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智庫編譯】英國啟動新科學計劃以應對細菌性植物病害威脅

2020-10-15 農科智庫


在英國研究與創新戰略優先基金(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trategic Priority Fund)的支持下,一項關於細菌性植物病害的新計劃剛剛啟動。同時,該計劃還得到了UKRI-BBSRC、UKRI-NERC、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處(DEFRA)和蘇格蘭政府的特別資助。

這項計劃將在未來3年內投資近1300萬英鎊,涉及英國各地的8個新的研究項目。這些新項目建立在BRIGIT項目的基礎上,該項目在過去的兩年中一直致力於解決寄主範圍廣泛的細菌病原體Xylella fastidiosa所構成的威脅,這是對英國威脅最大和最具破壞性的細菌性疾病之一。在8個新項目中,有5個項目針對對英國農業和園藝種植系統造成重大損失或構成威脅的重要病原體,包括Pectobacter、Ralstonia、Xanthomonas、LiberibacterRhizobium Radiobacter,涉及馬鈴薯、番茄、胡蘿蔔、芸苔和草莓等作物宿主。另一個項目旨在了解居住在植物葉表面的細菌種群如何影響櫻桃對細菌潰瘍病(由Pseudomonas syringae pathovars引起的)的抗性,另外兩個項目調查橡樹的細菌相關性以及它們與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否會影響這種標誌性林地物種的健康。

目前,已設立了一個細菌性植物病害方案協調小組,以加強各研究項目之間的交流,發揮協同作用,促進科學小組和利益攸關方之間的對話。為此,協調小組將與計劃資助者、政策制定者、科學小組和各界相關方緊密合作。

原文來源:Hortidaily


編譯機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

本文系獨家編譯報導,歡迎個人轉發;機構平臺轉載請註明「農科智庫」微/信/公/眾/號,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發送「轉載」,等待回復。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農科智庫」微/信/公/眾/號,更多原創報告、動態資訊、電子刊《國際種業前沿動態》等精彩內容等著您。

