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參你見過嗎?有望從16萬元降到300元一斤!已在青島實現規模化養殖

2020-12-05 青島新聞網

在2011年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海參文化節上,一斤白海參曾拍賣出16萬元的「天價」。如今,白海參等「貴族」海鮮有望進入尋常百姓家。近年來,金烏賊、圓斑星鰈等瀕臨絕跡的海鮮老品種,也重新回歸市民的餐桌。這幾種水產品都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珍稀海洋生物繁殖與保護團隊負責人、科學家陳四清,帶領科研人員攻關的成果。從「貴族」變成平民,從瀕危到規模化養殖,科學家們改變了水產品的命運,也豐富了市民的餐桌。

白海參又名白玉參,是刺參的一種純色品系。

探訪:白海參住「別墅」練「雜技」

長期輾轉於福建寧德、江蘇宿遷、省內青煙威等地,紮根科研和生產一線30年,致力於「三農」發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珍稀海洋生物繁殖與保護團隊負責人、科學家陳四清,不斷實現水產品科研攻關突破,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極為稀有的白海參是刺參的一種純色品系,在自然界中十分罕見。記者日前隨陳四清探訪發現,經過又一輪的繁殖期,約20萬頭「貴族」白海參已經在青島形成了規模化養殖。

日前,記者隨陳四清來到位於嶗山區王哥莊街道青山社區的一家水產養殖公司,這裡有青島唯一一處規模化養殖白海參的上千平方米廠房。每年的繁殖關鍵期,陳四清都會在這裡住將近兩個月,一年也會來將近十次,指導廠裡的技術員提高白海參的生長質量。「這批白海參已經生長了近四年,明後年就長成了,一頭重半斤左右。」陳四清從海參池中撈出幾頭通體白得晶瑩剔透的海參介紹說,白海參是具有穩定遺傳特徵的獨立品種,隨著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技術更成熟,成本有所下降,售價有望降到300到500元一斤,逐漸登上市民餐桌。

記者觀察發現,每個池子裡都有多個海參箱,這些「小別墅」是白海參日夜棲息的家。白海參比普通刺參的行動更緩慢一些,收縮恢復的時間相對較長。它們悠閒地伸展著密密麻麻的管足,在別墅的各個角落踱著步。白海參活動起來挺有趣,獨立性較強。有些比較戀家,爬來爬去一直在繞圈子;有些變身雜技運動員,試探著把一部分身體慢慢懸空,嘗試跨越到旁邊的平臺上,抵達新的領地,探索新的世界。如果遇到鹽度突變、體內氣泡或底質惡化等情況,白海參會感到不舒服,身體就會像突然充氣一樣鼓鼓的,漂浮在海面上。有時候可以自己復原,回到正常的狀態,有時候卻變不回去,需要工作人員及時發現,把它放回到安全的環境中,以免長時間處於危險境地而變質腐爛。

白海參住的海參箱如小別墅一般。

呵護:低溫怕光嬌貴難養

「之前白海參在附近下海做實驗,但是回捕量非常低。我們發現,白海參不適合野生養在大海中,它在自然界是很難生存的,很容易被天敵發現後吃掉,而且當它鼓起身體漂浮的時候,會被海浪衝得很遠,甚至消失不見。」陳四清告訴記者,之前發現過一些魚類喜歡吃海參,比如黑頭魚的肚子剖開之後發現過白海參;海鳥從海裡一口叼住白海參,把它扔到巖石上用嘴啄;霸道的螃蟹也會伸出「鉗子」,把白海參當做美食。

「嬌貴難養的白海參更需要精心呵護。」陳四清介紹說,白海參對外界的刺激更敏感,更怕光,也更怕被天敵發現,需要長期在暗光裡生存,處於自然界裡的它也是天黑才會小心翼翼地現身,天亮之後迅速躲進巖石縫隙裡。普通刺參兩三年即可長成,而白海參生長很慢,需要五六年才能長成,積累的活性物質、微量元素更豐富,尤其是硒的含量更高。白海參適宜生長的溫度相對更低,通常是處在8℃-18℃的環境中,普通刺參則是10℃-20℃。除了白海參,還有紫色、綠色等稀有海參。這幾種稀有顏色都是純化的,是自由組合色素的結果。就像人的血型不同一樣,獨特而純正的顏色不代表怪異或生病。

