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線上論壇丨10月15日《現場演示:利用原子力-紅外技術(AFM-IR...

2020-11-27 儀器信息網

[報告簡介]


輕敲模式Tapping AFM-IR+是AFM-IR技術(也稱為PiFM, PTE and PTIR)新檢測模式,該技術通過探測AFM微懸臂對樣品光-熱膨脹的響應信號,實現樣品局域紅外吸收信號的測量。

我們將現場演示:在10 nm空間解析度下,對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化學組分進行納米尺度紅外成像,以及紅外光譜和高光譜測量。


您將了解到neaspec如何實現:

∮  無機械外力幹擾下和無偽影信號的紅外吸收譜測量

∮  樣品無損條件下,得到的最佳數據

∮  無需實操經驗下即可獲取高質量信號



[主講人]

Stefan Mastel博士和Sergiu Amarie博士


[報告時間]

2020年10月15日(星期二) 11:00 PM-12:00 PM (CST)

請點擊註冊報名連結,預約參加在線講座


[註冊連結]

PC端用戶點擊https://www.neaspec.com/events/live-demo-afm-ir-imaging-and-spectroscopy/?from=singlemessage報名 ,手機用戶請掃描上方二維碼進入報名



[技術線上論壇]

http://www.qd-china.com/zh/n/2004111065734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技術線上論壇 | 6月9日《微塑料追蹤鑑定新技術——非接觸式亞微米...
    目前微塑料檢測是使用普通傅立葉紅外光譜或拉曼光譜對樣本的種類和組成進行鑑定,需要進行複雜樣本處理,如浮選,多級過濾等,並且普通傅立葉紅外光譜技術,空間解析度比較有限,極限的分辨也僅能達到幾個微米,且光譜準確性容易受到彈性光散射所產生的米氏散射效應的影響,使得全面檢測和鑑定微塑料的種類和成分結構信息變得十分困難。
  • 布魯克成功舉辦2013年原子力顯微鏡上海技術交流會及應用培訓班
    2013年5月7-10日,布魯克原子力顯微鏡上海技術交流會和培訓班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所,與第五屆原子力顯微鏡生物醫學國際學術會議(5th AFM BioMed)同期舉行。會議得到了全國各高校、研究所以及部分歐美高校研究人員的積極響應及到會參與。
  • 技術線上論壇 |6月17日《Nature、Science共賞|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
    因此,新發展起來的、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因突破衍射極限,將光學探測的空間解析度拓展到了10 nm尺度而備受關注。主要從事基於原子力顯微鏡(AFM)的材料科學、薄膜材料納米力學研究、藥物與細胞相互作用、分子識別成像等研究,具有長達13年的AFM相關技術及應用經驗。
  • 技術線上論壇 | 5月22日《如何實現熱電材料與器件性能的精確測量》
    ,並一直走在相關領域的最前端,為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及生產活動提供了諸如紅外加熱、熱分析/熱常數測量等系統,「熱」相關技術及測試系統已被廣泛應用於多個研究領域。當今,化石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問題凸顯,能源的多元化和高效多級利用成為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熱電轉換技術是利用材料的塞貝克效應與帕爾貼效應將熱能和電能進行直接轉換的技術,包括熱電發電和熱電製冷。這種技術具有系統體積小、可靠性高、不排放汙染物、適用溫度範圍廣等特點。熱電轉換技術作為一種綠色能源技術和環保型製冷技術受到學術界和工業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 貝克曼研究所開發原子力顯微鏡新技術:將提高AFM通用性和精度
    )該成果於6月26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043-5。原子力顯微鏡用於掃描材料表面以生成其高度的圖像,但該技術無法輕鬆識別分子組成。研究人員此前已經開發了AFM和紅外光譜的組合,稱為AFM-IR。
  • Park 原子力顯微鏡發布AFM新品:針對新一代顯示器,最大樣品2200 mm!
    儀器信息網訊 6月23日,知名原子力顯微鏡(AFM)製造商Park原子力顯微鏡公司(Park Systems Inc.)宣布推出高解析度、自動化原子力顯微鏡新品——Park NX-TSH,據介紹,Park NX-TSH的龍門架設計
  • 走進帕克(Park)原子力顯微鏡韓國總部——探尋31年AFM技術傳承...
    1985年, Gerd Binnig (IBM公司阿爾瑪登研究中心)、Christoph Gerber(IBM公司蘇黎世研究實驗室)、Calvin Quate教授(史丹福大學)共同發明了原子力顯微鏡,並共同在1986年3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了該成果。史丹福大學 Calvin Quate 實驗室成功發表全球首臺AFM。
  • 賽默飛世爾科技流變與紅外光譜FT-IR聯用新技術工作坊
    自去年6月我們首次舉辦紅外流變聯用技術工作坊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今年將繼續為大家提供免費試用的機會!僅有十二次機會 題目:  流變與紅外光譜 FT-IR 聯用新技術在材料領域的應用 日期:  2012年5月2日 至 6月15日 時間:  每周兩次 地點: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上海演示中心        上海浦東新區新金橋路27號6號樓(201206)
