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而在葉柄、花、梗少有發生。
葉片受害:初期在葉背出現白色近圓形星狀小粉斑,後擴展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白粉,嚴重時整片葉布滿白粉,葉緣向上捲曲變形,葉質變脆;後期變為紅褐色病斑,葉緣萎縮,病葉枯黃。
葉柄受害:覆有一層白粉。
花蕾受害:不能開放或開花不正常。果實早期受害:幼果停止發育,表面覆蓋白粉。果實後期受害:果裡有一層白粉,著色緩慢,果實失去光澤,硬化,嚴重時為一個白粉球,完全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性品種;及時摘除殘枝病葉,燒毀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強長勢;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棚室栽培前可採用硫磺燻煙消毒。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氟菌唑;醚菌酯,或醚菌酯啶醯菌胺。
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匍匐莖、葉柄、葉片、果實。
葉片受害:初產生黑色紡錘形稍凹陷潰瘍斑。
匍匐莖和葉柄受害:行成環形圈病斑,擴展後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溼度大時病部可見肉紅色黏狀孢子堆;發生嚴重時,全株枯死。根莖部橫切面觀察,可見自外向內發生局部褐變。
漿果受害:為近圓形褐色凹陷病斑,軟腐狀,後期長出肉紅色黏質孢子堆。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性品種;實行輪作;及時摘除殘枝病葉,燒毀或深埋;持續高溫天氣灌「跑馬水」,並遮陽降溫;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強長勢。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咪鮮胺。
草莓褐斑病
草莓褐斑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葉片,初期在葉上產生紫紅色小斑點,後擴大為中間灰褐色或白色,邊緣褐色,外圍有紫紅色或棕紅色,病健交界明顯了。
葉尖部分病斑常呈「V」字型擴展,有時呈「U」型病斑,組織枯死;嚴重時,病斑多互相癒合,葉片變褐枯死;後期病斑有不規則輪狀排列的褐色小點,即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①及時摘除殘枝病葉,燒毀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強長勢。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苯醚甲丙環;異菌脲,或嘧菌酯。
草莓輪斑病
草莓輪斑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葉片,初期在葉上產生褐紫色的小圓斑,後逐漸擴大為大小不等的斑,病斑中間呈灰褐色或灰白色,邊緣紫褐色,病健分界處明顯,斑上輪紋明顯或不明顯,其上密生小黑點。
在葉尖部分的病斑常呈「V」字型擴展,造成葉片組織枯死;發病嚴重時,病斑常常相互聯合,致使全葉片變褐枯死。
防治方法:
①及時摘除殘枝病葉,燒毀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強長勢。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
草莓葉枯病
草莓葉枯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葉,有時也為害葉柄、果梗和花萼。葉片受害:產生無光澤紫褐色浸潤狀小斑,擴大受葉脈限制成不規則深紫色病斑,有時有黃暈,外緣呈放射狀,常與旁邊的病斑融合。
數日後病斑中部革質,呈茶褐帶灰色,枯乾;嚴重時葉面布滿病斑,後期全葉黃褐色,甚至枯死;有時在病部枯死部分長出褐色小粒點。葉柄和果梗受害:出現黑褐色凹陷病斑,病部組織變脆易折斷。
防治方法:
①選種較抗病品種;及時摘除殘枝病葉,燒毀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花果期增施氮磷肥,增強長勢;科學灌水,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或多菌靈。
