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第100次撞擊,沒有月球我們地球已經被撞了多次?

2020-11-05 zh胖魚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可能也聽到了不少關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消息,但是這都是一個概率性的說明。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宇航局(ESA)等機構每天都在進行太空小行星或者太空巖石的監測,對於大部分的小行星來說,都是完美的避開了我們地球。

所以說雖然每次看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一個預警,但是也不必太擔心,因為只要屬於近地小行星範疇的都會發布相關性的小行星預警消息。所以說並不是預警了就一定會撞擊,這完全是不確定的,只是存在潛在的風險。

而自2017年3月以來,歐洲宇航局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情況,那就是月球表面偶爾會出現一些「閃光」,對於這個情況,其實最初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最後ESA成立了專門的「NELIOTA項目」進行長期監測,並且都是定期看到了月球上的「閃光」。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最後經過分析,是因為小行星與月球表面強烈碰撞時產生的「閃光」。

並且已經記錄到了第100次撞擊,所以說小行星撞擊月球的事件還真的多,這還是已記錄到,不知道有沒有存在沒有記錄到的。從這個問題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思考問題,那就是如果沒有月球的話,是不是我們地球早就被撞擊了?

確實咱在一個理論性的基礎上,如果不是月球,可能我們地球真的也被撞擊了不少次,或者可以這樣說,地球可能已經度過了100次的安全期,如果不是月球,地球的生命可能也已經滅絕了。當然這也是為什麼,不少的科學家說我們地球未來可能出現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情況。

所以如今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宇航局(ESA)等機構都在聯合實施小行星防禦計劃,這也算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吧,雖然大多數來自太空的物體都會在我們大氣層之中燃燒掉,但是對於部分物體來說,尤其是那些大於幾米的物體,具有潛在的危險,其數量還不得而知,也就是撞擊我們地球的概率還有。

同時大多數太空巖石或者小行星也是我們很難預測軌跡,這也是我們從對月球的一個撞擊情況,來進行對地球的一個潛在威脅防禦的原因之一吧。因為月球大氣層在科學之中可以基本忽略,出現撞擊可以明顯看到上面說的「閃光」。而當小行星高速撞擊月球表面時,科學家可以使用「閃光」的亮度來估計引起其的物體的大小和質量,並增進我們對相似物體與地球碰撞的頻率的了解。

並且阿聯沙迦天文學院航天科學與技術學院沙迦月球撞擊觀測站(SLIO),在2020年3月1日的時候就觀察到了月球的一次閃光,後來證實這是來自與第100次NELIOTA檢測相同的事件。

也就是我們上面說的,ESA監測到了第100次物體撞擊月球事件,這也告訴了我們,我們地球如今還是很安全的,至少在太空巖石或者小行星產生的威脅之中,月球作為了我們的「第一擋箭牌」,如果沒有月球,我們地球將可能面臨更多的撞擊。這就是一個大概的情況,所以小行星防禦計劃是有必要實施的。

而最後來說一個最近關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那就是關於「4.29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該小行星名叫「1998OR2」,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回應4.29小行星撞擊地球,稱它這次飛掠過程中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為零。

所以說,潛在風向存在其實也沒什麼問題,當然無論小行星是否撞擊我們地球,但是對於未來的一個情況,我們還是期待更早的實施「小行星防禦」計劃,曾經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也說過,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會有小行星撞擊地球,所以說大家每次看到這類似的消息的時候,第一時間也會說到底得不得撞擊,但是沒有一個科學家或者專家能夠肯定這個答案,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情況。

