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高架商品基質配套技術選擇及標準化植株管理技術

2020-12-05 吉山花瑤

草莓高架商品基質配套技術選擇及標準化植株管理技術

崔繼榮

昌黎縣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西部,是農業生產大縣,適宜的溫度和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壤使得昌黎縣成為中國草莓發展的黃金「三小時經濟圈」內的鮮食草莓生產種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城郊區、城關鎮、馬坨店鄉、新集鎮、龍家店、安山鎮、兩山鄉等鄉鎮,種植面積達 1.92 萬畝,主栽品種有紅顏、甜查理、大賽等,產量 38 157 t,產值 5.7 億元,佔秦皇島草莓產業的 80%。

近幾年來,由於草莓連年重茬種植,土傳病害發生嚴重,影響了草莓產量和質量,減少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傳統的草莓栽培都是彎腰和屈膝姿勢操作的,勞動強度大,雖種草莓收入可觀,但腰酸背痛曾讓很多種植戶談莓色變,減輕草莓栽培中的勞動負擔一直是長久研究的問題。同時傳統的土壤栽培存在土壤病害和鹽分脅迫造成產量和品質下降的問題。近幾年通過到各地草莓園區進行學習交流,引進溫室後牆基質栽培和 H 架基質栽培技術後,收到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尤其是在減少用藥量和杜絕土傳病害方面作用明顯,使溫室種植面積增加 25%以上,基質栽培生產出的草莓產量高、果實品質優良。

1 商品基質及配套技術選擇

從基質的三相比、使用過程中粒徑的穩定性及對營養液的幹擾程度考慮,椰糠是比較理想的栽培基質之一,椰糠是椰子加工後的廢棄物,屬於可再生資源,目前國內的椰糠受資源限制,脫鹽處理技術還不成熟,還存在一定問題,而進口的栽培基質質量相對穩定。在國外純椰糠栽培草莓技術已經被大面積推廣,椰糠栽培技術也可以形成標準化生產技術。

2 水肥精準管理技術

針對草莓品種應用標準化灌溉管理技術,配備相應滴灌設備,栽培後根據草莓基質溼度傳感器,少量多次的對草莓進行精準灌溉,單次灌溉量為 50 ml,根據天氣情況每天灌溉 3 ~ 8 次。

3 環境調控技術

3.1 溫度調控技術。溫度控制是草莓基質栽培中最主要的環境調控技術,通過北京紫蜂互聯生產的神農棚博士可編程自動防風機與配套的基質加溫管道,可解決冬季溫室生產中溫度與光照不協調的問題。草莓根系能忍受的最低溫度是 12 ℃,一般來說,溫室基質的最低溫 = 棚室最低氣溫 + 2 ℃。如果是基質栽培,棚溫 10 ℃的話,基質溫度是 12 ℃。在基質栽培的情況下,保證基質溫度高於 12 ℃,就是為了保證根系正常吸收水分和營養,所以棚溫不能低於 10 ℃。在日出後,可以通過設置 28 ℃的換氣溫度,有利於草莓的光合作用,在日出前 1 ~ 2 h 可啟動基質加溫系統,使得基質溫度維持在 15 ℃ ~ 18 ℃,可顯著提高草莓的產量,同時夜間溫室內最低氣溫為 5 ℃ ~ 8 ℃。晝夜溫差達 15 ℃,有利於糖分累積,提高基質栽培草莓的產量和口感。

3.2 二氧化碳施肥技術。光合作用是隨著日出開始的,冬季由於保溫需要,大棚處於長期密閉的狀態,內部的二氧化碳濃度長期低於 370 mg/kg,呈匱乏狀態。遠沒有達到草莓最佳的二氧化碳濃度 800 mg/kg,在日出 2 ~ 3 h 後通過補充二氧化碳維持在 800 mg/kg,可增產 30%左右。可將二氧化碳濃度設置為:溫室起保溫被後 1 ~ 3 h 為 700 ~ 800 mg/kg,下午 15:00 ~16:00 為 500 ~ 600 mg/kg。每 667 m 2 溫室日用液體二氧化碳為 10 kg,當地二氧化碳價格為 2 元 /kg,日成本 20 元。

