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刑罰的智慧:嚴苛源自於「禮」,寬容源自於「赦」

2020-11-29 雲叔愛文史

我們總是說羅馬法遵從的原則是公平和公正,那古代中國律法追求的又是什麼原則呢,毫無疑問,那就是:禮。

兩千年前的春秋時期,禮是規矩,是國家和社會的價值核心,合乎禮儀四個字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遵從。所有的司法制度都是圍繞「禮」這個中心來設計構築的,這種禮表現為對尊(君王)親(父親)的強烈維護——即使沒有具體實施的行為,只要有對國君或父母的犯罪意圖,也可以處以死刑!而其他犯罪,都會歸納到違反禮儀的範圍,所以那個時候的「禮」是超越國家制度存在的。

春秋

「禮」確定了一種不可挑戰的道德規範,例如,「禮」最為反對的兩項罪名,就是不孝和大不敬。這個不孝之罪,自夏朝就有,商朝的記載是: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到了秦漢時期,約有三分之一的死刑犯都背負著不孝的罪名。

如果說不孝還是內容可以理解的罪名,那大不敬的內容就高深多了。然而要是有心總結一下,發覺其內容很簡單——就是一項專門為維護「禮」而設置的罪名。

祭祀是禮的一部分

我們不妨來看看大不敬包含的內容:偷盜皇帝使用的物品、讓皇帝的生命受到威脅、不尊重皇帝和欽差、偷盜祭祀用品……這個罪名簡直成了一瓶萬金油,皇帝看誰不順眼想砍他腦袋,直接宣布他大不敬就行了,何須其他理由!

然而,在這種有些自說自話,可以一家之言定生死的律法面前,歷代君王是怎麼中和「禮」產生的暴虐的呢?那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智慧:「赦」!

就是這個字

「赦」在中國歷史上幾個平和的朝代,幾乎保持著一年一次的頻率,這種「赦」就是對「禮」造成的嚴酷刑罰的最好中和。改元、立後、生子、祥瑞……只要是個事情,就是大赦天下的理由。

但是這種「赦」並不是沒有原則的,所有的「赦」還是要遵從「禮」的幾個基本面,總結下來就是:「子弒父,臣弒君,有常無赦!」

所以只要你犯了這兩個忌諱,天下大赦N次還是死路一條。除此之外,我們其實還有很多成語也說明了「赦」的範圍,比如」十惡不赦「,意思就是在十惡範圍內被判死刑的罪犯,是不可以接受大赦的。還有一個是」罪無可赦「,意思也差不多。

「赦「並不是司法制度,是一種仁政,是隨君王喜好發布的一項」社會福利「。中國幾個法治嚴苛的朝代都不提倡」赦「這種行為。首當其衝的就是秦朝,秦始皇終其一生好僅僅頒布過大赦一次,而這一次大赦的內容並不是減刑,而是允許天下百姓三天內隨意飲酒(秦律:三人不得聚飲)。然後就是以特務治國的明朝,前後276年,大赦的次數是26次,平均每十年才有一次,(大明一共16個皇帝),確實夠狠的。

秦始皇

除了這些皇帝,一代人傑諸葛亮也反對「赦「這種行為,他治理蜀國的十幾年裡,蜀國從未大赦。

咱們新中國也曾頒布過一次主席特赦令,主要是釋放一批改造後願意為國家民族做貢獻的戰犯,最有意思的是,這批戰犯裡,就有曾經掌握特赦權力的皇帝:溥儀。

大清 亡了

「禮」造成的嚴苛法令和「赦」表達的寬容仁慈,成為古代君王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兩條平行線,但是這種蹺蹺板式的平衡是不足以代表法治的,尤其是「赦「,完全是人治的表現,必將被歷史所淘汰。在法治建設逐漸推進的今天,介紹這對關係,只是想更多人看到現代法治的先進而已本文

