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居然是彎的!又一項研究得出這一驚人結論

2020-12-03 三體迷

談及銀河系,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它那教科書式的面貌。這是天文學家根據大量觀測統計以及參考其他星系測繪出的結果——銀河系是由上千億顆恆星和大量塵埃氣體組成的棒旋星系,數條旋臂從中心棒狀結構向外延展而開,正面看去如同一個橫跨10萬光年的大圓盤。

有趣的是,如果更深入地研究銀河系的細節特徵,會發現這個大圓盤並不平整,而是彎的,邊緣地帶出現一定程度的翹曲。早在今年2月份,由中國天文學家和澳大利亞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就曾揭示這一驚人發現,並將相關成果發布在《自然-天文學》上。

在上述研究中,天文學家詳細分析了1399顆造父變星,構建出它們的三維分布圖。造父變星是一類非常奇特的恆星,它們的變光光度和脈動周期存在很強的相關性,天文學家可依此特性準確測定它們的距離。因此,造父變星能夠為研究銀河繫結構提供重要參考。

研究結果表明,銀河系中造父變星的分布呈現一定規律——離銀河系中心越遠,就越偏離銀河系盤面。這暗示著銀河系奇妙的翹曲結構。

現在,另外一項獨立的研究再次對此作出支持。同樣的,波蘭華沙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造父變星繪製出一份全新的銀河系三維地圖,結果又表明銀河系是彎的。

這一次,研究人員擴大了研究樣本,引入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的觀測數據,對共計2431顆造父變星展開研究,從而提升了結果的精確性與可靠性。他們已經將這項新研究發布在《科學》雜誌上。

實際上,星系的翹曲結構並不罕見,宇宙中很多旋渦星系反而都或多或少存在彎曲。比如,ESO 510-G13就是天文學家觀測到的一個典型。至於星系翹曲的成因目前還尚無定論,可能是多重不同因素催生的結果。

