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稱「大赦」日,指哪4天?易學中稱「天赦星」,可消災解難
古代君王治理天下時,為了體現恩威並用,往往在一定時候,就會大赦天下。
遇到大赦的情況,一般在帝王登基之初、或者有王朝更換年號,或者是國家有重大喜慶之事,舉國同慶時;
再或者天降祥瑞或遭遇天災等意外情況,古人就會對一些有過犯罪刑罰的人格外開恩,「特赦」或「恩赦」其免受刑罰。
「賢對聖,是對非,覺奧對參微,魚書對雁字,草舍對柴扉……」
中國歷史上,曾經大赦大天下的皇帝較多。
其中,漢高祖劉邦在位12年,就曾大赦天下9次,幾乎是每一個「恩赦」一次,而他的子孫後代,更是效仿劉邦,多次在執政時期,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赦。
到了隋唐時期,帝王們對大赦天下的條件,進行了具體的規範。明確犯有「十惡」大罪的犯人,不在大赦之列。
在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文學作品裡,漢末時期,多處提到過漢靈帝、漢獻帝等皇帝出於對朝局不穩的考慮,還通過大赦天下來穩定朝局,拉攏人心。
《水滸傳》中,也有記載,宋朝時期,每隔幾年就會大赫天下一次。在宋朝奸臣當道的時期,有些被逼無奈觸犯刑律的人,寧願流放坐牢,也不願上梁山。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等待大赦天下時,能夠「遇赦而還」。
在傳統文化易學中,古人將帝王大赦天下的日期稱「天赦日」。那麼,傳統文化易學中,什麼日子是「天赦日」,具體指的是哪幾天,如果一個人天赦星入命的話,又代表著什麼?
今天,「源易緣」就將合傳統易學和民俗文化,來談談這個話題,供大家交流探討。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