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奏家陳冉走出國門 用竹笛演繹不一樣人生

2021-01-08 鳳凰網

她自幼學習竹笛,十歲時拜師於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易加義教授學習竹笛演奏,在恩師的悉心指導、淳淳教誨下,她笛藝得到迅速提高,不僅多次參加國內外民族器樂比賽收穫各種榮譽與獎項,更加入了有著「明星女子樂團」美譽的中國東方茉莉女子樂團,並於2012年1月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玉中國·2012維也納中國新年音樂會」中擔任竹笛演奏,為歐洲觀眾獻上了竹笛那清亮、悠揚的樂音。她就是現就讀於四川音樂學院研究生部的青年竹笛演奏家——陳冉。

初入藝途 奠定基礎

與每一位在音樂道路上不斷追尋的民族器樂學習者一樣,陳冉也有著令人難忘的學琴經歷。她之所以會選擇竹笛作為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源於她父親的遺傳與薰染。陳冉的父親是家鄉的一名業餘竹笛教師,在業餘時間教授許多學生學習竹笛,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多名學生考入了四川音樂學院等專業音樂院校。她的父親自幼一直都有音樂情結,非常酷愛竹笛,夢想能夠進入專業院校學習,那時候因為沒有現在這麼方便的途徑去學習、接觸音樂,因此他的音樂學習道路是相當困難的。雖然與夢想失之交臂,但他對竹笛的熱愛卻不輸於任何人,在陳冉出生以後,他潛意識裡就把對音樂的熱愛寄托在她的身上。就這樣,六歲的陳冉在父親啟蒙下走上了學習竹笛的藝術之路。

回憶起兒時跟隨父親習笛的經歷,陳冉坦言,學習樂器不吃一點苦、不經過各種各樣的磨礪也是不現實、不可能的,但與同齡學藝的孩子相比,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還是比較幸福的,「實話說,最開始學習笛子,我心裡還是有一點抱怨和不滿的,畢竟是帶有父親一絲強迫的意願,在父親的心裡一開始就打算讓我未來走專業的道路,而不是當作興趣愛好。所以,父親對我的要求還是非常嚴格的,每天不管作業有多少、不管多忙,都必須練習基本功,哪怕是過節、過年,也得練習完笛子才能夠玩。但父親從未在精神上、心理上給我施加壓力,在我遇到問題、吹不好,出現厭煩的情緒時,他都會通過聊天、玩樂的方式來開導我,一步步幫助我繼續堅持,有時候他還用一點小小的物質獎勵來激發我學習的動力。」談起自己的父親,陳冉的言語中流露著感恩,父親在她的學藝之路上扮演了「引領者」的角色,是他「強制性」的將對竹笛一無所知的陳冉領入了音樂的大門,從強迫到喜愛,從喜愛到熱愛,竹笛帶給了陳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舞臺盛開 意為慕笛

2010年10月11日,陳冉在四川音樂學院聶耳音樂廳成功舉辦了她個人首場竹笛獨奏音樂會,將其主題定為「慕·笛」。音樂會中,她以精湛、嫻熟的技巧,真摯、自如的演奏風格,以及高難度的作品展示為全場聽眾帶來了一場氣勢恢宏的視聽盛宴,贏得了在場所有觀眾的熱烈掌聲與專家、老師們的一致好評。當記者問她將音樂會的主題定位「慕·笛」有著怎樣的涵義時,陳冉說:「慕,一方面可以解釋成仰慕、愛慕,也可以說是我將笛子當作是我的信仰;另一方面可以解釋成慕名,大家慕名而來聆聽我的音樂會,因為喜歡笛子而聚集到一起,我希望自己的演奏能夠得到大家的肯定與認可。」至今,回憶起這場音樂會的情景,陳冉仍是記憶猶新,其不僅僅是她習笛以來首場個人獨奏音樂會,更是她在四川音樂學院十餘年刻苦學藝的檢驗與總結,以及對恩師、學校的感恩與學業匯報。因此,在音樂會的曲目選擇上,陳冉既選擇了反映了本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與意蘊的傳統南北派作品《萬年紅》、《三五七》,又選擇了富於現代創作手法的《深秋敘》、《蝴蝶夢》,以及為四川音樂學院特色十孔笛創作的《阿詩瑪敘事詩》、《蜀山》、《西域行》,「之所以選擇這些傳統與現代的作品,一方面我是希望能夠通過我的演奏體現出不同地域、不同風格韻味、不同創作特點的竹笛藝術,使觀眾領略到竹笛傳統與現代、改革與創新等多樣的藝術魅力,進而讓更多的人通過我的音樂會了解到當今竹笛的發展局勢。在我看來,這也是我此次舉辦個人竹笛獨奏音樂會的意義所在。」

