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黴病是草莓栽培過程中的重要病害,不管是大棚栽培還是露地栽培都有很大的發生概率,並且該病害還具有廣泛的流行性和危害嚴重性,所以生產上必須在正確辨識草莓灰黴病的基礎上,適時採取有力措施進行預防和防治,從而提高草莓的產量以及品質。因我國草莓多在大棚內進行栽培,所以今天我們就聊一下大棚草莓灰黴病的識別與防治。
一、栽培的基礎情況
當前大棚栽植的草莓除了部分採用立式溝槽栽培之外,大多數大棚還是採用起壟栽培的模式。一般壟面寬60cm,溝寬40cm,株距15cm,行距20cm,雙行種植。栽植的品種多為「紅顏」和「章姬」等市場主流品種。這些品種往往在每年的8月中下旬進行定植,10月上旬扣大棚,之後在當年的12月至翌年的5月都是草莓成熟上市的時間。
二、灰黴病的症狀識別
灰黴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葉片、花器和果實,有時也會危害葉柄以及果柄兩個部位。
葉片危害症狀:灰黴病對葉片的危害症狀最先表現在老葉上,形成黃褐色病斑,之後隨著病情加重,整個葉片會出現焦枯死亡的現象;
花器危害症狀:初期在萼片以及花託部位形成紅色斑塊,影響花的生長,進而導致花瓣變成暗褐色,伴隨著這些症狀的加重,整個花器開始變褐乾枯,同時產生灰色黴層;
果實危害症狀:果實受危害主要是花器受損的間接反應,比如花器受到灰黴病的侵害,花器無法正常生長發育,進而導致果實的生長發育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於成熟果實來說,受危害果實初期呈水漬狀,之後顏色逐步假聲,整個果實腐爛;而對幼果來說主要是危害幼果的果柄以及果面部位,這些受危害的幼果多在生長後期形成僵果。
三、灰黴病的發病規律
草莓灰黴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幾乎所有的草莓灰黴病越冬菌源均來自病殘體附著的菌絲上,中戶在合適溫度(低溫)和溼度(92%-95%)條件下開始其侵染過程,侵入口多在植株的傷口以及枯死部位,之後開始蔓延至植株的老葉、枯葉、花瓣、果實等部位。
對於果園來說,該病害的發生並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而是需要一定外界環境助力,比如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通風透光性差的果園;管理粗放的果園;排水設施不健全,積水嚴重的果園等等。
四、灰黴病的防治措施
草莓灰黴病作為栽培過程中常見的侵染性病害,具有侵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在防治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生長階段採取不同的措施進行防治。
1. 栽植前的防治
該階段的防治重點主要是從苗木、管理以及土壤等方面來進行預防,比如選擇優良抗病苗木;假植復壯培育壯苗;起壟栽培;土壤殺菌消毒;採用滴灌等適宜灌溉方式等。
2. 苗期的防治
通常可以在草莓開花前進行配藥保護,以免影響後期的授粉受精過程,導致形成過多的無效花和畸形果。除此之外,害應該對草莓幼苗在之地鋪設地膜,從而減少植株的蒸騰作用,進而降低棚內溼度,降低草莓灰黴病的發病機率。
3. 花期的防治
一是可以通過合理的水分管理控制棚內的溼度,通常可選擇每畝地澆水1.5-2噸左右,大概一周左右澆水以此;二是可以通過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鉀型肥料,增強植株抗病性;三是可以通過調整植株密度以及摘除老、病、殘葉,保證植株一定的通風透光,防治鬱閉現象出現;四是通過加強蜜蜂授粉,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灰黴病發生的機率;五是採用愛化學藥劑進行防治,針對草莓花期來說,可選擇45%百菌清或10%腐黴利煙劑等進行燻蒸,除此之外,還可以次啊用低毒的生物源藥劑,比如99%礦物油200倍+微生物殺菌劑10億/CFU/g6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
4. 果期的防治
草莓進入果實生長期之後,比較容易發生灰黴病,生產上除了採用適當的灌溉管理之外,可以通過追施一些速效性化肥增強植株樹勢,防止早衰現象出現,此時速效性肥料最好選擇0.2%的磷酸二氫鉀。在果期防治中最重要的就是採用化學藥劑防治,通常可從以下幾種藥劑中選擇進行噴霧:70%甲基硫菌靈8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50%腐黴利800倍液、3%多抗黴素600-8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