3.3 溫室循環通風技術。溫室內設置功率為 180 W的風機,每小時風量 5 600 m 3 ,共安裝 3 臺,每小時換氣量 10 200 m 3 ,溫室內容積為 2 000 m 3 ,相當於每小時內循環換氣次數 5 次,風速基本在 0.5 m/s。這樣做的目的是:溫度更加均勻,推遲開風和提早關風時間,假如不運行風機,早上 11:00 棚內溫度就會達到 32 ℃以上,風口打開,那麼二氧化碳維持在 600 ~800 mg/kg 的時間就會縮短,此時就算補充二氧化碳也補充不到 800 mg/kg,會有逃逸。開風口後二氧化碳濃度基本上只能維持在 400 mg/kg,此時,溫度光照都適合,唯獨缺二氧化碳。假如運行風機,基本上風口成閉合的時間段會增加 1 h 以上,二氧化碳維持600 ~ 800 mg/kg 的時間也會增加。

4 標準化植株管理技術

4.1 摘除老葉、病葉。在新生葉片逐漸展開後,原來的葉片會慢慢老化。老化葉片製造的養分不及消耗的多,也容易感染病害,因此要及時摘除老葉。一般每株保留 5 片左右的健壯葉片即可。在生長期發現病葉要及時摘除。摘除老葉、病葉還有利於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便于田間操作。

4.2 掰除贅芽和摘除匍匐莖。生長旺盛的草莓植株會出現許多腋芽。過多生長的腋芽會消耗大量養分,減小單果重,降低產量。在腋芽長出後,每個植株選留2 個方位較好的粗壯腋芽,其餘的腋芽全部掰除。以後再長出腋芽時也要隨時掰除。草莓植株抽生的匍匐莖以及在匍匐莖上長出的子苗會消耗植株的養分,同時影響腋芽花芽分化,因此要及時摘除。

5 基質化栽培病蟲害防控技術

園區採取大棚草莓物理防治技術,做到科學種植,確保草莓的綠色健康。一是黃、藍板誘蟲,充分利用潛葉蠅、蚜蟲具有趨黃性和薊馬具有趨藍性的特點,採用綠色防控法來誘殺大量的潛葉蠅、蚜蟲、薊馬成蟲。二是硫磺燻蒸,通過加熱硫磺升華產生氣態的硫來防治草莓白粉病,同時有效避免固態的硫殘留在果實和葉片上。大棚草莓物理防治技術效果明顯,不僅杜絕了化學農藥對土壤和環境的汙染,草莓病蟲害發生也極少,草莓移栽後推廣捕食蟎防治紅蜘蛛的生物技術,同時推廣「激健」農藥減量應用技術在散戶草莓園應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次數及使用量,為基質草莓的綠色防控探索技術路線。

6 機械化配套技術

基質攪拌機用於混合各種配料到種植土中並進行攪拌,以滿足植物的生長需要,溫室軌道車可解決大棚內搬運的難題,能降低勞動強度。

7 分級包裝及儲運技術

草莓採摘框可提高草莓的商品果率,根據不同品種的成熟本色和特徵掌握果實採摘期。長途運輸果實,可在 7 ~ 8 成熟(果面 2/3 著色)時採摘,市場鮮銷草莓果實成熟度應在 9 成熟。用指甲掐斷果柄,留柄宜短,勿傷及萼片及果面,輕採輕放,盛放容器壁用海綿包裹,避免機械損傷。草莓採收時隨採隨分級。分級標準:特等品,果實完整,新鮮潔淨,無刺傷,單果重不低於 20 g。一等品,果形正常,新鮮潔淨,無刺傷,單果重在 15 g 以上。二等品,果形稍不整齊,無畸形果,單果重 8 g 以上。

8 配套基質化栽培的設施設備

8.1 基質栽培槽建設。栽培架採用 H 型架勢的方式,H 型架具有空間管理簡便、勞動強度低等特點。栽培架南北平行放置,固定於地面,栽培架的寬度為30 cm,各栽培架之間留有固定的走道 70 cm。栽培架的地面以上高度為 100 cm,園區溫室的尺寸為南北寬8 m,東西長 60 m,溫室前臉高度不足 1 m,溫室內單個栽培架的長度設計為 7 m,溫室東西走向 60 m 可以放置 60 組栽培架,栽培架基質槽由防老化 30 絲防滲膜、基質兜布、鋼卡、塑料管卡 4 個配件組成。採用單層 H 型栽培模式,栽培架高度為 1 m,不需要彎腰就可以完成草莓的栽培和採收,可以長期高品質栽培。結合提早花芽分化措施,選用優質種苗,8 月下旬定植,11 月下旬開始採收,可持續到第 2 年的 6 月份。單株平均基質用量為 8 L 左右,選用進口椰糠和進口泥炭作為基質,具備建設成本低、管理作業省工、設施簡單等特點。栽培架都採用特殊的插銷件,全程沒有焊接,具備安裝簡單、速度快、拆卸方便、維護成本低等特點。

