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重力和反引力場是不同的概念

2020-12-03 張祥前

現在很多人把反引力場和反重力混淆掉,實際上,反引力場和反重力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二者的量綱是不一樣的。

地球表面的重力,可以用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來檢測,我們讓這個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產生了加速度A,這個物體受到的地球的重力是F =mA。

而地球在這個物體所處的位置產生的引力場就是A 。

大家可以看到,重力和重力場量綱不一樣,不能用同樣的物理單位來表示。

重力和反重力的量綱應該是一樣的,可以用同樣的物理單位來表示,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地球表面產生的重力場,大部分是地球萬有引力產生的,小部分是地球自轉形成的。

一個物體在地球表面具有重力,一部分是萬有引力,一部分是地球自轉的原因。

而地球在表面形成的引力場,就是地球具有質量造成的。

我從外星球那兒已經知道了地球表面產生的引力場的本質了。地球在周圍產生的引力場,其本質就是地球周圍空間時刻以加速度向地球收斂運動。

地球表面上空的物體的自由落體運動,是空間和物體一同在向地球中心墜落,如果沒有物體,單單空間,同樣在向地球中心墜落。這個就是引力場的本質,引力場只不過是物體周圍空間在向物體加速度運動而已。

很多網友說美國已經研究出反重力了,其實,這些所謂的反重力,一部分是利用高壓電場【一般不小於10萬伏特】來電離空氣,來獲得反衝力,來克服地球引力。如果在真空中,是絲毫沒有反重力效應的。

這種反重力,一個俗名叫飆升機,這些不是理想的、真正意義上的的反重力。

我們在網上視頻中看到的大多反重力,其實並非真正的「反重力設備」,大多數只是對抗重力的設備而已。

近幾年來,"反重力飄升機"民間科技運動以美國西雅圖為中心蔓延至全世界。製造這種"反重力"飛行器的競賽在民間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關於飄升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那個時候有一個美國發明家名叫:託馬斯·湯森·布朗,在大學一次實驗中,在老師保羅·別費爾德的指導下,觀察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只要以很高的電壓將電能輸入電容器,就會於某個方向產生一個微弱的推進力。

後來他把這種現象稱為別費爾德-布朗效應。由於其本人動手能力極強,但是欠缺理論方面的造詣,於是這一發現後來逐漸被遺忘,直到90年代末由於一位民間愛好者的重新複製了布朗的實驗,布朗的工作才被一位名叫:傑夫·卡梅倫的NASA轉包商關注。

他有一次注意到電容器中產生一種奇怪的忽然運動,回想起之前聽過的別費爾德-布朗效應。於是他就去搜查文獻,找到了布朗申請過的一些專利。

根據這些資料,他認為布朗曾經的工作是有價值的,按照其原理,卡梅倫製作出一種三角形飛行器,於是就有了最開始的那種飄升機的雛形。

而現在大家在網上視頻中看到的大量的反重力視頻資料,大部分都是利用磁場產生的反衝力,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重力。

