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標準、關鍵技術、關鍵問題等方面對移動軟交換向m-AGCF的演進進行了分析,並給出了ICS技術的應用場景和演進方案。
關鍵詞:IMS;ICS;移動軟交換;m-AGCF
中圖分類號:TN91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043(2011)03-0006-05
0 前言
目前移動軟交換已得到廣泛商用,中國聯通近年來全面升級網絡,打造2G/3G混合網絡,全面進入移動軟交換時代。但軟交換技術的IP化範圍有限,而且在支持多媒體業務的體系架構、業務管理、業務觸發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3GPP在WCDMA的R5階段開始提出了標準的IMS體系架構,旨在規範移動多媒體業務的網絡結構。IMS經過R5到R9的標準化工作,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家運營商進行了IMS試驗網、試商用及商用部署,IMS無疑成為軟交換網絡的重要演進方向。因此,有必要將WCDMA電路域如何向IMS演進作為重點問題進行研究。
目前移動軟交換除了MGCF、MMTel AS 2種演進方向外又提出了第三種思路——將電路域作為IMS業務承載接入IMS網絡,即電路域作為媒體承載,業務控制由IMS實現。此時移動軟交換將升級為m-AGCF,其業務功能被逐漸剝離出來,轉入IMS網絡。這種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現網軟交換設備,保護運營商的投資。本文將對移動軟交換如何升級演進為m-AGCF進行研究。
1 標準化情況
移動軟交換升級支持m-AGCF 最重要的標準是ICS,全稱為IMS centralized services,是3GPP R8 IMS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經過R8、R9的討論,截至2009年12月,IMS_SCC-ICS、IMS_SCC-ICS_I1 2個研究小組已經完成了TS 24.292 stage3超過80%的標準化工作。通過ICS,用戶所有的服務,不論是從PS域接入的,還是CS域接入的都可以由IMS提供。
2 ICS關鍵技術
2.1 ICS簡介
ICS架構重點研究的是由IMS統一提供業務,CS則演進為一種接入方式,進一步增強了IMS與接入無關的特性。當用戶所駐留的網絡為CS或者PS不能提供語音時,IMS可以利用ICS架構通過CS或者PS來為用戶呼叫進行信令控制,而媒體則建立在CS承載上。可以認為ICS是CS向IMS演進的一種重要方式和階段,ICS的應用也為融合業務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本章簡述ICS架構下網絡結構、網元功能和接口功能。
2.2 ICS架構
ICS架構在現網技術和IMS架構的基礎上引入了增強的MSC伺服器和增強的UE,新增了I1、I2、I3等接口,同時支持升級MSC伺服器和增強用戶終端功能2種實現方案(見圖1)。
2.3 接口參考點
ICS架構支持下列接口。
a) I1:I1是UE和SCC AS之間的接口,UE可以通過該接口傳輸CS接入呼叫控制信令,該接口為新增接口,具體實現方式並不強制,目前推薦為非結構化補充業務數據(USSD)方式,但該方式需要擴展從終端到CS網絡支持USSD的功能,需要網絡升級。I1接口具有的功能為:當用戶通過CS接入時,完成主叫和被叫建立會話過程;在會話建立中利用消息交互額外的IMS參數; 實現CS接入的IMS服務控制。
b) I2:I2接口用來在ICS增強MSC伺服器和歸屬IMS網之間傳遞呼叫控制信令,該接口為新增接口,具體方式為通過SIP協議實現。
c) Mc:Mc接口的定義遵循3GPP TS 23.002,是ICS增強MSC伺服器和CS-MGW之間的接口,該接口完全利舊,沒有增強功能。
d) I3:I3接口為ICS增強MSC伺服器和TAS之間的接口,完成用戶CS信令(基於 TS 24.008系統的 TS 24.010信令)和會話服務設置過程(見24.173)之間的互通,屬於新增接口。
e) Gm:Gm是UE與P-CSCF之間的SIP接口,用來傳遞UE的服務控制信令,完全利舊。
f) ISC:ISC是CSCF與SCC AS之間的SIP接口,完全利舊。
2.4 功能實體
2.4.1 SCC AS
SCC AS是歸屬網絡中的應用伺服器(IMSAS),通過主叫或被叫iFC(Initial Filter Criteria)插入到會話路徑中,同時位於主叫路徑的第一個AS,或被叫路徑的最後一個AS。SCC AS包括以下功能。
