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智庫編譯】植物科學研究網絡十年展望:2020-2030年

2020-10-29 農科智庫


近日,植物科學研究網絡(PSRN)發布了《植物科學2020-2030年展望:未來健康和可持續的視角重新設想植物的潛力》(下簡稱《展望》),該報告概述了大膽、創新的解決方案,用以指導未來10年在植物科學方面的研究和投資,已發表於PLANT DIRECT。

植物科學研究在解決全球緊迫問題方面具有巨大潛力,這些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糧食不足和糧食可持續性發展。然而,如果沒有對植物科學的持續投資,那麼為解決這些緊迫問題而產生創新發現的必要研究就會面臨風險。

十年展望認識到人與科學因素的交叉點,並要求綜合實施各種戰略,以推進研究、人員和技術的發展。這一展望通過八個具體的跨學科目標呈現。

植物科學研究的四個主要目標

目標1、利用植物提高地球抗災能力;

目標2、為以多樣性為導向的可持續植物生產系統開發先進技術;

目標3、開發21世紀植物科學的相關應用,以改善人類的營養、健康和福祉;

目標4、推出「透明植物」(transparent plant)這一互動工具,可以辨識植物多樣化、與環境相互作用等機制,具有建模、模擬和預測等能力;

植物科學人才培養和發展的兩個目標

目標5:重塑植物科學界的研究文化和環境,培養適應能力強、多樣化的科學家;

目標6:培養參與植物科學傳播的能力和興趣;

革新性技術開發的兩個目標

目標7、開發新技術以使研究發生革命性變化;

目標8、加強大數據的管理和建設,並發揮其應用潛力。

研究投資

研究投資具有高回報係數,因為它們可以帶來新技術並提高生產率。此類投資通常是應對大規模科學挑戰的最有希望或唯一的途徑。

報告指出,儘管《展望》為獲得新的資金提供了依據,但要獲得這些支持,植物科學家需要讓公眾參與進來,並為所需的資源進行宣傳。

報告還指出,要讓植物科學在增進人類健康、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以及全球公平和正義方面發揮最大作用,聯邦資助機構、私人慈善機構、企業和企業家的廣泛參與是必須的。

資助機構可以通過呼籲提出具有前瞻性思維和推測性結果的建議,來鼓勵植物科學發現,解決緊迫的全球問題。這將有助於利用科學創造力,就像風險資本用於投資長期增長的潛力機會一樣。

原文來源:SeedQuest


編譯機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

本文系獨家編譯報導,歡迎個人轉發;機構平臺轉載請註明「農科智庫」微/信/公/眾/號,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發送「轉載」,等待回復。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農科智庫」微/信/公/眾/號,更多原創報告、動態資訊、電子刊《國際種業前沿動態》等精彩內容等著您。

