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作為人們主要的食用油來源之一,在我國種植的面積相當廣泛。這不,現在農民就開始油菜播種了。鄉村關中一帶的農民播種油菜就在國慶節前後,這段時間雨水好,農民都抓緊時間整地開始播種了。我們種植油菜都知道,要想獲得豐產,種植是關鍵,前期苗壯地肥長勢不錯,但因防治病蟲害經驗不足,或者疏於防治而導致減產。其中油菜的菌核病就極大的影響著油菜的生長和發育。那麼,菌核病表現的特點是什麼?都有哪些危害,又如何防治呢?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結合本地農民種植防治病蟲害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油菜菌核病不同時期的病患特徵。
1、苗期葉片患病症狀。油菜冬季生長到五六片真葉期,其葉柄、葉片出現紅褐色斑點,這時由於進入冬季氣溫低,病菌過冬活動減少,病菌擴散傳染慢;待暖冬或春天回暖後,病菌開始頻繁活動,病變葉片逐漸變為白色,且葉面生出許多白色菌絲,隨著春雨潮溼天氣,病斑面積不斷擴大,變為全葉腐爛,直至油菜苗死亡,最終形成了黑色狀的病蟲害窩底,而不漫延。
2、莖部患病症狀。到三四月份,油菜開始抽莖,莖部患病,病斑呈水漬狀,淺褐色,半橢圓形,邊緣褐色;在春天潮溼的條件下,病斑迅速增大,葉面長出許多白色絮狀菌絲,而不斷感染傳播,導致油菜莖植株部被病菌損壞空幹,風吹即斷,直接導致植株枯死。
3、抽莖後花蕾患病症狀。春季三月中旬開始,油菜抽莖後生長花蕾,這時花瓣極易感染菌核,逐漸出現水漬狀病斑,三天左右就開始脫落,在雨水及春風拂動下,這些病毒花蕾,或者花瓣掉落在其他植株上就迅速傳染。因春天氣溫升高,加之春雨或者澆灌,田間溼度增大,病菌傳播極快,其他植株很快患病,引發整個油菜田患病。
第二,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辦法。
1、實行輪茬作業管理。我們一直強調,油菜要輪茬種植,就是防止上茬病菌潛藏土壤,在這季種植後復活,而使田間病蟲害加劇,只有輪茬種植,這些病蟲害經過一輪種植後而死亡,這樣才能有效減輕病害。
2、施肥注意事項。對於油菜施肥管理,在施家畜基肥時,一定要腐熟到位,並與微生物菌類肥料一同施用,這樣的好處在於肥料中的菌種,抑帛家畜基肥的菌種,能有效地抑制病害發生,減輕菌類疾病的發生。
3、油菜種植密植度要適宜。種植油菜後,進行間苗管理,或移苗作業,行距25公分,株距20-25公分為宜,每畝留苗或移栽苗不超過14000株為最佳。同時,還要防止地窪田間出現水澇。這是因為密度過大,田間通風透氣性能變差,致使田間菌類性疾病在高溫高溼環境下,迅速發展漫 延,而不斷擴大。
4、及時清除患病植株。種植油菜後,在油菜長到5~6片真葉期,及時巡查田間,對於出現病斑的菜苗,及時摘除病變葉片;在春季三月份時查看油菜抽莖、花蕾期是否患病,發現立即連根剷除,集中收集起來,在空曠地帶及時銷毀。一定要在這三個時間段加強巡田管理。
5、藥物防治管理。初冬傍晚時分,用草木灰直接均勻撒施田間,或者用草木灰淅出液均勻施噴油菜田,能有效清除病菌;春季油菜抽莖前一周內,每畝噴施波爾多液40~50公斤左右;還可每畝噴施75~100克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或25%戊唑醇可溼性粉劑60~70克,兌水50公斤均勻噴施。在花蕾期前,均勻有效噴施多菌靈等農藥,非常有效。鄉村關中一帶有農民在春季先噴施草木灰淅出液一周後,再噴施40%的菌核淨可溼性粉劑,效果相當出色。
第三,春季菌核病與其他類病蟲害同時防治。
春季氣溫升高,油菜田間的害蟲病變增多,這時,我們不僅僅要防治菌核病,還有霜黴病、蚜蟲、飛蛾類,以及白銹病等病害也是相當普遍,這時,農民朋友一定要同時配比防治蚜蟲、蛾類等病蟲害藥劑,最大程度地殺滅菌類、蟲害類的危害,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要多者兼顧防治,才能保證油菜豐產。
總之,油菜菌核病是常見病害,對油菜的成長和產生危害很大,常被一些農民忽視、或者未引起的視,或者對種植防治不是很了解,而造成減產損失。所以,農民朋友種植油菜,就要對其生長周期的管理,做到精細化 , 改變一往粗放型管理,才能達到更大的收益。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我們一起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你對此有什麼意見,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