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高架商品基質配套技術選擇及標準化植株管理技術
崔繼榮
昌黎縣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西部,是農業生產大縣,適宜的溫度和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壤使得昌黎縣成為中國草莓發展的黃金「三小時經濟圈」內的鮮食草莓生產種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城郊區、城關鎮、馬坨店鄉、新集鎮、龍家店、安山鎮、兩山鄉等鄉鎮,種植面積達 1.92 萬畝,主栽品種有紅顏、甜查理、大賽等,產量 38 157 t,產值 5.7 億元,佔秦皇島草莓產業的 80%。
近幾年來,由於草莓連年重茬種植,土傳病害發生嚴重,影響了草莓產量和質量,減少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傳統的草莓栽培都是彎腰和屈膝姿勢操作的,勞動強度大,雖種草莓收入可觀,但腰酸背痛曾讓很多種植戶談莓色變,減輕草莓栽培中的勞動負擔一直是長久研究的問題。同時傳統的土壤栽培存在土壤病害和鹽分脅迫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的問題。近幾年通過到各地草莓園區進行學習交流,引進溫室後牆基質栽培和 H 架基質栽培技術後,收到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尤其是在減少用藥量和杜絕土傳病害方面作用明顯,使溫室種植面積增加 25%以上,基質栽培生產出的草莓產量高、果實品質優良。
1 商品基質及配套技術選擇
從基質的三相比、使用過程中粒徑的穩定性及對營養液的幹擾程度考慮,椰糠是比較理想的栽培基質之一,椰糠是椰子加工後的廢棄物,屬於可再生資源,目前國內的椰糠受資源限制,脫鹽處理技術還不成熟,還存在一定問題,而進口的栽培基質質量相對穩定。在國外純椰糠栽培草莓技術已經被大面積推廣,椰糠栽培技術也可以形成標準化生產技術。
2 水肥精準管理技術
針對草莓品種應用標準化灌溉管理技術,配備相應滴灌設備,栽培後根據草莓基質溼度傳感器,少量多次的對草莓進行精準灌溉,單次灌溉量為 50 ml,根據天氣情況每天灌溉 3 ~ 8 次。
3 環境調控技術
3.1 溫度調控技術。溫度控制是草莓基質栽培中最主要的環境調控技術,通過北京紫蜂互聯生產的神農棚博士可編程自動防風機與配套的基質加溫管道,可解決冬季溫室生產中溫度與光照不協調的問題。草莓根系能忍受的最低溫度是 12 ℃,一般來說,溫室基質的最低溫 = 棚室最低氣溫 + 2 ℃。如果是基質栽培,棚溫 10 ℃的話,基質溫度是 12 ℃。在基質栽培的情況下,保證基質溫度高於 12 ℃,就是為了保證根系正常吸收水分和營養,所以棚溫不能低於 10 ℃。在日出後,可以通過設置 28 ℃的換氣溫度,有利於草莓的光合作用,在日出前 1 ~ 2 h 可啟動基質加溫系統,使得基質溫度維持在 15 ℃ ~ 18 ℃,可顯著提高草莓的產量,同時夜間溫室內最低氣溫為 5 ℃ ~ 8 ℃。晝夜溫差達 15 ℃,有利於糖分累積,提高基質栽培草莓的產量和口感。
3.2 二氧化碳施肥技術。光合作用是隨著日出開始的,冬季由於保溫需要,大棚處於長期密閉的狀態,內部的二氧化碳濃度長期低於 370 mg/kg,呈匱乏狀態。遠沒有達到草莓最佳的二氧化碳濃度 800 mg/kg,在日出 2 ~ 3 h 後通過補充二氧化碳維持在 800 mg/kg,可增產 30%左右。可將二氧化碳濃度設置為:溫室起保溫被後 1 ~ 3 h 為 700 ~ 800 mg/kg,下午 15:00 ~16:00 為 500 ~ 600 mg/kg。每 667 m 2 溫室日用液體二氧化碳為 10 kg,當地二氧化碳價格為 2 元 /kg,日成本 20 元。
3.3 溫室循環通風技術。溫室內設置功率為 180 W的風機,每小時風量 5 600 m 3 ,共安裝 3 臺,每小時換氣量 10 200 m 3 ,溫室內容積為 2 000 m 3 ,相當於每小時內循環換氣次數 5 次,風速基本在 0.5 m/s。這樣做的目的是:溫度更加均勻,推遲開風和提早關風時間,假如不運行風機,早上 11:00 棚內溫度就會達到 32 ℃以上,風口打開,那麼二氧化碳維持在 600 ~800 mg/kg 的時間就會縮短,此時就算補充二氧化碳也補充不到 800 mg/kg,會有逃逸。開風口後二氧化碳濃度基本上只能維持在 400 mg/kg,此時,溫度光照都適合,唯獨缺二氧化碳。假如運行風機,基本上風口成閉合的時間段會增加 1 h 以上,二氧化碳維持600 ~ 800 mg/kg 的時間也會增加。
4 標準化植株管理技術
4.1 摘除老葉、病葉。在新生葉片逐漸展開後,原來的葉片會慢慢老化。老化葉片製造的養分不及消耗的多,也容易感染病害,因此要及時摘除老葉。一般每株保留 5 片左右的健壯葉片即可。在生長期發現病葉要及時摘除。摘除老葉、病葉還有利於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便于田間操作。
