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載人飛船大獲成功,彎道超車玩得很溜,關鍵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2020-05-14 小微鏡


日前,關於我們的新型航天載人飛船試驗已經結束,大獲成功。在試驗結束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接受央視記者的採訪時自豪地表示:不要老覺得跟別人學,要做就是做自己。可以這麼說,我們防熱材料的設計應該已經超過了美國。這句話聽起來十分提氣,新飛船總師的發話,與殲20總師一樣霸氣,在關鍵的材料學領域,我們已經彎道超車,超過了美國。

新型載人飛船大獲成功,彎道超車玩得很溜,關鍵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作為我們的新型載人航天試驗飛船,必須具備真正的頂尖水平,才可以順利將太空人們送入太空再安全返回。本次新型飛船的試驗非常順利,充分說明我們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技術已經完全達到了要求,確實是值得慶祝的事情。尤其是新飛船總師所說的在關鍵的材料領域已經超越了美國,完全是可信的。

新型載人飛船大獲成功,彎道超車玩得很溜,關鍵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殲20總師楊偉曾經對外界公開發表了一段講話,他說,過去,我們在設計軍用飛機時,不得不遵循別人的道路,因為我們在研發能力方面很原始。但是現在,我們已經能夠設計和製造我們想要的東西了。所以說,在殲20這款純國產第五代隱身戰機方面,我們不再是一味地模仿,開始走出特立獨行的中國特色的道路了。

新型載人飛船大獲成功,彎道超車玩得很溜,關鍵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更早一些時候,還有一位非常牛的人物,那就是馬偉明院士。他帶領我們的艦載機研發團隊,在電磁彈射方面進行了長期攻關,終於研發了出了比美國人還先進的艦載機電磁彈射技術。在美國人的新型航空母艦因為電磁彈射問題頻出而放棄這一頂尖技術的時候,我們卻正準備在國產航空母艦上應用這項技術。

新型載人飛船大獲成功,彎道超車玩得很溜,關鍵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三位大佬雖然說的話有所不同,但是,卻表達了出了同一個意思,那就是我們在關鍵技術領域,已經開始超越美國或者達到與美國同等的水平。這對於長期在軍事科技方面非常落後的我們來說,已經達到了一個歷史的轉折點,其意義非同小可。

