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種植技術|指示植物檢測法鑑定無病草莓毒苗

2020-12-06 毛氏部落

培育得到的草莓苗植株,必須經過嚴格地鑑定,證明確實無病毒存在,才可以提供給生產應用。病毒檢測,是確定草莓感染病毒種類和危害程度的重要技術手段。通過專門的病毒檢測途徑,確定草莓的栽培植株是否帶有病毒、所帶的病毒種類以及病毒的積累、危害程度等,對於選擇無病毒原種苗、確定栽培草莓的病毒病危害情況,以及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常見的草莓病毒病檢測方法,有指示植物檢測法、血清學檢測法、分子生物學檢測法以及電鏡檢測法。指示植物檢測法介紹如下。

指示植物,指的是對某種或某幾種病毒及類似病原物敏感,並且能較快顯現出特有症狀的植物。檢測草莓病毒病常用的指示植物有野生草莓的兩種類群,一種是森林草莓,另一種是深紅草莓。目前國際上檢測草莓病毒病通用的,是森林草莓中的EMC、Apline、UC4、UC5、UC6,以及森林草莓中的UC11、UC12。其中,以EMC、Apline、UC4、UC5應用較多。

一、檢測病毒指示植物的種類及效果

在幾種常用的草莓病毒檢測指示植物中,不同的指示植物有各自不同的檢測病毒種類,對同種病毒顯現出的症狀也往往有明顯的差異。

1、EMC。檢測範圍廣泛,有較大的實用價值。由於它本身常常潛帶潛隱病毒A,而易與其他病毒複合侵染,使顯現的症狀更加清晰。所以是草莓斑駁病毒、輕型黃邊病毒及潛隱病毒C理想的檢測指示植物。但它在夏季高溫季節葉片易出現斑點,因而影響對斑駁病毒的症狀確定。

2、Apline。對蚜蟲傳播病毒有很好的診斷效果,而常被用在草莓病毒的蚜蟲傳染實驗中。對檢測草莓斑駁病毒、鑲脈病毒,皺縮病毒及輕型黃邊病毒等,均有較敏感的症狀反應。

3、UC4。對斑駁病毒、皺縮病毒和輕型黃邊病毒,有較好的檢測效果。但不能檢測鑲脈病毒和潛隱病毒。

4、UC5。對多種病毒敏感,對潛隱病毒尤為敏感,對卷葉病毒是唯一敏感的指示植物。該植物耐病毒侵染,適合保存病毒,而且長勢旺,葉柄粗壯,在小葉嫁接中容易成活。

5、UC6。在檢測草莓鑲脈病毒中明顯優於其他指示植物。而對輕型黃邊病毒是無症寄主,可用作保存輕型黃邊病毒。

6、UC11。對皺縮病毒特別敏感,很容易顯現症狀。

7、UC12。既是檢測鑲脈病毒最好的指示植物,也是深紅草莓中對擬輕型黃邊病毒唯一敏感的指示植物。

各種病毒在指示植物上雖有不同的典型症狀,但在實踐中,同一株草莓有多種病毒複合侵染,造成某種指示植物常有多種症狀反應,使得症狀的變化很大。因此,為了很好地明確病毒種類,採用了成套應用指示植物的做法,常將UC4、UC5、UC6和UC10這四種指示植物同時應用,並進行比較分析,從而保證了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在常用的指示植物中,UC5對多種草莓病毒的敏感性都比較高,而且其生長勢強,葉柄粗,易嫁接成活,而作為檢測草莓病毒比較理想的指示植物。

二、草莓病毒病小葉嫁接檢測方法。

1、檢測材料準備。在嫁接接種前1.5~2個月,將預用指示植物單株盆栽,栽後置於溫、溼度及光照控制較好的溫室中,加強管理並注意防治病蟲害,促使指示植物苗生長健壯、組織充實。在嫁接接種當天,從待檢測病毒的草莓植株上剪取完整的成熟葉片,剪後放入裝有清水的燒杯中,保持嫁接葉片溼潤、新鮮。注意標明待檢株標號。

