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老師患肛腸病多數「硬扛」 極易患直腸癌

2021-01-17 湖南在線

  久坐引起的腹腔血液循環不良,將提高痔瘡的發病率。

  本報1月28日訊 身為教師雖然有「靈魂工程師」光鮮的一面,但因為工作環境的原因,很多老師也是職業病纏身。除慢性咽炎、頸椎病、肺炎外,肛腸疾病也開始逼近教師職業。

  今天,長沙肛泰肛腸醫院專家告訴記者,經統計,89%教師患肛腸疾病,更可怕的是98%的不去醫院,選擇「硬扛」,導致患癌的隱患極大。

  【案例】

  盡職老師寒假課外輔導病發

  譚先生是一名老師,他的盡職盡責在整個學校乃至湖南都是出了名的,他所獲得的證書都可堆成山了。

  他經常深夜還在為學生批改作業,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因此一直都有便血、便秘的毛病,想到「十人九痔」的說法,他一直懶得理會,最多就是把飲食改善一下。於是病情一拖再拖,從一開始滲血到滴血,便血時間長了,致使一個大男人落下了貧血的毛病。

  本想寒假去醫院檢查檢查,但又碰上幾個學生需要輔導,實在抽不出時間,結果前幾天在指導學生的時候,疼痛難忍,才不得不去醫院治療,經長沙肛泰肛腸醫院檢查,確診為混合痔。

  【調查】

  89%教師患肛腸疾病

  據長沙肛泰肛腸醫院調查,沉重的教學任務和升學目標,讓不少老師的工作節奏緊張,精神壓力巨大,心理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

  此外,因為職業原因,需要老師每天都伏案備課,長期處於坐姿,腹腔血液循環不良,往往為痔瘡這種疾病的發病提供了可乘之機。

  醫院調查顯示,在教師群體中,痔瘡的患病率也比較高。在此次調查裡共有3000多名教師患有痔瘡,佔受調查總人數的89%,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居然有98%的人選擇無足輕重,不予理睬。

  【解析】

  痔瘡不會導致癌症,

  但可誘發癌變

  長沙肛泰肛腸醫院張立修主任表示:肛腸疾病屬於「慢熱型」,「起初對患者的生活起居不會造成太大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重,很多患者都是等到疼痛難忍、便血致貧血才去醫院診治」。

  久拖的後果是並發其他疾病,加大治療難度、延長恢復時間,臨床上,很多患者都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肛腸疾病。

  另外,張立修稱,痔瘡不會發生癌變,但在一些研究表明有肛瘻、肛裂、肛竇炎、肛周膿腫和痔瘡病史的患者,有較高的肛管直腸癌發生率;同時,痔瘡與直腸癌最突出的相似症狀就是便血,在癌腫局限於直腸黏膜時,下消化道惡性腫瘤90%都是以便血為前期症狀。如果因為健康意識淡薄忽視便血和痔瘡,會使許多疾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而造成終身遺憾。

  【提醒】

  消除害怕心理,切勿諱疾忌醫

  張立修告訴記者,在與門診病人交談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患者都因為工作忙沒時間,且怕肛腸疾病需要手術,術後不能及時恢復而耽誤上班,女性患者更是懼怕手術疼痛而不敢去醫院治療,他們上醫院都因為已經不能再忍而「迫不得已」。

  張主任解釋說,其實現在醫學已經很發達,患者完全不用擔心疼痛與恢復時間,出現便血、便秘、便痛、排便不盡等肛腸疾病症狀及時治療,日後身體可免去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通訊員 史慧 記者 邢雲

【健康方案】

  少吃辣多運動多喝水

  張立修表示,老師首先應調整好心態,正確看待自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把握好壓力、生活、事業三者的平衡。

  同時,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並增加自己的運動量,減輕肛門直腸部充血,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如果有了肛腸疾病症狀,可隨時撥打肛腸熱線:0731-82820666進行專業諮詢;或者及時來醫院求診,以免延誤治療。

