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省大部分冬種瓜菜進入花期至結果期,主要病蟲有細菌性葉斑病、枯萎病、葉黴病、薊馬、斑潛蠅、白粉蝨等。
其中,椒類以細菌性葉斑病、薊馬、蚜蟲為害為主;瓜類以細菌性葉斑病為害為主;豆類以薊馬、斑潛蠅和枯萎病為主;聖女果以病毒病、葉黴病和粉蝨為害為主。
後期,我省主要為多雲天氣和小陣雨天氣,氣溫緩慢回升,有利於病蟲害的發生繁殖。
瓜菜主要病蟲具體發生情況
1、主要蟲害發生情況
薊馬:主要為害豇豆、辣椒、瓜類等,其中南部三亞等地豇豆薊馬偏重發生,蟲口密度為3000-5800頭/百株。瓊海、文昌、定安等地辣椒薊馬900-2000頭/株。冬瓜、苦瓜薊馬偏輕發生,蟲口密度為200-500頭/百株,有蟲株率為5-20%。
斑潛蠅:主要為害豇豆、瓜類、聖女果等,南部豇豆斑潛蠅危害株率為60-70%。東南部冬瓜斑潛蠅危害株率為10-15%。南部和北部聖女果斑潛蠅危害株率為50-60%,西部聖女果危害株率為5-10%。
白粉蝨:主要危害瓜類、聖女果等,在西部東方等地苦瓜、哈密瓜、絲瓜上發生普遍,蟲口密度50-200頭/百株。在西部昌江聖女果蟲口密度為200頭/百株。
其他蟲害有蚜蟲、蟎類和夜蛾類等,總體偏輕發生,東南部個別田塊發生重。
2、主要病害發生情況
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瓜類、辣椒等,在西部東方哈密瓜細菌性角斑病發病株率20-40%,南部樂東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發病株率20-30%,東南部冬瓜細菌性角斑病發病株率為2-8%。其他地區絲瓜、苦瓜上輕發生,發病率約1-5%。
枯萎病:主要危害豇豆、瓜類等,在南部三亞、樂東等地豇豆枯萎病為12-20%。中部瓊中等地苦瓜枯萎病發病株率為25%。西部昌江等地西瓜枯萎病5-10%。
葉黴病:主要危害聖女果,在陵水、定安、昌江等地均有發生,發病株率6-20%。
當前其他病害有病毒病、霜黴病、銹病等,病毒病主要在聖女果和瓜類上發生,霜黴病主要在黃瓜、南瓜上發生,銹病主要在豇豆發生。
下階段發生趨勢預測
近期我省天氣以多雲和小陣雨為主,氣溫緩慢回升,有利於病蟲發生繁殖,薊馬、斑潛蠅蟲口密度會繼續增大,南部豇豆主產區注意及時防控。陰雨天氣有利於病害的發生,應注意及時預防細菌性病害的發生。
防治建議
一、加強田間管理
部分瓜菜沒有及時收穫,部分田洋存在失管現象,建議及時採摘或改種其他作物。部分田塊瓜菜存在缺素現象,建議及時補充中微量元素。
二、加強病蟲害防治
1、薊馬:田間懸掛藍色誘蟲板,每畝掛40-60張,高於作物10-20cm,蟲滿後及時更換。可選用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1500倍+20%啶蟲脒1250倍噴霧或60g/L乙基多殺菌素1000倍+10%吡丙醚1000倍噴霧。
2、斑潛蠅:田間懸掛黃色誘蟲板,每畝掛40-60張,誘殺成蟲;可選用10%溴氰蟲醯胺750倍或75%滅蠅胺3000倍進行防治。
3、白粉蝨:田間懸掛黃色誘蟲板,每畝掛40-60張,誘殺成蟲;可選用10吡丙·吡蟲啉1000倍或25%噻蟲嗪2000倍+10%吡丙醚1000倍進行防治。
4、細菌性葉(角)斑病:發病前或發病初期使用25%寡糖乙蒜素微乳劑1000-1500倍或2%春雷黴素500倍或者47%春雷·王銅600倍進行防治。
5、枯萎病:及時撥除枯死病株,減少病源基數,病穴及鄰近植株使用複合芽孢桿菌300倍+胺基酸300倍或使用11%精甲·咯·菌1500倍+胺基酸300倍灌根,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度澆水,促根系健壯。
6、葉黴病:50%異菌脲1000倍或42.4%唑醚·氟醯胺1875倍進行噴霧防治。
來源:海南植保總站
編輯:彈跳的紅椰子
海南農業科技特派員110服務
權威 / 專業 / 實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