2、嫁接接種。先剪去待檢株葉片的左右兩片小葉,用中央小葉並帶有1.0~1.5釐米長的小葉柄,將葉柄下部用鋒利的刀片削成楔形作為接穗,準備向指示植物苗上嫁接。選生長健壯的指示植物葉片,除去中央小葉,在保留兩側小葉的兩個葉柄間向下縱切1.5~2.0釐米長的切口,而後把待檢接穗迅速地接入切口中,用塑料薄膜帶包紮嫁接口。每株指示植物苗可同時接數片同株待檢株的葉片,以便進行檢測症狀的印證。為了確保嫁接葉片成活,嫁接後要把整株盆栽罩上塑料罩,以利於保溫和保溼。

3、症狀觀察。小葉嫁接後秋季經14~20天,春、冬季經25~30天,接入的小葉不萎蔫,不枯死,即表明嫁接成活。這時可剪去未嫁接的老葉,繼續加強嫁接苗的管理,定期觀察新長出葉片上的症狀表現。發病調查一般應連續進行1.5~2個月。

4、主要病毒的症狀表現。症狀出現的時間,草莓斑駁病毒的症狀往往顯現最早,一般在嫁接成活後7~14天即有症狀表現;其次是草莓鑲脈病毒和輕型黃邊病毒,兩者顯現症狀的時間分別為15~30天和24~37天;草莓皺縮病毒顯現症狀最晚,要在嫁接成活後39~57天才表現出來。 在我國已經調查明確的四種蚜蟲傳播病毒,它們的最佳指示植物及主要症狀表現見上表。

病毒複合侵染的症狀表現為:當斑駁病毒與輕型黃邊病毒複合侵染時,幼葉褪綠並捲曲成杯狀,葉柄縮短,植株矮化。斑駁病毒與皺縮病毒複合侵染時,表現出明顯的皺縮症狀。斑駁病毒與鑲脈病毒複合侵染時,兩種病毒都表現症狀,但斑駁症狀佔優勢。