秘訣:嚴控水質精配餌料

「每天根據潔淨程度換一到兩次水,換水時,新的海水源源不斷地流進池子,一般下午兩點集中餵一次餌料。良好的海水水質和營養的餌料是白海參健康生長的關鍵。白海參吃的餌料比普通刺參更豐富。」陳四清介紹說,藻粉、海泥、十幾種維生素、十幾種微量元素、地瓜葉、魚粉、豆粉等多種成分的科學配比,決定了白海參的生長質量。

「白海參每次的投餵量應該是它體重的10%,這個說起來容易,如果經驗不夠豐富,就把握不住投餵量。」陳四清告訴記者,如果餵少了,白海參吃不飽就生長緩慢;如果餵多了,過剩的餌料腐敗會導致水質渾濁變壞。記者了解到,水質在海參養殖環節應重點把控。

陳四清培育養殖的白海參。

成果:更多品種重獲「新生」

自從2015年陳四清率領團隊從8億多頭白海參幼體中,繁殖成功了1000多萬頭小苗,青島、煙臺、榮成等地的白海參養殖就漸漸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目前,青島的小苗都是從榮成運過來的,小苗喝著海水,吃著營養大餐,一天天長大。

2005年以前,青島以北海域的金烏賊絕跡多年。陳四清帶領團隊開展頭足類繁育與增殖養殖研究,先後攻克了野生金烏賊採集、運輸、馴化養殖、人工越冬等關鍵技術,實現了全人工規模化繁育,為青島金烏賊增殖放流公益事業作出貢獻。

圓斑星鰈資源稀少,水產界學者公認2008年以後已經採集不到野生魚種了,馴養的魚種也老化接近死亡,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陳四清於2000年開始攻關繁育,於2012年完成大規格苗種培育技術,指導建立了省級圓斑星鰈原種場,2018年,漁民終於可以在沿海捕到圓斑星鰈魚了。

背後:忍受病痛堅持攻關

陳四清長年奔波於國內多地的水產養殖企業,送服務、送技術,遇到攻關難題,有時一住就是一兩個月。在一些水產品的冬季繁殖期,冰冷的海水中,吃苦耐勞的他不顧手腳上的凍瘡,連續幾小時彎腰研究。有時他會累到胃病發作,甚至胃出血,也依然在研究基地打吊瓶,熬中藥吃,堅持攻關。

從事水產科學研究30年,陳四清帶領團隊開展了頭足類和魚類等17個品種的研究和生產,建立了海蜇、金烏賊等規模化繁育技術體系,累計創造產值過百億元。支持建設多個國家和省級原良種場,技術成果應用於生產,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水產養殖產業作出了突出貢獻。(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張譯心/文徐常青/圖)

短評

匠心精神助力「三農」

陳四清率領團隊於2015年攻關白海參規模化繁育,培育出1000多萬頭白海參苗種,使稀有的白海參漸漸走入老百姓的視線。30年如一日紮根科研和生產一線的他,以企業為家、漁村為點、產業為面,是我國致力於「三農」發展的優秀科學家代表。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攻堅克難的匠心精神,讓白海參等稀有品種不再高不可攀,重新回歸老百姓的餐桌。