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於身處銀河系這片浩瀚星海之中的人類而言,想要弄清楚銀河系的形狀,無疑是一個重大挑戰。隨著越來越多的觀測數據被獲取,我們對銀河繫結構的認識也將不斷完善。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確定銀河系是彎的之前,是不是應該先解決銀河系是公是母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器官移植研究得出驚人結論 人體細胞有記憶功能
    據英國《每日郵報》、《每日明星報》13日報導,美國亞裡桑那州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蓋裡·希瓦茲歷經20多年研究調查,得出驚人結論:至少十分之一的器官移植患者都性格大變,「繼承」了器官捐贈者的性格。  美國前芭蕾舞蹈家克萊爾·西爾維亞1988年接受了心臟和肺臟移植手術。
  • 銀河系居然是彎的!
    pulsating [pʌl'seɪtɪŋ]:adj.脈動的;脈衝的;搏動的myriad ['mɪrɪəd]:adj.無數的;種種的研究人員於上周四公布了一張銀河系的三維地圖,其中包括太陽在內共有1000多億顆恆星。這張地圖全面展示了銀河繫結構:由四個大的螺旋型枝節和一個條狀的核心區域組成的星系盤。
  • 最新研究認為,銀河系可能在一個巨大的宇宙「泡沫」中
    這個問題聽起來似乎極不專業,但其實也是科學家的一個研究方向,而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認為,即使宇宙處於一個無限膨脹的事實之中,但是我們目前對這種現象的理解可能不太準確,按照科學家的說法,我們的銀河系很可能位於一個巨大的宇宙泡沫中,這個事實限制了我們對宇宙膨脹速度準確性的研究。
  • 我們是如何得出宇宙年齡是138億年的結論的?
    但是從20世紀開始一直持續到21世紀,我們不僅對這個問題得出了一個科學結論——宇宙(正如我們所認識的那樣)是從一個熱的大爆炸開始的——而且我們能夠精確地確定這個開始的時間。我們現在滿懷信心地說,宇宙有138億年的歷史。
  • 科學家卻發現銀河系可能還在變大
    銀河系就像一個直徑10萬光年的閃亮大漩渦,無數恆星、星塵以及氣體物質在神奇的引力作用下分布在各旋臂上,共同環繞著銀心旋轉,如此周而復始。相應的,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獵戶臂,距離銀心約2.6萬光年。
  • 邊界終於「找到了」 研究發現銀河系寬約一百九十萬光年
    科技日報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23日報導,英國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銀河系寬約190萬光年(1光年等於94600億千米),這一數字有助他們更好地估算銀河系的質量,以及有多少個星系與銀河系「共舞」。
  • 從內部來確定銀河系的結構是一項挑戰,我們是如何做到的?
    然而這條銀河,不過是我們身處的銀河系在天幕上投下的一道縮影而已,雖給仰望星空的人類留下了眾多璀璨的文化記憶,但卻並不真實。隨著人類的認知覺醒,越來越多的人想去描繪其真實的模樣,但僅憑想像力,我們無法描繪銀河系的全貌,因為置身其中這一事實,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挑戰。
  • ...得出結論,但人類技術尚無法探測銀河系中至少存在36個外星智慧...
    據外媒報導,根據諾丁漢大學的一項最新計算,銀河系中可能存在36個能夠互相交流的智慧文明,只是目前技術探測不到。專家稱,這項研究不僅讓人類了解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還能夠洞悉人類文明的未來及在宇宙中的地位。能交流的外星文明迄今為止,地球是宇宙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但也許不是呢?
  • 銀河系內最驚人的天體是什麼?
    銀河系屬於棒旋星系,最新的數據其直徑大約為20萬光年。20萬光年有多大很多人沒有概念,太陽系直徑大約為2光年,目前人類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行器是旅行者一號。由NASA1977年發射,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42年。
  • 對銀河系存在36個文明的一點質疑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們得出一個驚人結論,銀河系內存在36個文明,更驚訝的是,他們還估算出這些文明相互之間的平均距離達到17000光年,如果要打電話發信息,也要34000年互動一次,那麼,有沒有已經在互聯繫的,目前還沒有結論,總之,如果他們真的存在的話,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是孤獨的。
  • 「哈勃」發現大量麥哲倫星雲氣體流入銀河系(圖)
    銀河系可能已經找到了一個解決氣體短缺的辦法。天文學家曾估算,人類居住的這個星系所擁有的燃料僅僅夠它在未來幾十億年中製造新的恆星。然而科學家如今發現,正有4倍於之前預期的氣體源源不斷地流入銀河系,從而為後者很長一段時間的造星生涯奠定了基礎。  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Leo Blitz表示:「這是一項非常美妙的研究,它取得了驚人的結果。」
  • 科學家研究得出結論,看完明白了
    科學家研究得出結論,看完明白了在科學文明並不發達的古代,很多人都相信死後會轉世重生,甚至還能獲得前世的記憶,當然這些只是一些沒有得到真實科學證明的傳說,那在現實生活中人類真的會轉世再生嗎?這個問題即便到了現在人類對此依然是非常疑惑的,有很多人都想知道去世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其實世界上還真有幾個轉世有記憶的人,國外一科學家為驗證這件事情選了2000多名兒童。這些兒童的出生地以及經歷都各不相同,不過這些兒童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一出生身體上就留著前世的傷疤或者胎記,其中就有一個非常愛玩飛機的小孩,也經常會做同一個飛機遇難的噩夢。
  • 41億顆恆星與太陽相似,3億顆宜居星球藏身銀河系,這說明什麼?
    然而近期國外有一項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研究人員通過對系外行星數據進行研究,認為銀河系內可能存在不少於這則消息讓許多對地外生命和系外行星感興趣的科學家感覺到「久旱逢甘霖」的感覺,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如果該結論符合實際情況,又意味著什麼?
  • 41億顆恆星與太陽相似,3億顆宜居星球藏身銀河系,這說明啥?
    ,研究人員通過對系外行星數據進行研究,認為銀河系內可能存在不少於3億顆宜居行星。這則消息讓許多對地外生命和系外行星感興趣的科學家感覺到「久旱逢甘霖」的感覺,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如果該結論符合實際情況,又意味著什麼?
  • 一項空間站實驗揭示重大結論:地球生命或來自外太空?
    不過,對於生存在地球各個角落的細菌來說,情況卻不是這樣:根據一項來自國際空間站的重大實驗結論,細菌可以暴露於危險的真空太空環境中數年時間,當環境適宜時,它們仍然能夠恢復活力。這項研究結論為地球生命起源之爭提供了新的視角。
  • 新的研究表明,銀河系的巨大恆星暈和恆星演化是重大碰撞所致
    仙女座與數十億年前的銀河同胞相撞,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鄰居銀河系的巨大恆星暈和恆星演化是由於發生在20億年前的一次重大碰撞所致。一項研究說,數十億年前,一個大型星系M32撞毀了仙女座星系,並永遠影響著兩個星系的演化。
  • 最新研究認為,銀河系可能充滿了死亡文明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神學家有神學家的結論,而科學家也有科學家的結論,但是無論是神學家,還是科學家,對這個問題似乎仍然是沒有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但是科學界仍然時不時就出現一個新的結論,對這個終極問題嘗試做出新的解釋,最近,就有一項新的研究結論,該結論認為:不要說整個宇宙空間了,單是在銀河系中,可能到處都充滿著已經死去的文明。
  • 暗物質是否是銀河系中心的伽馬射線源之一?
    那暗物質一定是被「翻牌」最多的存在體之一。即便銀河系只是偌大宇宙中的極小一個組成部分,但其中依然存在著數以億計的各種可見星體。對於人類而言,我們的地球就已經足夠龐大,但若是將地球與太陽系、銀河系進行比較,那麼彼此之間的懸殊則相去甚遠。
  • 誤導公眾的結論
    因為鉻是一種有毒重金屬,於是得出結論「不能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毒!」。這一驚人的結論加上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健康指南」,自然分外吸引眼球。 然而,這個試驗以及解釋,都完全不靠譜! 首先,記者僅憑自己的肉眼去判斷「腐蝕」基本算是「先頂罪後查案」的方式。要腐蝕不鏽鋼,需要強腐蝕條件很長時間,才可能出現肉眼可見的腐蝕結果。
  • 新研究得出結論稱,Xlear可殺死和/或滅活SARS-CoV-2
    邁阿密--(美國商業資訊)--由著名呼吸道疾病權威主導的新的體外研究得出結論稱,Xlear鼻腔噴霧劑是「滅活SARS-CoV-2的有效、可複製的方法,可使該傳染性病毒載量降至無法檢出的水平」。該結論「經過不同實驗室、對不同病毒株開展的兩套獨立實驗的驗證」。上述殺病毒研究受到獨立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