相關焦點

  • 草莓組培脫毒技術
    草莓極易感染病毒,草莓種苗生產系無性繁殖,感染病毒的母株會將病毒直接通過匍匐莖傳遞給子苗;蚜蟲、薊馬、粉蝨等刺吸式害蟲也能傳播病毒,導致病毒在草莓植株上不斷地積累和蔓延。目前還沒有防治病毒病發生的有效藥劑,實現草莓無病毒栽培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脫除草莓植株中的病毒,獲得無病毒原種,而後以此大量繁育無病毒苗,不斷滿足生產的需要。
  • 當我們種植草莓的時候,該如何去給草莓進行組織培養呢?
    培養無病毒苗通常有莖尖培養、花葯培養和熱處理3種方法。熱處理法受條件限制,國內應用不多。組織培養或叫離體繁殖,通常是培養草莓匍匐莖頂端的分生組織(莖尖),誘導出幼芽,然後通過腋芽的增殖,迅速擴大繁殖幼株經馴化培育後,移植到大田,也可進行花葯培養。
  • 草莓病毒病有什麼危害特徵?草莓脫病毒繁殖的方法
    隨著草莓需求量的增加,草莓種植者日益增多,但草莓種植過程、病毒病等病害時有發生,對草莓的品質和產量有很大的影響,如何有效地控制草莓病毒病的危害、脫毒方法和繁殖技術。草莓病毒病及其危害草莓斑駁病毒單獨侵染草莓往往不表現出明顯的症狀,但病株生長下降,果實品質下降,產量可降低20%≤30%,與其他病毒聯合可產生斑駁症狀。
  • 如何種植出高產、抗病強的草莓?可以採用草莓苗脫毒繁殖
    但是草莓生產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大面積種植時,栽培產量普遍較低,種苗繁育體系不健全,老產區多年連作種植,種植區的病害重,造成植株衰弱,果實變小,品質變差,商品性差等,直接影響到農民的增收,因此利用組培技術進行草莓脫毒母株的培育和脫毒苗的快速繁育可以改善草莓果實品質,達到增產增效, 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措施。
  • 草莓種植技術|草莓葉斑病和輪斑病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一、草莓葉斑病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草莓葉斑病又稱草莓蛇眼病、白斑病,在我國草莓栽培區廣泛發生。1、、草莓葉斑病危害症狀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尤其是老葉,也侵害葉柄、匍匐莖、花萼、果實和果梗。病葉開始產生紫紅色小斑點,隨後擴大為直徑3~6毫米的圓形病斑,邊緣紫紅色,中央呈棕色,後變為灰白色,酷似蛇眼。病斑過多會引起葉片褐枯。病斑大量發生會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植株抗性降低。
  • 草莓種植技術|土壤對草莓生長的影響
    草莓是淺根性植物,80%以上的根都集中分布在土表到地下20釐米深的土層內,因此,土壤的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對於草莓生長影響很大。其中尤以土壤溼度的影響為最。一般認為土壤中氣體(單位體積的土壤中空氣所佔有的體積)、液體(單位體積的土壤中水分所佔有的體積)和固體(單位體積的土壤中土壤顆粒、有機腐殖質等固體物質所佔有的體積)的比例均等時,最適宜植物的生長。液體多氣體少,容易引起溼害。但是對於草莓這種水分需求量較高的植物來說,這樣的比例並不適當。
  • 草莓種植技術|草莓常見四種病毒及防治方法
    草莓受單種病毒侵染,往往症狀不明顯,被複合侵染後,主要表現為長勢衰弱、退化,新葉展開不充分,葉片稀少、無光澤、失綠變黃、葉緣不規則上卷、皺縮扭曲,植株矮化,坐果少、產量低。一、草莓常見的四種病毒1、草莓斑駁病毒該病毒分布極廣,有草莓栽培的地方幾乎都有該病毒病發生。單獨侵染時,草莓無明顯症狀,與其他病毒複合侵染時,可致草莓植株嚴重矮化,葉片變小,產生褪綠斑,葉片皺縮扭曲。
  • 草莓種植技術|草莓褐斑病和黃萎病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一、草莓褐斑病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草莓褐斑病有時又稱草莓葉枯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1、草莓褐斑病危害症狀草莓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多從葉緣開始侵染,初期葉面出現紫褐色小斑點,後擴展為大小不等的近圓形成「V」形斑。病斑中部灰白,邊緣紫紅色,病斑上一般有明顯輪紋,後期病斑可發展至葉片1/4~1/2大小,致使葉片枯萎,植株死亡。
  • 草莓高架商品基質配套技術選擇及標準化植株管理技術
