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統計學中 「三位一體」教學方法研究(胡學鋒)

2021-01-17 國家統計局

統計學中 「三位一體」教學方法研究

文 / 胡學鋒

  摘  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教學,能較好地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對統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為此,應積極探討「三位一體」教學思想的基本內涵,研究「三位一體」教學的基本規律,努力實現「三位一體」教學目標。

  關鍵詞:知識;能力;素質;教育;方法

    一、「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者的關係

  《統計學》課程是統計學專業的專業基礎理論課,也是經濟與管理類各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如何在統計學的教學中做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培養能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所需要的統計學專業人才,必然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改革教學方法。

  在統計學的教學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者的關係應該是:知識傳授是基礎,能力培養是主幹,素質提升是目標。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首先要能體現教育的基本功能,即「傳道、授業、解惑」。學生通過統計學的學習,首先應能學到統計學知識。因此,教師要充分運用一切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在較短的課堂教學中接受和掌握好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其次要能體現教育的基本要求,即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作為一門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來講,其學生能力和素質的高低,必須首先是從統計學知識掌握的角度來體現,沒有一定程度的統計學知識的較好掌握,也就無從談起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但是,從統計學這一門課程對學生所培養的能力和素質不可能包羅萬象,它所培養的能力和素質只是學生全面能力和素質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統計學課程教學中所培養的能力和素質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能靈活運用統計學知識的能力和素質,包括運用統計思想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和素質,研究發展統計學理論和知識的能力和素質,針對實際工作理論聯繫實際動手解決問題,進行資料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和素質等等。但是,所培養的能力和素質又不僅僅是如此,我們還應培養學生善於結合各種工作實際,把統計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有機組合,創造新的工作力量的能力和素質;培養他們與社會的靈活多變和不確定性相抗衡的能力和素質;培養他們在多元環境中生存與發展的能力和素質;培養他們為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的勇氣和魄力。因此,統計學的課堂教學又不能僅僅停留在傳授知識這一層面上,教師在傳授統計學知識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要把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貫穿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挖掘學生的素質潛能。如果學生沒有能力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靈活運用統計學知識,那他只是一個書呆子,只是一個會背書背題的考試機器。學生通過統計學的學習,不僅應能學到統計學知識,而且應能得到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升。

  二、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教學的基本要求

  要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的教學,首先要求高度重視研究學生學習需求的層次規律。目前在教師們的統計學教學中,沒有高度重視研究學生學習需求的層次規律。一些教師的講課還停留在滿足人們對學習要求的低層次需求上,即主要只關注學生有沒有記住和傳承了自己講課的內容。我們應當看到,學習是人類有意識的社會活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在不同階段對學習有不同的要求。最早人類生活處於一個簡單的情境不斷重複,在當時的生產技術條件下,知識和技藝的傳承構成了學習的幾乎全部內容,人們通過家族內部或學徒制一代代得以延續,這是人類學習的第一層次。如果在社會日益現代化的今天,我們的講課僅僅停留在人們對學習要求的第一層次上,這樣的課堂肯定是留不住學生的。我們的教師還應該把握大學生對學習要求的第二層次需求。那就是要教會學生們「學會如何學習」。使學生們在教師的講課中不僅能學習傳承知識和技藝,而且能善於歸納總結知識和技藝的內在規律,學會將產生的新的情況納入已有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發展知識和技藝。教師的講課還應盡力滿足大學生們對第三層次學習的需求。即使學生們在教師的講課中學習打破常規,學會不斷提高擺脫原有習慣的速度。這樣可以使大學生們具有更高的適應能力,能迅速地隨時隨地從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學習各種知識,能迅速地隨時隨地把所學過的知識加以重新組合優化成為工作與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我們的教師要知道:當代的大學生對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的學習需求是十分強烈的。因為在他們即將走向社會之際,他們是最早也是最快能體會到這一需求的,他們會敏銳地感到似乎昨天老師還在教育他們「學會如何學習」的重要性,今天就發現,專業與工作的脫離已經司空見慣,按照固有的歸納式思維得出的結論往往不能適應新的變化。因此,教師要教會他們掌握迅速抓住機會,靈活變通各種知識的能力,讓他們知道: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否成功,更多的取決於擺脫原有習慣的速度,而不是單純加快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藝的速度。

