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五禮分別是什麼意思

2020-11-29 阿布說社會

自古以來,中國就被外邦人稱之為「禮儀之國」,可見,禮儀在中國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如今,也深得後世子孫們學習,並引以為榮。那麼,古人又是如何將紛繁複雜的各種理解加以總結概括,形成了現今所謂的「五禮」呢?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一、吉禮吉禮是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主要內容如下:

1、祀天。主要包括:圜丘祀天;祈谷,大雩,名堂;祭祀五帝;祭祀日月星辰。

2、祀地。主要包括:方丘祭地,四望山川;封禪;祭祀社稷之神。

3、宗廟祭祀

4、其他祭祀。主要有祭祀帶帝先王;祭祀先聖先師;籍田與享祀先農之禮,親桑和享祀先蠶之禮;享祀先醫,高禖(祈子之禮);臘祭等。

二、嘉禮嘉禮是和合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周禮》說,嘉禮是用以「親萬民」的,主要內容有,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饗燕之禮,脤(社稷祭肉)膰(宗廟祭肉)之禮,慶賀之禮。

三、賓禮賓禮是接待賓客的禮儀。《周禮、春官、大宗伯》說:「以賓禮親邦國」,這裡講天子與諸侯以及諸侯國之間交際之禮。賓禮包括:

春見曰朝,夏見曰親,秋見月覲,東見曰遇,時見(有事而會)曰會,殷見(諸侯同聚)曰同,時聘(有事而派遣使者存問看望)曰問,殷覜(多國使者同時聘問)曰視。

具體而言,大致包括:朝覲之禮,會同(會盟)之禮,諸侯聘於天子之禮,諸侯遣使交聘之禮,相見禮。

四、軍禮軍禮是師旅操濱、徵伐之禮。《周禮、春官、大宗伯》說:「以軍禮同邦國",這裡講的是對那些叛逆不馴的諸侯要用軍禮使其服從和同。《周禮》所說的軍禮包括以下內容:

1、「大師之禮,用眾也」,指軍隊的徵伐行動;

2、「大鈞之禮,恤眾也」,指均土地、徵收賦稅;

3、「大田之禮。簡眾也」,指定其狩獵;

4、「大役之禮,任眾也」,指營造、修造土木工程;

