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Diffusion專家的投稿總結:文章發表後如何宣傳研究成果

2021-01-13 投必得專業論文編譯

導 語

12月15日,投必得邀請Science Diffusion營銷專家Tom Render為大家進行了主題為文章發表以後如何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的直播講座。本次直播,Tom老師結合圖文實例,主要從「好萊塢原則」、如何對你的文章進行微小修改並讓讀者記住你、為什麼新時代的廣播對研究人員很重要以及研究人員如何與黃金時段電視節目競爭以引起公眾的注意等方面為大家進行了講解。Tom老師的講解生動形象、巧設懸念,且實戰性很高,對科研工作者論文投稿後的宣傳營銷工作具有指導意義。下面對本次直播進行總結。

1主要內容回顧

科研探索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從開題、實驗、分析數據到寫作,最後將文章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可能很多人認為文章已經發表了就可以高枕無憂,其實不是這樣的,怎樣使您的研究成果讓業內同行知道並且引用,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顯得更加重要。

Tom老師主要從運營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在學術發表之後,該如何宣傳推廣的一些寶貴經驗和建議,重點講解了以下內容:

科研工作營銷推廣的重要性;

科研推廣中的「好萊塢原則」;

如何對你的文章進行微小修改並讓讀者記住你;

為什麼新時代的廣播對研究人員很重要以及研究人員如何與黃金時段電視節目競爭以引起公眾的注意。

最後Tom老師對本次網絡研討會的內容進行了精煉總結。考慮到有些小夥伴錯過了本次直播,小編在此總結整理一下直播的主要內容,小夥伴們可以直接閱讀本文進行學習。文末小編會附上直播回放連結和講座PPT的獲取方式。

「好萊塢原則」

這裡講到的「好萊塢原則」是關於我們如何向公眾傳播內容的,想一想電視節目和電影是怎麼做的呢?如果你製作了一部電影,比如就是一部歷史題材的作品。你現在希望人們去看這部電影或者聽說它或者至少了解它是什麼,該如何去做到呢?

電影公司一般會讓所有的演員去參加像脫口秀之類的一些綜藝節目,他們還會讓演員接受記者的採訪,參加電臺節目、電視、Youtube視頻或其它任何地方的脫口秀。這種方法或許我們也可以借鑑,你的信息在哪個平臺被傳播也許並不重要,關鍵是在不同的場合中會有觀眾可能對此感興趣。

如何對你的文章進行微小修改以使讀者記住你

尼爾森·諾曼集團(Nielsen Norman Group)進行的吸引力研究表明,網際網路讀者更加關注承載信息的圖像。實際上,當圖像具有相關性時,與閱讀頁面上的文本相比,讀者花在閱讀圖像上的時間更多。包含圖片的社交媒體帖子比純文本帖子產生的參與度高出650%,有圖片的推文比沒有圖片的推文會多出150%的轉發率。

因此,Tom老師給出建議,我們要在自己的文章中充分利用圖表與文本結合的方式來達到在視覺上吸引讀者的目的,將我們的研究成果更加高效地推廣出去,讓更多的國際同行了解你的研究工作。

為什麼新時代的廣播對研究人員很重要

通過調查發現,74%的播客用戶收聽播客是為了學習新東西,播客收聽者擁有研究生學位的可能性要高達68%,平均而言,播客聽眾中有45%的家庭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Edison Research)。在聽眾收聽的節目中,喜劇是最受歡迎的類型,其次是教育方面的內容。

研究人員如何與黃金時段電視節目競爭以引起公眾的注意

思科公司(Cisco)預計,到2021年,來自視頻的全球網際網路流量將佔所有消費者網際網路流量的82%。每天有超過5億Facebook用戶在Facebook上觀看視頻,且Facebook上85%的視頻是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被觀看的。在電子郵件主題行中使用「視頻」一詞可將打開率提高19%,將點擊率提高65%。直播接近尾聲,Tom老師對本次網絡研討會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凝練總結:

本次直播過程中,Tom老師思路清晰,邏輯嚴謹,並結合具體實例向大家分享了文章發表後需要做的宣傳和推廣工作,以及如何對自己的文章進行簡單調整即可吸引讀者的關注。聽眾對於Tom老師的授課內容很感興趣,不過礙於語言問題,很多聽眾表示跟不上Tom老師的語速,我們也會在下次直播中和講師溝通,確保各位小夥伴們能夠在直播中學到更多的乾貨內容,請持續關注投必得雲課堂後續的活動!

