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子界怎麼有這麼多可憐蟲,竟然除了人類,還要被其他動物獵食?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悽悽慘慘」的「動物莓」吧。
先講母語,中文裡面說的蛇莓,一些地方又叫蛇泡,傳說與蛇有點關係,民間對它的說法不一,一說蛇吃的,一說蛇怕的,一說蛇爬的。但它並不是有毒的植物,它只是不好吃而已。
蛇莓屬於薔薇科蛇莓屬 Duchesnea indica ,是矮小的匍匐草本植物。雖然在國內分布廣泛,但還是常常被與薔薇科草莓屬的若干草莓物種混淆。其實蛇莓從外觀上還是很容易和草莓區別的:哪有籽都突出果肉表面,還是球形的草莓啊?如果有花,就更容易區別了,蛇莓開黃花,而草莓的花是白色的。
蛇莓的果實 | Kurt Stüber / Wikipedia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外國人們所謂的各種「動物莓」:
Wolfberry(直譯為「狼莓」),說起來是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英文名字,其實它也是中國人熟知的一種植物。指的就是茄科枸杞屬的Lycium barbarum ,也就是我們日常食用的,枸杞。
多數人應該沒見過還沒摘下的枸杞 | Sten Porse / Wikipedia
Bearberry(直譯為「熊莓」),杜鵑花科熊果屬幾種植物的果實,一般包括Arctostaphylos alpina、A. rubra和A. uva-ursi三個種,其中以最後一個種最常見。請注意,雖然熊真的吃這些莓,但它並不太喜歡。既然熊都不愛吃,當然更不被人類待見——民間偶爾用它們的葉子來做做草藥,不常食用。
不好吃的「熊莓」 | Jesse Taylor / Wikipedia
Cowberry(直譯為「牛莓」),美國人和英國北愛爾蘭人口中的Vaccinium vitis-idaea。它還有「北國紅豆」之稱,就是杜鵑花科越桔屬的越桔。越桔是北歐民間最常食用的果醬原料之一,當地人常常用它配煎炸的肉丸或血布丁來吃。作為名字聽上去很美味的「berry」(莓)一枚,越桔其實很酸澀,在未處理成果醬之前幾乎不能入口。
其實很酸澀的越桔 | Jonas Bergsten / Wikipedia
Foxberry(直譯為「狐莓」),……不好意思,這貨還是越桔。
Partridgeberry (直譯為「鷓鴣莓」),……不好意思,這貨仍然是越桔。
好吧,事實是這樣的:越桔最初被瑞典人稱作lingonberry,其中「lingon」前綴來自瑞典語,指的是常常與越桔長在一起、樣子也較為相近的石楠(Calluna vulgaris)。等它傳入加拿大,在新斯科舍省,因被狐狸食用而冠名Foxberry(「狐莓」);在紐芬蘭島嶼地區呢,則又變成了Partridgeberry(「鷓鴣莓」)或「Redberry」(紅莓)。
其實都是我 | Jonas Bergsten / Wikipedia
外國人們還真是偏好杜鵑花科的莓們,其實這主要是因為高緯度森林中杜鵑花科的植物分布很普遍,它們喜歡針葉林下的酸性土壤。不過當然也有例外:
Sheepberry(直譯為「羊莓」),忍冬科莢蒾屬的Viburnum lentago,也被稱作Nannyberry (直譯為「奶媽莓」……)。原產北美洲的喜寒植物。果實藍黑色,味道不錯。這貨是常見觀賞植物瓊花(V.macrocephalum)的親戚,沒想到這家人裡也能有作為食物的成員。
「羊莓」 已在美國東部作為觀賞植物廣泛引入人工栽培 | Herman, D.E. / Wikipedia
上文是哺乳動物莓,接下來我們看看鳥類莓……
Crowberry(直譯為「烏鴉莓」),杜鵑花科(又是你!)巖高蘭屬的若干物種(Empetrum spp.)。
「烏鴉莓」 ,在國內僅分布於東北大興安嶺的高山頂部 | Maseltov / Wikipedia
Gooseberry(直譯為「鵝莓」),虎耳草科茶藨子屬的Ribes uva-crispa ,中文名醋慄。同屬的物種裡有不少都有好吃的果實,另一個代表是黑茶藨子,R. nigrum ,英文稱作Blackcurrant,即時下被當作健康食品的「黑加侖」。
長得略像葡萄的鵝莓 | Factumquintus / Wikipedia
什麼?你說還有「咖啡莓」?Coffeeberry,其實是指未去殼兒的咖啡豆。「魚苺」?別鬧了,Fishberry是魚子。
本文來自物種日曆,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