    近幾年來,由於草莓連年重茬種植,土傳病害發生嚴重,影響了草莓產量和質量,減少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傳統的草莓栽培都是彎腰和屈膝姿勢操作的,勞動強度大,雖種草莓收入可觀,但腰酸背痛曾讓很多種植戶談莓色變,減輕草莓栽培中的勞動負擔一直是長久研究的問題。同時傳統的土壤栽培存在土壤病害和鹽分脅迫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的問題。
  • 草莓種植投入植物補光燈,獲得更大的收入
    草莓本來不是冬季的水果,但是大量的草莓都是在冬季上市,因為冬季草莓的價格貴,人們獲得利潤多,一斤草莓可達60元,所以種植草莓的人也很多。但是想獲得利潤,就先要有投入。草莓是一種喜光植物,對光照的需求度高,一天需要長達12-15小時的光照,不同的階段對於光照有不同的要求。
  • 茄科植物改良策略對草莓產量和品質改良的啟發
    草莓具有廣泛的種植和食用價值,成熟的草莓憑藉其靚麗的顏值、宜人的氣味、豐富的維生素和糖含量深受人們喜愛。草莓通過匍匐枝的扦插進行快速的無性繁殖,在實際種植過程中,育種家關注的是如何共同提高子株產量(對於苗圃)、水果產量(對於生產者)和水果品質(對於消費者)以及這些性狀之間的平衡。
  • 草莓種植,這4種病害不及時防治,草莓產量品質下降,損失嚴重!
    冬季低溫寡照,草莓大棚溼度大,草莓果實非常容易受到這4種病害的侵染,造成草莓產量和品質下降,給草莓種植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這4種病害主要是草莓菌核病、草莓果腐病、草莓白粉病、草莓灰黴病,希望草莓種植戶可以清楚了解這4種病害以及做好正確的防治措施!
  • 設施草莓安全生產風險防控技術要點
    一、產地環境  環境首先符合NY/T5104《無公害食品 草莓產地環境條件》的規定,應遠離城區、工業汙染源、工礦區等汙染源,草莓種植適宜隔離條件好且生態良好的農田生產區域。母株選擇  種苗:通過組織培養方式選育脫毒無病種苗,也可以採用自留種苗,但需選用提純復壯的無病壯苗。  培育壯苗:保持大棚內的清潔,及時清理病葉、老葉、無效葉並疏花、疏果。大棚-地膜栽培模式可以採用無病基質土壤,避雨降溼,通風換氣及微管滴灌等措施來培育壯苗。
  • 草莓種植起來好看,好吃又好玩兒,快來了解一些草莓的養護知識吧
    所以那些沒有養過植物,但對這方面躍躍欲試,很感興趣的人可以閱讀一下我的文章了解一些基礎知識,當然我的個人觀點有時也是會有一些小毛病的,希望大家可以留言,大家共同進步。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種植的草莓,它幾個月前就已經掛滿了果實,看起來非常的誘人。草莓是我最喜歡吃的水果之一,就算吃炒冰之類的水果味的吃食我也大多數會選擇草莓味的。
  • 昆明周邊草莓種植基地越來越多 露天草莓現在基本吃不到
    【網傳】 激素草莓形狀不規則 熱傳網帖《草莓季到了,如何辨識打激素的草莓?》,就教人們怎麼分辨打激素的草莓,帖子中打激素的草莓是長這樣的: 外形:激素草莓形狀不規則,但是可能特別大,這種就是過量使用激素的草莓,果面凹凸不平,果形不整。
  • 草莓上市季,真後悔當時沒看草莓常見病害大全
    發病規律:病菌在病葉及其殘體上越冬;分生孢子經雨水傳播引起初侵染;有再侵染。 防治要點:選用抗病品種;清理病殘體;注意種植密度;發病前可噴藥保護。
  • 孕婦能吃草莓嗎 孕婦吃草莓的注意事項
    飯後吃一些草莓,更可以分解食物脂肪有利消化。孕婦吃草莓注意事項1、不建議食用非當季草莓,通過暖棚種植出來的草莓都含有一定的激素,對胎兒並不利。2、孕婦食用草莓要注意適量,少量食用問題不大,但不能大量食用。3、草莓的挑揀需要平整的,形狀怪異的不要選擇。正常生長的草莓外觀呈心形,但有些草莓色鮮個大,顆粒上有畸形凸起,咬開後中間有空心。
  • 草莓種植技術|草莓塑料大棚促成栽培植株管理
    從定植到採收結束,大棚促成栽培的草莓植株的生長發育時期很長,在此期間,植株一直進行著葉片和花莖的更新。為保證草莓植株處於正常的生長發育狀態,具有合理的花序數,要經常進行植株管理工作。1、摘老葉、病葉隨著時期的推移,草莓植株上的葉片會逐漸發生老化和黃化,呈水平生長狀態。葉片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它的功能時間是30~60天,但是病葉、黃化老葉製造光合產物還抵不上自身的消耗,而且葉片衰老時也容易發生病害。
  • 草莓種植技術|光照和氣體對草莓生長的影響
    一、草莓對光照的要求草莓屬於喜光植物,但又比較耐陰。光照強則生長健壯、葉色較深、花芽分化好、香味濃鬱、漿果品質好並且產量高,光照弱時則植株長勢細弱、葉柄細、葉色淡、花朵小、漿果小而味淡、品質差、產量低。
  • 草莓居然是最髒的水果?還致癌?-草莓,水果,蔬菜,科普, ——快科技...
    眼下正是吃草莓的季節,不過前幾天網上出現了一條這樣的新聞:啥,草莓是最髒的水果???要知道草莓可是很多人的最愛啊!再然後,網上就開始流傳「草莓不能吃了」,「草莓吃多了致癌」這樣的說法。草莓真的不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