更多內容請聯繫小編回看直播內容。

相關焦點

  • 理學院崔景安教授團隊研究成果被science刊發文章引用
    6月12日出版的《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Patrick G. T. Walker等研究人員關於新冠肺炎研究的論文「The impact of COVID-19 and strategies for mitigation and suppression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 SCI論文投稿實戰總結:充分了解目標期刊,提高投稿命中率
    下面對本次直播進行總結。1主要內容回顧熊老師主要從編輯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在學術發表過程中的一些寶貴經驗和建議,主要談到了以下內容:作者如何選擇目標期刊,選擇好目標期刊後如何與編輯進行溝通,如何回覆審稿人意見以及投稿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最後熊老師對PCM期刊及其稿件處理流程進行了簡單介紹。
  • 如何快速發表護理學文章
    如何快速發表護理學文章?首先而言,您需要一篇質量好的文章,高質量的文章可以避免被拒,而且可以減少反覆修改的次數,節省時間;再者,您需要發表渠道,一個好的網站可以事半功倍。下面詳細為您介紹護理學文章快速發表的攻略。
  • 研究生英文論文發表之路如何開啟?
    大多數院校開設了科技論文寫作相關的課程,研究生在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論文各個要素的結構、語言特徵及撰寫技巧等方面可能接受了部分訓練,但對論文投稿過程和發表技巧方面的知識,大都由導師或者學長進行一些零星的經驗傳授,缺乏系統的學習和訓練。論文初稿完成後,投稿、改稿以及最終接受之前的各個環節,都關係到論文是否能夠最終發表,所以如何投稿也非常重要。
  • 我國學者首次在《Science》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1 首次在《Science》 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趙成龍博士、陸雅翔副研究員、胡勇勝研究員團隊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Prof.
  • 東南大學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東南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發育與疾病相關基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林承棋和羅卓娟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s雜誌發表了題為ENL initiates multivalent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Super Elongation Complex (SEC) in controlling
  • sci發表後多久可檢索
    sci檢索,是指發表的sci論文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上查詢到,是sci論文發表的最後一個步驟,建立在見刊的基礎之上。那麼,sci發表後多久可檢索?沒有統一標準,刊物不同,檢索時間有差異。sci發表後離著檢索還有一步之遙,但還有一些手續要辦理,才能完成檢索步驟
  • 避免論文發表失敗,SCI投稿全過程,你必須了解(收藏)
    SCI投稿是論文順利發表的重要一步,如果在投稿過程中疏忽大意,就很可能導致論文發表的失敗。所以,了解SCI投稿的整個過程是十分必要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SCI投稿過程。並不是說沒有發表過中國作者文章的期刊就一定不能投稿,但是相較而言,在其它各方面差不多的情況下,曾經發表過大量中國作者文章的期刊一般會對中國作者更友好,期刊編輯也更熟悉和中國作者的交流方式。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期刊的審稿周期(turnaround time),指的是從期刊收到投稿到編輯發出第一封關於決定的回覆的時間(接受,需修改,或者拒稿)。
  • 怎樣投稿才能登上Nature、Science?這些核心期刊投稿標準比想像更...
    《自然》雜誌每周只發表200篇論文中的8%左右,因此它的評選標準非常嚴格。2017年,10768份投稿中,只有820篇投稿最終被出版,出版率為7.6%。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科學論文(文章)的標準是:報告原始科研成果(主要成果和結論不得發表或提交他人);具有突出的科學重要性;得出一個跨學科讀者感興趣的結論。
  • 如何選擇適合的投稿期刊?看這套流程和技巧!
    但是很多人剛開始投稿期刊的時候並沒有想那麼多,覺得只要是SCI論文期刊就可以了。其實SCI論文期刊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幾篇低IF的論文可能不如一篇高IF的論文更有價值。如果你對自己的科研成果很有信心,那麼當你想要提交一篇論文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專業領域的頂級期刊。當然,很多同一領域的期刊並不總是符合一篇論文的研究目標或研究內容。
  • 醫學論文發表條件及投稿技巧
