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系統》宇宙元氣時間和空間的對應

2021-02-23 郝夫子奇門風水

各種預測術的基礎都是八卦與時間、空間的對應,就是文王后天八卦圖。易學思維中對時空統一性的認識,完全符合現代科學理論。

列寧說過:「世界上除了運動的物質之外,便沒有別的東西。而運動的物質若不在時間空間中便無運動的可能。」

現代科學認為,時間是物質存在的連續性,是螺旋式上升的動因,它反映著事物的運動與變化。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廣布性,是坐標定位的靜因,它反映著物質的排列與組合。時空是物質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二者既對立又全息。時間是流動的物質空間,空間是凝固的物質時間。二者一實一虛,一縱一橫,一動一靜,互相交織,構成網絡,便形成了顯態的信息世界。物質便是這網絡上紐結的集合。

宇宙全息統一論說,「事物在物質結構上的層次與事物演化過程中的層次具有對應關係。或者說:事物在空間上的分布規律是其在時間上分布規律的反映。」

這種人與時空的統一性、全息性,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地、人三才之道。現除天、地這些看得見的陽性物質對人的影響之外,還有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力量在對人起作用,即影響人的生老病死、事業興衰、吉兇禍福。在奇門遁甲中把它概括為「八神」或「九神」以與八卦或九宮相對應。這些東西既不是神,也不是鬼,只是一些神秘能量的信息符號。在科學發展的今天,如果把它理解為宇宙能量場,宇宙螺旋氣場,宇宙元氣場,則不無道理。據說,現代遺傳學已經證實,人活著時,物質呈左旋狀態,人死後遺傳物質呈右旋狀態。如此看來,古人在奇門遁甲中講得陽遁順行(左旋),陰遁逆行(右旋)也不無道理了。

在易學思維中,時間符號是以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來表示的。 以十天幹表示陽,象徵太陽,以十二地支表示陰,象徵月亮,以十天幹配十二地支,以表示陰陽交替、日月出沒的時間,即年、月、日、時。

空間符號主要是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以後天八卦和洛書九宮相配,表示地面上的九個方位,即東、南、西、北、東南、西北、西南、東北和中央;以先天八卦和河圖相配,表示上下左右、正轉反轉、天高地卑、山澤通氣、見雷相薄、水火不相容的立體動態球形空間。

