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進入上市期後,我們的草莓大棚又吸引著一批批遊客來體驗田園採摘生活。大棚裡生機盎然,新鮮的草莓掛滿田壟,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甜香,遊客競相採摘,但同時也在「篩查「我們的勞動成果。
對於這一時期的草莓,做好病害預防工作以及增產膨果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大棚草莓病害的影響,一定要提前預防及時防治,今天我們就聊聊草莓的幾種常見病害。
草莓白粉病
診斷要點:葉片發病呈暗汙斑後呈紅褐色,葉片,果實發病部位有白色粉狀物。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在草莓的幼芽中越冬;春季病部形成分生孢子隨風傳播。
防治要點:栽培抗病品種;增施磷鉀肥;清除病殘體;開花後噴嘧菌酯、吡唑嘧菌酯或芽孢桿菌進行防治。
草莓葉斑病
診斷要點:葉片感病產生圓形紅色斑點。中部灰白色,邊緣紫色,表面生粉狀孢子。
發病規律:病菌在病葉及其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經雨水傳播引起初侵染;有再侵染。
防治要點:選用抗病品種;清理病殘體;注意種植密度;發病前可噴藥保護。
草莓革腐病
診斷要點:果實水燙狀皮革狀發硬,長白色黴層:根由外向內變黑,革質化。
發病規律: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及病殘體中越冬;春季靠遊動孢子囊傳播,有再侵染。
防治要點:栽培抗病品種;搞好田園衛生;防止積水;藥劑防治。
草莓叢枝病
診斷要點:病株呈叢枝狀,株矮;葉片變小,僵綠;個別品種的匍匐莖縮短,葉柄伸長,花不能張開。
發病規律:病原菌在植株的韌皮部組織裡越冬;東方葉蟬接種可傳毒;可侵染多種植物。
防治要點:消滅介體昆蟲;病菌對四環素敏感,灌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會復發。
草莓病毒病
診斷要點:全株發病,花葉、黃邊、皺葉和斑駁;病株矮化;複合侵染時,毒原不同症狀各異。
發病規律:母株帶毒,通過蚜蟲和嫁接傳染;有的菟絲子也可傳染;汁液不能傳播。
防治要點:栽培無病毒種苗;及時防治蚜蟲;3~4年要更換一次品種。
草莓芽枯病
診斷要點:蕾和新芽染病後,萎蔫、青枯或猝倒,黑褐色枯死;葉病部有白色或淺褐色蛛絲狀黴。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或菌核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菌絲侵入寄主,由水流、農具傳播。
防治要點:不要在病田育苗和採苗;適度密植,控制澆水及時通風;藥劑防治。
草莓根腐病
診斷要點:病株易早衰,矮小,株勢弱,坐果率低;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內顏色逐漸變為暗褐色,不定根數量明顯減少;該病又俗稱死秧。
發病規律:病害循環多樣;可由多種土壤病原真菌、線蟲、土質貧瘠和不適宜的環境(如凍害)單獨或複合所致。
防治要點:用無病地育苗;輪作;高畦或起壟栽培;雨後及時排水;挖除病株;藥劑灌根。
草莓枯萎病
診斷要點:心葉變黃,捲縮,畸形小葉化,多發生在一側;重病株死亡,根部維管束變褐。
發病規律:病菌在病殘體、土中、糞肥及種子上越冬;在分苗及灌溉時傳播。
防治要點:栽培抗病品種;輪作;定植前藥劑處理土壤;發病初藥劑灌根。
草莓青枯病
診斷要點:病初下位葉1~2片凋萎,葉柄下垂似燙傷狀,數天後枯死;根冠中央變褐。
發病規律:病菌隨病殘體或草莓株上越冬;雨水或灌溉水傳播。
防治要點:淨土育苗,施用腐熟糞肥;生石灰土壤消毒;定植時藥劑浸根及藥劑防治。
草莓芽線蟲病
診斷要點:芽線蟲使葉皺縮畸形,萎焉,花芽不發育或芽變紅色。
發病規律:芽線蟲在種苗或田間病株上越冬;雨水和灌溉水傳播。
防治要點:種植抗病品種;培育無病種苗;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定植前藥劑防治。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