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免疫所石彥課題組在《Nature Microbiology》發文揭示綠膿桿菌群集感應分子誘導宿主免疫細胞凋亡新機制

2021-02-23 清華免疫

        在本研究中,作者以3oc的「免疫調節活性」為出發點,探究了其對於T細胞抗原激活過程的影響。結果表明,3oc的促凋亡活性是其「免疫調節」活性的本質。進一步,通過對3oc引發的凋亡信號進行分析,作者發現3oc通過插入以及改變細胞膜的有序度,影響TNFR1的膜運動特性,從而促進TNFR1以及下遊caspase 8與caspase 3的激活,最終引發細胞凋亡的發生。通過建立綠膿桿菌感染模型,作者證明3oc引發的中性粒細胞凋亡有助於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反應以及促進綠膿桿菌的體內增殖,而接受caspase抑制劑藥物處理則有助於緩解細菌的感染症狀。

 

        該研究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兩方面:1、該發現首次證明細菌脂類分子能夠通過改變膜結構間接性導致宿主細胞受體分子的激活,從而揭示了細胞膜受體激活的新方式; 2、綠膿桿菌作為臨床中十分常見的致病菌,對多種抗生素療法均產生了較高的耐受性。因此,這一發現對於治療綠膿桿菌的感染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石彥教授是本研究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CLS項目博士生宋丁卡為本文第一作者。本研究同時還得到了清華大學醫學院林欣實驗室、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燕立唐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化學所方曉紅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呂均鴻實驗室、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朱軍實驗室、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吳衛輝實驗室以及華盛頓大學醫學院Peter Greenberg實驗室的大力支持。該課題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清華大學免疫研究所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經費資助。