a) ICS用戶代理(IUA):作為SIP UA負責完成CS接入用戶的IMS Session的建立和控制。對於通過I1、Gm接入的用戶,利用PSI DN(Public Service Identities Directory Number)參數使服務控制信令與承載類型相關聯,例如SDP等。
b) CS接入適配(CAA):處理基於USSD的消息內容,完成支持USSD的UE和其他IMS網元之間的交互。
c) 終結接入域選擇(T-ADS):選擇終呼的接入方式,協助IMS核心網將終呼呼叫消息發送給ICS UE,或者將呼叫發送到普通CS網絡。
2.4.2 MSC伺服器
增強MSC伺服器包括以下功能。
a) 處理A/Iu和E接口的用戶信令,完成CS信令和SIP信令的交互。
b) 控制CS-MGW,完成CS 接入承載和RTP的交互。
c) 當支持多媒體業務時,執行媒體之間的交互。
d) 可以實現CS信令的會話服務設置轉變功能,如 TS 24.010、TS 24.173中的會話服務設置過程。
MSC伺服器的增強功能在ICS架構中並不是必選的,MSC伺服器的非增強功能沒有變化。
2.4.3 ICS UE
增強UE包括以下功能。
a) 通過業務控制路徑(如USSD)和SCC AS通信。
b) 通過CS域建立承載控制路徑。
c) 在主叫過程中,執行接入域選擇功能ADS。
d) 在被叫過程中,協助SCC AS執行T-ADS功能。
2.4.4 TAS
為用戶提供與IMS AS之間的同步功能,完成補充業務。
3 關鍵問題分析
3.1 終端與業務分析
引入ICS概念後,根據用戶終端功能的不同可以將終端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a) 傳統UE,包括2G/3G UE等。
b) 傳統IMS UE,包括支持SIP協議的IMS終端,但不支持ICS。
c) ICS UE,支持ICS功能的IMS UE。
業務集中到IMS之後,運營商可以通過各種接入方式為傳統2G/3G用戶、IMS用戶和支持ICS的IMS用戶統一提供服務。
a) 基本語音業務在GSM、WCDMA、LTE等接入方式下都能夠提供。
b) 基本業務及其補充業務統一由MMTEL實現,根據接入網絡和終端能力的不同,盡力為用戶提供服務。
c) 根據接入網絡和用戶終端能力的不同提供數據業務,支持SIP的寬帶用戶可以享受更豐富的數據業務。
由此可見,雖然ICS架構可以將CS網絡納入IMS的控制,由MMTel統一提供多媒體業務,但是其提供的業務只是對原有CS業務的繼承,同時還要兼顧網絡和終端的能力,並不具有提供新業務的能力。
3.2 ICS的會話控制分析
ICS架構下信令與媒體的承載可以分開,主要的會話控制及承載建立流程有以下幾種。
a) 用戶註冊流程(見圖2)。傳統UE可以進行圖2中紅色實線標註的註冊過程,UE的CS位置更新後,由MSC伺服器向IMS進行註冊;只有支持SIP的終端才能進行圖2中藍色虛線標註的註冊過程。該註冊過程是標準的IMS流程。
b) 主叫流程(見圖3)。ICS UE可以使用I1(CS承載)、Gm(PS承載)和傳統CS網絡3種方式發起呼叫,I1和Gm的呼叫建立信息將攜帶被叫號碼,SCC AS上為呼叫產生關聯點,之後的媒體建立消息以關聯點作為被叫並攜帶SDP類型;傳統UE可以通過增強的MSC伺服器轉換SIP Invite消息初始呼叫,也可以通過傳統CS網絡發起呼叫,前者被叫號碼和SDP從MSC伺服器發出,後者需要智能網配合進行路由。
c) 被叫流程(見圖4)。如果用戶未註冊過IMS,則是用傳統CS被叫流程,通過MGCF將呼叫轉出。如果用戶註冊過,但是為傳統UE,則Invite會通過增強了的MSC伺服器轉到被叫,如果用戶註冊過,並且為ICS UE,則SCC AS會首先詢問ICS UE是否通過PS建立會話,UE決定通過CS的話會通過增強的MSC伺服器建立呼叫。
d) 承載建立流程(見圖5)。I1、Gm和傳統CS方式均可以使用MGCF建立語音承載,I1、Gm和增強MSC伺服器方式也可以由MSC伺服器將媒體SDP帶給IMS核心網建立承載,主叫和被叫的承載建立方式相同。
3.3 應用場景與功能分析
使用ICS架構統一接入CS網絡必須基於IMS技術,根據對中國聯通網絡現狀和發展策略分析,筆者提出了以下3種場景,其中2種場景具備引入ICS架構的驅動力。
場景一。IMS建設初期,IMS與CS域為具有互通關係的2張網絡,運營維護獨立,CS網絡提供語音服務,IMS網絡提供基於分組的多媒體業務,2種業務可以並發,實際上目前的RCS終端已經可以做到這一點。此時語音業務仍主要由CS域來提供,還沒有升級ICS的迫切需求。