相關焦點

  • 全息宇宙 | 我們的宇宙是一張全息圖嗎?
    全息對偶原理表明,包含引力的高維空間可以從不含引力的低維量子理論中像全息圖一樣產生。這一原理使物理學家們自然地聯想到,我們的宇宙是不是也只是一張「全息圖」呢?這是一個十分誘人的想法;它意味著,我們所處宇宙中的各種豐富現象,大到星系形成、小到電子躍遷,都可以用一個低維的、不含引力的量子場論加以描述。
  • 宇宙是二維圖片在三維空間的投影?時間和空間可能真的是幻覺
    這個說法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不過這個理論看起來艱澀難懂,複雜無比,比如我們的現實世界實際是五維全息宇宙在四維時空中的投影,你能理解它是什麼意思嗎? 絕大多數人恐怕沒這個腦洞,不過曾經有一個來自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團隊,提出了一個不同的全息宇宙理論版本。
  • 全息宇宙中的信息
    通過研究黑洞的神秘特性,物理學家已經推斷出空間區域或物質和能量的數量可以容納多少信息的絕對限制。相關結果表明,我們認為具有三個空間維度的宇宙可能會被寫在二維表面上,就像全息圖一樣。我們每天對世界的三維認知既可能是一種深刻的幻覺,也可能只是觀察現實的兩種替代方式之一。一粒沙子可能不會包含我們的世界,但平面屏幕可能會。
  • 2019跨年新課|《全息佔星傳承系統》(一部全息解釋或預言人的命運和行為的系統)
    一、全息佔星之瑪雅星運系統瑪雅星運系統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6世紀,其後續的延伸以及去蕪存菁的手法是最為精密的、文件最齊全、最能夠完整理解的星運體系。古老的瑪雅族部落的人們每天在創造生活,觀察宇宙星象,跟隨自然頻率生活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一部與宇宙同步的星運系統,系統裡根據每個人的陽曆出生日期,會對應到不同的調性和圖騰,以及生命的四大動力,由此揭示你出生時所具有的能量天賦。
  •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
    也許世界萬物——從雪花到星星、從藍鯨到伽馬射線,甚至組成萬物的原子——全都是假象,是從超越時間和空間之外投射到我們世界的假象。  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真可謂亙古綿長,然而宇宙終究是什麼?  「大爆炸」理論搶先回答:「大約150億年前,發生了一次偉大的大爆炸,形成了時間、空間和物質,這組成了宇宙。」
  • 詳解宇宙全息理論
    這個現象的古怪之處在於,它們之間的通訊聯繫幾乎不需要時間間隔。但是享譽當代的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拋出了一個大膽卻十分直接、簡單的想法:此發現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張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2全息宇宙理論-發展首先我們得了解什麼是全息相片。
  • 全息宇宙,如是我聞
    但是飲譽當代的美國量子物理學家和科學思想家戴維·玻姆拋出了一個大膽卻十分直接、簡單的想法:此發現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張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全息宇宙理論-發展首先我們得了解什麼是全息相片。
  • 宇宙只有三維嗎?更高維時空存在嗎?宇宙會不會只是它的全息投影
    此外,還有一種誘人的可能:從某種角度看,我們實際上可能是一個更高維宇宙的全息投影。對此,讀者吉姆·布雷想了解更多,他問道:圖解:全息投影 來源:Flickr對於全息宇宙似乎可以有很多解釋。那麼,假設全息觀點是正確的,二維表面和三維展現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常見的全息圖在考慮這個問題時有用嗎?
  • 在三維空間裡面,時間也是三維對應的,這就是六維時空理論
    在中國古代的哲學,科學,物理學,乃至世界觀中,時間和空間是對稱的,維度是對等的。如果時間是三維的,那麼這世界就說得通了如果時間是三維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完美的解釋這個世界了。這個時候,我們看到是一個完整的時空模型,下面三爻表示空間,上面三爻表示時間,是不是很完美,忘記那些六神六親先。當然也可以上面三爻表示空間,下面三個爻位對應時間,也可以一三五爻位對應時間,二四六爻位對應空間,隨便你怎麼玩趣,只要你找到對應的映射法則。
  • 生活在全息宇宙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宇宙全息理論認為,某些三維空間可以從數學上減少為二維投影,而我們的宇宙正是如此。此前,Grumiller與物理學家Max Riegler、Arjun Bagchi和Rudranil Basu共同發表了研究成果,第一次為宇宙全息理論提供了證據。「20年前,如果你問別人世界是幾維的,幾乎所有人都會回答『三個空間維度加上時間。』宇宙全息理論則意味著世界的維度取決於看問題的角度。」
  • 我們是高維生物的一個投影——生活在全息宇宙意味著什麼?
    其中一個理論是高維空間的引力理論,通常被稱為「體積」。另一種是與標準模型非常相似的測量理論,它存在於體積時空的邊界(有時被稱為「膜」)上。這種關係通常被稱為測量重力對應關係,它是弦理論中更普遍的對偶性的一個極限。請注意,這種對應關係還沒有得到嚴格的證明。但是,有幾個例子已經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因此幾乎可以肯定地證明了這一點。
  • 高維時空的演繹(25)全息的宇宙
    高維時空的演繹(25)全息的宇宙 天雲 高維的宇宙,全息智慧。宇宙的全息,從高維向著低維貫穿。低維的時空,由於其信息能量的傳遞速度低於光速、低於相對高維時空的傳遞速度,而且波動頻率也低,所以,難以影響高維時空,也看不見高維時空的存在,而只能在自己所在的相對低維的時空中演繹發展。
  • 全息的宇宙
    通常的照相底版上只記錄了光的強度,而全息照相不僅能記錄光的強度,還記錄了光的相位,所以可以用相干光從中提取三維物體的全部幾何信息。但你可曾想過,我們身處的宇宙也是張全息圖。   說宇宙是張全息圖,是指宇宙具有類似全息圖的性質。這一發現源於黑洞物理的研究。黑洞是一類特殊的天體,其引力非常強,以至於連光也被吸引住了。
  • 原創:全息宇宙
    這兩個電子並不是單獨存在的實體,其實這兩個電子應當被視為高維空間的一個實體的兩個不同的三維投影,在三維空間看來,二者沒有相互接觸,毫無因果關聯;而實際情況是,兩個粒子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非常類似於上面所說的魚的兩個電視圖像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
  • 360發布全息星圖網絡空間測繪系統
    11月22日,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360發布了新一代網絡安全能力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360全息星圖網絡空間測繪系統」並獲評「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 萬物皆為一體,全息宇宙假說
    愛因斯坦在他的相對論中提出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他稱為"空間-時間連續體",這個理論震驚了全世界。現在,玻姆將這個理論又提高了一層,他說宇宙萬物皆為連續體。外表看起來每一件東西都是分離的,然而每一件東西都是另一件東西的延伸。
  • 時間和空間,哪個才是承載宇宙的載體
    他的廣義相對論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被宇宙創造的物體,並且在從物理學角度上來說,空間是動態的,會隨著時間的移動而移動,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相關的物理變化。愛因斯坦還認為時間和空間其實是分不開的,兩者如果分開了,那麼宇宙中任何的實體都將無法測量。科學家們如今發現,如果把空間按照時間的方式去延伸和收縮,那麼我們口中所說的宇宙就會變成一個點,這個點小到讓人無法想像,或許就根本不存在吧。
  • 諾獎得主:全息宇宙模型將助力大統一理論的建立
    全息宇宙模型中的二維表面可以理解為三維空間降低一個維度而生成的一張二維面,並且這張二維面完全將宇宙的三維空間可以類比,二維表面就像是一個吹大的氣球,宇宙三維空間就像氣球內部的空間,當然這個氣球的形狀不會像普通氣球那樣簡單。那什麼又是全息圖呢?普通照相技術利用透鏡成像原理及光能使感光乳膠發生化學變化的現象,通過透射光在底片上的強弱分布以引起相應強度分布的化學反應,來記錄物體表面散射光的強弱(光波的振幅)及顏色(波長)。
  • 宇宙或許只是一張全息圖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息圖中嗎?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奇特的理論暗示我們的宇宙可能是一個全息圖。根據當前的全息原理,需要一個二維的平面,這個平面內擁有能夠描述三維圖像的所有信息。自1997年以來,科學家就開發出基於宇宙理論的全息理論,現在這一理論得到進一步發展,科學家已經能夠展示建立在全息理論基礎之上的宇宙間如何進行工作。
  • 黑洞是全息宇宙的證據嗎?
    自科學開始以來,我們達到了很多,但以艾薩克·牛頓的空間思想開始的旅程遠未結束。宇宙所構成的東西可以帶來比我們夢想的更多驚喜。讓我們以你為例。你其實看起來很真實,不是嗎?然而,有令人驚訝的新暗示,從我們人類到房間本身,一切都可能只是一種全息圖。我們所看到和體驗的一切以及我們熟悉的三維現實的一部分可以是存儲在薄的遠處二維表面上的信息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