5、「大封之禮,合眾也」,指勘定封疆,樹立界標。

五、兇禮兇禮是哀憫吊研憂患之禮。《周禮、春官、大宗伯》說:「以兇禮哀邦國之憂」。兇禮的內容主要包括: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札,以吊禮哀禍災,恤禮哀寇亂。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皇帝的自稱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意思?中華上下五千年,經歷了無數的王朝更迭,從奴隸社會開始到封建社會結束,出現過許多君主,他們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作為一國的統治者,金字塔頂尖的人物,他們都是如何自稱的呢?
  • 古代識人中的「八觀六驗」是什麼意思?
    八觀的意思是,一個人順利的時候,看他禮遇的是誰;一個人顯達的時候,看他舉薦的是誰;一個人富貴的時候,看他養的客是什麼類型的;一個人聽取意見的時候,他會選擇誰的,怎麼做;一個人閒暇無事的時候,他的興趣愛好是什麼;一個人討論問題的時候,他會說些什麼,怎麼說;一個人貧窮無助的時候,看他不接收什麼東西;一個人身居下賤的時候,看他絕對不做的是什麼。
  • 我國古代刑罰的智慧:嚴苛源自於「禮」,寬容源自於「赦」
    我們總是說羅馬法遵從的原則是公平和公正,那古代中國律法追求的又是什麼原則呢,毫無疑問,那就是:禮。兩千年前的春秋時期,禮是規矩,是國家和社會的價值核心,合乎禮儀四個字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遵從。就是這個字「赦」在中國歷史上幾個平和的朝代,幾乎保持著一年一次的頻率,這種「赦」就是對「禮」造成的嚴酷刑罰的最好中和
  • 世界七大奇蹟分別是什麼 古代世界七大奇蹟分別是什麼
    世界上有很多建築的存在令人稱奇,在科技不發達的時期,被建造出來,即使放在今天,也不一定能建造出如此獨特宏偉的東西來,於是人們將其稱之為奇蹟,那麼,被評為世界七大奇蹟分別是什麼呢?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吧。
  • 什麼是天子五路?看看中國古代「天子」的專屬座駕也許你就明白了
    什麼是天子五路?看看中國古代「天子」的專屬座駕也許你就明白了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什麼是天子五路?看看中國古代「天子」的專屬座駕也許你就明白了。相信大家在平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都了解過皇帝所坐的馬車吧。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的古代,無論是奴隸制社會還是封建制度的社會當權者的座駕都是特殊製造,獨一無二的。甚至在我國早年一部專門講述禮儀的集大成者,周禮裡面有著明確詳細的記載,周禮將天子所坐的車分為五大類,後人也稱之為「天子五路」。這五路車非別稱之為「玉」「金」「象」「革」「木」。作為天子,每走動一步都是一個王國的象徵。
  • 「五魁首,六六順」划拳這些話到底什麼意思
    什麼是「臭拳」?就比如叫了「八匹馬」,但是這個人手裡只出了一或二,對方不可能有六七個手指,那就算出了「臭拳」。還有比如這人出了五,但嘴裡卻喊了「哥倆好」那也算「臭拳」。喊得全是吉利話划拳雖然被視為上不得臺面的事,但其實裡面大有內涵。
  • 漢字「囧」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有網友問我漢字「囧」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囧」在現在是一個網絡熱詞,前兩年的時候還是比較火的,現在用的少了,這個詞火起來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造型就像一個表情包,給人一種可愛、無辜的感覺,有一部電影叫《人在囧途》,大家應該都知道。
  • 中國古代刑律的禮教化與去禮教化
    作為中國古代法政思想中最重要的兩種概念,「禮」「法」可謂淵源久遠。原文論及上下三千年的「禮法」演變史,包括:「夏商周三代,以禮為法,禮、法無分;春秋戰國至於秦,法出於禮而獨立,儒、法對立,禮、法分隔;漢以後,儒、法合流,禮入於法,又造就一新的禮法秩序;而至晚清,西風東漸,世事丕變,民主、法治觀念大興,傳統之禮法秩序無以為繼,至是,禮、法再度分立。」
  • 石鼓、蝌蚪、飛白、八分,到底啥意思?——揭開中國古代書法的神秘...
    其實呢,石,在古代除了表示石頭外,還有一個發音,就是dan,四聲,十鬥為一石。鼓,在古代除了表示敲的鼓外,還有一個意思,也是十鬥。《禮·曲禮》載:」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儀禮》載:「十鬥曰斛。」那麼「石鼓文」的意思,不是說刻在石鼓上的文字,而是說這文字非常大。有多大呢?
  • 「男女授受不親」是什麼意思?古代夫妻客氣至此,他們咋樣生孩子
    尤其是國人的禮儀,我們自古以來都自詡禮儀之邦,古代的三省六部中,還有專門研究禮儀的「禮部」。在國人的禮儀當中,「男女授受不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禮儀要求,不僅僅是古代,一直到現在,這句話已經不再是記載在四書五經裡的內容了,而是成為了我們的俗語,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烙印!男女授受不親《孟子》中說道「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流傳已久的划拳酒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其實是一種比較高雅的酒令,還有一種專門在古代女性中流傳的酒令,即擊鼓傳花。當然,古代流傳的雅令其實挺多的,基本就圍繞著詩詞展開。比如《紅樓夢》中就有多次行酒令,《中國詩詞大會》上經常出現的飛花令其實也是一種酒令。當然,這種基於詩詞的酒令其實是有先決條件的,即參與宴會的都是文人或者官員,至少是很有才華的。
