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圖像分析、密度的單位換算

2021-02-08 格物之聲

       經過了質量這一節學習的簡單鋪墊,相信你現在已經有一些信心能夠學好本章了吧!畢竟物理辣麼有趣~

        對於本章節,我們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分析圖像!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質量—體積(m—V)圖像到底怎麼去分析吧,一定要保證弄懂哦!

        在密度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我們知道,同種物體,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即物體的質量與它自身的體積成正比!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多組實驗數據,繪製表格,再根據表格繪製m—V圖像!這個m—V圖像是個什麼形狀呢?它有什麼作用呢?

       顯然,因為物體質量m與它自身體積V成正比,且當物體體積為0 的時候,質量也一定為0 。所以它們的圖像是一個過原點的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數學表達式為y=kx,結合我們的物理量,就是m=kV。變形一下,得到k=m/V。那麼這裡的斜率k是一個定值,也就是我們新接觸的物理量——密度ρ啦!

【注意】對於公式ρ=m/V,我們可以說:質量m與體積V成正比,但是需要格外清晰的是——密度ρ與物體質量m、物體體積V都是沒有關係的!我們只能說:ρ在數值上等於m與V的比值!因為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別弄錯啦!

接下來,我們來看兩個小視頻——

m—V圖像的分析

簡單說來——

①兩物體的體積相等時比較它們的質量,質量越大的密度越大,且質量比即為密度比(V相等時,ρ1:ρ2=m1:m2)

②兩物體的質量相等時比較它們的體積,體積越大的密度越小,且體積之比與密度之比相反(m相等時,ρ1:ρ2=V2:V1

密度的單位換算

數學基礎差、底子薄的童鞋,請你一定要重視單位換算!

注意幾個要點——

進率關係要記牢、找準;

科學計數法要學會靈活使用,同底冪的加減要清晰10m×10n=10(m+n)10m÷10n=10(m-n)】

③單位要統一(kg—m³—kg/m³,或g—cm³—g/cm³

最後還是忍不住說一句:

你的密度符號——ρ,寫對了嗎?

這個——ρ,讀做「肉」,而這個——P,讀作「屁」,「肉」和「屁」可千萬不能弄混嘍!!學習物理,跟吃東西一樣,千萬不要再寫錯了呀!!!

William cat:密度連公式都這麼浪漫,我覺得一定要好好掌握,你怎麼看呢?


喜歡文章的,右下角點個「好看」呀!

