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論文或者是嚴肅科普文章,通常會提供很多事實作為佐證。然而,並不是以事實作證的文章都是科學的,老郭今天就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這種文章特別有欺騙性,很容易蒙蔽沒有科學思維的讀者。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究竟錯在哪裡?
其實,這種錯誤早在359年前,英國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1627—1691),在其著作《懷疑派化學家The Skeptical Chemist》中就有過清晰的闡述。當時波義爾為了向大家闡述化學科學與鍊金術巫術之間的區別,書中說:
「……那些言之鑿鑿的,似乎毫無懷疑餘地的假說,一旦仔細分析就會對其真理性產生諸多疑問。那些人聲稱自己的理論是經過試驗證明的,但實際上則恰恰相反,他們是先臆想了一套真理,然後再根據這套所謂的真理,試圖用試驗證明自己的推論的正當性……」
為什麼說《這個世界似乎是被精心調校過的……》這篇文章就是波義爾所說的巫術思維呢?其實這篇文章的思路與與鍊金術沒有區別。該作者為了迷惑讀者,首先用了誤導性的標題,「似乎是」,然而接下來就完全拋掉「似乎」,毫不掩飾地變成了「就是被精心調校過的」。
再下來,直接選擇那些對這個論點有幫助的證據,比如,宇宙參數調校的非常微妙、地球位置設置的如此舒適、生命誕生發展是個奇蹟、地球長時間的穩定進化環境極為罕見、外星生命為何從未出現、為什麼人類如此特殊。
宇宙是不是被調教過,與我們觀測到的事實之間不具有因果關係。我舉一個例子,月球永遠是固定的一面朝向地球,它的公轉周期與自轉周期嚴格相等。這就不精妙嗎?不是奇蹟嗎?不是被「精心調校過的」嗎?事實上,這種現象叫做潮汐鎖定,是地球引力長期作用的結果。所有的行星最終都將被自己的恆星潮汐鎖定,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證據太主觀,「微妙」、「舒適」、「奇蹟」,這些詞彙都是人類的主觀感受,宇宙參數、地球位置、或者是生命,不過都是隨機性導致的,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恰好是這個樣子罷了。如果一個矽基生命到了地球上,還會覺得地球很舒適嗎?還會覺得地球是處在宜居帶嗎?
什麼是直接證據?既然該作者認為宇宙是被調教過的,那麼請回答以下問題?一是,被誰調教的?既然作者用了這樣一個被動句作為文章標題,那麼就意味著是有某種存在對現在的宇宙施加了一個影響,請問,這個存在有被觀測到嗎?
二是,宇宙是從什麼狀態變成現在狀態的?既然是調教,那麼宇宙一定有一個從某一個狀態到現在狀態的演化過程,請該文作者提供觀測依據,來證明,宇宙在成為現在這個狀態之前,還存在過其他狀態。
三是,是如何調教的?用什麼原理能解釋宇宙從一個狀態變成現在這個狀態的過程呢?就如兩個鐵球同時落地是因為它們受到的地球引力產生的加速度相等這個原因一樣,是何種作用造成了宇宙狀態轉化的呢?
文章中除了充滿偏見的證明,沒有見到任何一條與這些重要證據直接相關的任何隻言片語。通篇採用了主觀性的片面證據,支持自己的主觀臆斷,是一篇赤裸裸的欺騙性偽科普。讓我更驚訝的是,該文作者並不是只有一篇文章在欺騙讀者,該文末尾做的其他文章的連結,大部分觀點與這篇文章類似。可見這個作者寫這種欺騙性的文章,並不是「筆誤」,而是「蓄謀」。
究竟誰是在真正的做科普,誰是在欺騙讀者?畢竟沒有人能夠全知全能,掌握所有的知識,我們應該如何鑑別真假科普呢?這裡送您一雙慧眼,只要您掌握了這個基本方法,那些「騙子」都將露出原形。這個方法包括三步:
一、提出觀點的依據必須是建立在客觀觀察的事實或已經證明正確的理論基礎之上;二、提供足夠充實、不帶有主觀偏見的客觀驗證依據;三、觀點本身具有可證偽性,既只要找到一個反例就能證明該觀點的錯誤。
願所有愛科學的小夥伴,都能吹響科學的號角,向科學發起衝鋒,向偽科學發出挑戰!
文/科學塢,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