場景二。當移動網演進到LTE/EPC時代,IMS在LTE上提供VoIP語音服務,LTE建設初期覆蓋有限,CS語音在無LTE覆蓋時是LTE語音業務的有效補充,用戶的語音及補充業務需要同時在IMS和CS網絡中維護。此時由於用戶數據分別存在於IMS和CS網絡中,其同步性、業務擴展性和靈活性都受到了限制。解決方法有2種,一種可以在支撐系統後臺進行同步,一種可以引進ICS架構從網絡層面將CS納入IMS,統一由MMTEL伺服器提供服務控制、用戶數據管理等,但由於2G/3G CS域網絡規模很大,ICS引入的時機需要根據LTE語音的覆蓋情況和用戶業務需求進行評估。
場景三。LTE覆蓋充分,一些不需要高速寬帶覆蓋但還存在CS語音的地區,可以升級ICS架構,將CS用戶轉入IMS網絡,利舊現網軟交換設備,統一用戶業務數據管理,減輕運營維護的壓力。
如果在場景二和場景三的驅動下升級支持ICS,終端、網絡、業務層都可能需要新增功能,但是並不是所有功能都是必選的,可以根據網絡情況進行選擇,選擇的主要依據是用戶類型。中國聯通可以選擇只服務於ICS用戶,或非ICS用戶,也可以同時服務於兩者。在充分考慮終端和ICS架構網元功能後,可採取以下4種可能的網絡升級方案。
a) 支持ICS用戶,支持I1或Gm+MSC升級。
b) 支持ICS用戶,支持I1或Gm+SCP強制路由。
c) 支持傳統用戶,只支持MSC升級。
d) 支持傳統用戶,只支持SCP強制路由。
3.4 網絡架構解決方案
在應用場景分析中列舉了4種升級方案,本節對這些方案進行對比,從而選擇出適合中國聯通的方案。
根據終端以及網絡能力,將解決方案分為兩大類。
a) UE增強方案。UE升級為ICS UE,使用I1接口實現信令控制。或者利用Gm接口不升級CS網絡,實現信令控制,媒體通過CS接入IMS,同時使CS用戶儘可能地使用IMS業務。
b) MSC增強方案。通過升級CS網絡,引入增強的MSC伺服器,完成基本的MSC伺服器功能,同時代替UE作為SIP UA接入IMS,實現SIP呼叫過程和CS呼叫過程的交互,以及傳統CS終端接入IMS的目的,由IMS統一提供電話業務。
2種ICS架構解決方案均可以實現ICS功能,但各有利弊,表1從終端、網絡功能、改造代價等方面分析對比了這2種方案。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市場上的終端都不具備支持I1接口的ICS能力,如果需要採用終端方案則必須進行定製開發。考慮到我國移動終端市場的特點,UE增強的方案並不適合中國聯通。目前對於中國聯通可行的方案為MSC增強方案,可以同時支持非ICS終端和ICS終端接入。
4 研究結論
ICS首先必須基於IMS網絡,其並未提供任何新業務,目的是為了將CS接入納入IMS網絡統一控制,當UE使用CS承載或者不能使用VoIP語音時可以由IMS提供服務。本文提出了具有向ICS演進驅動力的2個場景。
a) 提供IMS語音與CS語音統一的業務數據管理。
b) 在LTE語音覆蓋達到一定規模,且傳統CS域業務量逐漸減少時,可將CS域納入IMS統一控制。
目前ICS存在2種架構,一種基於UE增強,一種基於MSC伺服器增強。考慮到中國聯通網絡和業務的發展趨勢,建議使用MSC伺服器增強方案,滿足傳統終端的接入。但由於ICS架構需要全網MSC伺服器進行升級,其升級成本和風險需進一步評估。
綜上所述,移動語音業務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中國聯通主要的收入來源,並且仍處於高速增長階段,移動軟交換將會長期存在。隨著今後IMS網絡的商用部署和規模的不斷擴大,IMS將成為固定移動融合的核心網絡架構,並替代現有的固定語音網和移動網電路域。為保證網絡的平滑升級演進,並充分保護現有網絡投資,有必要對移動軟交換的發展演進進行持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符剛,楊豔松. 電信運營商IMS部署驅動力分析[J]. 郵電設計技術,2010(4).
[2] 3GPP TS 23.292 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centralized services[S/LO]. [2011-01-11]. http://www.quintillion.co.jp/3GPP/Specs/23292-870.pdf.
[3] 3GPP TS 24.292 IP Multimedia(IM)Core Network(CN)subsystem Centralized Services(ICS)[S/LO]. [2011-01-11]. http://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24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