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吳方課題組利用藥理學探針工具發現細胞鐵死亡新機制

2021-01-10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近日,上海交大吳方課題組在線發表最新科研成果「A pharmacological probe identifies cystathionine β-synthase as a new negative regulator for ferroptosis」該論文發表在Nature集團《Cell Death and Disease》雜誌Chemical Biology領域。

小分子化合物調控蛋白質大分子的功能是生命現象的本質之一。因此,發現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調控物不僅能控制細胞內生命過程,也可發現蛋白質的新功能。天然免疫抑制藥物雷帕黴素(Rapamycin)在細胞內的靶點蛋白mTOR(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在免疫抑制和腫瘤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生命過程的核心分子,也是生命醫學研究的熱點。

吳方課題組前期建立了硫化氫氣體產生酶的新型高通量篩選方法(Zhou Y. et al.,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3),從近3萬多個小分子化合物中篩選發現了9個合成小分子和2個天然產物是硫化氫產生酶CBS的抑制劑(Zhou Y. et al.,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3;王莉等 生物技術 2017)。近期,通過與中國藥科大學徐進宜教授合作,使用藥物設計和藥物化學方法,成功獲得高效CBS抑制劑CH004(IC50約為1 micromolar),該抑制劑比已知CBS抑制劑AOAA的細胞有效性提高近1000倍。

進一步研究發現,該抑制劑可以高效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的增殖,在小鼠肝癌異種移植模型上也展現了良好的體內抗腫瘤增殖活性。有趣的是,該抑制劑可以誘導HepG2細胞和MEF細胞鐵死亡,且這種誘導機制不同於已知鐵死亡誘導物Erastin。這一發現,揭示CH004的靶點CBS是鐵死亡的新型負調蛋白。

鐵死亡是新近發現的一種不同於凋亡的細胞死亡方式,前人研究發現胱氨酸/穀氨酸轉運蛋白System Xc-通過攝取細胞外胱氨酸來抑制細胞鐵死亡的發生。本研究中,我們利用藥理性探針工具,率先揭示調控細胞內的半胱氨酸途徑也可以調控細胞鐵死亡的進程,硫化氫產生酶CBS具有負調鐵死亡進程的新功能。這一研究,不僅為研究硫化氫氣體信號通路提供藥理性探針工具,也為腫瘤等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機制和藥物靶點。