  要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的教學,其次要求統計學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的轉變,積極從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革,正確認識學生對學習需求的層次變化,「對症下藥」,因時因地因人而施教。儘管教師們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作了許多的教學改革,但對於如何儘快適應日新月異現代化對統計學學習要求的變化還是顯得力不從心。高校的統計學教育更多地還停留在如何讓學生傳承統計學知識並進而滿足學生進入社會從事統計工作的需求,認為對於學習統計學專業的學生,就是讓他們掌握好統計學知識,以求他們畢業後可以合理地期待進入本專業領域的國有企業、公司,或者與該專業領域相關的國家機關。有些人甚至主張統計學教育就是要學生掌握高深的數學含量多的定量統計方法,不用注重社會經濟實際統計工作知識技能的教學,認為那只是政府統計工作經驗,不能登堂入室。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決定了我們大學的統計學專業設置主要在於反映這一現實,即:學習者通過系統的學習掌握統計學的知識和技能,並同時養成歸納式的思維習慣;這些知識、技能以及思維習慣足夠以保證學習者未來從事統計工作的需要。顯然,僅停留在這一點上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對學習統計學知識的新的需求了,必須加以改革。我們要看到現在高校學生學習的專業與今後所從事職業的不完全對口已經成為一種普遍趨勢。學習統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並不一定就在統計崗位或統計部門工作。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工作中都需要應用統計思想、統計知識、統計方法,它們往往滲透到了非統計專業的各項工作裡。學生除了要學好統計知識以外,還要善於結合各種工作實際,把統計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有機組合,創造新的工作力量。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統計學教學若只能僅僅滿足於學生對傳承統計學知識和進入社會從事統計工作的需求,那顯然就不夠了。高校的統計學教學在培養學生傳承統計學知識並進而滿足學生進入社會從事統計工作的需求基礎上,更應當首先培養他們運用統計思想與社會的靈活多變和不確定性相適應的能力,培養他們運用統計知識在多元環境中生存的能力,培養他們為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後果承擔責任的勇氣和魄力。我們的高校統計學教育應當有利於讓學生們知道;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必須學會能夠運用統計思想在轉瞬之間打破思維中原有的模式,迅速調整組合自己的知識,以適應多變的外界。因為,在當前信息越來越發達,越來越重要的社會裡,個人的成功越來越取決於其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的速度,改變常規已經成了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我們應按學習需求的層次規律要求開展統計學的教學,要求學生們不僅要學習傳承知識和技藝,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善於歸納總結知識和技藝的內在規律,學會將產生的新的情況納入已有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發展知識和技藝。

  要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的教學,還要求重點抓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俗話講:名師手下出高徒。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要讓每一個統計學教師都知道:任何統計學教育的出發點都應該落實到正確認識學習的基本需求規律上,教學的改革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每一個高校教師的教學中。如果教師的素質低下(或不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質,或不具有紮實過硬的專業及其相關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質),講課索然寡味,或者雖然教師本身科研水平很高,但講課不能吸引學生的關注和興趣,學生對統計學還是會不感興趣,這樣的課堂肯定是留不住學生的。要實現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師就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具備良好的個人品質、社會知識和學術水平,努力研究和改革教學方法,掌握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潛能的本領。教師在學習中不僅要關注本專業領域和職業的要求,還要重視專業之間的相互滲透、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

  三、「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教學方法的經驗總結

  1、按教學大綱精心組織教學內容

  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教學中,按教學大綱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和講課,而不是單純按教材講課,這是重要的一環。教學大綱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內容,具有相對穩定性。要實現按教學大綱精心組織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和講課,要求教師要大量閱讀專業書籍和相關學科書籍,積極從事科研,把握與教學大綱有關的背景知識、前沿知識、邊緣知識、交叉知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

  2、認真備課,明確每一堂課要講授的中心和知識點

  教師備課的認真程度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教學的實現息息相關。每一堂課要講授的中心和知識點是什麼,怎樣圍繞中心和知識點教學,教師應當心中有數,調度自如。這好比是演戲前的準備:組織什麼材料、例題或案例、怎麼鋪墊、怎麼設計懸念、提什麼問、用什麼形式提問、什麼時候提問、怎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怎樣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怎樣推出高潮等等,在備課時都應圍繞中心和知識點精心設計和選擇材料。

  3、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完好地表達教學內容

  所謂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是指針對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該用的時候就用,不該用的時候就不用。教學手段的運用是為了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教學。我們學院經濟統計教研室的全體老師們在長期的《統計學》教學工作中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早在1993年,我們就開始在研究如何在《統計學》的教學中能做到既能通俗易懂地傳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又能培養學生善於聯繫實際經濟生活中的問題,應用所學專業知識,自己動手搜集和整理實際資料,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提高。多年來,我們加強了聯繫實際進行教學,精心組織設計和案例教學,組織學生外出參觀,請院外從事實際統計工作的專家進校講座,承接外單位的調研任務,帶領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和分析。我們還開展了計算機實驗教學和網絡教學,運用多種方法模擬各種情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4、師生充分交流,講課中給學生留下充分思考的餘地,鼓勵學生質疑

