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網消息(CWW)5G網絡已啟動建設,研究如何簡化2G/3G/4G網絡、將其頻率資源用於5G網絡發展是重要課題。對標中國聯通及競爭對手現有的頻率資源,分析了用戶、終端、語音及數據業務承載現狀。基於4G初期終端滲透情況進行了4G、5G流量預測,結合4G開網後3G/4G流量歷史發展情況,研判4G業務拐點將在2021年上半年出現且4G流量將長期維持在一定水平。綜合考慮5G設備、終端發展路標,建議2021年優先重耕2.1 GHz 補充5G深度及上行覆蓋,保留1.8 GHz長期作為4G主力承載頻段。
引言
5G網絡已啟動建設,中國聯通現運營2G/3G/4G/5G 4張網絡,並在高中低頻均有頻段部署。本文將結合中國聯通網絡頻率現狀、4G業務拐點預測、產業鏈進展,研究面向5G演進的網絡頻率資源使用策略。
1.行動網路現狀
1.1頻率對標
1.1.1 1 GHz以下頻段
中國移動:現有GSM900上行/下行890~909/935~954 MHz,共計38 MHz;根據工信部將加快900 MHz頻段的騰退工作,並將騰退904~909和949~954 MHz的2×5 MHz頻率資源分配給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現有GSM900上行/下行909~915/954~960 MHz,共計12 MHz。中國移動騰退10 MHz後有22 MHz。
中國電信:現有CDMA800上行/下行825~835/870~880 MHz,共計20 MHz。
900 MHz重分配後,1 GHz以下頻譜3家基本均衡。
1.1.2 1~2.6 GHz頻譜
中國移動:現有GSM1800M上行/下行1 710~1 720/1 805~1 815 MHz,20 MHz, 3G TDD 1 905~1 915、2 010~2 025 MHz,25 MHz,4G TD-LTE 1 880~1 900、2 320~2 370、2 575~2 635 MHz,130 MHz,共計175 MHz。
中國聯通:現有GSM1800上行/下行1 735~1 745/1 830~1 840 MHz,20 MHz,3G FDD上行/下行1 940~1 955/2 13~2 145 MHz,30 MHz,FDD-LTE上行/下行1 745~1 765/1 840~1 860 MHz,40 MHz,TD-LTE 2 300~2 320 MHz,20 MHz,共計110 MHz。
中國電信:現有3G FDD上行/下行1 920~1 935/2 110~2 125MHz,30 MHz,FDD-LTE 1 765~1 780,1 860~1 875 MHz,30 MHz,TD-LTE 2 370~2 390 MHz,20 MHz,共計80 MHz。
2019年12月9日至12月13日,3GPP RAN第86次全會在西班牙的錫切斯舉行。在本次會議上,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聯合牽頭的在2.1 GHz頻段上增加50 MHz帶寬的項目成功立項。相關工作預計在2020年3月完成。中國聯通早在2019年9月,已經成功完成在2.1 GHz頻段增加25 MHz帶寬的立項,這次中國聯通聯手中國電信將50 MHz帶寬加入到該項目中。
在1~2.6 GHz頻譜,中國聯通在FDD中頻優勢明顯。
1.1.3 2.6 GHz以上頻譜
中國移動:2 515~2 675、4 800~4 900 MHz頻段,其中2 515~2 575、2 635~2 675和4 800~4 900 MHz頻段為新增頻段,共計200 MHz。2 575~2 635 MHz頻段為重耕中國移動現有的TD-LTE(4G)頻段。
中國聯通:3 500~3 600 MHz共100 MHz帶寬。
中國電信:3 400~3 500 MHz共100 MHz帶寬。
2.6 GHz以上頻譜中國移動佔優勢。
1.2 頻率使用現狀
中國聯通目前在現有頻段上使用情況如下:
2100M:4G容量+3G語音主力承載網。
1800M:4G主力承載網(數據主力+VOLTE承載)+2G語音打底網。
900M:LTE基礎覆蓋網,承擔中低速數據+VoLTE+物聯網業務。
1.3業務現狀
1.3.1 語音業務
語音業務總量呈小幅下降趨勢,2019年7月同比下降14.2%,3G話務量佔比呈上升趨勢,2019年7月較2018年7月上升6.3%。
圖1示出的是2019年語音業務發展趨勢。
圖1 2019年語音業務發展趨勢
1.3.2 數據業務
數據業務總量穩步上升,2019年以來月均增幅2%,較2018年放緩;4G流量佔比趨於平穩,2019年以來穩定在98%。
圖2示出的是2019年數據業務發展趨勢。
圖2 2019年數據業務發展趨勢
1.4 用戶和終端現狀
全網終端數穩步上升,2019年7月非物聯網終端同比增加7.6%,物聯網終端同比增加8.8%,非物聯網終端佔比較穩定,2019年7月佔比74.3%。
圖3示出的是全網終端現狀。
圖3 全網終端現狀
