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汪曾祺先生有本書,名叫《吃好玩好,日子過好》。吃好玩好,日子過好,這種曾經普普通通的追求,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似乎變得並不那麼容易。疫情爆發將近一年,人們對自身健康和食物安全的關注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拜耳就是這樣一家公司,我們重點關注醫藥健康和農業領域,但我們又不止是一家醫藥公司。準確地說,拜耳是一家生命科學企業,我們從三個維度,以創新為手段,為大家過好健康的生活而努力。這三個維度分別是處方藥、健康消費品和作物科學,也是我們的三大事業部。」拜耳中國傳播副總裁張蕾在接受福布斯中國採訪時說。
拜耳中國傳播副總裁張蕾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的背景下,「吃好玩好、日子過好」不再如以往般可以隨心所欲。有150多年歷史的拜耳深耕健康和食物這兩大人類基本需求,在疫情爆發之前,就提出了全新的企業願景——共享健康,消除飢餓(Health For All, Hunger For None),恰與今年的大環境湊了一個無意的「巧」字。
拜耳企業願景:共享健康,消除飢餓
五大舉措助力「健康中國」
民眾的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礎,也是拜耳主要的關注領域。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推進和「十四五」計劃的展開,拜耳針對中國衛生健康市場的需求,提出了五大關注領域和五大重點舉措,全面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這五大關注領域分別是癌症診療、慢病管理、女性健康、營養和消化道健康,都是當下民眾健康需求的熱點和難點。而為了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需求,拜耳還提出了五大重點舉措——加速研發創新、擴大外部合作、賦能精準診斷、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和提升公眾健康素養,多方位聚集能力。」張蕾說。
「比如說在去年的第三屆進博會上,我們就帶來了四大領域的亮點產品,它們都是第一次在中國亮相,包括新型α粒子靶向前列腺癌治療藥物多菲戈、智能化磁共振高壓造影注射系統MRXperion和不含褪黑素的複合植物舒壓深眠片,這些產品代表了拜耳積澱百年的創新實力與追求。」
針對大家對吃好的需求,拜耳作物科學帶來了約30款植保產品,如新一代專利型雙醯胺殺蟲劑國騰,守護主糧和果蔬作物健康。還有一款「特立獨行」的西蘭花品種——米修斯甜杆松花西蘭花,它改變了以往產品的性狀,根莖也可以吃,成為進博會上的明星產品之一。
創新合作才能制勝未來
全球抗疫一盤棋,沒有誰能獨善其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協作創新、和衷共濟,而醫療健康領域比其他任何領域都更需要創新與合作。合作能為創新打開新的維度,而創新能為合作帶來新的高度。
在張蕾看來,創新不僅指產品的創新,還意味著業務模式的創新、方法的創新和視角的創新。為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拜耳在不斷自我革新的同時,積極與同領域、跨領域的各方夥伴開展合作項目,通過創新與合作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
以糖尿病為例,國際糖尿病聯盟2019年發布的《全球糖尿病概覽》指出,目前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近1.16億,居世界第一。「甜蜜的煩惱」也可能是致命的,但治療的前提是發現和監測。2020年5月,拜耳與WaveForm公司達成商業協議,合作推廣可穿戴式的動態血糖監控系統,精準解決糖尿病患者的痛點。在糖尿病藥物方面,拜耳就新型糖尿病治療藥物多扎格列艾汀(dorzagliatin)與華領醫藥達成商業合作,為中國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療方案選擇。目前,該藥物已經在中國完成兩項III期註冊臨床研究。
拜耳在2020年進博會
健康消費品領域,拜耳在第三屆進博會上連籤四個重磅合作協議,在擴大產品可及性的同時,積極推動產品的本土化創新。比如拜耳與仙樂健康合作,研製更多符合中國人膳食結構的營養補充劑產品,通過科學營養從生命早期1000天、免疫力、精力管理和逆齡養身等方面,塑造消費者的自我保健理念。與江南大學和微康生物合作,甄選中國專利菌株,為中國消費者定製益生菌解決方案,賦能消化道健康。
作物科學領域,拜耳持續加強與中國合作夥伴的本地化實踐,包括與區塊鏈企業合作,提供可溯源和數位化賦能的農產品監測與服務體系;與大疆、極飛等公司在無人機飛防和植保領域探索服務新模式,並且與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合作開展面向一線植保人員的大型全國公益培訓,助力農業產業鏈升級。
數位化賦能下的拜耳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的發展,各領域都在數位化浪潮中激流勇進。疫情加速了這一進程,並促使「數位化」成了眾多行業破局求新的方法之一。
