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堅硬的天然物質,鑽石,代表的絕不僅僅只是一種自然存在的物質而已,事實上,在人類的努力之下,鑽石本身早已超越了客觀物質的局限,被賦予了深刻的人文含義。
不管你是否對此嗤之以鼻,但你肯定聽過這句話: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
這句廣為流傳的廣告詞,成功的將鑽石和愛情綁到了一起,讓它成為無數新人心中,對這份永恆情感的最好寄託。
在此背景下,鑽石的價格水漲船高,是同等質量黃金的數倍乃至數十倍。
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奇高的價格,其實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持續了百年之久的營銷策略的成果。
關於鑽石最早的明確記載,出自於晉朝的《起居注》:
「鹹寧三年,敦煌上送金剛,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
這裡的金剛,指的就是金剛石。
起居注是我國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
在古代,由於勘測手段少,開採難度高,鑽石的價格十分高昂,只有皇室和一些富商巨賈能用得起。
尤其是19世紀前的歐洲,鑽石几乎被皇室壟斷,成為他們的專屬玩物。
如歷史上著名的路易十四,就尤其鍾愛鑽石。
路易十四:1638-1715
據說他的皇宮中擺滿珠寶玉石,日常也喜歡穿鑲有鑽石的衣服出行,在他執政期間,他以國家的名義購買了109顆重達10克拉以上的鑽石、273顆重量為4至10克拉的鑽石。
法國國王弗蘭西斯一世同樣是鑽石的擁躉,除了自己擁有一條鑲有11顆大鑽石的項鍊外,他的王后嘉芙蓮還喜歡將鑽石粉末摻入食物中將政敵毒死。
而俄羅斯彼得大帝在1724年為皇后加冕時,頭頂的皇冠上鑲有2500顆鑽石。
英女王的權杖與皇冠
物以稀為貴的屬性,還有皇家的加持,讓鑽石成為了商人們眼的香餑餑,直到1870年南非鑽石礦的發現。
1870年的某天,一位名叫阿德裡安·范·維克的南非農場主,無意間發現自己的孩子居然在玩弄幾顆鑽石,於是他找來了專業的勘測人員,最終在附近的山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鑽石礦。
據測算,這個鑽石礦下至少埋藏著數十噸的鑽石,能夠持續開採近百年。
這對當時的鑽石產業而言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
於是為了不讓鑽石價格崩盤,各地的鑽石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聯合將這條礦脈買了下來,並在此基礎上,創立了著名的戴比爾斯礦業有限公司。
戴比爾斯礦業有限公司
就這樣,「鑽石不再稀有」的消息被掩蓋了下來,而戴比爾斯公司,則壟斷了從鑽石開採,到加工,再到銷售的所有領域。
南非鑽石礦的發現,讓鑽石的產量大增,雖然戴比爾斯將每年的產出量限制在了一個很小的範圍內,但依舊遠遠超出了貴族們的需求,畢竟全歐洲的皇室就那麼多人,很難再出現增加。
於是,他們將目光放到了普羅大眾的身上,畢竟廣大人民群眾才是消費主力。
但在當時,民眾對鑽石其實並不是很感冒,一是因為價格昂貴,還有就是實用性不強,除了買過來好看,貌似也沒有其他用處了。
那麼,怎樣才能又讓鑽石不降價,又讓普通人心甘情願的掏錢來買呢?
經過戴比爾斯公司高層的討論之後,得到了一致的答案——讓它成為人們的必需品。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家公司了——艾爾森公司(N. W. Ayer & Son)。
艾爾森公司
艾爾森公司是美國一家著名的廣告公司,曾先後為美國電報公司、美國陸軍等諸多對象提供過服務。
當戴比爾斯找上他們,並傳達了自己的理念之後,艾爾森公司提出了自己的策略:
加強鑽石與愛情和浪漫的關係。
事實證明,這個策略有多麼完美!
愛情是世間永恆不變的話題,不管是誰,都希望這份美好的情感永不變質,這與鑽石的性質不謀而合。
而艾爾森公司開創的那句: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A diamond lasts forever)
不僅將鑽石和愛情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更成為世界廣告史上永恆的經典。
在這種理念的加持之下,再加上戴比爾斯公司暗地裡的巧妙操縱,在一個多世紀的努力之下,不僅真的讓鑽石走入了普羅大眾的生活中,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奢侈品,更讓它成為一種可增值的投資品,活躍在投資市場上。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