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莓對光照的要求
草莓屬於喜光植物,但又比較耐陰。光照強則生長健壯、葉色較深、花芽分化好、香味濃鬱、漿果品質好並且產量高,光照弱時則植株長勢細弱、葉柄細、葉色淡、花朵小、漿果小而味淡、品質差、產量低。
草莓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對光照有不同的要求,開花結果期和旺盛生長期適宜12~15小時的長日照,花芽形成期要求10~12小時的短日照。
二、草莓對氣體條件的要求
二氧化碳是草莓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一般情況下,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很低,只有200~300毫升/米3,日出前達最高,升至500毫升/米3,日出1個多小時後,二氧化碳濃度逐漸下降,上午9時降至100毫升/米3,雖經通風,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有所回升,但仍在300毫升/米3以下,低於棚外二氧化碳濃度。因此,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低是影響草莓生長發育的限制因素。
研究表明,當二氧化碳濃度為360毫升/米3,2萬~3萬勒克斯的光強即達光飽和點;當二氧化碳濃度升至800毫米/米3時,6萬勒克斯的光強也未達到飽和點。因此,對大棚草莓補施二氧化碳,可使草莓葉片明顯增厚,葉色濃綠,果個增大,成熟提前,能增產15%~20%。
在保護地條件下,如施用氮肥太多,密閉條件下分解出的氨和二氧化氮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危害草莓,使葉緣變褐色,最後枯死;二氧化氮危害葉肉時,初期呈斑點狀,後期葉枯死。在加熱溫室裡,由於煤燃燒不完全和煙道有漏洞,易產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氣體,尤其是二氧化硫氣體對草莓危害很大,使葉緣和葉脈間細胞很快死亡,出現小斑點。
另外,農用塑料薄膜等製品在使用過程中,經陽光曝曬,在高溫下也可揮發出乙烯和氯氣等有毒氣體,使葉片變黃死亡。其中,氯氣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2~3倍。因此,大棚栽培草莓需及時通風換氣,不僅有利於室外二氧化硫流入室內,還可使棚內的毒性氣體排出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