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地球上的氧氣都源自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動物本身無法製造氧氣,藻類也屬於可以吸入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成氧氣的植物,那麼,如果將藻類放入生物體的體內,生物是否就能實現氧氣自給自足了呢?
這個想法聽起來很荒謬,但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那麼人類即使去到外星球,也不用擔心氧氣耗盡的問題,而在太空站中,太空人也可以儘可能地延長科研探索的時間了。
但問題在於,將藻類放入生物的體內,藻類是否會對宿主帶來不良影響,又或者說,藻類在生物的體內還能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嗎?科學家首先運用了蝌蚪來進行實驗。
在實驗開始前,研究員通過給蝌蚪的腦袋不斷輸送氧氣的方式,以保證其大腦內的神經細胞可以維繫原本的活力,後來,科研人員在蝌蚪的血管裡注射了綠藻以及藍細菌,如果實驗順利,後果將非常可怕,這代表著蝌蚪的血管中將充滿了氧氣。
實驗進行的中段,蝌蚪頭部中的液體氧氣已經消耗殆盡了,隨後其眼睛周圍的神經也開始衰竭,但自從藻類進入了蝌蚪的身體之後,蝌蚪身體中的神經似乎又再次被激活了。
幾分鐘後,蝌蚪再次活了過來,這個現象讓不少科學家感到震驚,但即便實驗成功,實驗內容本身也存在諸多疑點。
首先,藍藻所產出的氧氣是否會溢出,從而導致生物體內的氣壓不平衡甚至血管破裂,其次則是,藻類在生物體內的存活時間問題,最後,藻類產生氧氣只是一個巧合,那麼,它在其它動物體內也會順利產生氧氣嗎?
毫無疑問,這項實驗還需要更多的臨床測試,即便在生物體內成功測試,將藻類注射到人體內仍然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我們不知道的是,如果藻類在人體內順利存在但大量繁殖的話,會給人體帶來何種可怕的傷害,但也有科學家表明,這項技術或許可以運用在修復腦部缺氧患者的身上,以拯救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