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細菌性病害是黃瓜生產上一大防治難點,黃瓜上的細菌性病害有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緣枯病、細菌性葉枯病等,對黃瓜生產有極大危害。今天談談黃瓜細菌性葉枯病,首先要會正確識別症狀,然後對症用藥,達到有效控制病害目標。
一、黃瓜細菌性葉枯病發病特點
1、發病症狀
黃瓜細菌性葉枯病主要危害葉片,幼葉症狀不明顯,中部葉片葉面黃化,出現水浸狀褪綠小斑,逐漸擴大呈近圓形或多角形褐斑,直徑1-2毫米,周圍有褪綠色暈圈,病葉背面在清晨或陰天極易出現小段明脈,但無菌膿,別於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葉枯病病斑中心對光觀察,永遠沒有中心,不同於靶斑病。
該病菌除危害黃瓜外,還可侵染西瓜、甜瓜、西葫蘆,症狀與黃瓜相似。
2、病原
為油菜黃單胞菌黃瓜致病菌變種(黃瓜細菌斑點病黃單胞菌),屬細菌。菌體杆狀,單生、雙生或鏈生,有莢膜。
3、傳播途徑
①通過種子帶菌傳播,也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
②從幼苗子葉或真葉水孔及傷口處侵入。葉片染病後,病菌在細胞內繁殖,而後進入維管束,傳播蔓延。
4、發病規律
①植株表面結露時間越長,有利於病菌侵染蔓延,水狀病斑越多。
②病菌喜歡低溫高溼環境、適宜發病的溫度範圍3℃-30℃,最適發病的溫度為8℃-20℃,相對溼度95%以上。
③本病多在保護地發生,發病最適生育期在苗期至成株期,發病潛育期7-15天。
④粗放管理,畦面太低、開溝不暢、田間積水、偏施氮肥、害蟲傷根等都會加重病害的發生。
二、防治方法
1、種子處理
可將黃瓜種子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撈出晾乾後催芽播種。
2、加強栽培管理
選擇地勢較高、土壤肥力較好的地塊種植,配套好排水溝;施足基肥,宜用有機肥+複合肥,追肥避免過多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適量澆水,控制座果水,避免田間溼度過大,減少棚內結露。
3、藥劑防治
發病初開始防治,可選用噻黴酮、琥膠肥酸銅(DT)、可殺得、新植黴素、噻菌酮、乙蒜素等藥劑防治,每隔7-10天防治一次,連防2-3次,注意交替用藥。注意銅製劑使用過多容易引起藥害。噻黴酮(噻唑啉酮類)不是銅製劑,用在黃瓜上,不僅能防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對黃瓜霜黴病、靶斑病等真菌病害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