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作物用藥也是一樣。要想防治好細菌性病害,必須弄清植物細菌性病害是什麼?它有著怎樣的發病環境?有什麼病狀和症狀,如何辨識呢? 由於細菌沒有主動侵染植物的能力,傳播、侵染都與水關係密切,所以田間可以看到病害隨流水或雨滴飛濺傳播的分布格局;淹水和暴風雨往往會造成細菌病害的大流行。 就多肉植物「黑腐」症狀而言,病因可能是真菌性感染也可能是細菌感染,有的花農說:「我已經定期噴施了多菌靈預防,為什麼還是黑腐了?」其實,多菌靈只是對真菌引起的病害有防治效果;如果是細菌性感染當然無效。 在植物病害中,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種類最多,其次是由細菌病原引起的病害。細菌與真菌的區別,主要在於真菌感染的植物,一般症狀有黴狀物、粉狀物、鏽狀物、絲狀物及黑色小粒點,而細菌則無這些,細菌病害症狀主要表現為「菌膿」,這是田間診斷的重要區別。雖然由細菌引起的病害種類、受害植物種類及危害程度,僅次於真菌性病害,但是細菌病害的發病程度,近年來卻有上升加重的趨勢。 細菌性病害發病環境 細菌性病害是由細菌病原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軟腐病、潰瘍病、青枯病、斑點病等。侵害植物的細菌,很多是杆狀菌,大多數具有一到數根鞭毛,可通過自然孔口(氣孔、皮孔、水孔等)和傷口侵入,侵入後,通常先將寄主細胞或組織殺死,再從死亡的細胞或組織中吸取養分,以進一步擴展。在田間,病原細菌借流水、雨水、昆蟲及農事操作等傳播。由於暴風雨能大量增加作物傷口,有利於細菌侵入,促進病害的傳播,創造有利於病害發展的環境,這些通常是細菌病害流行的一個重要條件。病原細菌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在高溫、高溼條件下容易發病。 植物細菌侵染病狀類型 一、斑點型。植物由假單孢桿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當數量呈斑點狀。如水稻細菌性條斑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棉花細菌性角斑病等。 二、葉枯型。多數由黃單孢桿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後,最終導致葉片枯萎。如水稻白葉枯病、黃瓜細菌性葉枯病、魔芋細菌性葉枯病等。 三、青枯型。一般由假單孢桿菌侵染植物維管束,阻塞輸導通路,致使植物莖、葉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馬鈴薯青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四、潰瘍型。一般由黃單孢桿菌歐文氏菌所致,後期病斑木栓化,邊緣隆起,中心凹陷,呈潰瘍狀。如柑橘潰瘍病、菜用大豆細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實細菌性斑疹病等。 五、腐爛型。多數由歐文氏桿菌侵染植物後引起腐爛。如白菜細菌性軟腐病、茄科和葫蘆科作物的細菌性軟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六、畸形。由癌腫野桿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頸、側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腫狀。如菊花根癌病等。 病害的病症及辨識方法 上述病狀類型,植物真菌性病害也有類似表現,但在病症上有截然區別。細菌病害的病症無黴狀物,而真菌病害則有黴狀物(菌絲、孢子、粉狀物等)。 那麼,細菌性病害的主要病症是什麼呢? 一、斑點型和葉枯型細菌性病害的發病部位,先出現局部壞死的水漬狀半透明病斑,在潮溼時,從葉片的氣孔、水孔、皮孔及傷口上有大量的細菌溢出黏狀物——細菌膿。如水稻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等的確診,就據此判斷。 二、青枯型和葉枯型細菌病害的確診依據,用刀切斷病莖,觀察莖部斷面維管束有否變化,並用手擠壓,即在導管上流出乳白色黏稠液——細菌膿。觀察細菌膿的有無,可與真菌引起的枯萎病相區別。鑑別茄子青枯病和枯萎病,就可用此法區別。 三、腐爛型細菌病害的共同特點是,病部軟腐、黏滑,無殘留纖維,並有硫化氫的臭氣。而真菌引起的腐爛則有纖維殘體,無臭氣。如鑑別白菜軟腐病和菌核病,常用此法。 四、經病狀觀察及田間分布,初步診斷為細菌性病害後,要進一步確診的,還需進行室內鑑定。在田間選取標準病害樣本,在室內經過漂洗,洗去泥土和髒物,而後剪取病害典型部分,用蒸餾水(或冷開水)衝刷幾次後,將標本做成切片或擠壓出病汁液放在載玻片上,蓋上玻片,進行顯微鏡鏡檢,根據形態診斷、鑑定。其方法是,切取小塊新鮮病組織於載玻片上,點少量水,蓋上玻片,輕壓,即能看到大量的細菌從植物組織中有雲霧狀菌膿湧出。早期確診水稻白葉枯病,常採用此法。【來源:陝西省農業農村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