  要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的教學,必須在課堂上有師生的充分交流,使學生由被動聽課的地位向主動參與講課的方面轉化。《統計學》中的概念和公式比較多,概念和公式的講解可以通過讓學生討論歸納的形式來進行,教師在講課中應給學生留下充分思考的餘地,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活力,引發學生理解、探索、發現以及想像和表現的欲望,給予學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足夠的能動活動,以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民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特徵。教師必須明確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素質提升就是要求通過講課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通過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自我發展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充分施展教師的教學魅力

  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三位一體的教學中,教師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它是傳授教學內容給學生的重要媒介,也是展現教師魅力的工具之一。教師在講課中語言清晰、語音優美、時而幽默詼諧、時而莊嚴凝重,邏輯嚴密,層次分明,可以使學生在美的語言下受到感染和薰陶,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質。如果學生在聽了教師的講課後能夠熱愛統計學專業,那麼這樣的教學就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 吳魯平.中國當代大學生問題報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2] 黃利.大學的危機[J].高等教育人大複印資料, 2004,7
  [3] 胡學鋒.美國統計教育之考察[J].統計與決策, 1997,12
  [4] 胡學鋒.論統計教育的改革[J].統計與預測, 1998,3
  [5] 胡學鋒.培養創新能力統計教學方式研究[J].統計教育,2000,2
  [6] 胡學鋒.立足財經類院校,培養管理型統計學專業人才[J].統計教育,2003,6
  [7] 蘇霍姆林斯基著 肖勇譯. 教育的藝術[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作者單位:廣東商學院經濟貿易與統計學院)