8.2 自動放風機。採用北京紫蜂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神農棚博士可編程自動放風機,可以按照草莓生長規律對白天和晚上各時段的溫度進行編程,實現草莓各時間段的溫度精準控制。同時具備在手機上實時查看棚內溫度和風口大小的功能,遇到下雨可手機遠程一鍵對溫室內風口全部關閉。同時對異常溫度進行實時報警,免受損失。

8.3 循環風機。由於溫室呈半圓形,溫室內的各處溫度不一樣,容易造成草莓長勢不一致,可以利用對流風機進行溫室內環境循環,儘量保持溫室內各位置的草莓生長一致。

8.4 補光燈。冬季溫室由於保溫需求,草莓的日照時間在 8 ~ 10 h,冬季低溫寡照,草莓容易出現休眠,影響產量,通過保溫後補光 3 ~ 4 h,使得草莓日照時間維持在 12 h 左右,可預防休眠,增加基質栽培草莓的產量和口感。

8.5 基質加溫設備。冬季高架栽培比起土壤栽培,降溫更明顯,需要基質槽內設 PE 管,通過循環熱水進行基質局部加溫。在白天氣溫較高的時候,可以通過空氣源熱泵把熱量存儲在保溫水箱內,日出前通過循環泵把基質溫度穩定在 15 ℃ ~ 18 ℃,有了基質加溫系統,就克服了北方溫室生產中由於地溫不足造成的產量不高的難題,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主要技術。

8.6 二氧化碳施肥器。光合作用是隨著日出開始的,冬季由於保溫需要,大棚處於長期密閉的狀態,內部的二氧化碳濃度長期低於 370 mg/kg,呈匱乏狀態。遠沒有達到草莓最佳的二氧化碳濃度 800 mg/kg,在日出 2 ~ 3 h 後通過補充二氧化碳維持在 800 mg/kg,可增產 30%左右。增加二氧化碳有液化二氧化碳法、LPG 燃燒法、煤油燃燒法等辦法,液化二氧化碳屬於工業副產物,釋放沒有明火產生,純度高、使用方便、設備簡單。傳統土壤栽培由於土壤中微生物活動會釋放二氧化碳,而高架栽培微生物活動弱,比土壤栽培更容易陷入二氧化碳缺乏狀態,因此施用外源二氧化碳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的主要技術。

