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賞厚可令廉士動心,罰重可令兇人喪魄。任何政權的建立,都需要一定的規章制度做底氣,否則很有可能中央集權的穩定性,就會被毫無規則的社會所吞噬。而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歷史上關於刑法的概念就已經慢慢系統了下來。
甚至法家思想在春秋戰國之後,就已經開始崛起。最鼎盛時期,並不是公元前221年秦朝重用法家思想。因為後朝的歷代統治者們其實都比較推崇法家思想,大多數都是披著儒家學說的外衣推崇仁義之治,一邊在優化內部的法製法規。
畢竟推崇法治對於一個國家的中央集權制度來講,有很大的好處。在古代時,有一種刑法對於女犯人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的折磨,可是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講,卻是一種變美的潮流。這個刑罰就叫做墨刑。
公元3000年前,我國歷史還處於原始社會。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有5大酷刑,其中墨刑就是裡面的一個分支。並且在接下來的3000年時間裡面,一直都被沿用。直到公元1740年,才被清朝統治者在法律條文中徹底剔除,這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而墨刑的意思是說:不論囚犯是男是女,實行者都將會在罪犯的臉上,尤其是額頭部分烙印。然後在受傷處塗上墨水,等到傷口結疤,這個烙印都不會消失。出生於公元664年的上官婉兒,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並且還受到了武則天的作用。
但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女子卻因為在政治意見方面和武則天不和,徹底激怒了武則天。上官婉兒就被打入女牢,然後武則天決定給上官婉兒施行墨刑。女孩子在等級聲音嚴的社會中生活,其實比現代女子更重視社會輿論。
當上官婉兒的額頭上面被落下了一個印,實行了墨刑,上官婉兒心裡也很憋屈。最後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使用化妝的方式,將自己額頭上畫一些彩妝。最後形成了一個梅花烙的形狀,也變成了一種遮蓋的方式。
但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卻比較喜歡紋身。也有很多喜歡紋身的男男女女們,可能還會考慮在額頭方面烙一個小梅花。其實這對於古代人來說,是完全接受不了的事情。古代人比較講究完整性,如果面部出現了一些「汙點」,就會覺得自己已經不再美了,心理受到的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喜歡讀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的刑罰起源於夏朝的「禹刑」,以後各代均有刑律。據甲骨文記載,商代不但有了刑法,而且有了司法結構,設置了監獄,使用了刑具,到了清朝時期,還有滿清十大酷刑,可以說古代對於犯人是非常嚴苛的,筆者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圖解中國歷代酷刑史》,以生動的圖文逐漸方式,讓你了解不一樣的刑法,原價108,現價僅88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