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研究得出結論:北極地區正進入「新氣候」狀態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北極是一個受氣候變化打擊特別嚴重的地方。現在一項新研究表明,北極正開始向一種全新的氣候狀態過渡。數千年來,北極一直保持著寒冷的特徵,當然在一定範圍內也會有自然的波動。但現在,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的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波動正在脫離預期範圍,向「新北極」氣候發展。
-
新研究得出結論:北極地區正進入「新氣候」狀態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北極是一個受氣候變化打擊特別嚴重的地方。現在一項新研究表明,北極正開始向一種全新的氣候狀態過渡。數千年來,北極一直保持著寒冷的特徵,當然在一定範圍內也會有自然的波動。但現在,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的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波動正在脫離預期範圍,向「新北極」氣候發展。「變化的速度是顯著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Laura Landrum說。「這是一個變化如此迅速的時期,對過去天氣模式的觀察不再顯示你明年可以預期的情況。北極已經進入了與幾十年前完全不同的氣候。」
-
研究:本世紀末「新北極」氣候將誕生「無冰北極」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9月14日在《自然-氣候變化》發表題為《新北極:極端情況正變得尋常》(Extremes becomeroutine in an emerging new Arctic)的研究。該研究預測,在當前排放模式下,北極氣候將發生轉變。本世紀初期,北極海冰量已減少到不可逆程度,本世紀中期極地氣溫將顯著升高,世紀末期降雨將取代絕大部分降雪。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臭氧空洞難愈 巨型冰塊斷裂「新北極」正在形成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報導,今年3月北極地區臭氧的月平均濃度打破了歷史最低記錄。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研究顯示,長期凍結的北極地區已經開始進入全新的氣候系統,其特徵是冰層融化、溫度上升和降雨天數的增加,這三個數值已遠遠超出了以往的觀測範圍。研究人員專門考察了北冰洋海冰面積、氣溫和降水模式的變化。他們發現,海冰減少的變化程度遠超過去幾十年。換句話說,在氣候變化的推動下,至少有一個信號意味著「新北極」已經出現。
-
科學家警告:新北極正形成,全球氣候或大變
在9月的第一個星期,北極海冰面積急劇下降,超過了該期間任何一年的下降速度,並將2020年的海冰最小值拉到42年連續觀測以來的第二低值(僅高於2012年),而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截至9月16日,北極海冰的下降速度有所放緩,但海冰範圍仍然維持在一個極其低的範圍。
-
科學家警告:新北極正形成,全球氣候或大變
在9月的第一個星期,北極海冰面積急劇下降,超過了該期間任何一年的下降速度,並將2020年的海冰最小值拉到42年連續觀測以來的第二低值(僅高於2012年),而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數據,截至9月16日,北極海冰的下降速度有所放緩,但海冰範圍仍然維持在一個極其低的範圍。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12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北極氣候的年度報告——《2020年北極報告卡》(Arctic Report Card 2020)。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與此同時,北極正上演一場「冰與火之歌」:北冰洋正在變暖,格陵蘭的冰蓋加速融化,每年夏季整個苔原野火肆虐……作者供圖海冰「空調」正在崩潰科學家說,北極是全球氣候的領頭羊。隨著地球由於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而升溫,北極首先感受到了這種變暖的影響,這預示著變化將發生在更低緯度的氣候中。夏季融化季節結束時,北極海冰通常在9月達到最低值。
-
北極怎麼了?北極地區持續高溫 連續第二年發生大規模野火
參考消息網7月28日報導外媒稱,世界氣象組織7月24日發表公告稱,受到西伯利亞地區長期高溫影響,北極圈連續第二年發生大規模森林火災。據西班牙新論壇網站7月27日報導,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納利斯在日內瓦召開的一次線上發布會上表示:「西伯利亞局部地區近日再次升至30攝氏度以上,氣溫比美國佛羅裡達州的許多地區還要高。」該組織還接到有關俄羅斯沿岸海冰迅速減少的報告。
-
30年升溫10℃ 「新北極」正在形成 全新氣候系統將重塑地球生態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 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
-
30年升溫10℃「新北極」正在形成 全新氣候系統將重塑地球生態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
-
30年升溫10℃,「新北極」正在形成,全新氣候系統將重塑地球生態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
-
北極向新的氣候狀態過渡,四季已發生變化
根據一項關於北極條件的全面新研究,快速變暖的北極已經開始從以冰凍為主的狀態轉變為完全不同的氣候高緯度地區的天氣模式每年都是不同的,海冰或多或少,冬天更冷或更暖,雨季或長或短,而不是雪。但科學家們的這項新研究發現,北極現在已經顯著變暖,其年復一年的變化正在超出過去任何波動的界限,這標誌著向「新的北極」氣候體制的過渡。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NCAR科學家蘿拉·蘭德魯姆說:「變化的速度是驚人的。」
-
「新北極」形成,專家稱地球北極氣候「脫胎換骨」,原因讓人無語
近幾年來,媒體一直在報導北極地區的溫度持續攀升,特別是今年以來,6月份的時候就有氣象組織宣傳北極地區的平均溫度比過去幾十年增加了5度左右,然而據《科學美國人》雜誌9月16報導,本周有一項關於北極地區氣候的最新研究證實,北極地區的氣候升溫幅度極大,根據挪威30年來的氣象觀測數據發現,迪納維亞半島
-
氣候沒指望了?新研究指出:2035年,北極可能再也看不到海冰了
自從格陵蘭島和北極圈地區冰川被發現有大面積融化跡象後,北極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很快成為全球熱點地區,北極慢慢熱起來了,2019年7月,格陵蘭島出現8攝氏度高溫,一天融化冰川量100億噸,2020年6月,北極小鎮出現38攝氏度創紀錄高溫,造成北極永遠凍土大批量融化。
-
今日科技話題:量子熱力學、液體運載火箭、遠古海洋生物、新中微子探測法、「新氣候」、新算法
——《科技日報》5新研究發現北極地區正進入「新氣候」狀態▲圖片來源:環球網日前,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北極正開始向一種全新的氣候狀態過渡。數千年來,北極一直保持著寒冷的特徵,當然在一定範圍內也會有自然的波動。但現在,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波動正在脫離預期範圍,向「新北極」氣候發展。通過研究團隊的推理,他們發現,對於海冰的範圍,在本世紀初已經出現了新的氣候。現在9月的平均最低氣溫比1979年至1988年的十年間降低了31%。
-
30年升溫10℃「新北極」正在形成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
-
30年升溫10℃,「新北極」正在形成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 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
-
30年升溫10℃ 「新北極」正在形成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北極氣候與以往大相逕庭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北極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自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海冰面積已經縮小了31%。如今,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呈現減少趨勢,不斷突破過去幾十年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