個微生物基因組的DNA序列已存儲在數字基因組資料庫中,並成倍增加了對DNA如何編程生物系統的理解。利用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分子構建寶庫,生物工程師學會了如何對長DNA分子進行測序和合成,並在計算機的幫助下繁殖出有用的微生物。
  • 秒懂機器人編程與計算機編程的區別
    機器人編程:機器人課程,不僅涉及編程的知識,還需要孩子們了解學習機械、工程、信息等方面的知識。很多時候要運用機械解決問題,強調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能狀況百出,需要細心觀察、耐心解決,更強調團隊配合能力。
  • 計算機程式語言的發展簡史,人工智慧與雲計算程式語言!
    學習一兩門計算機程式語言也如當初學習英文一樣的火熱,隨著人工智慧AI和雲計算的不斷發展,Python語言和Scala語言已經成為這兩個領域裡面最為火熱的程式語言了,可以預知未來學習計算機程式語言的人也一樣會如同學習英文一樣的成為一種新常態,並且成為一種穩定的常態。以下筆者將以自己的學習認知,簡單的闡述一下計算機程式語言的發展。
  • Google迄今為止在量子計算機上進行最大的化學模擬
    谷歌的AI Quantum團隊的一個研究人員團隊(與未指定的合作者合作)迄今為止在量子計算機上進行了最大的化學模擬史丹福大學的肖元寫了一篇《觀點》文章,概述了量子計算機用於進行化學模擬的潛在好處以及AI Quantum團隊的工作,該文章發表在同一期刊上。通過在計算機上模擬化學過程來預測化學過程的能力將對化學家大有裨益-目前,他們大部分都是通過反覆試驗來完成的。預測將為性能未知的多種新材料的開發打開大門。令人遺憾的是,當前的計算機缺乏這種工作所需的指數縮放。
  • 物理不好,如何給量子計算機編程?
    和傳統計算機相比,量子計算機的運行基於一種完全不同的模式。用一種簡單的思路來理解就是:在傳統計算機中,我們使用的是 0 和 1 兩個數字。而在量子計算機中,在原有 0 和 1 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一個」可能為 0 或者 1「的狀態,也被稱作"疊加態"(superposition)。所有的量子算法都是利用了這種「可能」的狀態來表現量子計算機的強大能力。
  • 最受歡迎的25本計算機編程書籍
    此書適合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研究生及相關人員參考。書中涉及的設計模式並不描述新的或未經證實的設計,只收錄了那些在不同系統中多次使用過的成功設計程式設計師的面試經典本書是原谷歌資深面試官的經驗之作,層層緊扣程式設計師面試的每一個環節,全面而詳盡地介紹了程式設計師應當如何應對面試,才能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 對超級沉默DNA的研究揭示了重新編程細胞的新方法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員上周在分子細胞上的一項研究,新描述的超級沉默的DNA片段揭示了一種重新規劃細胞身份的新方法,用於再生醫學研究和某一天的臨床研究
  • 為什麼要學計算機編程?
    因為「編程是件很有趣的事兒」酷叮貓老師覺得,編程並不是一個學習的科目,而是一個興趣的萌芽。編程會為大家帶來很多:編程能夠訓練思維。編程體現了一種抽象交互關係、 形式化方法執行的思維模式,稱為「計算思維」。
  • 除了編程,中小學領域計算機科學教育應該學什麼?