相關焦點

  • 2005.04:構建統計學專業課程實驗教學體系
    本文從構建統計學專業課程實驗教學體系的必要性、內容和實施三方面闡述如何構建統計學專業課程實驗教學體系。  統計作為認識和探索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關係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在社會經濟管理中有著重要作用,具有信息職能、服務職能和監督職能。相對經濟學和管理學類其他學科而言,其專業課程教學更應強調方法的應用、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 2015最受歡迎的考研專業:統計學專業
    一般統計主要是對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經濟統計則是提供科學地調查、搜集經濟信息,以及描述、分析經濟數據並對社會經濟運行過程進行預測、監督的一門科學。統計學可以幫助生產者認識市場、認識自身,以求得生存和發展,也能幫助各級管理部門依據現行經濟規律進行宏觀決策、調控、監測,以實現社會經濟良性運行。
  • 第四篇 人群健康研究的統計學方法--第十六章 統計學方法基本概念...
    第四篇 人群健康研究的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是研究數據搜集、整理與分析的科學,是認識社會和自然現象數量特徵的重要工具。合理的統計分析能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客觀存在的規律性。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各個方面的科學研究以及醫療衛生實踐和居民健康狀況研究,都需要根據設計去搜集、整理資料進行合理的統計分析。
  • 清華大學成立統計學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成立統計學研究中心清華新聞網6月30日電(記者 曲 田)6月27日,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在電子工程館報告廳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美國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統計系教授王永雄,美國工程院院士、喬治亞理工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院教授吳建福,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系教授特裡·斯皮德,臺灣「中研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運籌學與金融工程系教授範劍青,哈佛大學生物統計系教授劉小樂,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學統計系教授劉軍,以及來自海內外的100餘位統計學家和各界嘉賓出席成立儀式
  • 2016考研熱門專業利與弊:統計學
    一般統計主要是對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經濟統計則是提供科學地調查、搜集經濟信息,以及描述、分析經濟數據並對社會經濟運行過程進行預測、監督的一門科學。統計學可以幫助生產者認識市場、認識自身,以求得生存和發展,也能幫助各級管理部門依據現行經濟規律進行宏觀決策、調控、監測,以實現社會經濟良性運行。
  • 2014應用統計學專業解讀及開設課程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包括學年論文、社會調查、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等。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包括一般統計和經濟統計兩類專業方向,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或數學與經濟學素養,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分析數據,能在企業、事業單位和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開發、應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門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 警惕:研究中最常犯的10大統計學錯誤
    在我們的日常科學研究或者論文撰寫過程中,統計學錯誤普遍存在,近年來也日益受到學者以及大眾媒體的廣泛關注。關於如何改進統計學應用與實踐的爭論,目前主要集中在統計推斷方法的選擇,尤其是P值和顯著性檢驗上。
  • 從外語核心期刊看國內英語教學研究方法的新進展 ——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和《外語界》為例
    除影響外語教學的兩大母體學科群——語言學諸分支學科(如語音學、語義學、語法學、語用學及二語習得等)和教育學諸分支學科(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學科教學論及教育統計學等)外,來自認知科學、方法論和社會學等領域的學者把外語教學置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雙重框架」中加以審視,旨在探究外語教學的實質、總結規律及指導實踐。在此過程中,基於研究者理論和實踐範式的研究方法的價值突顯。
  • 23 種定量研究方法,你會幾種?
    ∆研究方法的三個層次下面給出23種具體定量研究方法的名稱:01. 社會科學應用統計學原理02. 社會測量方法03. 實驗設計方法04. 抽樣調查方法05. 複雜調查數據分析方法在一般方法中的定性研究方法中,給出了下面幾種方法:1. 敘述研究2. 現象學3. 紮根理論4. 民族志5. 案例研究6.
  • 英國留學:專業解析——統計學專業
    國內統計學專業主要包括一般統計和經濟統計兩類專業方向,從培養目標上講,主要是培養具有堅實的統計學基礎理論,具有系統的研究方向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實際數據採集、處理和分析的能力,能為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決策提供量化的依據,具有能夠繼續進行博士課程學習和研究的能力,成為統計分析,風險管理和精算方面的高級人才。
  • 重統計學但不唯統計學,PARAGON-HF研究再解讀
    由此可見,科學嚴謹的臨床試驗才是藥物療效和安全性的試金石,這也提示了臨床研究在確認診療方法有效性和安全性中的重要地位。2020年3月29日,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CSC)臨床研究學組、CARDIACARE(冠心病與抗栓臨床研究創新網絡)和諾華醫學事務部合作於線上開展了以RCT為主題的「心研社—2020臨床研究研討會」。
  • 統計學原理自考就業包括哪些方面?
    統計學原理包括: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統計學的基本範疇、統計組織和管理、統計調查的意義和種類、統計調查方案、統計調查方法、統計整理的意義和內容、統計分組、統計分布、統計表、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變異指標、綜合指標的應用、抽樣推斷的意義和內容、抽樣誤差、抽樣估計的方法、抽樣組織的設計、假設檢驗的意義與假設命題、假設檢驗方法、符合檢驗與秩和檢驗
  • 基於問題式學習的英語翻譯教學改革與實踐
    2014年約翰·薩弗裡在對問題式學習模式進行全面回顧的基礎上指出,問題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課程)設計方法,讓學習者掌控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使理論與實踐相統一,運應用知識和技能去找出特定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4]。可見,問題式學習是在對建構主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情境學習等理論進行整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學(課程)設計開發模式[5]。
  • 數學與應用統計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本專業培養學生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運用數學知識和運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科學研究初步訓練,能從事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從事科技、教育、經濟等部門的教學工作,或在生產、經營、管理部門的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
  • 英國當前最火的專業之一統計學
    國內統計學專業主要包括一般統計和經濟統計兩類專業方向,從培養目標上講,主要是培養具有堅實的統計學基礎理論,具有系統的研究方向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實際數據採集、處理和分析的能力
  • 2007.08:對《抽樣調查》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馬嵐)
    關鍵詞:抽樣調查;課程現狀;教學改革   一、財經類高校開設《抽樣調查》課程的必要性   抽樣調查是統計非全面調查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是按一定程序從所研究對象的全體中抽取一部分進行調查或觀察,獲取數據,並以此對總體的一定目標量做出推斷
  • 【統計學】讓人糾結的P值
    統計學是每一個開展科學研究的人所必須掌握的知識並加以應用到實際研究工作中。
  • 王漢瀾:我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學科的奠基人
    王漢瀾終身致力於教育學、教育統計學、教育原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領域的教研工作。在教學上,他嚴肅負責,一絲不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深、廣、新、實」的教學風格。備課時,他廣集資料,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融會貫通;課堂上,他旁徵博引,簡練生動,寓德育於智育,教書與育人結合,使學生如沐春風、回味無窮。
  • 醫學科研論文中常見的統計學問題
    統計學在醫學科研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統計學方法種類繁多,各自的適用範圍以及所需的前提條件又不盡相同,容易發生誤用,導致論文質量不高,甚至結論錯誤而引起誤導。每一種假設檢驗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適用條件和嚴格的適用範圍。所研究變量的類型不同、設計類型不同、大樣本還是小樣本等,所用假設檢驗的方法也不同。對於同一組資料,採用不同的假設檢驗方法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同為數值變量資料,如將配對設計的資料按成組設計資料的方法進行假設檢驗,不但損失樣本提供的信息、降低檢驗效率,而且可能使原本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表現為無統計學意義。
  • 寧波諾丁漢大學首次三位一體招生 全英文筆試面試
    寧波諾丁漢大學首次三位一體招生 全英文筆試面試 2015-02-03 08:58:03來源:今日早報作者:責任編輯:和星晨 2015年02月03日 08:58 來源:今日早報 參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