相關焦點

  • 白海參現身青島 通體雪白看似蠶
    近日,山東青島市民李先生爆料說。隨後,記者在合肥路一酒店看到了這隻白色的海參,個頭很大,身長18公分,渾身雪白,只有幾處刺頭為深色,在黑色的海參中格外顯眼。白海參對海水水質要求極為苛刻,稍有汙染便無法存活,因此非常珍貴。另外,白海參也有好壞之分,通體乳白,白得透明的白海參為上等白玉參,身上帶有黃顏色的,質量稍次。
  • 青島花40萬引進百條松江鱸魚 一斤賣2000元
    昨日,記者在城陽區上馬街道東張社區的養殖車間裡,見到了青島首批繁育成功的六萬尾不足月的松江鱸魚。    昂貴活蟲卵餵小魚苗    「整個青島也就在我們這能見到松江鱸魚。」昨日上午,在位於城陽區的康勝水產良種養殖有限公司車間裡,記者見到了剛孵化出來不足一個月的松江鱸魚苗。
  • 山東青島現罕見白海參 通體雪白遠看像蠶
    山東青島現罕見白海參白海參對海水水質要求極為苛刻,稍有汙染便無法存活,因此非常珍貴。另外,白海參也有好壞之分,通體乳白,白得透明的白海參為上等白玉參,身上帶有黃顏色的,質量稍次。記者 任俊峰 圖片來源:青島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6-09-26 10:16:31 【編輯:李霈韻】 山東青島現罕見白海參 通體雪白遠看像蠶
  • 青島早市海鮮便宜,魷魚7元一斤,墨魚15元一斤
    墨魚,15元一斤在青島一海鮮早市,一個賣墨魚、魷魚的海鮮攤位前,圍滿了不少市民,他們你一斤、我兩人斤購買著魷魚、筆管,16元一斤小編了解到,像這樣的魷魚,一般在市場上賣11元左右一斤。女攤主王女士告訴小編,她採用薄利多銷的方法,儘量給顧客便宜,一斤魷魚自己少賺點,給消費者更多實惠。這樣買的顧客多,她一樣能賺到錢。
  • 青島海鮮早市這些魚真便宜,一斤省好幾塊錢,看看多少錢一斤?
    在青島海鮮類,魚也是市民關注的對象,今天小編帶大家到青島早市看看青島幾種常見常吃的魚,價格那真是很親民。來看看多少錢一斤?數量也是有保障的,如果你到青島早市上,滿攤位的黃花魚那是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品種也很全,大的小的都有。一斤左右的黃花魚一般在16元左右一斤,小點的五六元錢一斤。小編在一早市看到,這裡一斤多的黃花魚是15元一斤,比一般的早市還便宜;小個的是15元兩斤,這種小的黃花魚一般炸著比較好吃。
  • 青島:海參一斤三百? 發苦發澀老人吃了拉肚子
    海參300元一斤?發苦發澀吃了拉肚子  家住青島澄海路附近的田錫讓老人,今年已經八十二歲了,前兩天,他在自家樓下看到了一個賣海參的廣告。剛好當時他也有買海參的想法,於是就打了個電話諮詢了一下。結果對方說,300百一斤,買三贈一,於是他就買了900塊錢的。
  • 曾讓農民頭疼的禍害,現刺比肉還貴,供應全靠養殖,300元一斤
    如果你認識非洲香豬的話,兩者個頭是差不多的,只不過這豪豬的「豪」體現在它的尾部,豪豬尾部都是堅硬的刺。這些刺是它自衛的武器,一般動物見了都不敢靠近它。這時豪豬就會跑下山到田裡偷吃農民的作物。在農民與豪豬之間的「抗戰」中,豪豬因身上有長長硬刺,常讓農民遇到都不敢碰,只能做些陷阱才能抓得住這「賊」。至今還有老人會說覺得這豪豬就是讓農民頭疼的禍害呢。
  • 見過鴕鳥跑,可你吃過鴕鳥肉嗎?快來農博會試試
    見過鴕鳥跑,可你吃過鴕鳥肉嗎?9月27日,在西博城舉行的第七屆四川農博會的綿陽館中,綿陽三木鴕鳥養殖基地就帶來了自家養殖生產的鴕鳥肉。「味道類似嫩牛肉,平均50元一斤。」基地的負責人王森介紹說,鴕鳥身上不同的部位價格都不同,像鴕鳥排比較便宜25元一斤,而筋肉和掌大約65元一斤。「不像豬排或者牛排,鳥排肉比較薄,所以價格會便宜一點」。同時鴕鳥肉也分得更細一點,包括軟骨肉、脖肉、肉扒、酮體、鴕鳥翅、鴕鳥頭、背脊、腩肉、元寶等。
  • 春節市場價180元一斤,值得養殖嗎?
    春節市場價180元一斤,值得養殖嗎?日前,一粉絲留言給我,並配了圖片:小七,您好,我的家鄉是四川農村的,最近我的村有商家來推廣一種魚。賣得很貴,一斤要180元,而且還說能夠提供種苗,可以預定,明年開春就能送達。您覺得可以養殖嗎?
  • 人稱冰水魚王,野生的300元一斤,如今被大量養殖,成高檔美食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人稱冰水魚王,野生的300元一斤,如今被大量養殖,成高檔美食。