草莓黑斑病
草莓黑斑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主要侵害葉、葉柄、莖和漿果。
葉片發病:產生黑色不定形略呈輪紋狀病斑,病斑中央灰褐色,有蜘蛛網狀黴層,有黃暈。
葉柄及匍匐莖發病:常為褐色小凹斑,當病斑圍繞一周時,病部縊縮,葉柄或莖部折斷。
漿果發病:貼地果染病較多,為黑色病斑,上有灰黑色菸灰狀黴層,病斑僅在皮層不深入果肉。
防治方法:
①選種較抗病品種;及時摘除殘枝病葉,燒毀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花果期增施氮磷肥,增強長勢;科學灌水,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多抗黴素;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
草莓灰黴病
草莓灰黴病危害特徵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花器、果實、也為害果柄、葉片。
花器發病:花萼上有針眼大水漬狀的小斑點,後擴展成較大病斑,使幼果溼軟腐爛;溼度大時,病部產生灰褐色黴狀物。
果實發病:果頂呈水漬狀病斑,後變成灰褐色斑,潮溼時溼軟腐化,病部生灰色黴狀物,乾燥時病果呈幹腐狀,最終造成果實墜落。果柄發病:先產生褐色病斑,溼度大時,病部產生一層灰色黴層。
葉片受害:初期葉基部產生水漬狀病斑,擴大後病斑呈不規則形,溼度大時,病部可產生灰色黴層,發病嚴重時,病葉枯死。
防治方法:
①選種較抗病品種;水旱輪作,或與十字花科蔬菜、豆科輪作;及時摘除殘枝病葉,燒毀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花果期增施氮磷肥,增強長勢;科學灌水,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啶醯菌胺;唑醚氟醯胺,或戊唑醇。
草莓細菌性葉斑病
初侵染呈不規則病斑
溼度大時有菌膿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果柄、花萼、莖等部位。
初侵染時在葉片下表面出現水浸狀紅褐色不規則形病斑,病斑擴大時受細小葉脈所限呈角形葉斑。
病斑照光呈透明狀,但以反射光看時呈深綠色。病斑逐漸擴大後融合成一體,漸變淡紅褐色而乾枯。
溼度大時葉背可見溢有菌膿,乾燥條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葉尖或葉緣處,葉片發病後常幹縮破碎。嚴重時使植株生長點變黑枯死。葉柄、匍匐莖、花也可枯死。
防治方法:
①適時定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加強管理,苗期小水勤澆,降低土溫。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防治:春雷王銅;中生菌素,或三氯異氰尿酸。
草莓疫病
草莓疫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植株各部分均可被害。
葉片受害:出現大塊不規則形的水浸狀褐斑,背面生白黴狀物,為病原菌的子實體。
果實受害:幼果及未成熟的果實上病部褐色,與健部無明顯界限,呈皮革狀,並不軟腐,具噁心味,生白黴狀病菌,但內部維管束變色,果肉發苦;成熟的病果最終發軟而呈粥狀,有些則變為僵果。果柄、
枝蔓受害:變褐色,也生白黴狀子實體。
防治方法:
①及時摘除殘枝病葉,燒毀或深埋,減少病原;科學灌水,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採用地膜覆蓋可大大減少發病。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甲霜靈錳鋅;烯醯嗎啉,或吡唑嘧菊酯代森聯。
草莓蛇眼病
初期紅色至紫色病斑
後期病斑產生大量黑點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葉片、果柄、花萼。
葉片染病:初形成小而不規則的紅色至紫紅色病斑,擴大後中心變成灰白色圓斑,邊緣紫紅色,似蛇眼狀,後期病斑上產生許多小黑點。
果柄、花萼染病:形成邊緣顏色較深的不規則形黃褐至黑褐色斑,乾燥時易從病部斷開。
防治方法:
①及時摘除殘枝病葉,燒毀或深埋;定植後汰除病苗;科學灌水,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春雷王銅;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
