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科智庫編譯】植物病理學家Pamela Ronald被提名為GCHERA世界農業獎得主
Pamela Ronald因其在植物分子遺傳學上的重大發現而為業界矚目。1995年,她分離出一個關鍵的免疫受體,揭示了植物和動物檢測感染並作出反應的新機制。2006年,她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植物科學家David Mackill發現了水稻耐澇基因,這促進了高產、耐澇水稻品種的發展,使南亞和東南亞的數百萬農民受益。Ronald建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食品和農業知識研究所的目的是為下一代科學家提供培訓、支持和工具,使他們成為有效的傳播者,並將科學合理的信息公之於眾。
-
【農科智庫編譯】美國研究項目推進表型領域標準化
由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和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科學團隊,正在努力改變表型研究的現狀,其研究項目獲得了美國農業部國家糧食與農業研究所30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植物的表型因地區而異,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植物對環境變量的適應能力較強,如降雨和土壤成分。
-
【農科智庫編譯】植物科學研究網絡十年展望:2020-2030年
-2030年展望:未來健康和可持續的視角重新設想植物的潛力》(下簡稱《展望》),該報告概述了大膽、創新的解決方案,用以指導未來10年在植物科學方面的研究和投資,已發表於PLANT DIRECT。植物科學研究在解決全球緊迫問題方面具有巨大潛力,這些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糧食不足和糧食可持續性發展。然而,如果沒有對植物科學的持續投資,那麼為解決這些緊迫問題而產生創新發現的必要研究就會面臨風險。
-
【農科智庫編譯】英國啟動新科學計劃以應對細菌性植物病害威脅
Innovation Strategic Priority Fund)的支持下,一項關於細菌性植物病害的新計劃剛剛啟動。在8個新項目中,有5個項目針對對英國農業和園藝種植系統造成重大損失或構成威脅的重要病原體,包括Pectobacter、Ralstonia、Xanthomonas、Liberibacter和Rhizobium Radiobacter,涉及馬鈴薯、番茄、胡蘿蔔、芸苔和草莓等作物宿主。
-
【農科智庫編譯】禽流感病毒的進化對家禽構成威脅
近期,作為H5N8及相關流感病毒全球聯盟成員的一支科研團隊,解析了2016/17年禽流感病毒,在流感季節關鍵階段以及不同禽類中的基因組成這項研究為禽流感的爆發提供了研究線索,由歐盟地平線計劃2020、EPIC和BBSRC提供資金支持。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由德國弗裡德裡希·勒弗勒研究所、荷蘭伊拉斯謨大學醫學中心、愛丁堡大學亞瑟研究所和羅斯林研究所合作進行。
-
【農科智庫編譯】國際聯合基金項目:歐洲動物傳染病研究(ICRAD)
(ICRAD)是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下的一個新的聯合基金項目,該項目將有望推動全球在「新興的和主要的動物傳染病」(ERA-NET EMIDA)、「動物健康和福利」(ERA-NET ANIHWA)方面的研究和發展。
-
生物鐘的研究、功能和機理——201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
Young)因發現調節生物日節律行為的基因並闡明其作用原理獲得了2017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項工作揭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基本生命現象的分子機理,對了解生命的運行原理以及生命在演化過程中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治療由於生物鐘失常而導致的人類疾病和開發調控生物鐘元件的藥物奠定了基礎。
-
最新研究揭示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供圖據了解,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其中,西工大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的第二完成單位。這標誌著西工大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
-
近期科學家們在生物鐘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to vaccination and the rhythmicity of 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生物鐘影響免疫反應的效力;事實上,CD8 T細胞是對抗感染和癌症的關鍵細胞,但它們的功能卻因時間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
Neuron:新研究揭示壓力與生物鐘之間的關係
2019年9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適當的壓力可以使晝夜節律時鐘更好,更快地運行。 過去幾十年的研究發現,我們的身體進化出一套稱為生物鐘的機制,該機制在內部驅動幾乎每個細胞的節律,而晝夜節律時鐘的活動受單元中各種信號的影響。
-