    醫學論文是醫學科學研究工作的最後階段,其能否在雜誌上發表主要取決於論文質量和所選擇的雜誌兩個方面,以下是我司搜集整理的醫學論文發表條件及投稿技巧,以供大家閱讀參考。1.4 公正性 醫學論文要客觀地反映和評價自己或他人的研究成果,不主觀臆斷,不任意取捨,內容不失實,重事實、重證據,不抬高自己,不貶低他人。文中引用的文獻要註明出處。1.5實用性 實用是醫學論文的目的,撰寫醫學論文是為了使用,為了解決臨床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促進醫學發展。
  • 【Science】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發表電池正極材料研究成果!
    55 來源: 化學人生 舉報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趙成龍博士
  • 金華各種論文發表投稿找哪家推薦之二:
    壹論文發表網為您獲取iPSrIf3金華各種論文發表投稿找哪家推薦之二:.熱電諮詢!新角度,可以讓編輯眼前一亮,普通作者也是可以發表綜述的,需要注意的是撰寫綜述,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需要作者檢索文獻,篩選文獻,從文獻中提取重要的信息以及進,行批判性的思考,sci論文發表通常涉及一些大型科研項目,比如一些醫學臨床研究,只有兩三個人參與,是不可能的,十幾人、二十幾人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在sci論文發表中,這樣的作者人。
  • 如何獲取投稿易周期短的期刊?
    在SCI期刊上發表文章是每個醫生的願望,但更大的困難的是如何選擇投稿容易周期更短的期刊。雖然多數醫生對其臨床研究成果和價值比較清楚,但形成的文章具體投向哪家SCI期刊,不少人是存在困惑。 過去八年,數十萬醫生MedSci期刊智能查詢系統上分享了他們在選刊投稿方面的經驗,並面向大中華區用戶首推MedSci指數(簡稱MI指數)為醫生科研工作者選擇投稿雜誌時提供科學化的評估指標(什麼是MedSci指數?)。
  • 愛思唯爾(Elsevier)-發表論文後,如何讓你的論文更有影響力?
    發表論文後,如何讓你的論文更有影響力?酒香不怕巷子深,放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句話未必湊效。打開手機或電腦網頁,期刊論文、博文、電子報、多媒體內容撲屏而來,作為讀者,實在不可能讀完所有東西。在海量信息衝擊的時代,如何讓自己日夜兼程辛苦研究的成果讓別人看到,受到同行認可,成為科研人員發表論文後普遍關心的問題。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你的論文影響力?有什麼技巧可以幫助您敲開讀者的大門嗎?愛思唯爾的專家們總結了以下經驗,幫助大家的論文獲得更多曝光度和瀏覽量。
  • 為何你的論文投稿後遲遲無回應?投稿六忌需注意!
    當然並不是所有有基金項目支持的論文都是好文章,但由這些簡則中的說明我們可以看到是否有基金項目的支持,文章得到的待遇還是有區別的。 因此,作者在投稿時就要注意自己的文章是否有基金項目的支持,是校級的還是省級的或是國家級的基金項目,如有基金項目支持就應在投稿時註明,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受關注。當然,還應注意所投的學報近年來發表的論文情況。
  • 專訪賴聖傑:前有Nature主動邀請投稿,今再發Science
    您這麼短時間內連著發頂刊,是如何做到的。賴聖傑:首先,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因為涉及新冠疫情,期刊考慮到研究結果對防控策略的及時性,因此整體的review過程會快很多。我們與editor溝通也很緊密,得到反饋也很快。經過多輪的review和修改,文章基本在2個月左右就在線發表了。
  • 在ScienceOpen上免費發表您的預印本
    ScienceOpen明白,允許研究人員在研究的早期階段與科學界公開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很重要。研究人員發表預印本的好處在於,他們既可以從同行那裡得到早期反饋,然後仍然可以在選擇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最終版本。為了支持研究人員充分利用預印本的好處,ScienceOpen很高興宣布,在我們的平臺上推出開放和免費的預印本服務!
  • 專訪賴聖傑:前有Nature主動邀請投稿,今再發Science!
    您這麼短時間內連著發頂刊,是如何做到的。賴聖傑:首先,這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這些研究涉及流行病學、傳染病學、數理統計、地理學等多學科交叉技術,我們科研團隊擁有上述不同學科背景的研究人員,具備很強的綜合研究實力。以本人為例,我系統接受了預防醫學(本科)、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碩士)、地理學(博士)等多學科專業和科研訓練,能夠較好地開展這些研究。
  • 快訊 | Science發表最新人類腦圖譜
    學術快訊神外前沿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7/29/science.abb4588神外前沿訊,近日,《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德國Katrin Amunts教授團隊繪製的最新大腦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