相關焦點

  • 草莓種植技術|草莓塑料大棚促成栽培植株管理
    從定植到採收結束,大棚促成栽培的草莓植株的生長發育時期很長,在此期間,植株一直進行著葉片和花莖的更新。為保證草莓植株處於正常的生長發育狀態,具有合理的花序數,要經常進行植株管理工作。1、摘老葉、病葉隨著時期的推移,草莓植株上的葉片會逐漸發生老化和黃化,呈水平生長狀態。葉片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它的功能時間是30~60天,但是病葉、黃化老葉製造光合產物還抵不上自身的消耗,而且葉片衰老時也容易發生病害。
  • 江蘇省草莓產業技術體系加快推廣新品種新技術
    觀摩會上,溧水基地還向與會者集中展示全省草莓最新品種和綠色防控技術,如奶香四溢的「紫金芳玉」和果大高產的「紫金麗霞」草莓新品種,以及架式基質栽培、高壟半基質、肥水精準調控、蘸根定植、粘蟲板和誘殺器物理防蟲等草莓種植新技術。這些技術在江蘇省草莓產業技術體系的14個示範基地內都有示範展示,便於全省草莓種植戶就近觀摩借鑑,提升當地草莓種植水平。
  • 設施草莓安全生產風險防控技術要點
    宜選用壤質土壤,深厚土層,結構疏鬆,土壤pH值在7.5以下,溝渠配套、排灌方便的高燥田塊。  二、整地施肥  草莓栽培要合理調控肥水、做好開溝排水工作。肥料宜選用草莓上已經登記或免於登記的肥料,限制使用含氯複合肥,基肥品種選擇優質有機肥、常用化肥、微生物肥料、葉面肥、複合肥等,並深翻入土。
  • 組織培養在草莓生產中的優勢及組培苗移栽技術
    組織培養在草莓生產中的優勢及組培苗移栽技術馬繼文草莓,別名又叫洋莓、地莓、地果、紅莓等,在園藝上屬漿果類果樹,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是漿果類水果,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草莓作為一種栽培周期短、結果早、見效快的經濟作物,近 15 年來在全國迅猛發展,對加快農村脫貧致富、振興地方經濟、出口創匯都具有重要意義。草莓組織培養可以在較小的空間內有效的保存大量的種質資源,避免病蟲害威脅,有利於草莓的快速繁殖。採用莖尖、葉片培養的組培苗,在定植後期生長勢強,抗逆、抗病能力提高,植株較為健壯。
  • 草莓組培脫毒技術
    草莓極易感染病毒,草莓種苗生產系無性繁殖,感染病毒的母株會將病毒直接通過匍匐莖傳遞給子苗;蚜蟲、薊馬、粉蝨等刺吸式害蟲也能傳播病毒,導致病毒在草莓植株上不斷地積累和蔓延。目前還沒有防治病毒病發生的有效藥劑,實現草莓無病毒栽培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脫除草莓植株中的病毒,獲得無病毒原種,而後以此大量繁育無病毒苗,不斷滿足生產的需要。
  • 草莓種植技術|草莓常見四種病毒及防治方法
    草莓受單種病毒侵染,往往症狀不明顯,被複合侵染後,主要表現為長勢衰弱、退化,新葉展開不充分,葉片稀少、無光澤、失綠變黃、葉緣不規則上卷、皺縮扭曲,植株矮化,坐果少、產量低。草莓斑駁病毒通過棉蚜、桃蚜和土壤中線蟲等進行傳播,也可通過嫁接,菟絲子和汁液機械傳染。草莓斑駁病屬非持久型蚜傳病毒,蚜蟲得病和傳播時間很短,僅為數分鐘。病毒在蚜蟲體內無循回期,數小時後蚜蟲失去傳毒能力。2、草莓輕型黃邊病毒 該病毒單獨侵染時,草莓植株稍微矮化,複合侵染時引起葉片黃化或失綠,老葉變紅,植株矮化,葉緣不規則上卷,葉脈下彎或全葉扭曲。
  • 冬季大棚草莓的管理方法
    4、肥水管理 冬季大棚內的排水溝一定要及時清理,防止水漬災害發生,溝深一般在30釐米以上,注意不能擁堵。花、果期保證每周澆一次水,隔周施用一次水溶肥,澆水時間集中在上午9點至10點。在果實膨大期和採摘期應該追肥,追肥時使用高鉀水溶肥,每畝施用5-10公斤,同時再增加腐殖酸或海藻酸5-10公斤,可增加草莓的抗逆性。
  • 草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草莓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堅持「預防為主、全程控制」「治早、治小、治準」的原則,將生物、生態、物理等防控技術結合起來,同時在生產過程中禁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既控制有害生物發生危害,推進農藥減量使用,又能提升草莓產品質量,進一步降低病蟲抗藥性、食品安全、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風險
  • 草莓種植技術|指示植物檢測法鑑定無病草莓毒苗
    培育得到的草莓苗植株,必須經過嚴格地鑑定,證明確實無病毒存在,才可以提供給生產應用。病毒檢測,是確定草莓感染病毒種類和危害程度的重要技術手段。通過專門的病毒檢測途徑,確定草莓的栽培植株是否帶有病毒、所帶的病毒種類以及病毒的積累、危害程度等,對於選擇無病毒原種苗、確定栽培草莓的病毒病危害情況,以及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 草莓灰黴病的發生規律以及不同時期防治關鍵技術
    三、灰黴病的發病規律草莓灰黴病是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幾乎所有的草莓灰黴病越冬菌源均來自病殘體附著的菌絲上,中戶在合適溫度(低溫)和溼度(92%-95%)條件下開始其侵染過程,侵入口多在植株的傷口以及枯死部位,之後開始蔓延至植株的老葉、枯葉、花瓣、果實等部位。
  • 功能基質——海綿城市建設的科技綠色資材
