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器樂電視大賽正在進行,這是國內最權威、受眾面最廣的頂級專業賽事,在這些全國著名的演奏家、指揮家、作曲家、音樂評論家組成的豪華評委陣容中,最為年輕的武義籍青年笛子演奏家張科威評委尤引觀眾注目。張科威是現今中國笛壇最為活躍的青年竹笛演奏家之一。近年來,他在教學、演出的同時,筆耕不輟、佳作頻頻,獲獎無數,是民族音樂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張科威是瀋陽音樂學院副教授,瀋陽音樂學院民樂系管樂教研室主任、 碩士生導師,中央音樂學院藝術碩士,遼寧省民族管弦樂學會管樂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委員會理事。擔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藝術考級評委,是中國高校藝術評委庫專家。
與笛結緣 繾綣一生
與笛子的結緣是「陰差陽錯」。1991年夏天,父親帶張科威的哥哥到長沙,買了一支竹笛給兒子玩。回武義時,正好趕上張科威生日,懂事的哥哥就把笛子送給弟弟張科威作生日禮物。無巧不成書,壺山小學為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開辦了「笛子興趣小組」,張科威報名了這個興趣小組。他很快就迷上了笛子,平時笛子總不離身,一有空就拿出來吹。沒多久,頗有音樂天賦的張科威就成了笛子小組的佼佼者。父母見兒子喜歡吹笛子,就專門聘請了對笛子音樂有很高造詣的孟展麟為輔導老師。孟老師當時任縣文化館的音樂專幹,從此他悉心輔導張科威吹笛子。
張科威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練習笛子異常刻苦。晨星未落,笛聲已起。月上中天,笛聲依舊。單吐、雙吐、三吐、長音、顫音……每天只要有時間,他笛不離手,曲不離口,春去秋來,日復一日,如同一位痴迷的攀登者,一步一步向著竹笛演奏藝術的喜馬拉雅之峰執著地攀登著。1994年,張科威得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笛子專業招收一名新生,孟老師帶著他飛到北京,克服水土不服帶來的不適,一氣連吹了《陝北好》、《姑蘇行》、《牧民新歌》三首曲子。其悠揚、動聽的笛聲,嫻熟的技藝,博得了在場考官的一致好評,最終以第一的佳績,破格錄取。
「人的一生所經歷的道路是漫長的,也是多姿多彩的。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段難忘的,在心頭長久以來揮之不去的歲月。它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裡,難以忘懷。對我而言,這段難忘的歲月就是與笛子的結緣開始的漫漫藝術路。」張科威說。
世界舞臺 嶄露頭角
笛聲嫋嫋,摯友相惜,在與竹笛這十幾年的陪伴中,張科威的演奏技藝越來越精湛,並開始在音樂的百花叢中嶄露頭角。他的演出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並作為官方的藝術家代表長期致力於日本、韓國、俄羅斯的藝術交流活動,參演了國內外重要音樂會數百場次。如《中俄大學生藝術節專場音樂會》、《中俄友誼交響音樂會》、《青藍輝映新生代笛子演奏家獨奏音樂會》、《韓國仰光梅花節》、《中韓友好聯合音樂會》、《中日友好締約40周年音樂會》《日本藝術之光》、《CCTV青春與微笑「青春波爾卡」》等。除了演出亦作為嘉賓和評委受邀參加國家級、省級的重要賽事與活動。
多年來,張科威獲獎無數。2010、2012年分別獲遼寧省高等藝術院校民族器樂展演金獎,同年獲文化部文華藝術院校室內演奏金獎,2013年獲中國音樂家協會金鐘獎組合類比賽銅獎,2014年獲文化部文華藝術院校獎小型民族器樂組合銀獎。先後撰寫發表《淺析竹笛協奏曲陝北四章》、《竹笛表演藝術規範化道路的形成及適應性教學》、《論影響竹笛音準幾個不常被提及的因素》、《竹笛在室內樂中的演奏》等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