相關焦點

  • 密度:m-V圖像的繪製與應用
    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圖像,是分析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的最為直觀有效的手段,下圖反應了某地某一天內溫度的變化規律。某地某一天內溫度的變化規律在初中八年級前面的學習中我們了解了速度中的s-t圖像,又運用了T-t圖像研究了物質的熔化、凝固、沸騰的溫度變化規律,學習了密度以來,反映物質密度的m-V圖像又撲面而來,那麼m-V圖像是怎麼繪製的,我們又如何運用它來解決問題,跟老師來共同學習,一定會讓你對它恍然大悟!
  • 中考物理各種公式單位換算總結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 計算式 國際主單位 常用單位 換算關係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m/h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m   時間t t=s/v s h 1h=60min=3600s   火車過橋(洞)時通過的路程
  • 關於離心機及 rpm 單位與 g(RCF)單位的換算
    離心技術主要用於各種生物樣品的分離和製備,生物樣品懸浮液在高速旋轉下,由於巨大的離心力作用,使懸浮的微小顆粒(細胞器、生物大分子的沉澱等)以一定的速度沉降,從而與溶液得以分離,而沉降速度取決於顆粒的質量、大小和密度。
  • 初中物理公式及換算大全
    #初中物理#力學部分一、 速度公式速度v=s/t(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換算1km=1000m、1h=3600s、1m/s=3.6km/h常見速度考點: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光在空氣中間的傳播速度為3×108m/s火車通過隧道(
  • 毫升和克怎麼換算 毫升和克的換算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使用的是質量單位。例如,在超市購買東西的時候,打出來的條形碼上就會顯示多少克,而不會顯示多少毫升。一般來說,多少毫升主要會在飲料瓶上有顯示,如一瓶三百毫升的飲料。實際上,大部分單位之間是可以互相換算的。那麼, 毫升和克怎麼換算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中考物理知識點:單位換算
    中考物理知識點:單位換算   1、電流:1mA=10-3A1цA=10-6A   2、電壓:1kV=103V1mV=10-3V   3、電阻:1kΩ=103Ω1MΩ=106Ω   4、電能(電功):1度(電)=1kW·h=3.6×106J
  • 關於氣體檢測儀中的單位表示及換算方法
    關於氣體檢測儀中的單位表示及換算方法   一、ppm:體積濃度,表示一百萬體積的空氣中所含汙染物的體積數   二、%LEL:表示爆炸極限單位,氣體檢測產品裡一般測某種氣體的爆炸下限含量   三、%VOL:表示氣體濃度含量體積比,這個單位很大   四、常見濃度單位舉例說明:(甲烷氣體)爆炸上限%(v/v)15.4
  • 質量和密度知識點總結
    質量和密度這一章共分三節內容。質量和稱量、密度和密度的測量、密度的應用。該章的難點,在密度測量的實驗和密度的計算。1.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字母m,國際單位千克(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毫克(mg)。
  • 初中物理公式總結:密度公式
    密度公式總結   (ρ水=1.0×103 kg/ m3)   物理量 計算式 國際主單位 常用單位 換算關係 密度ρ ρ=m/v Kg/ m3 g/ Cm
  • 換算|管道口徑、管道壓力等級、單位換算表
    ,磅和千克的換算,磅與公斤的換算密度換算(單位換算) 1磅/英尺3(lb/ft3)=16.02千克/米3(kg/m3) API度=141.5/15.5℃時的比重-131.5 1磅/英加侖(lb/gal)=99.776千克/米3(kg/m3)1波美密度(B)=140/15.5℃時的比重-130 1磅/英寸3(lb/in3
  • 其神奇圖像結論讓人有意外收穫!
    分別對應的公式以及圖像和神奇結論分別如下圖中所示:在解釋以上四個圖像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初中物理圖像題應該注意的問題:首先,以上四個圖像中的1和2代表兩個不同物體,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每個圖中的兩條線分別比較兩個物體的速度、密度、電阻、比熱容之間的大小關係!每個圖像都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即代表各自的速度、密度、電阻、比熱容為定值!
  • 初中物理:輕鬆解答密度相關的題型,水的這個參數要靈活運用
    課本上是這樣解釋的: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用字母ρ表示。密度的主單位是kg/m(3),常用單位是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比kg/m(3)要大。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1g/cm(3)=10(3)kg/m(3),1kg/m(3)=10(-3)g/cm(3)。
  • 長度單位換算
    長度單位換算說明可實現在線公裡(km)、米(m)、分米(dm)、釐米(cm)、裡、丈、尺、寸、分、釐、海裡(nmi)、英尋、英裡、弗隆(fur)、碼(yd)、英尺(ft)、英寸(in)、毫米(mm)、微米(um)間的互換互算。
  •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定義與公式
    中考物理知識點:密度的定義與公式   (1)、密度:在物理學中,把物質的質量與該物質的體積之比,叫做該物質的密度(亦可記為: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著這種物質的密度)。它是物質的本質屬性,不同的物質,數值一般不同。
  • 電工常用單位與公式及換算!!
    電流密度: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單位面積的電量,方向向量為單位面積相應截面的法向量,指向由正電荷通過此截面的指向確定    J表示電流密度,電流的單位是:安培/方米A/㎡    電壓:電勢電位差,電壓:電壓單位之間的換算.
  • 單位換算
    1.單位類型涵蓋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溫度、壓力、功率、熱、時間、力、速度、角度、密度、數據存儲共14個領域。 1.包含公制、英制、市制等單位制式。 1.操作便捷:只需輸入數字,即可系統地看到單位換算結果單位換算 1.0 更新內容更穩定、更優質,邀您一起體驗。
  • 初中物理八年級期末《密度》計算題備考策略暨教學設計案例!
    密度的單位密度有兩個單位,國際單位是kg/m³,常用單位是g/cm³,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1g/cm³=1×10³kg/m³.【舉手提問】1.密度計算為什麼要統一單位?2.常見密度計算題有哪些類型?2.在計算時,如果密度採用國際單位,那麼,質量單位都要換算成kg,體積單位都要換算成m³.例如:校園景觀石質量5.4噸,密度為2.7g/cm³,計算景觀石的體積。
  • 微視頻——體積與容積的單位換算
    大家好,我是多多嗨數學裡的駿多多,很高興又在這裡與大家見面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體積與容積單位的換算。
  • 紡織面料紗支密度計算公式
    紡織面料紗支密度計算公式 2017-06-19 09:23:54 來源:全球紡織網 紡織面料紗支密度計算公式
  • 初中物理·探究物質的密度· 教學素材包共享
    2.理解密度概念、公式和單位,會進行單位的換算。3.學會和掌握質量與體積的測量方法。4.會用密度知識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象,解決簡單的問題。【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探究發現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2.領會用比值定義法定義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