    因此,屋頂、牆面、橋梁、綠地、花園、溼地等綠地綠植就成為海綿城市海綿體。顯然,提高屋頂、牆面、橋梁、綠地、花園等綠地綠植建設水平,改善綠地綠植的吸水、蓄水、滲水、淨水能力,是減緩城市內澇、提高雨水利用比例,擴大海綿城市雨洪管理能力的關鍵手段。在屋頂、牆面、橋梁、綠地、花園、溼地等綠地綠植建設中,基質應用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基質材料已經成為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剛性需求。
  • 大櫻桃標準化管理技術!
    當然大櫻桃栽培技術日新月異,如何標準栽培、能坐果、做好果,達到提質增效,落到實處還有一段距離要走,關鍵是廣大種植戶要按照櫻桃的生產規程進行嚴格建園管理。那麼櫻桃管理規程有哪些呢?小編將連續5天推出大櫻桃的標準化管理技術,敬請關注。
  • 草莓病毒病有什麼危害特徵?草莓脫病毒繁殖的方法
    隨著草莓需求量的增加,草莓種植者日益增多,但草莓種植過程、病毒病等病害時有發生,對草莓的品質和產量有很大的影響,如何有效地控制草莓病毒病的危害、脫毒方法和繁殖技術。草莓病毒病及其危害草莓斑駁病毒單獨侵染草莓往往不表現出明顯的症狀,但病株生長下降,果實品質下降,產量可降低20%≤30%,與其他病毒聯合可產生斑駁症狀。
  • 草莓盛果期追施磷酸二氫鉀能增產多少斤,草莓盛果期增產追肥技術
    磷酸二氫鉀因為它的增產效果好,一直是農業種植中備受農戶喜愛的一種肥料,既然磷酸二氫鉀增產效果這麼好,對於今年種植的大棚草莓,如果在盛果期追施磷酸二氫鉀能不能也實現增產的目的呢?一畝大棚草莓能增產多少呢?今天就給各位種植草莓的農戶分享,草莓盛果期增產追肥技術。
  • 草莓種植技術|草莓褐斑病和黃萎病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一、草莓褐斑病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草莓褐斑病有時又稱草莓葉枯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1、草莓褐斑病危害症狀草莓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多從葉緣開始侵染,初期葉面出現紫褐色小斑點,後擴展為大小不等的近圓形成「V」形斑。病斑中部灰白,邊緣紫紅色,病斑上一般有明顯輪紋,後期病斑可發展至葉片1/4~1/2大小,致使葉片枯萎,植株死亡。
  • 人才助力草莓產業發展 「牛博士」託起鄉村振興夢
    他在那間草莓棚裡培育新苗。」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洪藍街道的傅家邊精品草莓園裡迎面走來一群剛剛乾完活的莓農。他們口中的「牛博士」就是南京美莓源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劉東華博士。因為他創新的草莓種植技術和草莓「農藥零殘留」栽培技術,當地莓農都喜歡稱他為「牛博士」。
  • 草莓種植技術|草莓葉斑病和輪斑病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
    一、草莓葉斑病危害症狀及防治措施草莓葉斑病又稱草莓蛇眼病、白斑病,在我國草莓栽培區廣泛發生。1、、草莓葉斑病危害症狀葉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尤其是老葉,也侵害葉柄、匍匐莖、花萼、果實和果梗。病葉開始產生紫紅色小斑點,隨後擴大為直徑3~6毫米的圓形病斑,邊緣紫紅色,中央呈棕色,後變為灰白色,酷似蛇眼。病斑過多會引起葉片褐枯。病斑大量發生會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植株抗性降低。
  • 草莓炭疽病的危害症狀及發生特點,附綜合防治技術!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也種植戶非常頭疼的一種病害,一旦發生很難控制,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草莓炭疽病的綜合防治技術,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染病後的明顯特徵是草莓株葉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 匍匐莖、葉柄、葉片染病,初始產生直徑3~7毫米的黑色紡錘形或橢圓形潰瘍狀病斑,稍凹陷;當匍匐莖和葉柄上的病斑擴展成為環形圈時,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溼度高時病部可見肉紅色黏質孢子堆。
  • 草莓種植技術|草莓氮和磷缺乏的主要症狀、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一、草莓氮缺乏症氮是植物的主要營養元素,它對植物的生長、發育、產量、品質都有重要影響。草莓對氮素的需要量,大約每667米2產1噸漿果需吸收純氮49.5千克。但草莓何時需氮量最大,是否需要補充氮素,這主要依賴對植株的分析。
  • 盆栽非洲茉莉栽培管理技術
    盆栽非洲茉莉栽培管理技術陳少萍非洲茉莉別名灰莉木、箐黃果等,為馬錢科灰莉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我國及東南亞地區。株形豐滿,葉片油亮,葉色青翠碧綠,春夏開花,花期長,觀賞價值高,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新型室內觀葉植物。非洲茉莉株高 5 ~ 12m,常附生,葉對生,草肉質,長圓形、橢圓形至倒卵形,頂端漸尖頭,上面深綠色,背面黃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