相關焦點

  • 【農科智庫編譯】禽流感病毒的進化對家禽構成威脅
    這項研究為禽流感的爆發提供了研究線索,由歐盟地平線計劃2020、EPIC和BBSRC提供資金支持。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由德國弗裡德裡希·勒弗勒研究所、荷蘭伊拉斯謨大學醫學中心、愛丁堡大學亞瑟研究所和羅斯林研究所合作進行。
  • 【農科智庫編譯】植物科學研究網絡十年展望:2020-2030年
    -2030年展望:未來健康和可持續的視角重新設想植物的潛力》(下簡稱《展望》),該報告概述了大膽、創新的解決方案,用以指導未來10年在植物科學方面的研究和投資,已發表於PLANT DIRECT。植物科學研究的四個主要目標目標1、利用植物提高地球抗災能力;目標2、為以多樣性為導向的可持續植物生產系統開發先進技術;
  • 【農科智庫編譯】美國研究項目推進表型領域標準化
    植物的表型因地區而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植物對環境變量的適應能力較強,如降雨和土壤成分。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差異也可以部分歸因於研究人員在表型鑑定中使用的協議、技術或算法不一致。正在推進的這項研究將擴大基於無人機和其他高科技表型研究方法的使用;創建表型數據收集、分類和分析的全國性標準;指導下一代植物科學家如何組織、理解和有效利用高科技表型實踐產生的大量信息;並在植物的物理特性和遺傳特性之間建立聯繫。
  • 【農科智庫編譯】最新研究揭示額外基因對與生物鐘控制植物重要功能的關係
    這項研究隸屬「10+基因組計劃」(10+ Genome Project),涉及來自加拿大、瑞士、德國、日本、英國、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以色列、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國的超過95名科學家。原文來源:NATURE、John Innes Centre編譯機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本文系獨家編譯報導,歡迎個人轉發;機構平臺轉載請註明「農科智庫
  • 【農科智庫編譯】植物病理學家Pamela Ronald被提名為GCHERA世界農業獎得主
    日前,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植物病理系Pamela Ronald因其在植物分子遺傳學上的重大發現而為業界矚目。1995年,她分離出一個關鍵的免疫受體,揭示了植物和動物檢測感染並作出反應的新機制。
  • 植物細菌性病害,你知道多少
    要想防治好細菌性病害,必須弄清植物細菌性病害是什麼?它有著怎樣的發病環境?有什麼病狀和症狀,如何辨識呢? 由於細菌沒有主動侵染植物的能力,傳播、侵染都與水關係密切,所以田間可以看到病害隨流水或雨滴飛濺傳播的分布格局;淹水和暴風雨往往會造成細菌病害的大流行。 就多肉植物「黑腐」症狀而言,病因可能是真菌性感染也可能是細菌感染,有的花農說:「我已經定期噴施了多菌靈預防,為什麼還是黑腐了?」
  • 【農科智庫編譯】國際聯合基金項目:歐洲動物傳染病研究(ICRAD)
    ERA-NET動物傳染病研究國際聯合基金項目(ICRAD)是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下的一個新的聯合基金項目英國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研究委員會(BBSRC)為此撥款200萬歐元。研究範圍將涵蓋主要的動物傳染病(包括魚類和蜜蜂在內),以及病毒、細菌、寄生蟲、真菌病原體、朊病毒和多因性疾病造成的傳染病,特別是非洲豬瘟(ASF)和動物流感。這項聯合資助將開放接受來自以下三個領域的國際項目提案。
  • 如何準確判斷作物細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生理性四種病害!
    一般來說,作物上常見的病害類型主要有細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以及生理性病害四種,前三種病害大部分屬於侵染性病害(可在田間傳染)類型,最後一種屬於非侵染性病害(不具有田間傳染性)類型,前三種病害類型在使用上的藥物是不同的,而非傳染性的生理性病害打藥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只能通過加強管理來解決。
  • 園林植保信息——園林植物病害識別診斷和防治措施-園林植物病害...
    園林植物病害診斷識別和配方用藥一、植物病害種類和診斷1、植物病害:植物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環境條件的持續幹擾,其幹擾強度超過了植物能夠忍受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影響,在生理上和外觀上表現出異常,這種偏離了植物正常生長狀態的植物就是發生病害了
  • 幾種簡單細菌性病害的鑑別和防治
    植物細菌性病害在作物病害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主要種類有棒杆、假單胞杆、野杆、黃單胞杆、歐文杆五個菌屬。其中除棒桿菌屬於革蘭氏陽性菌,其餘都屬於革蘭氏陰性菌。細菌病害屬於非專性寄生菌,與寄主接觸後,可直接通過自然孔口以及非自然孔口侵入。自然孔口包括氣孔、皮孔等,非自然孔口包括機械傷口等。
  • 黃瓜得了細菌性角斑病咋辦?這個難題菜農應該咋應對
    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來發生逐漸加重。夏季是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高發季節,應及早採取措施防治。 4月25日來自江蘇徐州市的農管家用戶劉炎炎發來圖片向農管家的專家諮詢:「看看黃瓜得了什麼病?」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解答的。
  • 【花園管家】一分鐘學會區別藥害還是病害
    經常聽到懂技術的人說「侵染性病害」與「非侵染性病害」,你能分的清不?如果能,那你又能分清侵染性病害中的「真菌性、細菌性、病毒性病害和線蟲病害」嗎? 大部分人對於其中有些病害的認識應該還是一個很凌亂的狀態,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一起理一理這些病害。
  • 真菌性、細菌性、病毒病病害有何區別?三分鐘了解!
    在農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種,由於其病源不同,其防治方法和藥劑使用也截然不同。所以,正確診斷區別三種病害,是防治作物病害的重中之重。 真菌性病害約佔病害的80%。
  • 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並成為...
    【消息來源:植物科學學院】11月29日,由多家國內綜合性大學涉農學院聯合發起成立的全國性高校合作組織「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在浙江成立,34所綜合性大學的涉農學院加入聯盟。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並成為副理事長單位,植物科學學院院長都興林教授當選為聯盟副理事長。
  • 當前蔬菜什麼病害比較嚴重?
    冬季嚴寒,通風透光條件差,保護地蔬菜常處在低溫高溼的環境,某些病害高發。 尤其是灰黴病、晚疫病、霜黴病,菌核病這幾種病害是冬季露地栽培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在甘藍類、白菜類蔬菜上也發生較為普遍,受害嚴重。
  • 細菌性病害不好治?亮奪、平細,構築銅牆鐵壁
    銅製劑作為重要的殺菌劑之一,在農業生產中,特別是在防治細菌性病害,如柑橘潰瘍病、桃樹細菌穿孔、瓜類角斑病等病害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2、銅製劑殺菌譜廣,作用全面,看家本領是高效防治細菌,對真菌性病害也非常高效,還能鈍化病毒。3、銅製劑在農作物病害防治方面,特別是對細菌病害的防治,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農藥的使用,有著嚴格的使用技術和要求。使用方法不對、時機不對,容易產生藥害。農戶在使用銅製劑時,特別是無機銅,大多小心翼翼,擔心出藥害。
  • 植物病害檢測儀的具體操作步驟是怎樣的
    打開APP 植物病害檢測儀的具體操作步驟是怎樣的 tpyn2020 發表於 2021-01-13 14:28:34 託普雲農研發供應的植物病害檢測儀
  • 看圖分清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
    真菌性病害症狀類型真菌性病害是已知病害中最多的病害,症狀類型多,出現在植物的各個部位。細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通常是與寄主細胞接觸後通常是先將細胞或組織致死,然後再從壞死的細胞或組織中吸取養分,因此導致的症狀是組織壞死、腐爛和枯萎,少數能引起腫瘤這是分泌激素所致。
  • 最新發現:氣溶膠是植物細菌病害傳播重要途徑!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李寶聚團隊首次發現氣溶膠是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在設施環境的重要傳播途徑,為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綠色生態防控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整體環境科學》。目前公認的植物細菌病害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種子帶菌、土壤帶菌、風雨、水流傳播以及農事操作等被動傳播方式。在設施生產上,由扁桃假單胞流淚致病變種(Pal)引起的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在適宜的溫溼度條件下可在一周之內由發病中心株迅速傳播擴散至整個溫室。這些傳統的傳播途徑難以解釋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在設施棚室快速傳播的現象。
  • 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應對中國威脅的戰略行動計劃》
    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應對中國威脅的戰略行動計劃》 據美國國土安全部(DHS)官網1月13日消息,DHS發布《應對中國威脅的戰略行動計劃》。文件指出,中國在意識形態、灰色區域、學術交流、關鍵基礎設施、供應鏈和數據採集等方面對美國存在重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