相關焦點

  • 月球被撞史:「玉兔」不用挖土也能考古,發現撞擊坑裡疊羅漢
    嫦娥四號任務的「玉兔二號」月球車登陸神秘的月球背面南極的馮·卡門撞擊坑,不用挖坑動土,就用雷達「透視」發現這裡也存在疊羅漢的歷史。「玉兔二號」所站的這塊土地之下,分層累積著不同來源的土壤物質,有些是附近幾個撞擊坑濺射過來的,有些是火山噴發的結果。這是一本垂直的「編年體史書」,書寫了月球30多億歲的演化故事,標記著一些重要地質事件。
  • 假如沒有月球,我們的地球能否誕生生命?
    早有著名的解說,大概在地球生成的最初幾億年裡,被一顆天外行星撞擊過,注意,那次撞擊絕對不是6500萬年前那次小行星撞擊那麼簡單,因為嚴重到把地球撞開了一小半,在四周更是飛濺出大大小小的巖石和泥土,由於大半邊地球急劇旋轉,帶動引力鎖住了多數分離的巖石,但被撞開的一小半體積太大,地球沒能吸回來,於是順理成章地變成了自己的衛星,也就是月亮的誕生。
  • 月球被撞哭了隕石的功效使得月球脫水
    月球,常被我們稱之為月亮。它是我們地球的伴星,也是地球的天然衛星。自古以來就不知道為地球抵擋了多少次的隕石撞擊的一位太陽系內的地球的好夥伴的存在。它是太陽系內的第五大衛星,也是質量最大的衛星,更是太陽系內質量上僅次於木衛一的衛星。其直徑與質量則分別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與八十分之一。
  • 有外星文明光臨月球?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閃光,超過100次
    不過,前段時間,月球似乎又變得不一樣了。科學家在觀測月球的時候,發現了很多的「閃光點」,它們都位於在月球的表面,且類閃光的次數超過100次。難道真的有外星人在月球上發射信號嗎?曾經關於月球的傳言都是真的?在研究之後,科學家表示,這100多次的月球閃光其實都是在暗中默默地保護著地球。
  • 月球神秘閃光引起人類注意,原來是小行星瘋狂撞擊
    近日,一張顯示小行星撞擊月球引起閃光的地圖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這些環形撞擊是NELIOTA天文臺探測到的第100次撞擊,也是Sharjah月球撞擊天文臺於2020年3月1日首次觀測到的撞擊。也就是說,有時夜晚的閃光實際上是小行星撞擊月球。 由於這些撞擊提供了關於地球自身的大量空間巖石的有價值的信息,科學家們已經建立了一些程序來尋找月球上代表月球撞擊的短暫閃光。
  • 隕石撞擊地球,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研究發現撞擊有時也是好事
    地球上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在太陽系中有許許多多的星體存在,同時還有很多系外星體進入太陽系中,因此無論是地球還是其他的行星,都有遭遇天體撞擊的可能。比方說,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在地球此前多次的物種大滅絕之中,很多次都是因為「天外來客」撞擊到地球之上,導致地球發生了災難。
  • 為什麼月球沒有大氣,卻可能偷走了地球大氣的50%?
    我們賴以生存的大氣對於我們來說就是最習以為常的存在,事實上,如果沒有大氣的存在,地球就會是一個寒冷的不毛之地,溫度難以留存,生命也難以出現甚至延續。那麼地球的大氣是如何產生的呢?比較形象地描述我們的大氣層就是它是一個由氣體組成的保護罩。
  • 在月球度過一晚上,地球上過去多長時間?
    作為地球唯一的衛星月球,自然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之前人類對月球有無限的幻想,現在隨著人類的科技不斷發展,人類也能乘坐宇宙飛船到達月球上面,目前人類在月球上面發現了很多稀有的資源,比如氦-3元素。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國內將嫦娥4號發送到了月球的背面,而這個時候也有很多國家開啟了登陸月球的計劃,現在人類對於月球的興趣依然非常高,而且月球這個星球資源也比較豐富,除了資源之外還有什麼東西值得人類去探究呢,比如月球的時間如果在月球上面睡一晚上的話,你知道在地球相當於過去多長時間了嗎?
  • 月球隕石坑有5萬多個,撞擊的小行星哪裡去了?一種結果兩種去向
    月球的表面有很多山。伽利略發現,這些山脈和地球上的山脈有所不同。它們基本上都是圓環形狀的,中間是一個「大坑」。周圍高中間低,這有點像是地球上的盆地。月球上的環形山其實就是隕石坑。說起隕石坑大家就不會陌生了。在地球上也有很多隕石坑。它們都是小行星等天體撞擊地球而形成的。月球上的隕石坑同樣也是小行星天體撞擊而成的。並且月球上的隕石坑數量要遠遠多於地球上的。據科學家統計,月球上的隕石坑有5多個。在地球上每當有小型的天體撞擊地球時,一些隕石愛好者就會趕緊出動,在撞擊地點搜尋撞擊慘留下來的隕石。
  • 月球背面「凝膠狀」神秘物質已被確認!其實它早已被帶回了地球
    「嫦娥4號(Chang'e 4)」是2018年12月中旬發射的一艘無人月球探測器,目的地是前往月球背面。「月球背面」是「從地球上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地方」,由於潮汐鎖定的等原因一直是人類未知、且充滿神秘的地方。
  • 為什麼地球沒有和其它星體發生撞擊?事實上撞擊每天都在發生