相關焦點

  • 美研究稱大長腿男神更易患腸癌 中國專家否認
    日前,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在年會上公布了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說是腿長男性比腿短男性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高。  這是真的嗎?錢江晚報記者諮詢了杭城大醫院的腫瘤內科、胃腸外科及肛腸科的專家們,原來他們的想法是這樣的。
  • 體檢沒肛檢 市民突然便血患上直腸癌
    身邊病例  公務員患直腸癌,體檢第2天便血才知道  提起肛檢,長春市中心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王鉦珠講起了自己身邊的一個例子。檢查結果顯示,趙麗患上了直腸癌,正處於中期。  「唉,作為肛腸科醫生,我為很多病人感到惋惜,要是能大方一點,就不至於……」王鉦珠說,大多數患者如果早期做肛檢,完全可以避免後期疾病帶來的痛苦。
  • 溫州17歲高中男生患上直腸癌 腫瘤直徑約4公分
    近日,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肖曉琳因患直腸癌,在美國治病期間不幸離世,終年55歲。直腸癌再次受到公眾關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肛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劉長寶說,近年來,直腸癌年輕化趨勢愈加明顯,這與生活壓力、飲食習慣、環境汙染有關。
  • 解決女性肛腸「難為情」問題,西安秦華中醫貼心開通女性肛腸診室
    痔瘡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其發病率是最高的,而尤其是女性,女性特殊的生理結構、平日久坐不活動、勞累過度等不良生活習慣,非常容易誘發女性痔瘡,經普查發現女性比男性痔瘡的發病率高出13.1%!甚至有十女十痔之說,可見它在女性當中的發病機率有多高了。但說起檢查治療不少女性因為「害羞」「難為情」,而一忍再忍錯過了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 烏魯木齊遠「大肛腸醫院」:為何肛腸病趨於年輕化?原因是什麼?
    據不完全統計,近五成的30歲以下的年輕人患有肛腸病,不少的肛腸病的為在校學生。那麼,為何得肛腸病的越來越偏向於年輕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生活習慣、飲食改變、工作節奏加快,是導致年輕人引起肛腸病的主要因素。以前中老年人是得肛腸病的主要群體,現在已經趨於年輕化了。
  • 大便變細變扁、次數增多可能是直腸癌 排便習慣改變要留心(圖)
    我國大腸癌(直腸癌、結腸癌)發病率有顯著上升趨勢,甚至已經超過肝癌、胃癌、惡性腫瘤。臨床上很多患者都忽略了大腸癌早期信號而未及時就醫,數據顯示,大腸癌於早期前5年發現生存率可達90%以上。青島醫博肛腸醫院段振國主任提醒有以下症狀時需及時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 警惕小息肉「長」成大腸癌
    日前,市中醫院肛腸科主任彭林表示,現在大腸癌發病已呈年輕化趨勢,30多歲的年輕人群患大腸癌的慢慢增多。如果能夠早期防治結腸息肉,完全可以避免大腸癌的發生。  ■現象:小息肉長了3年變成大腸癌  日前,王先生在市中醫院肛腸科接受了腸癌手術,手術切掉了一段大腸,但也把直腸腫瘤切除了,而且保住了肛門。
  • 17歲學霸檢查出直腸癌,醫生痛心告誡…
    竟呈現了年輕化的趨勢 多個新聞見諸報導 多名年輕人全部患上直腸癌! 30多歲女子生產時患上痔瘡 檢查竟得了直腸癌 另一個病例,來自江蘇一中醫院肛腸科。30多歲的李女士(化名),生產時患上痔瘡。在查出的半年前,她覺得病情加重了,就去外地一家醫院做了一個痔瘡切除手術。
  • 三塊錢的肛門指檢八成人不願做可能因此漏過癌
    最近,她到餘杭一院肛腸外科就診,張磊主任為她進行了肛腸科常規指撿後發現,唐女士得的不是痔瘡,而是直腸癌!「像唐女士這樣的便血病人,進行肛門指檢是非常必要,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檢驗方法。距肛8釐米之內的腫瘤,都可以通過肛門指檢被發現。」張磊主任說,「指檢的費用在我們醫院僅三塊錢,但在門診和體檢中,八成以上的人都會拒絕。」
  • 「醫用冰帽」肛腸病患者的福音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懷仁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肛腸科最新引進全國獨家專利產品一次性痔瘡冷療器治療各種肛腸疾病。使我院肛腸科治療水平再上一個臺階。我院誠摯歡迎有需要的患者前來就診治療!     懷仁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肛腸科最新引進全國獨家專利產品一次性痔瘡冷療器治療各種肛腸疾病。