  • 在古代,日本向中國進貢,貢品豐富卻讓人有點難為情!
    我國古代的王朝都是以強盛著稱,周邊很多的國家都對中國俯首稱臣,成為藩屬國。藩屬國其實是一種奴隸國,儘管在主權上還有一定的獨立性,但是國家的各方面都在受到宗主國的約束。在每年都要向宗主國進貢大量的財物,有點像交保護費。
  • 佛家雙手合十是什麼意思?
    佛家弟子拜佛時候都雙手合十,虔誠膜拜,不過雙手合十代表什麼意思呢?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四》:「明公恕齋 ,嘗為 獻縣令,良吏也。官太平府 時,有疑獄,易服自察訪之,偶憇小菴,僧年八十餘矣,見公合十肅立。」合十,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
  • 古代「姓」與「 氏 」的有什麼區別?「名」字「號」是什麼意思?
    「 姓 」與 「氏」到底有什麼區別?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一個是姓,一個是氏,最先有的是性,姓是一個部落群的族號,一般取之於地名,原始社會的人類都住在河邊,所以多用江河命名。比如說黃帝姓姬,因為住在姬水,炎帝姓姜,因為住在姜水。如果那個時候有松花江,肯定會有很多人姓「松花」了。
  • 「朕」是什麼意思?古代皇帝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有時候,筆者我不禁在思考著這樣的人一個問題,把「朕」這個字單拎出來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代的皇帝們都要自稱為朕呢?要想解開這一謎題,就需要先追溯到秦始皇時期。當時秦國的大軍以秋風掃落葉般地掃除了六國,一統了天下。秦始皇正式稱帝,面對著朝臣的大肆吹捧,認為自己的功績已經超過了三皇五帝,並最終採納臣相李斯的建議,開始使用「朕」這樣的自稱。
  • 跨火盆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火盆是我國古代禮儀之一
    跨火盆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火盆是我國古代禮儀之一時間:2020-04-30 16:13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跨火盆什麼意思什麼梗?跨火盆是我國古代禮儀之一 因為肖戰在社交平臺上發了一幅他自己畫的倒了的梅花,與倒黴諧音,各路網友怕黴運上身於是紛紛調侃,需要跨火盆去黴運。 ps:跨火盆是我國古代禮儀之一,此俗的意義在於趨吉避兇,變禍為福,跨火之舉則有遠離   原標題:跨火盆什麼意思什麼梗?
  • 在古代中「孃」和「娘」代表的意思是什麼呢
    在古代漢語裡,「孃」指母親或女性長輩,「娘」指女兒或年輕女性。孃:漢代就有這個字了,最初並不是母親的意思。時至今日,在江蘇浙江等講吳語的地方,小娘,細娘,大小娘中的「娘」仍然指的是小女孩,少女,也有把姨母稱呼做「姨孃」的,這裡孃引申為女性長輩的意思。娘:古代甲骨文裡就有這個字了。早期的時候多作為年輕女子的意思,例如《子夜歌》這首詩裡有一句:「艦娘善容媚,願得結金蘭。」這個「娘」絕對不可能是母親的意思,而是年輕的女孩子。
  • 為什麼中國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九五」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或者稱為九五至尊,與中國的龍崇拜和易經有關。我們首先來說,龍的圖騰崇拜是如何與皇權聯繫在一起的。《說文解字》中解釋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龍是一種近乎神話的動物,它神通廣大能大能小變化多端,代表著無所不能的形象。
  • 中國古代著作《周易》
    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都是統治階級駕馭黎民百姓,維護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像的。   3.日月為易,象徵陰陽。   4.日出為易。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幹」的本義。   5.易是佔卜之名。
  • 農村人常說,親不過五服!這個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親不過五服」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是一個流傳悠久的社會風俗。那麼,農村家族裡常說的沒出五服,這個五服是什麼意思呢?下面鄉村似歌將與大家一起探討。2、五服是從五種孝服的說法延伸而來的。「五服」中的「服」在這裡是指「喪服」的意思,「五服」是喪葬禮儀的五個等級,以此來區別家族的親疏關係,來界定親屬遠近的問題。血緣關係越近的人,穿孝服的材質就越好,血緣關係稍微遠一點的,穿著的孝服質量也就稍微差一點(以前喪服是按照親疏關係,分別為緦麻、小功、大功、齊衰、斬衰等五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