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中國北鬥開啟了優質服務世界、造福人類的新篇章。北鬥自主創新、自我超越的精神激勵著同樣在前進中的信創(「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簡稱)領域。
在跟北鬥孕育差不多的時間,1995年開始,倪光南就開始不遺餘力地呼籲中國發展IT核心技術。我國開始在基礎硬體、作業系統、中間件、數據伺服器等領域開始探索嘗試。2006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核高基專項被列為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並列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我國IT核心技術事業從無到有。
經過十幾年的研發投入,作業系統方面,去年年底,中標軟體和天津麒麟去年年底完成整合,作業系統研發創新形成合力;資料庫方面,湧現出達夢、人大金倉、南大通用等廠商,在雲資料庫領域,阿里、騰訊、華為等企業也有不俗的表現。2019年4月1日,《信息技術產品安全可控評價指標》(以下簡稱《標準》)系列國家標準正式實施,信創產業鏈基本形成,達到「基本好用」的應用標準,具備推廣基礎。業界普遍將2020年看作信創推廣元年。
安全護航、雙輪驅動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在大力提升自主創新研發關鍵設備能力的同時,整個網絡形勢日漸複雜,不僅需要從供應鏈層面加強自身創新研發,在使用場景中,也需要獲得有效的安全防護、感知和保障。
國產基礎軟硬體的可控性是重要的,但能否有效檢測對抗威脅是網絡安全產品的核心價值,在國產軟硬體基礎上保證安全功能,應對網絡威脅的變化,則需要國產安全廠商在安全架構設計、代碼安全工程、研發場景網絡安全防護等重新梳理要求,建立和完善基於國產化載體所形成有效安全檢測防護能力。
信創涉及到的產品涵蓋產業鏈上下遊,是一個巨大的工程系統,這個系統裡,不僅有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還有協同配合。信創與網絡安全的相輔相成:有豐富應用支撐的基礎軟硬體系統為國內網絡安全廠商帶來了新的空間和創新要求,安全廠商在國產系統上對網絡安全的監測、數據處理、分析的需求也帶動了計算能力的成長和系統的進一步完善。信創為傳統的防火牆、等安全產品提供更為豐富的載體選擇,而在信創中所誕生和發展的各種設備和端點也需要更多的安全防護。
萬億級市場的機遇和挑戰
眾多數據顯示,「信創」這個風口,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對於網絡安全產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當前,信創市場的主流國產作業系統和國產處理器各多達十餘種,國產作業系統與處理器的發行版本又較為繁多。所以,作業系統國產化適配工作看似簡單,但不同版本之間存在無法兼容的情況,保障產品能夠良好適配各個平臺,對於網絡安全廠商來說同樣是一個挑戰。目前,已有奇安信、安天、綠盟等傳統網絡安全廠商宣布完成安全產品與基礎軟硬體完成適配,信創領域也基本形成「星座部署」的產業生態系統。
在2015年,在國家相關部門的統一規劃下,360、安天等基礎的反病毒廠商即與中標麒麟、中科方德、銀河麒麟等國產作業系統廠商進行了深入的代碼級合作,實現了預裝試點;綠盟、天融信、啟明等積極推動和完成了防火牆、入侵檢測等的適配。
以「北鬥」精神為指引,始終堅持自主先進的能力導向,肩負國家安全使命,不斷攻堅克難。創新只是開始,進一步提升信創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推進多系統兼容共用,並聯合更多合作夥伴,共築信創產業生態,便是信創行業的北鬥。(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