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霜黴病
幼苗期發病,子葉正面發生不規則的褪綠黃褐色斑點,病斑直徑0.2-0.5釐米,潮溼時病斑背面產生灰褐色黴狀物,嚴重時子葉變黃乾枯。
成株發病,多從溫室前沿開始,發病株先是中下部葉片反面出現水漬狀、淡綠色小斑點,正面不顯,後病斑逐漸擴大,正面顯露,病斑變黃褐色,受葉脈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溼條件下,病斑背面出現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黴層。嚴重時,病斑連成一片,葉片乾枯。
防治藥劑:精甲霜·錳鋅、霜脲·錳鋅、烯醯·錳鋅、烯醯嗎啉、氟嗎啉等。
02
枯萎病
多在開花結果後陸續發病,被害株最初表現為部分葉片或植株的一側葉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狀,早晚可以恢復,以後萎蔫葉片不斷增多,逐漸遍及全株,早晚不能復原,並很快枯死。病株主蔓基部縱裂,縱切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莖基部、節和節間出現黃褐色條斑,常有黃色膠狀物流出,潮溼時病部表面產生白色至粉紅色黴層。病株易被拔起。
該病與疫病的外部症狀相似,病株均呈萎蔫狀,不同點在於:發生疫病的植株莖蔓維管束不變色,僅莖節表面變褐,並侵害果實引致果腐;而枯萎病不侵染果實,內部維管束變褐。
防治藥劑:初期可用甲霜惡黴靈或活土君枯草芽孢桿菌灌根。
03
白粉病
黃瓜白粉病的典型症狀是,發病部位布滿白粉,後期還可能散生黃褐色到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裝束閉囊殼。黃瓜葉片、葉柄、莖均可染病,此病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受害少。發病初期,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白色近圓形的星狀小粉斑,嚴重時,布滿整個葉片。發病後期,白粉逐漸灰白色,葉片乾枯。
葉柄和莖上病斑與葉片相似,只是白粉量少。發病部位的白粉是病菌的無性階段。發病後期,在不良的環境下,衰老葉片的白粉層裡或表面上產生成堆的黃褐色至黑色小粒點。這些將直接影響黃瓜的產量給農戶帶來嚴重的損失。
防治藥劑:乙嘧酚、四氟醚唑、醚菌酯、戊菌唑等。
04
疫病
幼條染病,初期在嫩尖產生水漬狀暗綠色病斑,病部以上乾枯。幼苗莖部染病,多在近地面莖基部開始,初期呈暗綠色水漬狀斑,後病部逐漸縊縮,全株萎蔫死亡,不倒伏。
成株期葉片染病,初始呈暗綠色水漬狀斑點,後擴展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大斑,邊緣不明顯,潮溼時整張葉片迅速腐爛下垂;天氣乾燥時變為灰青色,乾枯後易破裂,成株期莖染病,多在近地面處或嫩莖部發生,初期產生水漬狀病斑,擴大後繞莖1周,病部縊縮,造成上部植株生長萎蔫、枯死,高溼條件下,往往有多處莖節受害,俗稱「瘟病」、「節節爛」。
防治藥劑:唑醚·代森聯、王銅·甲霜靈、烯醯·甲霜靈、嘧菌酯、甲霜霜脲氰等。
05
灰黴病
黃瓜的葉片、花以及瓜均可染病。
葉片染病:發病初期在葉片邊緣形成水浸狀病斑,隨著病情加重,顏色逐漸變為灰褐色,直徑可達20-50mm。葉片染病後,多數會在葉緣形成「V」形病斑,表面著生灰色黴狀物,邊緣明顯。
花染病:發病初期花瓣形成水漬狀病斑,逐步褪色為灰褐色;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花逐漸變軟、萎縮、腐爛;發病後期花表面著生灰褐色黴狀物,最後花脫落。
瓜體染病:發病初期瓜頂端先變黃,逐漸變軟腐爛,表面著生灰色黴層,隨著病情發展,整個瓜體腐爛、脫落,嚴重影響產量。
防治藥劑:嘧黴胺、唑醚·氟醯胺、啶醯菌胺、腐黴利、腐黴利等。
06
炭疽病
黃瓜各生育期不同部位均可染病。
幼苗發病,多發生在子葉邊緣,病斑深褐色,半橢圓形,上生小黑點或橙黃色膠質物。病重時幼苗莖基部變黑褐色,縊縮而折倒。
葉片染病:上出現黃褐色、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大成近圓形紅褐色病斑,邊緣有黃色暈圈;嚴重時,造成黃瓜葉片乾枯,乾枯後呈條狀開裂穿孔。
莖和葉柄發病,病斑橢圓形或梭形,稍凹陷,溼度大時,病斑中間有桔紅色黏稠物,後期莖常裂開;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病斑擴散,繞黃瓜病莖一周,導致黃瓜植株漸漸枯死。
瓜條發病可產生紅褐色圓形,凹陷斑,有時可見琥珀色流膠。
防治藥劑:苯醚甲環唑、苯甲溴菌腈、氟矽唑咪鮮胺、戊唑醇、代森錳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07
褐斑病
病原為多主棒孢黴,常在黃瓜的生長中期或者後期發生,主要危害葉片。
根據症狀不同可以分為大斑型、小斑型及多角斑型等,上圖為小斑型。
防治藥劑:氟菌·肟菌酯、唑醚·代森聯、苯甲·咪鮮胺、噁酮·錳鋅等。
08
細菌性角斑病
病原為丁香假單胞桿菌,主要危害葉片。
該病與霜黴病易混淆,一般來說,細菌性角斑病的病斑會小一些且呈多角形,在葉背上少見黴層,乾燥後會破裂。
防治藥劑:春雷·王銅、活土君枯草芽孢桿菌、噻菌銅、氯溴異氰尿酸等。
09
莖軟腐病
病原主要是軟腐果膠桿菌,可危害黃瓜的果實、莖杆、葉片。
果實發病,初期表面流出白色至淺黃褐色的膿狀物,之後果實內部組織變褐腐爛,或呈開裂狀;莖杆發病,流膠開裂嚴重;葉片發病有多種表徵,如「V」型病斑、褪綠腐爛、角斑狀、葉脈發病等。
防治藥劑:春雷黴素、氫氧化銅、噻唑鋅、絡氨銅、活土君枯草芽孢桿菌等。
10
病毒病
常見的如小西葫蘆黃花葉病、菸草花葉病、黃瓜花葉病、綠斑駁花葉病等,在葉片、莖杆、花果上均有一定的表徵,如皺縮畸形、生花斑等。
目前無根治方法,應注意保持良好株勢,同時防好同翅亞目害蟲如蚜蟲等傳播媒介,發病初期可嘗試用鹽酸嗎啉胍+海精靈生物刺激劑葉面型緩解。
信息來自農業助手
更多信息,請添加小蔬微信號CJSCZZS001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