  • 九香蟲一斤收購價幾百元,收去了是幹什麼用的?打屁蟲能養殖嗎
    對於這種蟲子,現在一些地方有人在收購,一斤能賣到幾百元。那麼這麼臭的蟲子,別人收購過去,是做何用途?這種蟲子,能不能進行人工養殖呢?下面我來給大家講解下。而像這類對男人有利的中藥,其實在農村都賣得很貴,像是曾經的野生金線蓮,也曾賣到上萬元一斤。因此,打屁蟲賣到高價,也就不足為奇了。畢竟農村的人,是比較相信食補的這一說法,自然也就捨得花那麼錢去收購打屁蟲了。打屁蟲賣到高價,另一個原因就是稀少。
  • 青島早市黃花魚便宜,6元一斤,女市民一次買下8斤
    黃花魚是一種比較好吃的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所以市民都喜歡吃,可是野生黃花魚一般都比較貴,一斤多的要好幾百塊錢一斤,一般市民都不捨得買。但是一般情況下,在青島早市上,黃花魚卻是一種常見的海鮮,那又是為什麼呢?
  • 漁民打撈出白海參:20萬隻裡才有1隻
    你見過白色海參嗎?青島新聞網報導稱,近日有漁民打撈出了一隻白色海參,這引起了眾多群眾的圍觀。據養殖戶介紹,白色海參非常少見,即便是整天接觸海參的漁民,也要四五年才能見到一隻。據悉,白海參也稱白玉參,是刺參的一種遺傳變異,平均20萬隻海參中才有一隻。
  • 它常生在樹根下,個頭不大,但價值卻要300元一斤,認識嗎?
    摘要:它常生在樹根下,個頭不大,但價值卻要300元一斤,認識嗎?,老葉子腐爛最後轉化為土壤,但這種土壤的營養成分非常高,往往會滋生出很多的矮小物種,比如這種名為蛇菰的就是其中一種,它常生長在樹根下,個頭不大,但價值卻要300元一斤,大家認識嗎?
  • 青島海鮮市場堆滿海鮮 當天捕撈的安康魚9塊錢一斤梭子蟹45元一斤
    轉瞬間,青島開漁已經第10天了,在青島武夷山路海鮮市場,這是個專業的海鮮市場,攤位上擺滿了各色海鮮,魚類、大蝦、還有養殖的海參鮑魚以及各種貝類海鮮。由於海鮮增多,價格也開始下降。圖中是一些野生的大個頭海鮮魚,鱸魚35塊錢一斤,中間2條紅加吉魚要貴一點,開價45元。
  • 這種蝦最貴時160元一斤!即將大降價
    「紅水頭」蝦 網絡配圖葛氏長臂蝦,你們聽說過嗎?舟山嵊泗人叫它「紅水頭」,其他地方又叫它「帶籽蝦」。它最貴時,「身價」高達160元一斤,而且貨源有限。當它進一步發育後,受精卵將通過蝦頭裡的一條「管道」,被輸送到蝦肚子上成為「蝦籽」,由肚上的一群「細爪」抱著保護。或許,「帶籽蝦」的名字由此而來。
  • 山東青島一市場當街售賣人工養殖鱷魚 價格便宜斤鮮有問津
    昨天,記者在青島南山市場看到,商戶從江蘇運來養殖鱷魚,直接擺在攤位上叫賣,鱷魚肉40元一斤,而花上300元就能買一隻肉乎乎的鱷魚爪子。不過記者探訪發現,一般的市民還真不敢吃,大部分鱷魚肉被高檔酒店買走了。
  • 人稱「四不像」,3月就長到8斤,一斤12元,農民養殖前景如何?
    人們對於這種四不像是非常的熟悉了,可是在動物界中,還有一些動物也被稱為四不像,就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一種動物,它人稱「四不像」,3月就長到8斤,一斤12元,農民養殖前景如何?它就是麝香鴨,它是一種原產於中、南美洲的鴨科動物,通常會單獨或者成對活動,在每年冬季的時候,則會成群的遷移。
  • 小夥養殖一野味,一隻一年成本182元,200元一斤,一隻利潤近千元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小夥養殖一種野味,一隻一年成本182元,200元一斤,一隻利潤近千元。說起果子狸,縣裡的養殖場負責人小徐對它最了解了。自果子狸洗白冤屈之後,年輕的小徐就開始對果子狸產生了興趣,並且說服家裡人幹起了果子狸養殖場。
  • 民間資本湧進黑豬養殖 老闆豪擲千萬養豬(圖)
    一頭黑豬,打一生下來就有500元的母豬飼養成本基數 。從豬仔長成肥豬,周期 12個月,期間平均一天需要5斤飼料,包括玉米、豆粕、麩皮、野菜等。按照當前的市場價,飼料大約1.5元一斤。另外還有野菜 、瓜果供應,約合每頭豬500元左右。維護一個規模化的養殖場需要成本,算上發酵床投入、養殖場工人的工資、水電費、設備折舊等成本,分攤到每頭豬上大約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