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莓氮缺乏症
氮是植物的主要營養元素,它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產量、品質都有重要影響。草莓對氮素的需要量,大約每667米2產1噸漿果需吸收純氮49.5千克。但草莓何時需氮量最大,是否需要補充氮素,這主要依賴對植株的分析。
1、主要症狀
植株的外部症狀由輕微至明顯,取決於葉齡和缺氮程度。一般剛開始氮缺乏時,特別在生長盛期,葉片逐漸由綠向淡綠色轉變。隨著症狀的加重,葉片變為黃色,局部枯焦且比正常葉略小。幼葉或未成熟的葉子,隨著缺氮程度的加劇,葉片反而更綠。老葉的葉柄和花萼則呈微紅色,葉色較淡或呈現鋸齒狀亮紅色。果實常因缺氮而變小。輕微缺氮時田間往往看不出來,並能自然恢復。這是由於土壤硝化作用釋放氮素所致。
2、發生規律
土壤貧瘠,且沒有正常施肥易表現氮缺乏症狀。管理粗放、雜草叢生時,常致氮缺乏。
3、防治方法
施足底肥,以滿足春季生長期短而集中的生長特點。發現氮缺乏,每667米2可土施硝酸銨11.5千克,施後立即灌水,效果明顯。也可在花期噴0.3%~0.5%尿素1~2次。
二、草莓磷缺乏症
磷是核蛋白、磷脂等化合物的組成成分,它對植物體內的生理功能起很大作用。磷酸直接參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生化過程,如沒有磷,植物的全部代謝活動都不能正常進行。每產生1噸草莓漿果約需吸收五氧化二磷1.4千克。
1、主要症狀
磷缺乏症狀要細心觀察才能看出。植株生長弱。發育緩慢,葉色帶青銅暗綠色,最初表現為葉子深綠,比正常葉小;症狀加重時,有些品種的上部葉片外觀呈黑色,具光澤,下部葉片變為淡紅色至紫色。近葉緣的葉面上呈現紫褐色的斑點。較老葉齡的上部葉片也有這種特徵。病株的花和果比正常植株要小,有的果實偶爾有白化現象。根部生長正常,但根量少,顏色較深。病株的頂端生長受阻,明顯比根部發育慢。
2、發生規律
土壤中含磷量少,如土壤中含鈣量多或酸度高時,磷素被固定,不易被吸收。在疏鬆的砂土或有機質多的土壤上也易發生磷缺乏現象。
3、防治方法
可在草莓栽植時每667米2增施過磷酸鈣50~100千克,隨農家肥一起施,或植株開始出現磷缺乏症狀時,每667米2噴施1%~3%過磷酸鈣澄清液50千克,或葉面噴布0.1%~0.2%磷酸二氫鉀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