本文插圖來自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美麗的愛情,源自於我們的內心
    美麗的愛情,源自於我們的內心。但是,這還需要一種意境來鋪墊。我好像,有時能在美麗的桃花閣裡,而看到動人的你。你是那麼的,端莊而美麗。當你,朝著我走來時。你是那麼的迷人,而且還帶著桃花香味,使我對你更加著迷。
  • 重生寵文:神說要有光,世間便有了光,故事一切源自於神的惡趣味
    重生寵文:神說要有光,世間便有了光,故事一切源自於神的惡趣味大家好啊~我是小靈,今天我為大家推薦5部重生寵文,希望大家會喜歡並積極留言哦~《閃婚之寵你無法無天》他寵她宋婉婉其人——外形禍水,邏輯另類,可愛寶氣,生活智慧強大《[快穿]奪愛遊戲》BY尹真熙文案:高智商天才兒童才能玩的大型策略遊戲,專業丟♂節操一百?現實中的無限恐怖?你敢來嗎?
  • 易學中稱「天赦星」,可消災解難
    易學中稱「天赦星」,可消災解難古代君王治理天下時,為了體現恩威並用,往往在一定時候,就會大赦天下。遇到大赦的情況,一般在帝王登基之初、或者有王朝更換年號,或者是國家有重大喜慶之事,舉國同慶時;再或者天降祥瑞或遭遇天災等意外情況,古人就會對一些有過犯罪刑罰的人格外開恩,「特赦」或「恩赦」其免受刑罰。
  • 古代有種刑罰,能讓女囚犯感到羞愧,如今卻成了年輕人的潮流
    而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歷史上關於刑法的概念就已經慢慢系統了下來。甚至法家思想在春秋戰國之後,就已經開始崛起。最鼎盛時期,並不是公元前221年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因為後朝的歷代統治者們其實都比較推崇法家思想,大多數都是披著儒家學說的外衣推崇仁義之治,一邊在優化內部的法製法規。
  • 古代一種專門針對女性的刑罰,往往讓女罪犯「叫聲」連連,受不了
    古代雖說科技不發達,交通不發達,什麼都不發達,但是古代人卻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刑罰。古代的皇帝沒有更好的辦法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只有通過各式各樣的刑罰讓人們畏懼他,產生畏懼感自然就會聽從他了。古代的刑罰不僅犯人對此毛骨悚然,老百姓也是異常恐懼,對此也起到了統治的作用。
  • 古代「最溫柔」的刑罰,雖然沒有痛苦,但想想就讓人受不了
    古代「最溫柔」的刑罰,雖然沒有痛苦,但想想就讓人受不了古代有許多殘酷的刑罰,比如秦代名相商鞅,就是被「車裂」而死。但你知道世界上「最溫柔」的刑罰是什麼嗎?如果小編告訴你,是撓痒痒,你會不會覺得我在開玩笑?
  • 電影解析︱《小丑回魂》:真正的恐懼,源自於內心
    「它」,是源自於人內心最深處的恐懼,小丑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可以變成每個人心中最懼怕的東西。(前方高能預警!)比爾因自己製作的紙船導致弟弟失蹤而心懷愧疚,所以他見到了向他哭喊的弟弟。唯一的女孩貝弗利,影片中多次暗示她差點被自己的父親性侵,所以她最害怕的是她的父親。
  • 古代「最溫柔」的刑罰,沒有絲毫疼痛,卻能讓人生不如死
    古代「最溫柔」的刑罰,沒有絲毫疼痛,卻能讓人生不如死刑罰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約束人們,換句話說就是為了更好的管理人們,尤其是那些不聽話的人。而為了震懾人心,古代的時候則是想出各種刑罰。然而並非是所有的刑罰都是如此的,有一個刑罰堪稱古代「最溫柔」的刑罰,卻能讓人生不如死。那麼這個刑罰是什麼刑罰呢?其實很是常見,就是所謂的「笑刑」。其實所謂的笑刑就是撓痒痒。而據說這個刑罰最早出現在漢朝,我們都知道古代等級分明,皇族自然和普通人不一樣了。就算是他們犯罪,受到的懲罰也不能和普通人一樣。
  • 武則天發明一種叫做「玉女登梯」的刑罰,古代女子為此受盡折磨
    我國古代男尊女卑,一直都是男性佔據著主導地位,相比之下,女子卻被當成是男人的附屬品,地位非常的低下,因為受到了男性的束縛,所以能夠做出偉大成就的女性寥寥無幾,所以古代的歷史基本上都是男人的天下,但是就算如此,古代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女性,其中最傑出的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
