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π是世界公認的無理數數列,也就是說圓周率是算不盡的。而在國內,最早研究圓周率並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是祖衝之。祖衝之是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他當年首創「割圓法」第一個將圓周率後的小數位確定到了後7位數。
祖衝之的割圓法為世界數學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那麼具體來說圓周率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圓周率其實是圓周長和直徑的比例,它不會隨著圓形的大小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固定的常數。此外圓周率π還是一個無理數,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無限不循環小數。那麼為什麼圓周率會無窮無盡呢?因為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圓,而圓的定義也是用方來定義的。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這張圖,一個圓內可以容納很多的多邊形,而這些多邊形都是在正方形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可以看到正多邊形的邊越多就可以越接近於圓,但是正多邊形卻只能無限接近圓而不是圓,因此圓周率也就成了無窮無盡的小數。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科學技術早已經不是幾千年前的人能比得了的那,那個時候人們沒有辦法算出圓周率後面的小數,但現在有了電腦的保住,能不能將圓周率完全的算出來呢?
實際上在日本有異味叫近藤茂的人就利用了家中的電腦將圓周率準確的算到了小數點後的10萬億位數,但是依然沒有算完。由此可見現代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圓周率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完備的掌握了。
圓周率π的定義本來就是無限不循環小數,那麼如果真的有一天圓周率π被確切的算了出來,世界上會發生什麼事呢?
其實不光圓周率π,整個高等數學的微積分關都是按照這種逼近法的數學模型臺推演的,逼近法是如今微積分理論的基礎。所以如果一旦圓周率真的被算出來了,那麼意味著現在整個高等數學的基礎都會被推翻,現在所有的數學體系都要被推翻重建。
這個時候依賴於高等數學作為基礎的科技設備和科學都會重歸混沌的狀態。因此這個後果是相當嚴重的。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圓周率π的作用竟然這麼大,很多人沒想到吧。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