新型載人飛船大獲成功,彎道超車玩得很溜,關鍵領域獲得重大突破

尤其是載人飛船總師張柏楠所說的新材料領域已經超過美國,讓人不由得更加關注我們的另外一個相關領域:航空發動機領域。由於在發動機方面一直比較落後,讓廣大網友操碎了心。而在發動機方面的長期落後,讓我們的戰鷹不得不裝備大量進口發動機。這樣做不但浪費了大量財力,而且還擠佔了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研發經費,影響非常巨大。而現在我們在新材料領域已經超過美國,是不是我們就能在航空發動機方面馬上就會全面開花結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彎道超車歐美,獨家享有該技術
    最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航天推進技術中的霍爾推力器上有了新突破,而且在關鍵技術上彎道超車歐美,只有中國獨享該技術,那到底我們突破了什麼關鍵技術呢?下面和大家聊一聊。這個成功的消息一出,就標誌著我國霍爾發動機創新高,而且還彎道超車了歐美國家。
  • 霍爾發動機關鍵技術被突破,中國彎道超車歐美,多項技術全球首創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航天科技801所在霍爾發動機上突破新高,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彎道超車趕超美俄,那我們究竟突破了什麼技術呢?對於工業起步晚的中國來說,很多科研都受到了發達國家的限制,而在航天領域一直以來的霸主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直到2000年以來,中國加入了這場太空的鬥爭中去,也改變了當前的局勢。中國後來居上,在航空領域也逐漸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打開APP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海峽新資訊 發表於 2021-01-06 13:53:20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就
  • 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勇於換道超車 | 長江評論
    這是繼此前北大團隊在碳基晶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後,我國在此領域的又一個引人注目的科技亮點。而碳基晶圓、晶片將有可能革新晶片的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甚至在材料、設備上也會進行革新,為矽基之後的碳基集成電路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創新跨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專家評論說,能夠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
  • 中國航天技術獲得突破,已成功試射疝氣火箭,完全實現彎道超車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個東西是霍爾推動器,這個可能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這種裝置在航天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存在,簡單來說,霍爾推力器屬於火箭電推進裝置,它可以將從外部獲得的電能轉化成動能的裝置。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霍爾推力器取得傲人成績
    在航天領域也一直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稱霸,直到中國2000年之後,中國加入了太空鬥爭之中,這個局勢有所改變。而如今中國完全有後來居上的架勢,航空領域的科技發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這個成功的消息一出,就標誌著我國霍爾發動機創新高,而且還彎道超車了歐美國家。其實最開始研究霍爾推力器的並不是中國,美國和蘇聯很早就開始著手研究。蘇聯只產生了高效推進裝置,之後就不了了之。而美國則是改去研究離子推進器。我們國家著手研究之後,到2014年實現重大跨越,而如今2020在此領域全面超越美蘇。
  • 中國專家突破成功。彎道超車指日可待
    華為拿出了自己多年準備好的「備胎」計劃,紛紛見招拆招,突破種種困難! 那麼其實中芯國際方面也曾經向荷蘭ASML公司購買過高端光刻機,但是美國川普政府從中阻撓,導致這筆交易遲遲未能達成,而光刻機領域的技術需要很深的技術積累才能突破,絕非朝夕就能夠完成的,所以擺在中國半導體領域面前的這個難題是最大的。
  • 中科院這次彎道超車,新型石墨烯晶片讓美優勢不再
    ,所以不惜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在關鍵技術上阻撓,但是憑藉骯髒的手段真的能夠阻撓我們的發展?但是媒體再次帶給了我們非常好的消息,中科院宣布成功研製出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片,對於我們晶片來說絕對是史無前例的創舉,這一偉大成就足以彎道超車美國,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要知道我們在半導體領域一直缺乏核心技術,所以一直依靠外國的晶片,但是這樣一來我們就很容易被別人卡住脖子,所以包括中芯國際、海思等高科技公司都在大力研發晶片,這樣就可以減少對他國的依賴,但是短時間內這種差距依然存在
  • 中國量子計算機問世,速度比谷歌快100億倍,再次實現彎道超車!
    推薦語:不斷提速不斷強大,每一個領域都在彎道超車之中,肯定會打出更厲害的天和地下文轉載自作者:小鵬科技世界點擊關注,每天精彩不斷!導讀:中國量子計算機問世,速度比谷歌快100億倍,再次實現彎道超車!眾所周知,從古至今科技都是驅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一個國家只有科技發展水平獲得了提高,那麼其綜合國力才會得到顯著提升;自從進入21世紀以後,全球科技領域的發展就進行得如火如荼,在移動網際網路和計算機出現以後,我們的生活也開始被這兩大科技產物給徹底地改變了!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我國根據國情和飛船運行軌道特點,在內蒙古草原上建造了主著陸場,擁有前置雷達站、搜救直升機和搜索車,配備了通信、運輸和救護等設施,保證了飛船安全著陸和順利回收。這艘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名的「神舟」號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 天問一號出徵火星,中國要彎道超車嗎?美媒解釋令人意外
    (天問一號發射器)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官宣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為「天問一號」,在今年七月份,天問一號火星飛船就會出徵火星,執行中國首個行星探測任務,屆時這將是繼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繞月衛星之後中國航天的第四大裡程碑。
  • 「神州一號」成功發射,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是一枚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實驗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6時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 該飛船主要用於考核運載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驗證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射、測控通信、著陸回收等地面設施在內的整個工程大系統工作的協調性。
  • 成功返回!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這次任務的主要目標就是驗證新一代載人飛船方案的正確性。據了解,為了驗證更多的技術和設備,五院研製團隊為試驗船安排了高密度的飛行事件。在軌飛行過程中,試驗船要完成數十個關鍵動作,開展多項搭載試驗,可以說每一分鐘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從成功發射到安全返回,試驗船表現完美。
  • 中國科研再獲重大突破,西方直呼不可能,隱身戰機將面臨巨大壓力
    中科院之前對外發布了一個好消息,中科院金屬研究中心已經成功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石墨烯材料,被稱為「矽-石墨烯-鍺電晶體」。新型石墨烯材料在軍事上有什麼應用?實際上,石墨烯本身就是一種最有希望的超導材料,而「矽-石墨烯-鍺電晶體」這種最新材料很可能在未來促成中國的太赫茲領域發展。太赫茲是一種電磁波,使用範圍廣泛,不僅可以用於安保設備,更為關鍵的是,還能被用來製造太赫茲武器、尤其是太赫茲雷達。
  • 關鍵技術彎道超車,有望解決晶片的燃眉之急
    比如說5G和人工智慧領域,但是這些先進的技術都是需要有實際的設備為依託的,這樣的關係有點類似於晶片和光刻機。而前不久,中科院再次傳出一個好消息,我國的材料領域又獲得了新的突破,一種新型的石墨烯材料被我國的科研人員給發現了,而不少的國家都還在好奇我國是如何做到在這樣的領域上彎道超車的。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按照摩爾定律,我們的晶片每年都在進步,那如果晶片突破了一納米後會發生什麼?雖然臺積電突破了五納米工藝,但它在兩納米工藝研發中是會遇到瓶頸的。因為受到材料器件和量子物理的限制,矽基晶片逼近物理極限就會出現量子隧穿導致的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的問題。所以隨著摩爾定律逐漸失效,現在的科學家都在尋找新的材料來取代矽,其中石墨烯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石墨烯來源於石墨,也就是鉛筆芯。
  • 想彎道超車「超重-星艦」?對不起,還真學不來
    有些人存在這樣的想法,馬斯克就是賺噱頭,先讓他折騰,如果折騰不成就當個笑話,如果折騰成了,我們再「彎道超車」也不遲啊。然而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彎道超車」,SpaceX之所以敢這麼幹,必有它的獨到之處,它的三大法寶:超輕的結構質量,極低的發射價格,和快速迭代技術。首先是超輕的結構質量。
  •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中國能彎道超車嗎?美媒:中國擅長後發制人
    (天問一號發射器)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官宣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為「天問一號」,在今年七月份,天問一號火星飛船就會出徵火星,執行中國首個行星探測任務,屆時這將是繼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嫦娥一號繞月衛星之後中國航天的第四大裡程碑
  • 新型載人飛船聚焦全球目光,究竟有啥「硬功夫」?負責人坦言實情
    作者:小熊編輯:餘青宇我國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近日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海南文昌圓滿完成首飛任務。新型載人飛船聚焦全球目光,究竟有啥&34;?負責人坦言實情。新功能全球矚目新型載人飛船的首飛意義之所以重大,是因為它身上藏著不少的硬功夫,那我們就來聽聽負責人到底列舉了他的哪些新功能吧。
  • 6年實現彎道超車,100千瓦級指日可待
    我國在航天領域造詣有目共睹,包括航天飛行器,航天振動臺等,不久前,一條新聞稱,中國首款霍爾推動器成功完成點火試驗,持續點火時間長達8小時,點火次數高達30次,實現了我國霍爾電推力器從毫牛級向牛級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