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還用銅製劑?多粘類芽孢桿菌,以菌治菌

2020-12-06 天天學農

前段時間,我們收到用戶發來的黃瓜照片,已經結小瓜了,細看葉片,發現是很典型的細菌性角斑病。對於黃瓜來說,這種病害真的是防不勝防,在各個階段都可能發生。特別是立夏之後,氣溫逐漸升高,為細菌性角斑病提供了舒適的溫床。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可以使用什麼藥劑

種過黃瓜的朋友們,大多都有這樣的感受,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和霜黴病傻傻分不清楚,因為它們的症狀很像。但是,哪怕是雙胞胎,長相也會存在差異,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先從字面上看,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細菌性病害,霜黴病是真菌性病害。沒錯,真菌不僅包括我們平時吃的菌菇,還有黴菌、酵母等。細菌性病害與真菌性病害最明顯的區別在於,細菌性病害症狀表現為萎蔫、腐爛、穿孔等,如果溼度高,病部還會流膿、發臭!而真菌性病害通常會出現毛狀黴層!

既然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是細菌性病害,那麼在藥劑選擇上,就要選擇殺細菌的,如果你錯用了殺真菌的藥劑,那肯定治不了病,還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延誤防治的最佳時機。據農藥登記公告,在黃瓜細菌病害方面,目前我國僅在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防治上進行了登記,其他細菌性病害是沒有登記藥劑的。根據《農藥管理條例》和《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國內農藥產品生產前,境外農藥產品進口前,必須在我國申請登記,經審查批准登記後,才能在我國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

下圖是已經登記的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農藥,有噻唑鋅、精甲·王銅、氫氧化銅、四黴素、大蒜素、乙蒜素、春雷·中生、春雷黴素、中生菌素、甲基營養型芽孢桿菌LW-6和多粘類芽孢桿菌KN-03等等藥劑,不僅有化學藥劑,也有生物藥劑。

來源:市場縱橫

銅製劑,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剋星

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藥劑有喹啉銅、氧化銅、氧化亞銅、王銅等。5%精甲·王銅可溼性粉劑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它的成分為5%精甲霜靈+40%王銅,王銅在作物上能夠形成保護膜,即使下雨了對藥效的影響也不大,其次它還能釋放出可溶性鹼式氯化銅離子殺菌。使用方法為:每畝110克兌水30-50公斤,7天左右噴一次,連噴2-3次。

還可以使用50%琥銅 ·霜脲氰可溼性粉劑,這種藥劑的成分為8%霜脲氰+42%琥珀肥酸銅,殺菌範圍更大,不僅能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還能防治黃瓜霜黴病。使用方法同上。

此外,發病初期,每畝使用48%琥銅·乙膦鋁可溼性粉劑160克兌水30公斤,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銅製劑的時候,需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最重要的一個是避免與酸性葉面肥或者強酸強鹼農藥混用,以免影響藥效。銅製劑中的硫酸銅、氫氧化銅、鹼式硫酸銅、氧化亞銅等無機銅製劑不宜與甲託、多菌靈、代森錳鋅、代森鋅、乙黴威等以及含鐵、鋅、鋁等金屬離子的農藥和葉面肥混用,同百菌清、異菌脲等有機殺菌劑混合可以。其次高溫時期不要使用銅製劑。

多粘類芽胞桿菌,以菌治菌

在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中,大多數人會選擇使用銅製劑,殺菌效果明顯,價格比較便宜。但是銅製劑混用性差,容易發生藥害,而且化學藥劑不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主旋律。除了銅製劑之外,我們還可以使用什麼藥劑來防治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呢?

