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情萬家
導讀:烏蘞莓有沒有毒,能吃嗎?答案來了!它的價值原來在這裡!
人們都說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景色最美,其實我覺著夏天才是一年中時光最美的時節,唯獨缺憾的是炎熱的空氣,但是這擋不住原野裡繽紛絢麗、生長旺盛的植物散發光華,就像正值風華正茂的少年英姿颯爽,要綠葉有綠葉,要花朵有花朵,要果實有果實,什麼都不缺,這夏季如何?
深處大山之中的農民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自然吃過的野果數不勝數,靠山就是好,好到你沒脾氣,夏季的山林比其它地方清爽的多,這種生活才真的不錯。
筆者有一段深處山中的生活經歷,那些野果真的是無法形容,不像人工種植的果肉那樣細膩,有的是乾澀、精甜,是一種野性的味道,人工種不出來,大部分的野果都很不錯,但也有特別的,比如一種叫「烏蘞莓」的野果,黑黑的,大約一釐米左右的直徑,小圓形,有點像「黑糖豆」,讓人一看仿佛就有食慾一樣,其實它的味道苦中帶酸,很難吃,當初剛開始聽說烏蘞莓的時候,我還一再的聯想它的美妙味道,著實有點失望。
開始比較欣賞「烏蘞莓」這個名字,真有點讓人感到詫異,「顏值」與味道不成正比呀!現實和想像有點脫節,總會有點距離,然而它卻有著很高的價值,這一點沒有讓人失望,沒有哪一種植物是「一無是處」的,只是你沒有發現的它的優點罷了。烏蘞莓在有的地方還有另一個名字叫「野葡萄藤」,別說,還真有點像,它與葡萄確有些淵源,有點像是「遠房的親戚」,尤其是在果實成熟的時候,筆者始終覺著它更像是郊外另一種野生漿果「龍葵」,不同的是烏蘞莓是藤本植物。
烏蘞莓科普
烏蘞莓,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莖生多枝,圓柱形,枝條表面有縱向稜紋,絨毛稀少,莖部多節段,一節一葉柄,兩節一卷鬚;一柄出五葉片,如鳥足形分布,同點出四小葉,頂端一大葉,橢圓形,有葉尖;花腋生,復二歧聚傘花序,花梗較長,花分四瓣,花謝時花瓣向外捲曲,小花,不仔細看,不容易察覺;花期較長,一般從3月份可以延續到8月份,果期則從8月開始順延三個月。
烏蘞莓究竟能不能吃?
農村裡的老百姓經常會到野外割烏蘞莓來餵豬,為此它還有一個名字就叫「母豬藤」,有人說豬能吃的東西,人也能吃,別抬槓,其實不然,烏蘞莓體內含有一定毒性,人是不能吃的,而豬即便知道也不會告訴你呀,萬一這種毒性豬可能會適應呢,人們卻未必能承受。雖然果實裡帶有毒素,吃少了可能問題不大,但是吃多了就不行了,這種險奉勸大家最好一點都不要去嘗試。
烏蘞莓的果實不能吃,並不代表會影響到烏蘞莓自身的其它價值。筆者小時候,也知道它不好吃,所有經常採了烏蘞莓果實用來當作小夥伴們「戰鬥」的「子彈」,那叫一個「黑」呀,基本上所有孩子臉上、身上都被擊中,衣服也隨之染成了黑紫色,那時候對烏蘞莓來說,大多數人能說得上來的用處,除了這個「功能」以外,還真一時想不起什麼來。村裡的老年人是懂得的,而年輕人知道烏蘞莓用處的卻很少。
烏蘞莓的價值
1、在中醫裡,烏蘞莓是一味較特殊的中藥材,全草可入藥,雖然其果實含毒,但卻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烏蘞莓的提取物可製作成抑菌藥物使用,同時對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等人體不適作用顯著,更對毒蛇咬傷有良好的作用。
2、烏蘞莓果實成熟時,應該是觀賞它的最佳時期,尤其是這一粒粒紫黑色的果子,如珍珠一般,特別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這些黑果子發著油亮的光,讓人看了食慾大漲,所以人一定要學會克制,才能不犯錯誤,觀賞性較高,不代表就能吃!哈哈哈……
綜上所述,烏蘞莓最值得我們關注的便是其極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正所謂「萬物皆有用」,要正確地認識它,才能更好地使用它。烏蘞莓的嫩葉是可以食用的,方法很多,關於烏蘞莓的研究,一些專業機構還在不停地進行中,希望會有更多的收穫造福人類,大家覺著呢?你那裡有這種野生植物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了解的烏蘞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