真正意義上的反重力,應該是不需要空氣,遠離電磁場,單純依靠地球的引力場反推,就可以懸浮在空中,或者在空中運動。

那種需要空氣,或者只能在電磁場附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重力技術。

在全球範圍內,真正意義上的反重力,仍然沒有人做出來。如果美國真的做出了反重力,美國現在就不會投入幾千億資金,來研究依靠空氣飛行的飛機。

相關焦點

  • 網上很多反重力、反引力場實驗
    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反重力、反引力場的實驗視頻,比較出名的有四川的劉武青實驗,我看到過抖音上老尚,經常播放搞反重力實驗視頻。網友周伯多次搞反引力場實驗。這些人搞反重力實驗,基本上都是用電磁力來產生反重力。這個可能表示,人類隱約的知道了,下一個重大科學發現在電磁場和引力場相互轉化中,也就是變化電磁場產生引力場,變化的引力場產生電磁場。現在也有不少人研究自由能源、真空中能量、永動機,這個大方向錯誤的,不會有結果。
  • 波音公司研究反重力系統 引力波概念將改變世界
    現在對引力波的研究方興未艾,反引力或稱反重力研究又提上了日程,這項研究可能獲得的成果或許將徹底實現人類實現恆星際航行的夢想,科學家值得為這項研究投入畢生的精力和才華。  自從科幻小說作者威爾斯描述了「反重力」(能夠屏蔽重力影響,使宇宙飛船飛向月球)飛行器後,反重力已經成為人類一個多世紀的夢想。如果反重力是確實存在的,它必將改變整個世界。
  • 什麼是反重力?未來反重力應用的猜想
    一、什麼是反重力? 首先,根據牛頓老師樹下吃蘋果的理論,從物理學上講,重力等於物體質量乘以物體的加速度g即G=mg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可以停留在地球上而沒有被甩到宇宙空間的原因。當物體的加速度不變時,重力的大小取決於物體的質量。
  • 對於反重力,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阻斷重力,或是產生反重力
    重力似乎對人們的作用並不大,人們即使傾斜走路也不會摔倒。同時兩個人站在屋內,你會發現相互呈現奇怪的傾角。在這些神奇現象的吸引下,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體驗「失重」的感覺。這裡是個典型的引力異常點。對於反重力,科學家們一直做著不懈的努力:試圖阻斷重力,或是產生反重力。歷史上不斷有人研究反重力裝置,但均已失敗告終。
  • 反重力引擎,分為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型,原理完全不一樣!
    如果不是,如何沒有歧義的來定義農民這個概念?重力是個什麼概念?重力或者引力是一個經典力學時代的概念,廣義相對論定義重力並不是用力這個方式來形容,而是空間彎曲!所謂的反重力在這兩個定義中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來簡單了解下:經典力學時代的重力(引力)兩個天體之間的重力(引力)與它們的質量成正比,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如下圖當然G這個萬有引力常數是卡文迪許用扭稱解決的,我們暫且不提,但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公式無疑是劃時代的
  • 探秘反重力技術
    人們要運用反重力技術,關鍵是如何實現這個「調整」。至於用什麼樣的工程手段實現這個調整目的,方法多種,在此從略。在這裡需要說明,理論同實踐是吻合的.反重力本質理論及工程運用的實驗表現都是超常規和反常規的,一開始就會打破好些定律約束,並均可用實踐重複驗證。用現有理論在很多地方是不能直接接受的,工程實驗也只會使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 如果一位農民發現反重力原理會怎樣?科學並未完全堵死反重力之路
    今天發現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一位農民發現了反重力的原理,他該怎麼辦? 反重力原理無鬚髮現,很簡單,人人都知道,因為你時刻都在反重力。你舉手,你的手在反重力,克服重力才能抬起來;你抬腳,你的腳就在反重力,克服重力你才能走路。
  • 反物質並不遵循反重力定律?
    反物質是否遵循反重力定律?物理學家有大量理由相信反物質並不遵循反重力定律,但從來沒有人直接對這一說法進行測試。現在傑弗瑞·漢斯特(Jeffrey Hangst)與他的同事正在進行一項叫做ALPHA的實驗。他們已經找到一個測試方法,並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中展示了他們的成果。
  • 重力是什麼?反重力又是什麼
    什麼是反重力?什麼不是反重力裝置? 氣球不是反重力裝置,它是因為質量位移而漂浮的(阿基米德原理) 螺旋槳/噴氣式發動機/火箭發動機不是反重力裝置。它通過將物體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來產生推力。有歷史上,有些人物,據說他們曾嘗試過重力控制。兩個著名的名字是尼古拉·特斯拉和託馬斯·湯森·布朗。
  • 反重力現象存在麼?反物質是不是沒有引力?有