去年農業農村部針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出的「關於倡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低毒綠色生物農藥推廣使用」的建議。可以預見,高毒高殘留農藥產品正在逐步退出市場,化學農藥趨向減量施用,對環境友好的低毒綠色生物農藥逐漸成為市場新寵。

在此,不得不說多粘類芽孢桿菌了。說多粘類芽孢桿菌有奇效都不為過,但是這種菌劑比較難買,不是每個農藥經銷店都有賣的。

顯微鏡下的多粘芽孢桿菌

多粘芽孢桿菌有2大功能,一是防治植物細菌性和真菌性土傳病害,二是促進植物生長和提高產量。多粘芽孢桿菌具有廣譜性抗菌作用,不僅能殺細菌,對真菌和線蟲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對於黃瓜來說,不僅可以防治細菌性角斑病,還可以防治枯萎病、猝倒病,還能促進黃瓜鬚根的增加和根系的伸長。此外,對番茄、茄子、辣椒、西瓜、甜瓜、黃瓜、苦瓜、冬瓜、香蕉、菸草、馬鈴薯、羅漢果、生薑和草莓等的某些病害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多粘類芽胞桿菌通是過分泌多粘菌素、粘菌素等物質破壞細菌細胞質膜的通透性,使病菌胞內物質洩漏從而殺死細菌。黃瓜每次澆水前後都應該噴藥預防,在細菌性角斑病發病初期,噴施多粘類芽孢桿菌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5~7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則要加大用藥劑量。及時把病葉、病果摘掉,在黃瓜拉秧之後,也需要及時將田間的病殘體清除掉。

我們生病的時候,醫生通常會叮囑我們好好吃藥,好好休息。這個「休息」對身體機能的恢復很重要。植物也是如此,我們要給它營造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讓它的各項機能快速恢復。

首先針對細菌性角斑病喜歡的環境條件,採用打破它們的方式,歸還黃瓜適宜的生長環境。主要抓兩方面,溫度和溼度。如果是大棚黃瓜,要及時通風降溫,白天的相對溼度應保持在65%-75%,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相對溼度保持在80%-90%,相對溫度保持在15℃以下。在發病初期或者病害比較嚴重的時候,可以採用這樣的放風方法:在天氣晴朗的上午,給黃瓜澆一遍水,等到中午的時候把大棚關閉,讓溫度升高到45℃左右,2小時後再打開通風口降溫排溼,把細菌性角斑捂死。一個星期之後再按照這樣的方法操作一遍,可以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細菌性角斑病能從傷口或水孔侵入植株,所以在發病期間,應多注意田間管理,如果黃瓜到了整枝綁蔓的階段,應選在晴天露水幹掉之後進行,以免造成更多傷口讓病菌入侵。