當舞臺上曲聲連連,舞臺下掌聲雷動之時,誰又能想到在籌備音樂會過程中,陳冉所遇到的困難與所付出的努力?她首先面對的就是自身經驗方面的欠缺,在籌備過程中,她遇到很多從未接觸過的情況,大到場地的預定、布置,小到節目單的順序,對這些瑣屑的事務感到十分陌生與疲憊,但現實情況要求她必須把每一個工作都做到最好。「在音樂會的籌備期間,許多演奏之外的瑣事需要我親力親為,例如海報的設計、圖片文字的選定、節目單的印刷、邀請好友、邀請老師以及場地的安排等等,雖然事情較為繁瑣、瑣碎,但所有這些事情都磨練了我的綜合能力,像是獨立能力、統籌能力、溝通能力等,這也讓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外,成功舉辦個人二胡獨奏音樂,在很大程度上,也迅速磨礪了、提升了我的演奏水平與能力,因為一場音樂會需要我準備多首不同風格、傳統與現代的作品,為了更好、更加準確地把握與詮釋作品,我必須要深入挖掘、深刻感受作品的內涵,這對我自身的演奏技藝層面與藝術思維層面都帶來了極大的提升。」陳冉如是說道。

心向所指 授業解惑

現如今,陳冉已經是四川音樂學院研究生二年級的學生了,即將面臨畢業踏入社會之際,對於今後的發展方向,她是否做出了完整的規劃呢?

對於專業音樂院校的學生來說,其畢業之後的發展方向,無外乎留校任教從事教育行業、進入高中小學校擔任音樂老師,亦或是進入各大、中型樂團成為一名演奏員這兩條最為普遍的出路。然而,當下民族音樂、民族器樂演奏市場並不景氣,各大高校、樂團也紛紛達到了一種「飽和」的狀態,針對這一現象,記者與陳冉也進行了一番探討。在陳冉看來,與其它行業的就業面相比,學習民族器樂演奏學生未來的道路與發展方向確實相對狹窄一些,但也不僅僅局限於這兩個方向,仍可以尋求其它方向,或是自己開辦琴行、學校從事幼兒民族器樂教育,或是從事作曲、傳媒等其它推廣民族音樂的工作,都是非常好的出路。她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人才,需要全方位發展,不但要有所專攻,同樣還要廣泛涉獵,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具有競爭力,才不會限制自己未來的發展。

談到陳冉自己對未來的規劃時,她堅定地說道:「我的理想單純而簡單,就是希望成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教出更多、更優秀的學生,是任何一位教師最大的渴望與最欣慰的事情,更是屬於每一位教師的最寶貴的財富。讓學生們的內心對民族音樂,對竹笛藝術充滿熱情,對未來充滿理想,為傳承與弘揚竹笛藝術、傳統民族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心力,這就是我作為教師的最大願望。」