「對拜耳涉及的領域來說,疫情一方面帶來的是挑戰,一方面也是機會。」張蕾認為。拜耳是數位化之路的先行者,得益於超前的布局,在疫情爆發後的短短數天之內,其處方藥的相關商業運營和學術討論就迅速轉到線上。為滿足疫情期間消費者對於公共健康認知的需求,拜耳還攜手各方開展了各類線上科普宣傳,內容涵蓋心腦血管健康、母嬰安全、消化道健康等多個方面。
在健康消費品領域,拜耳與美團買藥在去年10月共同開啟了「醫藥新零售3.0」時代,聯手連鎖藥店,打通線上線下的區隔,賦能產業、融合邊界,打造創新共贏生態。針對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拜耳作物科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數位化探索,如在產業前端上線「拜樂農」平臺,在消費端開設淘寶電商、拜耳悅農堂微信小程序以及快手短視頻三大渠道,推動改變產銷格局。
在拜耳,感觸美好生活的溫度
「科技創造美好生活」,是拜耳致力追求的企業目標。通過科技、創新與合作,拜耳建立起覆蓋預防、診斷、緩解和治療的一體化健康解決方案,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並以突破性創新引領農業未來,深耕健康與食物這兩大基本需求領域,進一步滿足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求。
張蕾對這句話有自己的認識,「無論是醫療健康領域,還是農業領域,它們都以科技為本。科技能帶動行業變革,推動社會進步,滿足人類需求,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歸根結底,科技是手段,最終是希望每個人都能享有美好的生活。」
立於高處,著眼於微,這也是拜耳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態度。新冠疫情爆發後,拜耳在第一時間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了價值1100萬元人民幣的急需物資和資金,加上後續追加的個人防護裝備,總捐贈金額達到1500萬元。在保障員工安全的前提下,拜耳在大年初一就復工復產,真正做到了第一時間快速響應。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2月初,應廣東省政府需求,拜耳巴基斯坦公司緊急調配30萬片拜耳原研Resochin(磷酸氯喹片)免費提供給抗疫一線,該成分被納入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臨危受命,萬裡馳援,這一舉動充分展現了國際援助的「拜耳速度」。
對生命的敬畏和對人性的關懷,細緻地勾勒出了屬於拜耳的暖人溫度。張蕾在出席「2020福布斯中國女性領袖論壇」時表示,「拜耳的公司文化是非常多元包容的,從招募、保留、發展到職業規劃和架構設置等各個方面,員工都能感受到公司在性別平等方面給予的支持和關懷。」
拜耳中國有約9000名員工,其中女性佔54%,中高層管理者中女性比例更高,達到57%。在拜耳,員工和公司是雙向選擇、互相成就的。正是這種包容多元的文化吸引了更多女性員工留下來,也成就了像張蕾這樣的傑出女性管理者。「像我這樣的女性高層管理者,拜耳還有很多。」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人才需具備這幾點基本素質:首先是正直。拜耳涉及的領域都是直接影響生命和健康的,且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因此正直對這個行業來說非常重要。第二是責任心。第三是勤奮和自律。當然,出色的業務能力和工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是人才,無論男性女性,拜耳都會給予同等的機會。」張蕾說。
拜耳中國傳播副總裁張蕾
以下是福布斯中國與張蕾之間的部分對話:
福布斯中國:作為一名女性高級管理者,您希望可以為職場中的女性做些什麼?
張蕾:女性在事業中的難點之一就是處理工作和生活間的關係,尤其到了中高層管理崗位以後,比較容易引起焦慮。我鼓勵大家儘可能多地進行跨行業和跨領域的交流溝通,一方面有助於拓寬自己的視野,另一方面可以緩解焦慮。作為一名女性管理者,我認為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其次是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第三就是一旦決定了以後就要堅決向前,不要患得患失。
福布斯中國:您如何評價2020福布斯中國女性領袖論壇?
張蕾:這個論壇很有意義,為不同行業和領域的女性領導者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通過一系列精彩的演講和論壇討論,可以了解到不同領域的發展動態,並進行有價值的思想碰撞。這次論壇針對的是高層女性管理者,希望以後也能開設面向中層女性職場人的活動,她們往往是公司和職場的中堅力量。還有踏入職場3-5年,有一定職業經驗的女性,讓她們擁有和職場前輩交流的機會,我認為會更具激勵意義,同時拓展分享交流的深度和廣度。
聲明:品牌之聲相關資訊均屬創意內容,非福布斯新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