    另一新主張是人人都該學習編程 (Programming,Coding) 的說法,甚至美國總統與知名女星都為此說法發聲,這幾年下來讓學習編程快變成陳腔濫調了,事實上,此主張倒有其根據,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預估,2020 年美國將約有 140 萬個計算機科學 (Computer Science,CS) 領域的職缺,但是只有約 40 萬個計算機科學本科畢業生,而 STEM 領域的新職缺有三分之二是計算機科學相關領域
  • 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近日,聖地牙哥加州大學(UC)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染色體外DNA促進了多種侵襲性腫瘤的生長,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人類細胞有23對染色體,但在癌症中,基因可以在染色體或環狀染色體外DNA (ecDNA)中擴增,其頻率和功能意義尚不清楚。
  • 我國科學家實現用量子計算機模擬化學分子
    經過發展和完善,FQE將有望成為普遍使用的通用量子化學計算平臺。利用有噪量子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將成為現實,並且成為今後持續的研究熱點和應用方向。2020年能夠應用於材料合成與生物製藥的量子化學模擬,是近期最有可能在應用層面實現量子優勢的領域。經典計算中的化學模擬的計算複雜度非常高,隨著電子軌道數目呈指數級增長,經典計算機無法精確計算。量子計算機則可使用多項式量級的計算複雜度實現大分子的模擬。
  • 國際教育品牌「貝爾編程」,如何引領少兒編程新潮流
    近日,國際知名少兒編程教育品牌「貝爾編程」重磅升級課程內容體系,深度強化了「寓教於樂」和「個性化」兩大課程特色。新系列課程以西遊故事為主線,將融入小貝、B蛋、西遊系列IP的動畫教學與闖關進階的學習方式相結合,打造了編程基礎知識學習、練習、測試、自主創作、鞏固整個學習閉環。
  • 利用細胞信令 DNA分子計算為可編程藥丸鋪路—新聞—科學網
    該方法為研究和,通過模擬分子計算進行時間模式識別奠定了基礎,有望為可編程藥丸等應用鋪路。 活細胞使用複雜的信令系統來感知環境,並在內部和鄰居間傳遞這一信息。特定信令分子的濃度及其隨時間變化的方式,是進入該系統的關鍵因素。雖然原理上很簡單,但系統往往非常強大和複雜。難以解碼的原因之一是難以發現信令分子並測量其濃度的變化。
  • 編程貓亮相國際頂級計算機會議ACM,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作為業內領先的教育科技企業,編程貓始終立足科技創新,在工具自主研發上深耕細作,擁有完善的自主研發編程工具產品矩陣。其中,圖形化編程工具Kitten是國內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圖形化編程工具,Nemo則是國內首個移動端圖形編程工具,實現了編程教育從PC端到移動端的平滑過渡。目前編程貓已累計獲得獲得537項專利、1500個IP版權和76款軟體著作權。
  • 科學大發現 DNA不只雙螺旋
    DNA雙螺旋結構是初中生都知道的生物知識,但科學界這次發現了全新的結構,並發表在《自然化學》雜誌上。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證實了我們的遺傳密碼是以更複雜的對稱性製造的,這些分子變體的形式影響我們的生物學功能。「大多數人想到DNA時,首先想到的是雙螺旋,這項新研究提醒我們,存在完全不同的DNA結構,對我們的細胞很重要。」
  • 計算機專業大學生怎麼學好編程?
    而對於剛接觸編程的人來說,更加的晦澀難懂。剛入門的小白很難能體會到編程中的樂趣,更不用說找到對編程感興趣的點。 對於如何判斷自身是否對編程感興趣,這篇文章裡我也已經說過了,就不再重複造輪子。
  • 編程是什麼——馮諾依曼結構計算機的出現
    EDVAC方案設計思想之一是二進位,他根據電子元件雙穩工作的特點,建議在電子計算機中採用二進位。報告提到了二進位的優點,並預言,二進位的採用將大大簡化機器的邏輯線路。在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馮·諾依曼的方案設計是十分先進的,直到現在我們如今的計算機都是在馮·諾依曼設計的計算機的結構中優化和迭代而來,而計算機的底層仍然還是二進位。
  • 重大發現!面對DNA損傷動物選擇死亡,植物選擇重編程產生新後代
    該研究發現,在早期陸生模式植物小立碗蘚中,DNA損傷可以誘導葉片細胞重新編程為幹細胞,並再生出新植株。這是一種全新的植物適應脅迫環境的策略,也是首次發現DNA損傷在細胞重編程中有積極的誘導作用。小立碗蘚在物理損傷信號的誘導下可以重編程分化的莖葉體葉片細胞再生出原絲體幹細胞,且不依賴於外源添加植物激素。 本文報導的研究發現,短暫誘導 DNA 鏈斷裂可以誘導分化的葉片細胞重編程再生出原絲體頂端幹細胞(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