相關焦點

  • Nature Microbiology:揭示綠膿桿菌群集感應分子誘導宿主免疫細胞...
    「群集感應」指的是細菌中特有的,因受到個體數量影響而「開啟」或「關閉」的轉錄調控機制。在綠膿桿菌中,存在一類叫做「N-oxo-dodecanoyl-L-Homoserine lactone (3oc)」的親脂性群集感應分子。此前研究發現,該分子除了在細菌內部具有轉錄調控活性之外,還能夠直接影響宿主的信號傳導。
  •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
    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自然》在線發文揭示細菌病毒突破宿主細胞膜新機制清華新聞網6月17日電 6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向燁研究組於在《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噬菌體φ29尾部蛋白含有一段用於穿透細胞膜的孔道形成環絆」(「
  • ...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微生物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05-06 微生物研究所 ,揭示了病原菌與宿主間相互博弈的動態過程及分子機理,為抗結核治療及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和特異靶點。
  • Sci Adv | 結核菌誘導焦亡免疫調控機制
    至今結核分枝桿菌導致慢性感染機制不明,細菌進化出多種機制既可以逃逸宿主免疫攻擊又可以啟動抗結核免疫反應以維持細菌慢性感染。因而目前急需深入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與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機制和慢性感染機制,從而為研製新型疫苗和發掘新型抗結核藥物靶標奠定基礎。
  • BMC Micro:綠膿桿菌通過AQ信號分子來調節菌體的形態變化
    近日,國際微生物權威雜誌BMC Microbiology在線刊登了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Quorum sensing modulates colony morphology through alkyl quinolo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綠膿桿菌的群體感應系統(Quorum sensing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特別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以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該研究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皰疹病毒是一個古老的病毒家族,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多種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應,以成功地感染細胞並建立持續的潛伏感染。
  • ...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
    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與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合作在《免疫》發文揭示代謝分子肌酸的免疫調節功能清華新聞網8月7日電 2019年8月6日,清華大學醫學院胡小玉課題組聯合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在《細胞》(Cell)子刊《免疫》(Immunit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 《Slc6a8介導的肌酸轉運和積累通過調控細胞因子應答來重編程巨噬細胞的極化》(Slc6a8
  • 藥學院唐海東課題組發文揭示樹突狀細胞PD-L1抑制T細胞活化的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10月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藥學院唐海東課題組針對樹突狀細胞的PD-L1分子削弱T細胞活化並調控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的應答開展研究並取得成果,成功揭示了樹突狀細胞上PD-L1分子在T細胞活化與腫瘤免疫治療中的關鍵作用。 近年來,腫瘤免疫療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
    醫學院向燁課題組在《分子細胞》發文揭示細胞代謝影響細胞信號傳導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4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向燁研究組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iochemistry of a
  • 我科學家揭示綠膿桿菌傳播機制
    本報合肥1月29日電(記者李陳續通訊員楊保國)被稱作頭號細菌「殺手」的綠膿桿菌,是造成90%以上致死急性感染的罪魁禍首。而且長期以來人們不清楚這個時刻威脅著人類生命安全的「殺手」是如何傳播的。日前,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金帆教授課題組經過長期攻關,成功揭示了綠膿桿菌的傳播機制,為未來有效減輕其危害奠定了科學基礎。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上。綠膿桿菌是一種在自然界廣泛存在的機會性致病菌。由於綠膿桿菌可在囊腫纖維化病人肺部形成多細菌的聚集體即生物被膜,造成無法治療的慢性感染。
  • 細胞焦亡最新研究進展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細胞焦亡的形態學特徵、發生及調控機制等均不同於凋亡、壞死等其他細胞死亡方式。迄今為止,已經證實弗氏志賀氏桿菌、沙門氏桿菌、李斯特桿菌、綠膿桿菌、弗朗西斯氏菌屬、嗜肺性軍團桿菌以及葉爾森桿菌均可誘導巨噬細胞產生caspase-1依賴的細胞死亡方式。研究發現,caspase-1依賴的細胞死亡方式不僅存在於單核巨噬細胞系,還存在於樹突狀細胞等其他細胞中。
  •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
    清華王新泉、向燁研究組發文揭示冠狀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關鍵步驟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新泉教授與醫學院向燁研究員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在線發表題為《SARS冠狀病毒刺突糖蛋白冷凍電鏡結構揭示其受體結合的必需構象狀態》(Cryo-electron microscopy
  • 廈大科研團隊在《Nature》雜誌發文!
    依據其發生過程中的形態學變化及具體分子機制,可以將其分為凋亡(Apoptosis),壞死樣凋亡(Necroptosis),焦亡(Pyroptosis),鐵死亡(Ferroptosis),自噬性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等死亡方式【3,4】。細胞死亡在機體抵抗病原體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是天然免疫應答過程中的重要機制。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幹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
  • 生科蔣爭凡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發文報導細胞凋亡維持「天然...
    外來病原體的入侵能夠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反應,包括抗感染I-型幹擾素等細胞因子的產生、炎性小體(inflammasome)的活化、細胞凋亡(apoptosis)活化以殺死被感染的細胞。在本研究中,蔣爭凡課題組進一步發現病原微生物感染導致的細胞凋亡通路被活化時,可以激活多個凋亡效應蛋白酶(Apoptotic effector caspases: CASP3/6/7)。
  • 上海交大吳方課題組利用藥理學探針工具發現細胞鐵死亡新機制
    近日,上海交大吳方課題組在線發表最新科研成果「A pharmacological probe identifies cystathionine β-synthase as a new negative regulator for ferroptosis」該論文發表在Nature集團《Cell Death and Disease》雜誌Chemical
  • ...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
    清華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月22日電 1月17日,清華大學藥學院研究員陳立功課題組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3型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作為一種新型脂肪細胞兒茶酚胺類物質運載途徑並介導白色脂肪棕色化過程
  • 王曉東實驗室Nature子刊發文:靶向PDE3A誘導細胞凋亡的吲哚生物鹼...
    王曉東實驗室Nature子刊發文:靶向PDE3A誘導細胞凋亡的吲哚生物鹼小分子
  •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
    清華劉萬裡課題組發文報導自身免疫疾病相關的調控B淋巴細胞活化和分化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0月9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課題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題為《自身免疫病相關IgG1變異體調控B細胞活化及分化》的研究論文,報導人類膜聯免疫球蛋白IgG1重鏈胞內區存在增加系統性紅斑狼瘡
  •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應過強,可能導致自身免疫疾病。STING和MAVS介導的信號通路如何被精確調控?病原體,尤其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