草莓絲核菌芽枯病
草莓絲核菌芽枯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蕾、新芽、託葉和葉柄基部,引起苗期立枯,成株期引起葉片腐敗,根腐和爛果等。
植株基部發病:地面部分初生無光澤褐斑,逐漸凹陷,並長出米黃至淡褐色蛛巢狀線體,有時能把幾個葉片綴連在一起。
葉柄基部和託葉發病:病部幹縮直立,葉片青枯倒垂;開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機,並逐漸青枯萎倒。新芽和蕾發病:逐漸萎蔫,呈青枯狀或猝倒,後變黑褐色枯死。
莖基部和根發病:皮層腐爛,地上部乾枯容易拔起。
果實發病:表面產生暗褐色不規則斑塊、僵硬,最終全果乾腐,溫度高時可長出上述菌絲體。
已著色的漿果發病:病部變褐,外圍產生較寬的褐色白帶,紅色部分略轉胭脂紅色,色彩對比強烈鮮豔,引起溼腐或幹腐,但不長灰色黴狀物,是與灰黴果腐病區別之處。急性發病時植株呈猝倒狀。
防治方法:
①發現病苗及時與病土一起發出燒毀;合理密植,科學灌水,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多抗黴素;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
草莓枯萎病
枯萎病早期症狀
枯萎病後期症狀
危害特徵:
多在苗期或開花至收穫期發病。以病菌侵害根部,先在地上部分表現出病態,心葉變黃綠色或黃綠色捲曲,葉小而狹,船形,葉片無光澤,下部葉片變紫色枯萎,葉緣褐色向內卷。
葉柄和果柄的維管束變褐色與褐黑色,地下根系呈黑褐色,不長新根,潮溼時近地面基部長出紫紅色的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①建立無病繁育田;水旱輪作3年以上;發現病株,及時拔出,燒毀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
②栽培時,可選用以下藥劑:多菌靈;春雷王銅,或硫菌靈邊栽邊澆灌根部,每株澆灌150~250ml藥劑。
草莓黃萎病
「半身枯萎」症狀
病株根系變黑腐爛
危害特徵:
開始發病時首先侵染外圍葉片、葉柄,葉片上產生黑褐色小型病斑,葉片失去光澤,從葉緣和葉脈間開始變成黃褐色萎蔫,乾燥時枯死。
新葉表現出無生氣,變灰綠或淡褐色下垂,繼而從下部葉片開始變成青枯狀萎蔫直至整株枯死。
被害株葉柄、果梗和根莖橫切面可見維管束的部分或全部變褐根在發病初期無異常,病株死亡後地上部分變黑褐色腐敗。
當病株下部葉子變黃褐色時,根便變成黑褐色而腐敗,有時在植株的一側發病,而另一側健在,呈現所謂「半身枯萎」症狀,病株基本不結果或果實不膨大。
防治方法:
①水旱輪作;及時清除病殘體,燒毀或深埋;夏季進行太陽能消毒土壤;栽種無毒健壯秧苗。
②栽培時,可選用以下藥劑:多菌靈;甲基硫菌靈;惡黴靈,或嘧菌酯浸根或栽後灌根。
草莓青枯病
主要為害莖部
呈鐵鏽色逐漸向內擴展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莖部,幼苗期為害匍匐莖和根頸,初期呈鐵鏽色斑點,逐漸變為褐色直至死亡。保護地栽培主要為害莖部,呈鐵鏽色,逐漸向莖內擴展,先為褐色,後為棕色,最後為黑色,切斷莖部能嗅到酸臭氣味。
防治方法:
①育苗前整平土地,高畦種植;及時清除病株,燒毀或深埋;科學灌水,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
②育苗前用:60%三氯異氰尿酸片劑1000倍液噴灑地面。發病初期,可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2000倍液灌根。
草莓病毒病
草莓病毒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全株均可發生,多表現為花葉、黃邊、皺葉和斑駁。病株矮化,生長不良,結果減少,品質變劣,甚至不結果;複合感染時,症狀不同。在我國草莓主栽區有4種病毒,即草莓斑駁病毒、草莓輕型黃邊病莓、草莓鑲脈病莓和草莓皺縮病莓。
草莓斑駁病毒:單獨侵染時,草莓無明顯症狀,但病株長勢衰退,與其他病毒複合侵染時,可致草莓植株嚴重矮化,葉片變小,產生褪綠斑,葉片皺縮扭曲。
草莓輕型黃邊病毒:幼葉黃色斑駁,邊緣褪綠,後逐漸變為紅色,植株矮化,葉緣不規則上卷,葉脈下彎或全葉扭曲,終至枯死。
草莓鑲脈病毒:植株生長衰弱,匍匐莖抽生量減少;複合侵染後葉脈皺縮,葉片扭曲,同時沿葉脈形成黃白色或紫色病斑,葉柄也有紫色病斑,植株極度矮化,匍匐莖數量減少。