相關焦點

  •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怎麼防治?答案來了
    黃瓜角斑病在黃瓜種植區均有發生,東北、華北及華東保護地和華北春大棚發病嚴重,病葉率有時高達70%,是保護地黃瓜重要病害之一。該病由丁香假單胞桿菌黃瓜角斑病致病變種引起,為細菌性病害。
  • 黃瓜細菌性葉枯病如何防治?正確識別症狀,用好3個防治方法
    黃瓜細菌性病害是黃瓜生產上一大防治難點,黃瓜上的細菌性病害有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緣枯病、細菌性葉枯病等,對黃瓜生產有極大危害。今天談談黃瓜細菌性葉枯病,首先要會正確識別症狀,然後對症用藥,達到有效控制病害目標。
  • 黃瓜得了細菌性角斑病咋辦?這個難題菜農應該咋應對
    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來發生逐漸加重。夏季是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高發季節,應及早採取措施防治。 4月25日來自江蘇徐州市的農管家用戶劉炎炎發來圖片向農管家的專家諮詢:「看看黃瓜得了什麼病?」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解答的。
  • 黃瓜白粉病、枯萎病、細菌性角斑病的識別與防治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黃瓜白粉病、黃瓜枯萎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識別與防治。黃瓜白粉病有何症狀?白粉病主要侵染葉片,也為害莖、葉柄,果實一般不受害,但會降低品質。如何有效進行黃瓜白粉病防治?①發現病株、葉及時剪除,以減少菌源。②增施磷、鉀肥,控施速效氮肥。③合理澆水,儘量避免土壤忽幹忽溫。
  •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不可怕,怕你沒有好法來治它
    黃瓜生長期間連陰雨天氣、生育期暴雨天氣、農業作業造成的黃瓜傷口、洪水灌溉、雨後排水不良、地勢快、部分施氮導致黃瓜長度陡峭、種植葉片生長茂密、溫室通風通風不良、溼度過大等都有利於細菌性角化病的發生和危害。黃瓜霜黴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 怎樣辨別黃瓜細菌性角斑病
    黃瓜上的細菌性角斑病,經常與霜黴病混發,並且很多人都把角斑病和霜黴病混淆。其實它們有明顯的區別方法:就是看葉子背面有沒有灰黑色的黴層。沒有的是角斑病,有的是霜黴病。下面我來具體說明一下角斑病的識別及防治方法。
  • 幾種簡單細菌性病害的鑑別和防治
    植物細菌性病害在作物病害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主要種類有棒杆、假單胞杆、野杆、黃單胞杆、歐文杆五個菌屬。其中除棒桿菌屬於革蘭氏陽性菌,其餘都屬於革蘭氏陰性菌。細菌病害屬於非專性寄生菌,與寄主接觸後,可直接通過自然孔口以及非自然孔口侵入。自然孔口包括氣孔、皮孔等,非自然孔口包括機械傷口等。
  • 被稱為「菌中之王」枯草芽孢桿菌,這幾種使用方法治病效果最好
    隨著國家對農產品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枯草芽孢桿菌作為一種生物菌劑,不僅能防治多種病害,還可調節作物生長,是一種無毒無殘留無汙染的生物殺菌劑,被越來越多的人們寄予厚望。但是由於枯草芽孢桿菌對溫度、溼度、光照等環境條件要求很高,如何使用才能達到理想的防病治病效果呢?
  • 菌中之王——枯草芽孢桿菌的前世今生
    ;1992年Hwang等報導,用枯草芽孢桿菌可以防治豌豆的根腐病;2009年李晶等發現枯草芽孢桿菌可防治大豆根腐病、黃瓜枯萎病;彭燈水報導枯草芽孢桿菌對玉米紋枯病防效顯著;曹春娜等研究發現枯草芽孢桿菌能防治黃瓜灰黴病的發生;張成省研究發現枯草芽孢桿菌對防治菸草赤星病效果顯著
  • 以菌治蟲 以菌改土
    見習記者 左黎韻 攝   本報訊 (見習記者 左黎韻)近日,記者從綦江農博園獲悉,該園正在進行農作物生態化種植試驗,用病毒和微生物防治植物病蟲害。  記者在溫控大棚裡看到,幾個農技員正在為茄子「治病」。他們先在茄子苗的莖上劃開一道傷口,再在傷口上接種病毒。  農技員陳勇告訴記者:「每種病毒可以對抗特定類型的害蟲。
  • 黃瓜十大常見病害,高清圖譜+防治方法
    防治藥劑:初期可用甲霜惡黴靈或活土君枯草芽孢桿菌灌根。這些將直接影響黃瓜的產量給農戶帶來嚴重的損失。 防治藥劑:乙嘧酚、四氟醚唑、醚菌酯、戊菌唑等。 防治藥劑:苯醚甲環唑、苯甲溴菌腈、氟矽唑咪鮮胺、戊唑醇、代森錳鋅、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 這兩種黃瓜病害易混淆,辨別黃瓜霜黴病和細菌性角斑病有技巧