  • 對古代女犯最「溫柔」刑罰,身上不會受傷,卻嚴重傷害自尊
    古代最常見的就是給犯人打板子,二十大板打完,犯人這屁股也就皮開肉綻的,沒有兩三個月估計起不來,看來古代的都要建立在疼痛之上來判斷案子的,不像我們現代,都是講科學證據,講法律來判斷案子,也算是文明的進步吧。
  • 古代的一種刑罰,不會讓人受到肉體折磨,卻比死刑更讓人害怕!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古代的一種刑罰,不會讓人受到肉體折磨,卻比死刑更讓人害怕!在封建主義思想十分強大的中國古代,那些皇宮朝廷的刑罰制度十分嚴格,而且花樣十足,這些刑罰手段不僅殘忍,而且會讓犯人生不如死,由於太過血腥暴力慢慢的就被現代法律給取締了。但是我們在古裝劇中還是時長會看到古代的刑罰方式,在這些刑罰中,有一種刑罰人們再熟悉不過了,它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流刑。
  • 我內心的孤獨源自於我最愛的那個人:感情是糖,甜到憂傷!
    我內心的孤獨源自於我最愛的那個人:感情是糖,甜到憂傷!如果能重來多好,那我寧願錯過也不會彼此傷害。17歲,錯過的那個男孩陽光的,甜甜甜的,雖然遺憾,卻很美好。20歲,沒有錯過,很甜,卻甜到憂傷,不能自拔。
  • 古代有種刑罰,是女囚犯的噩夢,如今卻成了年輕人的時尚符號
    「古代有著殘忍的刑罰,也有著奇怪的刑罰。」古代的刑罰歷來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對古人們自然也是起到了不小的威懾作用,比如流放,點天燈,當然到了近代,這些刑罰早已被廢除得近乎為零了,尤其是對於犯人還有著侮辱性質的刑罰,這等同於就是女囚們的噩夢,不過值得一說的是,在古代有著這樣一項奇怪的刑罰,能夠讓女囚犯感到羞愧,但如今卻是成為了年輕人的時尚符號,它就是——墨刑。
  • 為何古代斬首要在午時三刻?三刻到底是幾點?古人的智慧讓人嘆服
    2015年9月,我國重新修訂了《刑法修正法案》,將死刑作為我國最為嚴厲的刑法,執行方式有槍決,注射死等,但是在古代,死刑大多以斬首和絞刑的方式執行,古代執行官常喊「秋後問斬」我們知道是因為走著傳給皇帝需要時間,以及方便覆核案件詳情。
  • 「滴水刑」是什麼樣的刑罰?為何古代女子,寧願自殺也不願受罰?
    文/「滴水刑」是什麼樣的刑罰?為何古代女子,寧願自殺也不願受罰? 我們都知道,帝王為了控制百姓人民,對於法律以及處罰是非常看重的,既是維護自己的統治,也是為了威懾那些想要犯罪作亂的人們。所以在古代每個朝代都有種類繁多的折磨人的刑罰。
  • 古代最殘忍的一個刑罰,用動物的器官讓女人痛不欲生,不敢相信
    自古以來都是有一些刑罰的,而古代地那些刑法也都是家規,如果做了事就要受到家規的懲罰,不過每一個懲罰都是給你起一個警示性的作用,但在古代仍然有很多人都不聽勸,他們也不知悔改,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做,古代一般的想法也都會是枷鎖,就是把一個木頭板子掛在你的腦袋上,以前的這種枷鎖還是木頭的,不過到後來也弄成了雙人的,是那種鐵皮的重量非常沉
  • 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助記(下):宗法禮俗+服飾器物+曆法刑罰+音樂
    (二)刑罰1.髡、黥、劓、笞、杖、刖、臏、宮(1)髡(kūn) 又稱髡首,剃去犯人頭髮的刑罰。(2)黥(qínɡ) 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刻犯人額頰等處,再塗上墨,作為懲罰的標記,用來懲治犯有輕罪的人。
  • 古代夫妻客氣至此,他們咋樣生孩子
    尤其是國人的禮儀,我們自古以來都自詡禮儀之邦,古代的三省六部中,還有專門研究禮儀的「禮部」。在國人的禮儀當中,「男女授受不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禮儀要求,不僅僅是古代,一直到現在,這句話已經不再是記載在四書五經裡的內容了,而是成為了我們的俗語,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烙印!男女授受不親《孟子》中說道「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她的成熟理性,源自於不愛你
    她的成熟理性,源自於不愛你」?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