4.2 掰除贅芽和摘除匍匐莖。生長旺盛的草莓植株會出現許多腋芽。過多生長的腋芽會消耗大量養分,減小單果重,降低產量。在腋芽長出後,每個植株選留2 個方位較好的粗壯腋芽,其餘的腋芽全部掰除。以後再長出腋芽時也要隨時掰除。草莓植株抽生的匍匐莖以及在匍匐莖上長出的子苗會消耗植株的養分,同時影響腋芽花芽分化,因此要及時摘除。
5 基質化栽培病蟲害防控技術
園區採取大棚草莓物理防治技術,做到科學種植,確保草莓的綠色健康。一是黃、藍板誘蟲,充分利用潛葉蠅、蚜蟲具有趨黃性和薊馬具有趨藍性的特點,採用綠色防控法來誘殺大量的潛葉蠅、蚜蟲、薊馬成蟲。二是硫磺燻蒸,通過加熱硫磺升華產生氣態的硫來防治草莓白粉病,同時有效避免固態的硫殘留在果實和葉片上。大棚草莓物理防治技術效果明顯,不僅杜絕了化學農藥對土壤和環境的汙染,草莓病蟲害發生也極少,草莓移栽後推廣捕食蟎防治紅蜘蛛的生物技術,同時推廣「激健」農藥減量應用技術在散戶草莓園應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次數及使用量,為基質草莓的綠色防控探索技術路線。
6 機械化配套技術
基質攪拌機用於混合各種配料到種植土中並進行攪拌,以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溫室軌道車可解決大棚內搬運的難題,能降低勞動強度。
7 分級包裝及儲運技術
草莓採摘框可提高草莓的商品果率,根據不同品種的成熟本色和特徵掌握果實採摘期。長途運輸果實,可在 7 ~ 8 成熟(果面 2/3 著色)時採摘,市場鮮銷草莓果實成熟度應在 9 成熟。用指甲掐斷果柄,留柄宜短,勿傷及萼片及果面,輕採輕放,盛放容器壁用海綿包裹,避免機械損傷。草莓採收時隨採隨分級。分級標準:特等品,果實完整,新鮮潔淨,無刺傷,單果重不低於 20 g。一等品,果形正常,新鮮潔淨,無刺傷,單果重在 15 g 以上。二等品,果形稍不整齊,無畸形果,單果重 8 g 以上。
8 配套基質化栽培的設施設備
8.1 基質栽培槽建設。栽培架採用 H 型架勢的方式,H 型架具有空間管理簡便、勞動強度低等特點。栽培架南北平行放置,固定於地面,栽培架的寬度為30 cm,各栽培架之間留有固定的走道 70 cm。栽培架的地面以上高度為 100 cm,園區溫室的尺寸為南北寬8 m,東西長 60 m,溫室前臉高度不足 1 m,溫室內單個栽培架的長度設計為 7 m,溫室東西走向 60 m 可以放置 60 組栽培架,栽培架基質槽由防老化 30 絲防滲膜、基質兜布、鋼卡、塑料管卡 4 個配件組成。採用單層 H 型栽培模式,栽培架高度為 1 m,不需要彎腰就可以完成草莓的栽培和採收,可以長期高品質栽培。結合提早花芽分化措施,選用優質種苗,8 月下旬定植,11 月下旬開始採收,可持續到第 2 年的 6 月份。單株平均基質用量為 8 L 左右,選用進口椰糠和進口泥炭作為基質,具備建設成本低、管理作業省工、設施簡單等特點。栽培架都採用特殊的插銷件,全程沒有焊接,具備安裝簡單、速度快、拆卸方便、維護成本低等特點。
8.2 自動放風機。採用北京紫蜂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神農棚博士可編程自動放風機,可以按照草莓生長規律對白天和晚上各時段的溫度進行編程,實現草莓各時間段的溫度精準控制。同時具備在手機上實時查看棚內溫度和風口大小的功能,遇到下雨可手機遠程一鍵對溫室內風口全部關閉。同時對異常溫度進行實時報警,免受損失。
8.3 循環風機。由於溫室呈半圓形,溫室內的各處溫度不一樣,容易造成草莓長勢不一致,可以利用對流風機進行溫室內環境循環,儘量保持溫室內各位置的草莓生長一致。
8.4 補光燈。冬季溫室由於保溫需求,草莓的日照時間在 8 ~ 10 h,冬季低溫寡照,草莓容易出現休眠,影響產量,通過保溫後補光 3 ~ 4 h,使得草莓日照時間維持在 12 h 左右,可預防休眠,增加基質栽培草莓的產量和口感。
8.5 基質加溫設備。冬季高架栽培比起土壤栽培,降溫更明顯,需要基質槽內設 PE 管,通過循環熱水進行基質局部加溫。在白天氣溫較高的時候,可以通過空氣源熱泵把熱量存儲在保溫水箱內,日出前通過循環泵把基質溫度穩定在 15 ℃ ~ 18 ℃,有了基質加溫系統,就克服了北方溫室生產中由於地溫不足造成的產量不高的難題,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主要技術。
8.6 二氧化碳施肥器。光合作用是隨著日出開始的,冬季由於保溫需要,大棚處於長期密閉的狀態,內部的二氧化碳濃度長期低於 370 mg/kg,呈匱乏狀態。遠沒有達到草莓最佳的二氧化碳濃度 800 mg/kg,在日出 2 ~ 3 h 後通過補充二氧化碳維持在 800 mg/kg,可增產 30%左右。增加二氧化碳有液化二氧化碳法、LPG 燃燒法、煤油燃燒法等辦法,液化二氧化碳屬於工業副產物,釋放沒有明火產生,純度高、使用方便、設備簡單。傳統土壤栽培由於土壤中微生物活動會釋放二氧化碳,而高架栽培微生物活動弱,比土壤栽培更容易陷入二氧化碳缺乏狀態,因此施用外源二氧化碳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主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