    當你看到黃瓜葉片上有多角形病斑,病斑擴展受葉脈限制,會覺得是什麼病害呢?有經驗的你可能立馬要說出「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這個名字!且慢,小編友情提示你,黃瓜霜黴病發病也是這個樣子的哦。而且黃瓜霜黴病和細菌性角斑病經常混合發生,診斷不正確或不完全導致防治不及時,後果可是會很嚴重的。所以下面請隨小編來了解一下這兩種病害的主要區別。區別一 霜黴病是真菌病害,細菌性角斑病是細菌病害,這是最本質的區別。
  • 黃瓜常見病害有哪些?
    建議噴施銅製劑,如可殺得或加瑞農或DT等,也可用鏈黴素混含鈣的葉面肥,如志信硼鈣葉面肥或鈣爾美或綠芬威2號,一般連噴2次即可治好。 ▲問:連陰天,大棚黃瓜如何管理? 答:黃瓜在陰天情況下,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此時黃瓜繼續生長,這樣植株處於飢餓狀態,即使補充葉面肥,也無法轉化成植株所需要的營養。
  • 種植黃瓜,發生細菌性緣枯病,要如何防治呢?
    黃瓜細菌性緣萎病又稱青枯病、細菌性萎蔫病,是棚室黃瓜栽培過程中發生的一種新病害,該病發生植株死亡率達30%以上,病情嚴重會導致植株全部枯死;該病除危害黃瓜外,還會危害南瓜、西瓜、甜瓜等瓜類作物,下面來了解一下黃瓜細菌性緣枯病發病的症狀、發病規律以及防治方法:
  • 枯草芽孢桿菌為什麼被稱為菌中之王?
    生物菌肥主要的功效就是裡面所含有的活性功能菌!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生物菌肥裡面都會添加這種「枯草芽孢桿菌」!那麼,這種菌到底有什麼優勢?對作物有啥好處?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這個枯草芽孢桿菌!近年的研究表明,由於受汙染影響,導致土壤中含有多環芳烴(PAHs),沉積物中PAHs主要為原油汙染以及工業或民用煤不完全燃燒所致,枯草芽孢桿菌對菲與苯並芘的吸附及生物降解研究。
  • 你能分清黃瓜最容易混淆的這兩個病嗎,現在棚室危害最嚴重
    黃瓜霜黴病和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生產上常發生的兩種病害,但一些菜農由於對兩種病害症狀認識不清,常將兩病混淆,從而延誤防治時機,造成損失。(2)葉片正面病斑顏色不同:霜黴病病斑顏色較深,病斑呈黃色至黃褐色;而細菌性角斑病病斑顏色較淺,呈淡黃褐色,發生嚴重時病斑灰白色。(3)病斑對光的透視度不同:摘下病葉對太陽光觀察,霜黴病病病斑不透光;細菌性角斑病病斑有明顯透光感。(4)病斑是否穿孔不同:霜黴病病斑後期常造成葉片乾枯但病斑不穿孔;細菌性角斑病後期病斑易破裂穿孔。
  • 對付茶葉病害:以菌治蟲以蟲治蟲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曹藩榮:可以將生物防治作為茶樹病蟲防治的主要手段,主要做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是釋放捕食蟎。茶園中釋放捕食蟎,對紅蜘蛛、茶葉蟎、小綠葉蟬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二是雞茶共作。在茶園中放養雞不僅可以控制雜草生長,還可以捕食部分土壤中的幼蟲;三是以菌治蟲。
  • 當前瓜菜病蟲發生概況及防治建議
    其他蟲害有蚜蟲、蟎類和夜蛾類等,總體偏輕發生,東南部個別田塊發生重。 2、主要病害發生情況 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瓜類、辣椒等,在西部東方哈密瓜細菌性角斑病發病株率20-40%,南部樂東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發病株率20-30%,東南部冬瓜細菌性角斑病發病株率為2-8%。其他地區絲瓜、苦瓜上輕發生,發病率約1-5%。
  • 新品上市|慕恩菌線靈——根結線蟲的終結者,以菌治蟲的新方案!
    近些年來,很多種植戶都說:「為什麼作物各種肥都不缺,卻越長越衰弱,葉片也都是黃的,扒開土一看,根部還出現大小不一的瘤狀物?」其實,這正是根結線蟲的危害!作為一種植物寄生性線蟲,根結線蟲會引起植物根系形成根結,阻礙根系吸收營養,並使植株更容易感染其他真菌和細菌性病害。
  • 植物細菌性病害,你知道多少
    要想防治好細菌性病害,必須弄清植物細菌性病害是什麼?它有著怎樣的發病環境?有什麼病狀和症狀,如何辨識呢? 由於細菌沒有主動侵染植物的能力,傳播、侵染都與水關係密切,所以田間可以看到病害隨流水或雨滴飛濺傳播的分布格局;淹水和暴風雨往往會造成細菌病害的大流行。 就多肉植物「黑腐」症狀而言,病因可能是真菌性感染也可能是細菌感染,有的花農說:「我已經定期噴施了多菌靈預防,為什麼還是黑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