相關焦點

  • 【農科智庫編譯】美國研究項目推進表型領域標準化
    由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科學團隊,正在努力改變表型研究的現狀,其研究項目獲得了美國農業部國家糧食與農業研究所3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植物的表型因地區而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植物對環境變量的適應能力較強,如降雨和土壤成分。
  • 【農科智庫編譯】英國啟動新科學計劃以應對細菌性植物病害威脅
    Innovation Strategic Priority Fund)的支持下,一項關於細菌性植物病害的新計劃剛剛啟動。另一個項目旨在了解居住在植物葉表面的細菌種群如何影響櫻桃對細菌潰瘍病(由Pseudomonas syringae pathovars引起的)的抗性,另外兩個項目調查橡樹的細菌相關性以及它們與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否會影響這種標誌性林地物種的健康。
  • 【農科智庫編譯】植物病理學家Pamela Ronald被提名為GCHERA世界農業獎得主
    、基因組中心(UC Davis Genome Center)的Pamela Ronald教授被全球農業和生命科學高等教育協會聯合會(GCHERA)提名為2020年世界農業獎獲得者。Pamela Ronald因其在植物分子遺傳學上的重大發現而為業界矚目。1995年,她分離出一個關鍵的免疫受體,揭示了植物和動物檢測感染並作出反應的新機制。
  • 【農科智庫編譯】國際聯合基金項目:歐洲動物傳染病研究(ICRAD)
    (ICRAD)是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下的一個新的聯合基金項目,該項目將有望推動全球在「新興的和主要的動物傳染病」(ERA-NET EMIDA)、「動物健康和福利」(ERA-NET ANIHWA)方面的研究和發展。
  • 【農科智庫編譯】禽流感病毒的進化對家禽構成威脅
    近期,作為H5N8及相關流感病毒全球聯盟成員的一支科研團隊,解析了2016/17年禽流感病毒,這項研究為禽流感的爆發提供了研究線索,由歐盟地平線計劃2020、EPIC和BBSRC提供資金支持。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由德國弗裡德裡希·勒弗勒研究所、荷蘭伊拉斯謨大學醫學中心、愛丁堡大學亞瑟研究所和羅斯林研究所合作進行。
  • 【農科智庫編譯】最新研究揭示額外基因對與生物鐘控制植物重要功能的關係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確定來自多個大陸育種項目的多個小麥品種的完整DNA序列,詳細說明在這個過程中哪些地方可以發現這些不同品種的重要基因,從而提高育種效率。研究團隊使用小麥單倍型方法為提高小麥育種的效率和精度提供了強大的框架,這將有助於研究人員實施將新的遺傳多樣性引入現代種質的戰略,確定研究目標的優先順序,並組裝新的基因組合以優化這一全球關鍵作物的農藝表現。
  • 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並成為...
    【消息來源:植物科學學院】11月29日,由多家國內綜合性大學涉農學院聯合發起成立的全國性高校合作組織「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在浙江成立,34所綜合性大學的涉農學院加入聯盟。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加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並成為副理事長單位,植物科學學院院長都興林教授當選為聯盟副理事長。
  • 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2030年農業及食品行業展望,6大挑戰值得關注
    )》 節選,由35鬥進行編譯。該報告分為九大章節,分別從美國農業系統面臨的挑戰、農作物、畜牧業、食品科學與技術、土壤、水資源利用、數據科學、食品系統、展望2030等維度分析了農業的發展。 本文為該報告的開篇,詳細敘述了美國農業食品體系面臨的六大挑戰。
  • 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布《2030願景報告》
    第60期(總第392期)2020-09-24編者按:2020年5月,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Board,NSB)在其官方網站正式發布了《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2030願景》(National Science Board:Vision 2030
  • 2020年以來國內外發布的重大科學問題和研究前沿
    本報告整理了2020年以來國內外部分高校在學科前沿的最新布局和科技突破,研究機構、學者專家提出的前沿科學技術問題,旨在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一流學科發展提供參考。報告基於2014年~2019年的論文數據,遴選展示了11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中,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相關學科的發展趨勢。
  • 展望2020年十大前沿科學
    2020年,我們在盤點過去歷史瞬間的同時,對新一年科學研究及政策領域可能會成為頭條的事件進行了預測。其中,在首臺百億億次計算機的競賽和CRISPR癌症治療試驗領域中,中國都有機會獲得領先。隨著分析方法的改進,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它們來了解更多缺乏DNA的化石,包括神秘的遠古人類遺骸的性別和年齡。大多數人科動物都是通過骨骼和牙齒來識別,而蛋白質可以提供一種新的工具來在族譜中對它們進行分類,並識別因太小而無法進行分類的碎片。儘管牙釉質是古代蛋白質的最佳來源,但現在,研究人員也可從骨頭和頭髮中提取它們。
  • 《Science》:展望2020年十大前沿科學
    2020年,《科學》雜誌在盤點過去歷史瞬間的同時,對新一年科學研究及政策領域可能會成為頭條的事件進行了預測。其中,在首臺百億億次計算機的競賽和CRISPR癌症治療試驗領域中,中國都有機會獲得領先。《科學》雜誌認為,新的一年,英國、美國和其他國家持續不斷的政治動蕩,會使許多科研人員的工作更加複雜化。英國大選讓其脫歐幾成定局,這將讓英國科學家面臨失去歐盟科學資助和科研合作者的可能。
  • 展望未來十年,探索可能實現的科學研究項目|人工智慧|計算機|機器...
    【印度《德幹先驅報》2021年01月03日文章】題:展望未來的科學。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後,無法否認的是,科學超乎人類的想像,我們可以從過去的一年中發現,如果研究進展、政治意願和協調等多方面的全球合作得以實現,科學可以有所作為。我們進行了一些預測,來探索在未來十年內在某些科學領域可能實現的研究項目。
  •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將在2030年走進「中等收入」 | 旁觀日記11.3
    經濟學人智庫最近發布的報告對中國人的收入增長做出了頗為樂觀的預測,認為中國有望在2030年進入中等收入行列,財經媒體CNBC詳細介紹了這份報告。而英國人因為要籌錢蓋新的平價住房,打算吸引中國留學生和家裡人的投資,不過他們也給出了交換條件——英國的永久居留權。
  • 專題:科技評價—實踐與展望丨【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12期發布
    程學旗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網絡數據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大數據分析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2014 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李國傑 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科技智庫特聘研究員。1943 年出生於湖南,1985 年在美國 Purdue 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李召虎:華中農大是一所具有重要國家戰略地位的高校,只是過去大家印象中的華中農大主要輻射長江流域的湘楚大地,而現在學校要將視野擴大到國家戰略層面,研究諸如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等大問題,不斷提升農科院校服務國家戰略的貢獻力。
  • ...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
    李召虎:華中農大是一所具有重要國家戰略地位的高校,只是過去大家印象中的華中農大主要輻射長江流域的湘楚大地,而現在學校要將視野擴大到國家戰略層面,研究諸如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等大問題,不斷提升農科院校服務國家戰略的貢獻力。
  • 《Science》:展望2020年十大前沿科學
    2020年,《科學》雜誌在盤點過去歷史瞬間的同時,對新一年科學研究及政策領域可能會成為頭條的事件進行了預測。其中,在首臺百億億次計算機的競賽和CRISPR癌症治療試驗領域中,中國都有機會獲得領先。《科學》雜誌認為,新的一年,英國、美國和其他國家持續不斷的政治動蕩,會使許多科研人員的工作更加複雜化。
  • 尹浩院士: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2030年可應用—新聞—科學網
    法制晚報訊(記者 耿學清)在我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順利在軌測試的同時,2016年中國量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昨天在京召開。
  • 《科學》雜誌展望2020年十大科學頭條
    據新華社華盛頓1月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學》雜誌2日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為頭條的十大科學新聞,中國建造全球首臺E級超算機、「基因剪刀」技術發布臨床試驗結果等入榜。這一權威學術刊物預測,中國有望在2020年建造出世界第一臺E級超算機。E級超算機即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是國際上高端信息技術創新和競爭的制高點。美國、日本和歐盟均在推進各自的E級超算開發計劃。在生物技術領域,中美不同團隊分別進行的多項使用「基因剪刀」技術CRISPR治療癌症等疾病的臨床試驗有望發布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