草莓皺縮病毒:植株矮化,葉片產生不規則黃色斑點,扭曲變形,匍匐莖數量減少,繁殖率下降,果實變小;與斑駁病莓複合侵染時,植株嚴重矮化。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品種,採用草莓莖尖脫毒技術,建立無毒苗培育供應體系,栽植無毒種苗;引種時,嚴格剔除病種苗。加強田間檢查,一經發現立即拔除病株並燒掉;從苗期開始防治蚜蟲。
②發病初期,可選用以下藥劑進行防治:氨基寡糖素;嗎胍·乙酸銅;香菇多糖,或鹽酸嗎啉胍。
草莓黏菌病
病部白色粉末狀硬殼質
影響光合、呼吸作用
危害特徵:
病部表面初期布滿膠黏淡黃色液體,後期長出許多淡黃色圓柱形孢子囊,圓柱體周圍藍黑色有白色短柄,排列整齊地覆蓋在葉片、葉柄和莖上。
此時受害部位不能正常生長,或有其他病雜菌生長而造成腐爛,此時如遇乾燥天氣則病部產生灰白色粉末狀硬殼質結構,不僅影響草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害葉不能正常伸展、生長和發育,黏菌在草莓上一直黏附到草莓生長結束,嚴重的植株枯死,果實腐爛,造成大幅度減產。
防治方法:
①選擇地勢高燥、平坦地塊及砂性土壤栽培;科學灌水,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栽培密度適宜,不可過密。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多抗黴素B;多菌靈,或嘧菌酯。
草莓革腐病
呈淡褐色水燙狀斑
有皮革狀發硬的感覺
危害特徵:
主要發生在果實和根部,匍匐莖上也能發病。
根發病:根最先發病,切開病根可見從外向裡變黑,革腐狀。早期植株不表現症狀,中期僅表現生長較差,略矮小,至開花結果期則地上部出現失水狀,逐漸萎蔫直至整株死亡。
果實發病:呈淡褐色水燙狀斑,並且能迅速蔓及全果,病部褪色失去光澤,用手輕捏有皮革狀發硬的感覺,溼度大時果面長出白色菌絲。
苗期發病:匍匐莖發乾萎蔫,最後乾死。
防治方法:
①建立無病繁殖苗基地,實行統一供苗;整平土地、建好排水溝,防止積水。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甲霜靈·百菌清;烯醯嗎啉,或嘧菌酯。
草莓根腐病
紅褐色不規則的斑塊
發黃變褐、壞死至捲縮
危害特徵:
主要表現在根部。發病時由細小側根或新生根開始,初出現淺紅褐色不規則的斑塊,顏色逐漸變深呈暗褐色。隨病害發展全部根系迅速壞死變褐。
地上部分先是外葉葉緣發黃、變褐、壞死至捲縮,病株表現缺水狀,逐漸向心葉發展至全株枯黃死亡。
防治方法:
①選種早熟避病或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嚴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後積水;發病重的棚區進行高溫高溼悶棚。
②防治從苗期抓起,在草莓匍匐莖分株繁苗期及時拔除幼苗、病苗;並用藥劑預防2~3次;定植後要重點對發病中心株及周圍植株進行防治;發病時採用灌根或噴灑根莖的方法防治。
③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甲霜靈·錳鋅;烯醯嗎啉,或異菌脲。
草莓疫黴果腐病
草莓疫黴果腐病危害症狀
危害症狀:
青果染病:病部產生淡褐色水燙狀斑,並迅速擴大蔓延至全果,果實變為黑褐色,後乾枯、硬化如皮革。
成熟果實染病:病部稍稍褪色、失去光澤、白腐軟化呈水浸狀,似開水燙過,產生臭味。
防治方法:
①培育無病健壯秧苗;高畦種植;合理密植,控制氮肥;科學灌水,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草莓園可用穀殼鋪設於畦溝中,防治雨滴反彈到果上。
②從花期開始,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甲霜靈·錳鋅;烯醯嗎啉,或琥膠肥酸銅三乙膦酸鋁。
草莓根黴軟腐病
草莓根黴軟腐病危害症狀
危害特徵:
主要為害莖和果實。
莖部發病:多出現在生長期,近地面莖部先出現水漬狀汙綠色斑塊,後擴大為圓形或不規則形褐斑,病斑周圍顯淺色窄暈環,病部微隆起。
果實感病:主要在成熟期,多自果實的蟲傷、日灼傷處開始發病,初期病斑為邊緣不清晰的水浸狀斑,迅速發展,不久後表面長出白色菌絲,最後在菌絲頂端出現煙黑色分黴狀物;隨果實著色,擴展到全果,但外皮仍保持完整,內部果肉腐爛水溶,惡臭。
防治方法:
①適時早收;收穫後及早清理病殘物燒毀和深翻曬土;高畦種植,淺灌勤灌,嚴防大水漫灌或串灌,雨後及時排水,保持通風;做好果實遮蔽防止日灼;採收的果實應裝在吸潮通風的紙質和草編物內,放於陰涼通風處。
②發病初期,可選擇以下藥劑進行防治:甲霜靈·百菌清;烯醯嗎啉,或嘧菌酯。
來源:大豐收草莓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