非物聯網終端中4G終端持續增加,2019年7月同比增加4.8%,3G終端在2018年10月較9月增加23萬,10月後至今趨於穩定,2019年7月同比增加76.6%;2G終端持續下降,2019年7月同比減少47.3% 。2019年7月4G、3G、2G終端佔比分別為83.3%、7.5%、3.7%。
圖4示出的是非物聯網終端統計。
圖4 非物聯網終端統計
2019年以來2G終端中物聯網終端佔比略有波動,7月份達到38.4%。
圖5示出的是2G終端中物聯網終端佔比。
圖5 2G終端中物聯網終端佔比
1.5 現狀小結
當前3家運營商高中低頻率資源基本相當。中國聯通現有頻段中,1 800 MHz頻段目前為4G主力承載頻段, 900 MHz為4G的基礎覆蓋層,2 100 MHz為4G的容量補充和語音的主力承載層。
2. 4G流量拐點預測
2.1 基於3G/4G業務歷史流量的5G業務拐點預測
回顧4G開網前後3G流量情況:
隨著4G 2014年開網且逐步規模化部署,開網半年後(2014年11月)3G流量到達頂點開始下降,考慮到4G開網初期終端已成熟,終端滲透率較高,而現階段5G終端尚不成熟,預測4G流量拐點出現時間點較3G的開網半年將推遲1年左右到2021年。
儘管3G流量佔比迅速下降,但3G流量絕對值在2016年底達到最低點後,2017年隨著4G不限量套餐的推出,以及視頻業務成為4G殺手級應用,用戶的數據使用習慣發生變化,DOU和4G流量快速上升,回落3G流量增加,使得3G流量在2017年開始逐步上升,隨著2020年以來4G流量逐步平穩,3G流量也趨於平穩。據此推斷,未來隨著5G市場推廣及5G新業務的推出,5G網絡流量的快速增加可能會帶來回落4G的流量增加,使得4G流量長期維持在一定水平而不是持續下降,1.8 GHz 30 MHz頻段有可能長期作為4G流量的主力承載頻段。
圖6示出的是4G開網前後數據業務發展歷史。
圖6 4G開網前後數據業務發展歷史
2.2 基於4G初期滲透率的4G/5G業務預測
根據各類終端出貨情況,參考中國聯通現網4G用戶滲透率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現網4G用戶滲透率,預測2020 ~2022年的4G&5G用戶滲透率,移動網用戶數×4G&5G用戶滲透率得到4G&5G用戶數。
方案一:參考4G開網初期4G用戶/4G+3G用戶滲透率:8%、32%、54%。
方案二:參考4G開網初期4G終端/4G+3G終端滲透率:13%、39%、54%。
根據上述5G終端滲透率測算,5G流量快速上升,4G流量拐點將在2021年第1至第2季度出現。
圖7和圖8分別示出的是方案一和方案二的4G/5G流量預測。
圖7 4G/5G流量預測(方案一)
圖8 4G/5G流量預測(方案二)
2.3 小結
綜上,4G流量拐點預計在2021上半年出現,但由於5G的流量溢出效應,4G的流量在逐步下降後將長期維持在一定水平,而不是呈持續下降態勢,1.8 GHz將長期作為4G的主力承載頻段。而2.1 GHz隨著VoLTE語音承載比例上升及4G流量下降可逐步減頻,用作5G的優先重耕頻段。
3. 5G 2.1 GHz產業鏈進展
3.1 標準情況
3GPP 5G第一版標準協議R15主要分三階段凍結,各階段的主要內容和計劃凍結時間如下。
a)加速版(階段一)。針對NSA Option 3架構;2017年12月凍結。
b)常規版(階段二)。完成SA架構,包括Option 2&5;2018年6月凍結。
c)延後版(階段三)。完成NSA Option 4/7架構和NR-NR DC;2019年6月凍結。
5G第二個協議版本R16主要針對5G功能和特性增強,將重點討論5G向垂直行業拓展的功能,如低時延高可靠增強技術、5G V2X技術;針對5G網絡性能優化的特性,如終端節能,無線網絡大數據等。
現有標準在2.1G NR支持的載波帶寬是20M,共建共享後所需的50M帶寬標準預計在2020年第2季度發布。
3.2 終端情況
2020年5G終端中國市場出貨量預計1億部、終端價格持續下降至2 000元左右,全部支持SA/NSA雙模。
圖9 2019年5G手機出貨情況
2019年11月5G手機507.4萬部。預計2020年全球5G手機銷量突破2億部,其中中國市場將有接近1億部5G智能終端出貨量。
12月5日,華為發布了nova6系列。nova6 5G支持SA/NSA雙模,售價3799元起。
11月26日發布榮耀首款5G手機榮耀V30系列,支持SA和NSA雙模5G網絡模式。榮耀V30 3 299元起,榮耀V30 Pro 3 899元起。
12月10日,小米旗下手機品牌Redmi發布其首款5G手機——Redmi K30 5G,售價1 999元起。
表1示出的是5G手機品牌及價格。
高通X55晶片針對2.1 GHz NR的規劃時間是2020年4月,相應終端預計在2020下半年規模上市。
對2.1 GHz頻段,從晶片來看,2.1 GHz(20M) 在2020年第1季度支持,2.1 GHz (50M)最早2020年底支持;從終端來看,2.1 GHz(20M) 2020年上半年支持,2.1 GHz (50M)最早2021年第2季度支持。