  • 牛津儀器Asylum Research原子力顯微鏡壓電力 (PFM) 技術研討會在...
    2016年1月13日到14日,牛津儀器Asylum Research PFM技術研討會在西安交通大學曲江校區舉行,來自西安,北京的3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其中,14日全天在西安交通大學進行了用戶操作培訓。
  • 聊技術,重安全:2020年遠東無損檢測新技術論壇奧林巴斯展位實況回顧
    2020遠東無損檢測新技術論壇?「2020遠東無損檢測新技術論壇」於2020年11月20-22日江蘇省南京市恆大酒店舉辦。論壇期間還將舉辦學術報告專場,涉及的內容包括:光聲與超聲分會場、電磁分會場、數字射線分會場、紅外與太赫茲分會場、無損檢測與人工智慧分會場、傳感器與儀器分會場......等等,累計超過超過100場。論壇同期還會有數十家國內外無損檢測設備器材研發機構和生產銷售企業展示其先進儀器和技術。
  • 2020紅外技術應用前沿論壇舉行
    9月9日,2020紅外技術應用前沿論壇在坪山創新廣場東部之芯舉行。9月9日下午,由坪山區人民政府指導的,深圳網聯光儀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2020紅外技術應用前沿論壇在坪山創新廣場東部之芯成功舉行。該論壇是圍繞著紅外技術及其應用進行研討的行業高峰論壇。
  • CIOE紅外技術及應用展聚焦紅外技術在應用場景的深入融合
    成本降低,加速紅外應用普及深圳2020年4月24日 /美通社/ -- 在此次疫情的防控工作中,紅外測溫技術基於其遠距離、非接觸、高效率的特性,被廣泛應用在各大機場、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區域進行實時高效的人體測溫工作。
  • 牛津儀器AR原子力部門與國家納米中心共建AFM實驗室
    儀器信息網訊 2016年1月15日上午,牛津儀器Asylum Research(AR)原子力部門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就雙方共建的「先進原子力顯微學聯合實驗室」舉行了掛牌儀式。
  • 深度解析AFM(原子力顯微鏡)—上
    AFM的原理AFM是在STM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顯微技術可見,宏觀上的確定性在微觀.上往往就具有不確定性。雖然在通常的情況下,隧道效應並不影響經典的宏觀效應,因為隧穿機率極小,但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宏觀的隧道效應也會出現。STM就是根據這種效應製成的。
  • Park原子力顯微鏡完成對Molecular Vista股權投資:填補AFM化學信息...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4月29日,Park原子力顯微鏡(Park Systems)宣布最終完成對美國加州聖何塞的Molecular Vista進行的股權投資。Molecular Vista作為一家AFM生產商,主要聚焦於基於光誘導力顯微鏡的納米紅外技術(IR PiFM)進行AFM紅外聯用的定量可視化研究工作,從而實現分子水平上探測和解析物質的紅外光譜特徵。
  • 2020第四屆生物識別技術與應用論壇10月30日開啟
    與此同時,聲紋識別技術也在疫情期間的遠程辦公、遠程健康回訪等方面得到了應用。此外,用於檢測疑似發熱患者的紅外測溫技術與人臉識別乃至AR技術的結合,也得到了大力的應用。這些技術在這場科技戰「疫」當中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此次疫情也給眾多生物識別技的應用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2017年11月30日,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與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分子光譜協作組共同發起的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在華東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成功舉辦。本次論壇雲集了江浙滬等地近紅外光譜分析檢測領域的專家學者、儀器生產單位的技術人員,以及從事近紅外光譜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一大批專業人士,參會人員近百人。
  • 30年AFM發展路漫漫 懷初心輾轉徵程而求索——訪帕克原子力顯微鏡...
    帕克原子力顯微鏡創始人兼CEO Sang-il, Park博士  2018年10月19日,亞洲地區重要的納米學術會議「第九屆亞洲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會議為表彰此技術發明者作出的巨大貢獻,被譽為第二諾貝爾獎的2016年卡夫利獎納米科學獎頒發給了Gerd Binnig、Christoph Gerber和 Calvin Quate,上圖為頒獎現場留念:Calvin Quate(中),Park博士(左)。
  • 北京2021國際近紅外光譜大會將於明年10月線上召開
    儀器信息網迅 根據11月6日召開的國際近紅外委員會討論的結果,北京2021國際近紅外光譜大會(第20屆國際近紅外大會,ICNIRS2021)將於2021年10月「線上」召開。
  • 會議報導 l Park原子力顯微鏡公司的技術講座在廈門大學薩本棟微米...
    技術講座現場主講人張菲博士針對老師和同學在平時使用原子力顯微鏡中所遇到的技術問題進行了現場解答日-22日在陝西省西安市成功召開了「第十屆環太平洋先進材料與工藝國際會議"(PRICM 10)。Park原子力顯微鏡張菲博士被PRICM會議組邀請在19日上午作了關於「原子力顯微鏡在二維材料的應用」的邀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