    太陽系有著如此多的小天體,自然星體撞擊事件也是非常多的,這一點我們從火星上面有那麼多的隕石坑就可以看出來,而且火星現在也經常被各類小星體撞擊,不時有新的隕石坑出現。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更是被隕石坑佔滿了。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看到最明顯的就是上面密密麻麻的隕石坑,那都是星體撞擊造成的。
  • 美國科學家獲得更精確月面撞擊坑時間序列(圖)
    月球表面滿目瘡痍的撞擊坑地貌記錄著當年曾經延續了整個太陽系歷史的隕星撞擊事件。科學家們對於建立月面撞擊坑的絕對年齡表尤其感興趣,這是因為月球是理解地球早期隕星撞擊歷史的重要媒介,在地球上,早期的撞擊坑早已被活躍的地質活動和侵蝕作用抹平消失。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於早期太陽系內撞擊事件的普遍性,我們可以經由對月球表面撞擊歷史的研究來幫助推算其他內太陽系天體的表面年齡。
  • 嫦娥四號揭秘月球背面著陸點多次小天體撞擊的歷史
    (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劉藝煒 喻菲)中國科研人員對玉兔二號雷達探測數據開展了深入研究,獲得了嫦娥四號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精細結構等重要發現和認識,顯示這一區域曾經歷過多次小天體撞擊濺射物的堆積和火山噴發事件,揭示了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擊盆地的演化歷史。
  • 嫦娥四號揭秘月球背面著陸點多次小天體撞擊的歷史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劉藝煒 喻菲)中國科研人員對玉兔二號雷達探測數據開展了深入研究,獲得了嫦娥四號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精細結構等重要發現和認識,顯示這一區域曾經歷過多次小天體撞擊濺射物的堆積和火山噴發事件,揭示了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擊盆地的演化歷史。
  • 嫦娥四號揭秘月球背面 著陸點多次小天體撞擊的歷史
    中國科研人員對玉兔二號雷達探測數據開展了深入研究,獲得了嫦娥四號著陸區月壤和淺層精細結構等重要發現和認識,顯示這一區域曾經歷過多次小天體撞擊濺射物的堆積和火山噴發事件,揭示了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擊盆地的演化歷史。
  • 6600萬年前的滅世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和「彗木大衝撞」
    要說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大家聽說的最多的就是6600萬年前那次導致恐龍滅絕的撞擊事件: 其實對於地球來講,每年甚至每天都在上演著小行星或者小彗星撞擊地球的現象,只不過絕大多數因為體積、質量較小在高層大氣就已經燃燒殆盡,地面的人們極少觀測到它們的蹤影,所以我們得感謝地球母親用厚厚的大氣層保護著我們
  • 小行星60度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的原因?人類也面臨滅絕風險?
    確實如今我們是越來越擔心小行星的到來,2020年以來,我們也看到了美國宇航局(NASA)多次發布小行星飛掠地球的事件,每次基本都完美避開了小行星的威脅,但是未來是否會出現我們就不清楚了。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局長曾指出,在我們有生之年可能遇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所以不是沒有,而是可能並沒有發生。當然未來的事情也不好說,如今只能算是初略的預估。
  • 美國人用月樣搞清楚了月球的起源,我們取回的月樣能幹啥?
    地球與「忒伊亞」碰撞想像圖 圖/Wikipedia這個理論認為,在地球形成後不久,地球被一顆大小與火星相似的小行星「忒伊亞」撞擊,在這次撞擊中,「忒伊亞」整體被撞碎,地球的一部分地幔物質也被撞飛,同時「忒伊亞」的金屬核心融入地核中,這些被撞飛的地幔物質和「忒伊亞」的地幔物質則在宇宙中圍繞地球運動,並最終碰撞融合到一起,於是就形成了月球。
  • 地球曾被重啟七次,月球是重啟地球的開關?
    當時,地球已經有了原始的大氣、地核,突然有一天,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碟形地球,把碟形地球撞得只剩下一個地核,其他所有的物質都被撞散了,成了氣體和塵埃,但是,碟形地球所蘊含的巨大角動量把這些氣體和塵埃吸引在一起繼續旋轉。
  • 6600萬年前的滅絕恐龍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和「彗木大衝撞」
    10-30公裡的地殼當中,產生了一個直徑150公裡,深度20公裡的撞擊坑,並且這次撞擊相當於100萬顆蘇聯的沙皇氫彈爆炸所產生的能量,它深刻地改變了地球的容貌和氣候,因此在地球上統治了數億年之久的恐龍家族就此消聲滅跡,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