3.3 設備情況
5G網絡設備在2020年第1季度已具備2.1 GHz(20M) NR 的能力,並支持LTE+NR的動態頻譜共享,2.1 GHz (50M)將於2020年第2季度支持。
4. 中國聯通面向5G的頻率演進策略
3.5 GHz將作為5G主力承載網,長期承載5G數據主力以及未來VoNR業務。
由於5G流量溢出效應,4G流量將長期維持在一個水平而非隨著5G業務發展而持續下降,可以預測1.8 GHz將在相當長時期作為LTE主力承載網,承載LTE數據主力和VoLTE業務。
900 MHz定位為LTE基礎覆蓋網,承擔中低速數據、VoLTE和物聯網業務。
2.1 GHz在短期內作為數據補熱及傳統3G語音承載,持續推進減頻退網,將成為5G的優先重耕頻段,補充深度覆蓋和上行速率。
由於4G流量拐點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出現,對於宏站,2020年無法全網重耕NR 2.1 GHz,可在局部流量下降的連續區域做NR 2.1 GHz重耕試點,為2021年後全網重耕儲備工程及優化經驗;對於室分,在2020年可率先在一些流量相對較低的酒店、辦公樓宇、商超等場景重耕NR 2.1 GHz直接解決5G信號有無的問題,後續可作為室分信號有無的低成本解決手段。
5. 總結
當前三家運營商高中低頻率資源基本相當。中國聯通現有頻段中,1.8 GHz頻段目前為4G主力承載頻段, 900 MHz為4G的基礎覆蓋層,2.1 GHz為4G的容量補充和語音的主力承載層。隨著5G業務的逐步開展,4G流量拐點預計在2021上半年出現,2.1 GHz頻段隨著VoLTE語音承載比例上升及4G流量下降可逐步減頻,用作5G的優先重耕頻段。2020年可首先在低流量室分樓宇部署NR 2.1 GHz解決信號有無的問題,並在局部低流量區域做宏站重耕試點,2021年可在全網實現NR 2.1 GHz重耕,作為NR 3.5 GHz的深度覆蓋和上行速率補充。
參考文獻:
[1]袁宏謀.基於對5G組網的基礎資源改造的探討[J].通信電源技術,2019,36(12):184-185+187.
[2]汪影.5G+4G網絡協同策略探討[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9,32(12):77-82.
[3]李梅.5G重點候選頻段IMT和衛星系統幹擾問題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9(22):253-254.
[4]何杰斌.關於5G移動通信發展趨勢與相關關鍵技術[J].通訊世界,2019,26(11):69-70.
[5]喬雅莉,丁遠.三大運營商頻譜演進之路[J].通信電源技術,2019,36(11):130-132+139.
[6]何欣.淺談5G網絡技術特點及無線網絡規劃分析[J].信息通信,2019(11):222-223.
[7]劉曉峰.5G NR在非授權頻段設計淺析[J].信息通信技術與政策,2019(11):12-17.
[8]杜勝蘭.頻率規劃助中國5G發展搶得全球先機[J].中國無線電,2019(10):24-26.
[9]杜勝蘭. 頻率規劃助中國5G發展搶得全球先機[N]. 人民郵電,2019-10-14(004).
[10]曾雲光. 5G新空口技術綜述[C]. 廣東省通信學會.2019廣東通信青年論壇優秀論文專刊.廣東省通信學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移動通信》雜誌社,2019:12-16.
[11]何文燦. 5G NSA組網場景下L900錨點可行性探討[C]. 廣東省通信學會.2019廣東通信青年論壇優秀論文專刊.廣東省通信學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移動通信》雜誌社,2019:47-55.
[12]劉振宇.5G通信技術應用場景和關鍵技術[J].電子技術與軟體工程,2019(19):30-31.
[13]譯叢. 全球5G頻譜許可進展報告[N]. 中國計算機報,2019-09-30(008).
[14]商文豪,史應如.5G移動通信發展趨勢和關鍵技術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6):34+21.
[15]張忠皓,李福昌,高帥,延凱悅,馬靜豔.5G毫米波關鍵技術研究和發展建議[J].移動通信,2019,43(09):18-23.
作者簡介
夏皛,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無線網絡規劃設計工作;黃亞洲,高級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鐵塔規劃設計及大數據分析工作;鄢勤,高級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無線網絡規劃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