    反重力(也稱為無重力場)是一種假想的現象,從地心引力的力量中解放出來。反重力不會導致在自由落體或繞地飛行中所體驗到的清醒狀態下的體重不足,也不與其他力量(如電磁力或空氣動力升力)相等。反引力是科學虛構的一個虛假概念,特別是在太空梭推進的背景下提出的,而在幾年前,科學家將五維空間時代的引力和電磁學統一起來,並增加到高維空間時代在牛頓的宇宙的平等中。在20世紀,牛頓的模型被廣義相對論所取代,是時空幾何的興起。在相對論下,反重力是不可能的。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注意力從控制重力上轉移到更好地理解重力上。
  • 反重力裝置發明成功,人類生活格局將改變
    >引力波(這裡的引力波和宇宙中黑洞所產生引力波概念是不同的)和反引力的預言,當時的研究的重點是放在引力波的研究上,但是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發展,對引力波的研究方興未艾,反引力或稱反重力研究又提上了日程,這項研究可能獲得的成果或許將徹底實現人類實現恆星際航行的夢想,科學家值得為這項研究投入畢生的精力和才華
  • 反重力飛行研究不可或缺的戰略制高點
    他們在地球上不受重力的作用嗎?自從英國科幻小說作者威爾斯描述了「反重力」(能夠屏蔽重力影響,使宇宙飛船飛向月球)後,反重力已經成為人類一個多世紀的夢想。反重力的發展必將改變整個世界。汽車、火車、輪船,所有你能想到的交通系統,都能通過從引力場中獲取的能量驅動。
  • 什麼是反重力鑄造技術?
    1、特點反重力鑄造是使液態金屬在與重力相反的力的作用下完成充型、補縮和凝固的一種鑄造方法。2、分類反重力鑄造中,根據產生壓力方式的不同,可進一步把它分為差壓鑄造、低壓鑄造、調壓鑄造、真空吸鑄以及複合反重力鑄造等類型。從設備結構上看,差壓鑄造、調壓鑄造、真空吸鑄和複合反重力鑄造均採用上下室形式,即保溫爐置於下室,鑄型置於上室,低壓鑄造只使用下室,鑄型置於大氣環境中。
  • 《泰拉瑞亞》反重力鉤怎麼用 反重力鉤使用攻略
    導 讀 玩家使用反重力鉤爪抓住平臺或者平面之後,會保持距離鉤住的那個點12格,任何方向上都是如此,玩家能夠繞著鉤住的那個點轉圈
  • 反重力飛行器如何反重力?配備離子體循環結構,抵消89%地球引力
    在該鐘周圍一定距離的範圍內,引力場會受到強烈的幹擾從而使重力失效。「納粹鍾」是最早的一種反重力設備,為以後美國TR-3B反重力飛行器的問世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借鑑。與其他飛機不同的是,反重力飛行器在運行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能量,因此TR-3B使用的是核反應堆作為能量來源。從相關資料獲悉,TR-3B的阿斯特拉推進系統配備三個核反應堆,最大能提供600兆瓦的電力。作為一款使用核動力的平臺,TR-3B的航程幾乎是無限的,意味著想飛多久就能飛多久。
  • 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揭開反重力之謎,反重力飛船或將有望問世!
    目前通過歐洲的強子對撞機,科學家們在極端條件下已經將反物質製備出來,它是由一個反質子和一顆正電子就組成的反氫原子。現在,科學家們通過製造的反物質,已經對反物質的慣性質量、電荷、自旋、磁性、成原子與分子以及更大結構的結構方式和不同反物質中正電子躍遷等多方面特徵有了深刻的認識,它們與粒子物理學的預測完全一致,與正物質完全相反,可謂是一個「反」字了得!
  • 反重力飛行器如何反重力?配備離子體循環結構,可抵消89%地球引力
    在該鐘周圍一定距離的範圍內,引力場會受到強烈的幹擾從而使重力失效。「納粹鍾」是最早的一種反重力設備,為以後美國TR-3B反重力飛行器的問世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借鑑。與其他飛機不同的是,反重力飛行器在運行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能量,因此TR-3B使用的是核反應堆作為能量來源。從相關資料獲悉,TR-3B的阿斯特拉推進系統配備三個核反應堆,最大能提供600兆瓦的電力。作為一款使用核動力的平臺,TR-3B的航程幾乎是無限的,意味著想飛多久就能飛多久。
  • 重力與壓力概念辨析
    做出靜止在斜面上物體的重力和對斜面的壓力示意圖。斜面木塊結論:a、壓力和重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b、(特殊情況下)當物體在自由水平面放置時,壓力大小才等於重力的大小 2、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壓力和重力>2.1 壓力和重力有關,壓力可以等於物體的重力。
  • 反重力實現了?飄升機——什麼是布朗效應
    首先咱們得先來達成一個共識,什麼是反重力呢?是阿三哥的人體漂浮啊?中二所的磁懸浮實驗?這些其實都不算,他們都只是看起來不會受到重力,但其實人或者是物體都是會受到重力的啊,只不過有其他的力和這個重力平衡了而已啊。
  • 昆蟲學家的反重力飛行器,和B2隱形轟炸機:卡西米爾和壓電效應
    當在堆疊昆蟲翅膀的裝置上施加電壓時,就會產生反重力,部分隱形和懸浮在空氣中。最早由德國教授比菲特和德國學生布勞恩,在上世紀上半葉做電磁實驗時發現,當將電容器置於恆定高電壓下時,無論電容器空間的方向如何,都可以在正方向上獲得動力矩。被稱為比菲特·布勞恩效應。許多學者已經重新測試,用冷凝器進行正負充電獲得了「反重力」效果,證實了這種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