  • 開展微創技術革命 解除患者難言之隱 永康市一醫肛腸外科託起生命...
    從2019年起,市一醫醫共體對目標人群開展消化道腫瘤篩查,其中重要一項就是結直腸癌篩查。2020年,省政府還將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納入十大民生實事。」市一醫肛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陳濤介紹,我市結直腸篩查陽性率較高,大多數的癌前病變及少數早期癌可以在內鏡下切除病灶,多數結直腸癌患者需要在3D腹腔鏡下進行手術治療。
  • 他打贏了一場場「保肛」之戰,也守護了更多直腸癌患者的尊嚴
    可前段時間,他苦悶極了,甚至連死的念頭都有。原來他因為便血去醫院做了一個檢查,結果把他嚇得不輕,是直腸癌。醫生告訴他需手術,技術很成熟,風險不大,這使他心安不少。 然而,隨著同醫生交流的深入,他的心理壓力又陡然加大,在家中糾結數天後,決定放棄手術,聽天由命。醫生到底給他講了什麼?
  • 醫師:燒烤易使蛋白質變性吃多或引發直腸癌
    醫師:燒烤易使蛋白質變性吃多或引發直腸癌 「燒烤食物不宜多吃,特別熱衷於吃燒烤的人會增加患直腸癌的機率。」成都新世紀肛腸醫院向文澤主任介紹,燒烤容易使蛋白質變性,產生有毒物質,這些物質會刺激腸道黏膜發生增殖性改變,從而導致癌變。
  • 直腸癌和痔瘡症狀那麼相像,怎麼區分?
    痔瘡多數不需要治療,當出現痔核脫出,肛門不適或腫痛等症狀,才真正需要治療。脫出於肛門外的內痔,受到括約肌的夾持,靜脈回流受阻,而動脈血仍不斷輸入,痔核體積增大,直至動脈血管被壓閉,血栓形成,就出現痔核變硬,疼痛,難以送回肛門內,嚴重的會形成嵌頓痔,可引起痔核壞死、感染,所以,當便後內痔脫出肛外時,應及時託回肛內,以免出現脫出嵌頓等嚴重的併發症,甚至要接受手術治療的痛苦。
  • 小夥肛門墜脹一年竟查出直腸癌
    本期武漢國醫堂肛腸專科的周貴金主任將帶大家了解肛門墜脹背後的真相。 案例 肛門墜脹一年竟是直腸癌 32歲的小林熱愛運動,平時身體也不錯。
  • 這類腫瘤患者日後患「第二癌症」機率較高
    然而,大量長期隨診結果卻顯示,倖存者日後患其他癌症的風險會增加,但研究人員對這種風險的增加程度以及具體類型尚不清楚。而現在,一項新研究給出答案,證實兒童霍奇金淋巴瘤倖存者多年後面臨發展各種類型實體瘤的風險增加。而其中一些患者的風險特別高。
  • 直腸癌能活多久 導致直腸癌原因有這些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直腸癌是一種很嚴重的疾病,有些朋友可能有過患有直腸癌的經歷,那你知道的了直腸癌能活多久嗎?導致直腸癌的病因有哪些呢,平日裡預防直腸癌的方法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2、直腸息肉直腸息肉是直腸癌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直腸不良息肉是癌前病變的主要誘因,尤其是家族性多發性腺瘤息肉病,癌變的機率比較大。乳頭狀腺瘤肉癌變其中以絨毛樣腺瘤樣息肉癌變率為25%左右;管狀腺瘤樣息肉惡變相比較也不少見。
  • 年紀大了難免出現肛腸問題,四種常見疾病一文講清
    安徽省中醫藥學會肛腸學會委員、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牛峻堅開展了以「關注肛腸疾病 關注老年健康」為題的講座,普及肛腸疾病知識。牛峻堅指出,肛腸疾病是一種多發疾病,其發病範圍十分廣泛,患者年齡分布在各個年齡段。老年人因為身體虛弱,免疫力低下,成為肛腸疾病的多發人群。
  • 你所抗拒的「肛門指檢」確是診斷直腸癌、前列腺癌最簡單的方法
    通常醫生戴好手套後,塗上潤滑劑,先檢查肛門周圍皮膚有無硬結、腫物等,然後再緩慢地將食指伸入肛門內,對肛門、肛腸及直腸各個部位進行觸摸,檢查受檢者肛管直腸有無狹窄、腫物、潰瘍、膿血等。肛門指檢能檢查出哪些疾病?肛腸疾病:直腸息肉、內痔、肛乳頭瘤、肛乳頭炎、直腸脫垂、肛管直腸瘻等。
  •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超低位直腸癌極限保肛技術提供「中國經驗」
    日前,河北70歲直腸癌患者王阿姨,在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原火箭軍總醫院)肛腸外科成功接受超低位極限保肛手術,不僅將腫瘤完整切除,而且還保留了肛門功能。而在此前,王阿姨因腫瘤距離肛緣僅2.0釐米,位置十分險要,輾轉多家大醫院都需要切除肛門,讓她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