相關焦點

  • 武義籍青年笛子演奏家張科威:竹語悠揚傳佳韻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器樂電視大賽正在進行,這是國內最權威、受眾面最廣的頂級專業賽事,在這些全國著名的演奏家、指揮家、作曲家、音樂評論家組成的豪華評委陣容中,最為年輕的武義籍青年笛子演奏家張科威評委尤引觀眾注目。張科威是現今中國笛壇最為活躍的青年竹笛演奏家之一。
  • 【竹笛文論】|《漫談竹笛的地域風格、發展及創新》作者:張維良
    趙松庭先生的笛曲《早晨》是用曲笛演奏,之中創新性地運用梆笛技巧,拓寬了南北竹笛演奏的風格領域。 南北兩派的音樂風格並不是人為劃分的,而是受諸多地域文化因素的影響自然形成的。 橫貫中國東西的秦嶺至淮河一-線 ,傳統上被視為劃分中國南北地理的分界線。
  • 欣賞|《麥西萊普》著名笛子演奏家李增光教授演奏
    原意為「歡樂的晚會」,描寫了收穫季節,姑娘身穿盛裝、載歌載舞,品嘗著甜美的葡萄酒,在葡萄架下用優美的歌聲,婆娑的舞姿傾訴著豐收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樂譜:演奏者李增光介紹:李增光,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口笛發明家,國家一級演員,現任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孔子課堂教授,曾任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孔子學院中國音樂中心教授,中國戲曲學院客座音樂教授,曾任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笛子首席
  • 享譽世界鋼琴演奏家李瑋捷攜青年演奏家馮源 雙琴合奏轟動上海灘
    李瑋捷是中國目前最頂尖的鋼琴演奏家,年紀雖輕,卻早已經蜚聲海內外,每次舉辦的的鋼琴音樂會更是萬人矚目。本次「黑白鍵上的舞動」音樂會作為上海市文教結合重點項目之一,主辦單位為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人民大舞臺,由此可見上海這座城市對李瑋捷這位鋼琴演奏家的喜愛和青睞。
  • 從「學霸」到小提琴演奏家 黨華莉: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從「學霸」「考霸」到小提琴演奏家  黨華莉: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古典音樂界的新新人類  編者按:隨著第一批「90後」迎來30歲生日,越來越多的「90後」甚至「00後」古典音樂家開始嶄露頭角,成為冉冉升起的新星。
  • 聽竹笛與大自然的對話——《蔭中鳥》
    樂曲介紹蔭中鳥《蔭中鳥》這首笛子獨奏曲是笛子演奏家劉管樂創作的演奏視頻作者介紹劉管樂劉管樂:笛子演奏家演奏者:張瑩瑩張瑩瑩張瑩瑩,首位榮獲中國政府最高獎「文華獎」金獎的女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首位民族管樂保送女碩士,武漢音樂學院中樂系竹笛專業教師。
  • 青年演奏家齊聚一堂 品絲論竹傳播國樂藝術
    2015年10月11日,「品絲論竹」青年民族器樂演奏家專場音樂會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明德廳成功舉辦。這首活潑歡快的《彩雲追月》由樂府民族弓弦樂團演奏,樂府民族弓弦樂團成員由北京高等藝術院校的民族器樂專業教師、高材生以及國家級民族樂團的優秀演奏家組成,他們以傳承探索為核心,以民族音樂元素為根基,不斷深入挖掘傳統音樂。這首本就優美動人的樂曲因為他們的誠意更是得到了更多觀眾的喜愛。    音樂的世界是純淨的世界,這裡沒有等級觀念、更沒有國別之分。
  • 新十大二胡演奏家陸軼文 追求光榮夢想綻放精彩
    」 的舞臺上,來自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二胡演奏家陸軼文以一曲動人的《藍色星球》徵服了現場所有的觀眾,贏得了現場觀眾經久不衰的掌聲,觀眾的掌聲並不僅僅是對這位年輕演奏家乾淨自然的表現手法、高超精湛的琴藝功底的極大讚譽,也是對她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高的藝術造詣的真摯敬佩。
  • 中國特殊教育教材走出國門
    圖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培智教材 王子文/攝 據人教社有關負責人介紹,特殊教育是我國中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合作標誌著中國特殊教育教材首次走出國門。他們都和其他孩子一樣,享受著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早在1993年,人教社就承擔起出版培智學校教材的任務。1994年,又組織人力編寫和出版全日制聾校教材和盲校教材,人教社目前是國內唯一全品種出版義務教育特殊教材的出版社。
  • 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
    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視頻地址:評論:0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1/ 4從中國到全球,長安凱程RF70走出了國門[車友頭條-車友號-車知事]  曾經中國汽車都是引進來,所以很多的進口車型,而買車貴,買不起車,成為阻擋人們買車的攔路虎,而今,中國自主品牌崛起,甚至開始「走出去」,不免讓所有人都感到驕傲和自豪。
  • 長笛演奏家王舒璇發行專輯《長笛考級練習曲》
    《長笛考級練習曲》是由中國青年長笛演奏家王舒璇原創的純音樂專輯,專輯屬於Educational 教育學習類。專輯包含了長笛考級練習曲五首一級曲目、長笛考級練習曲六首二級曲目、長笛考級練習曲二首三級曲目、長笛考級練習曲五首四級曲目、長笛考級練習曲一首五級曲目,以及供教學用無伴奏的《威尼斯狂歡節》曲目  專輯吸收了其他長笛考級教材的優點,對長笛愛好者參加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幫助,專輯實用性強、系統完善,淺顯易懂,簡單易學,適合各個層次階段的學員。
  • 青年演奏家帶葫蘆絲走進小學傳播傳統文化
    現場來了一位特別嘉賓—青年葫蘆絲演奏家蔣璐宇也來到孩子們身邊,她領銜的團隊奏響了一曲明亮歡快《阿里郎》,伴隨旋律還有孩子們的翩翩起舞,很快點燃了節日的氛圍。演出現場。蔣璐宇是地道的重慶妹子,雖然大學時代學習嗩吶專業,但她在葫蘆絲演奏領域卻更有成績。作為葫蘆絲大師哏德全的關門弟子,2007年,她曾獲首屆「哏德全杯」雲南葫蘆絲、巴烏電視大賽重慶賽區少年組一等獎。
  • 青海湖鹽走向全國走出國門
    青海新聞網訊1月1日起,受兩千多年價格管制和經營限制食用鹽銷售被鹽業體制改革被打破,具有三千多年開發歷史的青海茶卡鹽湖鹽的湖鹽走向全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目前已經與29個省(市、自治區)籤訂茶卡鹽銷售合作協議,並與日本籤訂出口的協議,成功邁出茶卡鹽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
  • 又一中國製造走出國門,冥幣在國外爆火,老外:怎麼不早拿出來?
    無論是老乾媽還是辣條,經常讓外國人感嘆:這麼好的東西為何不早拿出來?如今老乾媽在國外爆火,經常被搶購一空,西方的口味也逐漸被東方化,可見中國製造的產品多麼受歡迎。 從魏晉時期開始用之前送葬,到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如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刻,歷史悠久的冥幣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些天地銀行發行的這些貨幣正悄悄滲透到其他國家的「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