廣州大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 | 廣州大學劉寶輝/李美娜團隊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責編 | 逸雲>生物鐘在植物開花、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非生物脅迫響應等多種生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生物鐘基因在模式植物中調節乾旱脅迫響應的方式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而在作物物種中卻知之甚少,例如全球主要作物大豆。
-
盤點:探索生物鐘與人類健康的方方面面
現在,Gladstone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蛋白,接受人體生理時鐘的直接指示。此外,他們還揭示了這種蛋白質是如何調節基本晝夜流程,破壞其正常功能如何可以影響生理時鐘系統。在最新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誌上,團隊利用動物模型揭示了p75神經營養因子受體(p75NTR)的產生如何蛋白質隨著人體的自然晝夜節律時鐘振蕩,以及這些節律振蕩如何問題幫助生物鐘調節重要代謝功能。這一發現展現了p75NTR是如何有助於生物鐘保持身體的整體代謝健康。在這個星球上,從細菌到人類,幾乎每一個生物體都有一個生物鐘。
-
植物所揭示生物鐘調控植物光周期依賴性生長新機制
生物鐘對於植物感知光周期變化並以此決定不同光周期條件下的晝夜節律性生長動態具有重要作用。雙子葉植物幼苗的下胚軸在光周期條件下顯示出強勁的生長節律,而且下胚軸的長度與日長呈負相關,這一現象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由生物鐘與光信號協調而決定的,但生物鐘如何感知光周期並決定光周期依賴性生長的分子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
生物鐘,與心理健康...
近日一項研究表明,早起的人與更好的心理健康存在因果關係。該研究通過大規模基因組分析出晝夜節律的一些內部運作機制,為揭示生物鐘與心理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聯繫提供了新的線索。這項1月29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表明,通過基因編程實現早起有助於提升幸福感,並減輕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風險。
-
植物所在生物鐘調控水稻耐鹽性機制解析研究中獲進展
生物鐘是內在的時間維持機制,在調節植物非生物脅迫響應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目前關於水稻生物鐘核心組分是否參與耐鹽性調節及其相關機制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雷研究組發現,在轉錄水平,水稻生OsPRR(Oryza sativa Pseudo-Response Regulator)基因家族的5個成員中只有OsPRR73基因可以特異性地響應鹽脅迫信號。
-
生物鐘:調配身體,功能強大,還和DNA相關,重要至極!
生物鐘是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屬於一種生理機制。目前對生物鐘的研究已經成為了一門學科,比如時辰生物學、時辰藥理學和時辰治療學等新學科。這對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起著促進作用,在醫學上擁有重要的意義。
-
「垃圾基因」竟然是個寶,調節著你的生物鐘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收錄於話題#最新研究189個人類基因組中大約有3/4是多餘的,也就是所謂的「垃圾基因」,它們並沒有在人類的成長中發揮多大的作用,不會負責多數的蛋白質並是其發生化學反應。被標記為「垃圾基因」的miRNA,通過從信使RNA產生蛋白質的轉錄機制來影響基因表達。早期研究已經揭示了miRNA也可調控生物鐘,但尚不知道miRNA的影響機制。
-
Nature發表裡程碑研究:看時鐘基因如何控制細胞動力學
| 原創編譯,轉載須組名來源!北京時間1月9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哈佛大學領導的的科學家團隊發現,當涉及到椎骨的胚胎發育時,時間決定了一切。這項新的人體外細胞和小鼠細胞活體成像技術表明,一種特定的時鐘基因Hes7在隨時間延遲振蕩,從而在脊椎動物中形成脊椎、脊柱和枕骨。它揭示了細胞內部通信在正常發育過程中是如何被調控和定時的,以及涉及到的化合物。該研究確定的人類分段時鐘的工作機制,是理解人類發育生物學的重要裡程碑。
-
釋新聞|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生物鐘的分子研究
生物鐘的本質難以入手,研究不容易。人們用電生理方法研究而不得入門,1971年從果蠅的一個基因出發開啟了生物鐘的基因研究,23年後才發現哺乳動物第一個生物鐘基因的突變,26年後明確哺乳類的生物鐘基因與果蠅的類似,30年後才發現同果蠅一樣的基因也控制人類生物鐘。
-
生物鐘的秘密被揭示 今年諾獎提醒你:熬夜是在玩命!
這背後,是「生物鐘」機制在發揮作用。就在這個假期,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3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機制方面的成就。生物鐘調節著人體至關重要的功能,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和新陳代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