吳方課題組2017屆碩士畢業生王莉為主要完成人(第一作者),中國藥科大學博士畢業生蔡浩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9-018-1063-2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吳方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細菌硫化氫氣體產生酶新型...
    近日,Cell子刊Cell Chemical Biology在線刊發了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吳方課題組關於硫化氫氣體產生酶抑制劑研究的最新成果。通過酶動力學、分子突變、代謝物靶向質譜檢測、反應活性氧RoGFP2實時探針和細菌CRISPER/Cas9基因編輯等多學科交叉方法,系統地證實了羅格列酮在分子和細菌水平在靶性(on-target)、有效性和分子機制。
  • 化學所研製出探測細胞鐵死亡過程的光學探針
    鐵死亡是一種新發現的調控性細胞死亡過程,其發生原因是鐵依賴性的脂類過氧化物累積,與活性氧物種(ROS)密切相關。作為活性最高的ROS,羥基自由基(·OH)已被證實可引發脂類過氧化反應。·OH在生物體內的主要產生途徑同樣依賴於鐵的參與,因此可假設·OH是導致鐵死亡過程中脂類過氧化的重要原因。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藥物和藥理學在內的諸多領域,也是許多化學和生物學家的一個研究主題。James教授課題組攻讀博士學位。
  • 多篇文章解讀「鐵死亡」研究領域新進展!
    細胞死亡的一種形式稱為鐵死亡(ferroptosis)---鐵依賴性細胞死亡---是由構成細胞膜的脂肪(脂質)降解引起的。很多侵襲性和抗藥性的癌症易受鐵死亡的影響,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和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讓癌細胞對鐵死亡產生抵抗力的新機制。這就為開發抑制這種新發現機制從而允許鐵死亡在易感的癌細胞中發生的藥物提供了一種新的靶標。
  • 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方超課題組研究促進納米藥物腫瘤靶向遞送和深...
    近日,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藥理學與化學生物學系方超課題組在美國化學會國際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為12.08)在線發表了題為「Enhanced Drug Delivery by Nanoscale Integration of a Nitric Oxide Donor To Induce Tumor Collagen
  • 研究發現納米顆粒抗原活化初始CD4T細胞新機制
    Immunity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侯百東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唐宏課題組合作完成的研究論文「B cells are the dominant antigen-presenting
  • 吳哲褒課題組揭示垂體瘤藥物治療耐藥的新機制
    原創 吳哲褒醫療組 瑞金神外醫哲褒揚今日(2020年6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吳哲褒教授課題組、上海生化與細胞研究所胡榮貴教授課題組合作揭示垂體腺瘤耐藥的全新機制—— KBTBD6/7介導多巴胺2型受體(DRD2)蛋白的泛素化降解調控垂體腺瘤對其治療的敏感性
  •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 7, 6325)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螢光分子探針構建與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這是繼今年七月以來(Chem. Sci. 2016, 7, 4004)《化學科學》第二次以封面形式報導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在分子探針與診斷方面的前沿交叉科研工作。
  • 上海科學家發現自噬新機制 有助抗感染治療
    上海科學家發現自噬新機制 有助抗感染治療 2019-02-26 14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供圖   中新網上海2月26日電 (鄭瑩瑩 徐明睿)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26日發布消息,該所的錢友存課題組最新研究發現單增李斯特菌通過誘導巨噬細胞發生線粒體自噬反應,來促進自身的存活,為抗感染治療提供新的分子靶點和治療思路,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Immunology(《自然免疫學
  • 【線上論壇】浙大王福俤教授講解:如何讓鐵死亡研究更精彩
    研究方向:➤微量元素穩態代謝分子機制➤細胞鐵死亡發生的分子機制➤精準營養與重大疾病防控研究➤健康促進(長壽)的營養新策略多年聚焦細胞鐵死亡新機制、微量元素穩態代謝分子調控網絡及重大疾病防控新策略研究。(營養發現)(鐵死亡Club)鐵死亡Club公眾號聚焦細胞鐵死亡(Ferroptosis)科研新成果解讀、科普教育及科研信息交流;促進鐵死亡及細胞命運在生命科學、醫學及化學等領域科教和成果轉化的快速有序發展,助力優秀科教團隊成長。該平臺由千餘位科學家協同管理。
  • 原位礦化組裝無定形含鐵碳酸鈣納米藥物協同誘導腫瘤細胞鐵死亡和...
    最近的研究表明鐵死亡在腫瘤的發生和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望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癌症治療策略。然而,如何針對腫瘤細胞實施特異性靶向鐵死亡誘導仍然是一項需迫切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團隊與重慶大學教授羅忠課題組合作,發現原位礦化組裝單分散無定形含鐵碳酸鈣納米藥物組裝體(碳酸鈣基Fe2+-阿黴素複合配合物,ACC@DOX.Fe2+-CaSi-PAMAM-FA/mPEG)能協同誘導腫瘤細胞鐵死亡和凋亡,研究成果以Tumor microenvironment-activatable Fe-doxorubicin preloaded amorphous
  • Nat Chem Biol|美國科學家揭示細胞鐵死亡過程中的重要執行蛋白
    同時,對於鐵死亡的高度敏感性也被發現是殺死一系列癌細胞類型的特殊機遇,包括透明細胞腎癌,肝癌等原發癌和部分有獲得性抗藥性的癌細胞【7-11】。鐵死亡與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也息息相關【12】。但目前學界對於其分子機制的探索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 Nat Chem Biol | 鄒貽龍博士等揭示細胞鐵死亡過程中的重要執行蛋白
    同時,對於鐵死亡的高度敏感性也被發現是殺死一系列癌細胞類型的特殊機遇,包括透明細胞腎癌,肝癌等原發癌和部分有獲得性抗藥性的癌細胞【7-11】。鐵死亡與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也息息相關【12】。但目前學界對於其分子機制的探索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 【科技前沿】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並發現過高O-GlcNAc修飾所導致的纖毛缺陷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一個新機制【2】。在本項研究中,周軍教授課題組進一步研究了O-GlcNAc修飾對纖毛的調控及相關機制。發現在小鼠體內敲低O-GlcNAc轉移酶(OGT)之後,眼睛、氣管等多個部位出現纖毛缺陷。利用氣管上皮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等,發現抑制OGT活性或敲低其表達導致纖毛的數量減少和長度縮短,並在頂端出現異常隆起的小包。
  • CCS Chemistry | CRISPR螢光探針用於細胞染色質高分辨成像
    染色質結構的時空有序性對於細胞基因組功能調控至關重要。因此,發展高時空分辨的染色質可視化工具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在CCS Chemistry 2019年第3期中,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課題組發展了一種基於螢光染料標記的CRISPR探針,實現了活細胞染色質的實時高分辨成像。
  • BBAMCR:張雲等揭示腫瘤細胞分子病理新機制
    目前研究表明PAR1信號通路激活的失調與慢性炎症以及腫瘤的發生和腫瘤轉移密切相關,其在腫瘤細胞的高表達和持續激活是導致腫瘤生長和轉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抑素蛋白(prohibitin)在脊椎動物中高度保守,具有調控細胞增殖和凋亡以及線粒體功能等作用。
  • 上海交大課題組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上海交大課題組實測數據證實逆溫層影響霧霾形成 2015-12-22 14:33:35> 2015年12月22日 14:33 來源:中青在線 參與互動    目前的大氣汙染監測主要集中在地面,對高空的汙染監測較少,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彭仲仁團隊在長三角地區用無人機搭載可攜式檢測設備
  • Protein & Cell | 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葡萄糖進入細胞後,會部分進入氨基己糖生物合成途徑,生成UDP-GlcNAc,進而將糖基連接在蛋白質的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上,調節蛋白質的生物學功能【1】。of O-GlcNAc modifi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complications,首次報導O-GlcNAc修飾這一細胞營養感受器與纖毛這一細胞天線之間的密切關係,並發現過高O-GlcNAc修飾所導致的纖毛缺陷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一個新機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